序
俯仰無愧是讀書。歐陽修說:“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梢?,開卷有益早已是古往今來有識之士的共識。所以,“讀萬卷書”成為人行于世一種從容的底氣,一種豐富的內涵,一種強大的氣場。多讀書之人與少讀之人的區(qū)別,正在于此。
書是前人知識的積累,書是人生中另一種意義上的老師。懂得這一點,我們就會自覺讀書,不為所累,且為所愜。讀書的好處,或者無須多言,而要自悟。人只有自己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才會去深耕深讀,也只有做到“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才能抵達讀書的佳境。高深有高深書的內涵,閑娛有閑娛書的消遣,體味到讀書對人生的裨益,那才是讀書的真正境界。
秉著“開卷有益”的古訓,讀了些書,不想白讀,以期歲月于讀書的有痕,寫了讀札,于其得益當然不是三言兩語所能道的,把這些讀書心得歸納整理成為這本集子,不過還是想強調讀書的好。人生快事之“金榜題名”的前提,就是以讀書為基礎的。想要快樂,不妨讀書。因為書中什么都有,有金玉良言,有財富寶藏,有衣食儲備,更有美人如玉。這一點,北宋第三代皇帝宋真宗趙恒早有卓識遠見,比我說得好:“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意思再明白不過了:讀書是入世的一條絕佳出路,也是人生進步的階梯。
本書以時間空間為構架分為五部分。一是歷史長河的文學浪花,主要是閱讀中國古人的著作心得體會;二是當代文人的溢彩流香,主要是閱讀中國當代文人著作的感想和意緒;三是泛讀涉獵的馨香一脈,主要是讀書過程中的思想驛動見諸筆端的粗鄙淺見;四是某些文人的風骨個性,主要是因閱讀而勾起的對作者的看法態(tài)度;五是域外一瞥的生活深邃,主要是讀外國書籍的幾篇小札,算是這本書的一種結構上的豐滿吧!文中譬如《情記殷殷,沈三白與〈浮生六記〉》,內容當然有自己的思想見地,不為迎合時代,不為作者立碑樹傳,不為小我而揚名,只為彰顯讀書于修身的好,只為大我的放眼千萬里和博大襟懷。
養(yǎng)心莫善寡欲,至樂無如讀書。社會愈發(fā)展,閱讀愈顯重要。于讀書的選擇也成為一門學問。深層次的讀書如同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亦是做學問的三境界。它是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的必經之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说谝痪骋?。“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贝说诙骋??!氨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贝说谌骋?。此等語皆非大詞人所不能道。第一境界以西風吹綠葉凋為寫實,意在言處于惡劣形勢之中時,人也能排除干擾,登高遠眺,不為一時苦旅所困所惑,說句時髦的話就是“處逆境心中也要有詩和遠方”的志向,不能喪失人生理想目標,這是成功的基礎,也是第二第三境界的源頭。第二境界意在言立志后的努力過程和這種過程堅持的恒心,所有的成功都不是輕易得來,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這一過程中,就算遇到種種難以預料的挫折,也不能后悔當初的選擇,要堅持奮斗,繼續(xù)前進,為了事業(yè)一切在所不惜。在這個世界上干什么都沒有平坦大道,要敢于創(chuàng)新,也要善于等待。這是執(zhí)著的追求,忘我的奮斗。第三境界是柳暗花明后的成果期。經歷千難萬險,經歷命運考驗,經歷比唐僧取經的九九八十一難可能還要多的險阻,于是磨煉后的成熟帶來了人生碩果累累的收獲之秋,功到事成。正所謂“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p>
湯顯祖曾言:“不盡讀天下書,不能相天下之士。”看來,讀書的重要性,古人比今人看重得很。如今的德國,就是個好讀書的國家。據說德國人是現今世界是最愛讀書的國家,人均讀書率居世界之首。當然書有糟粕和精華之分,擁有幾千年文明史的我國,書海浩瀚,好書如同好人,層出不窮。只要肯讀,那是沒個止境的,于自身的陶情冶性上,好處自不細言。經史子集,科教文衛(wèi),古今中外,林林總總,頗有亂花漸欲迷人眼之狀,想要讀書,別自亂陣腳,首先自己心里得有個譜兒。當務之急讀什么書,消遣閑娛讀什么書,長遠來看讀什么書,還有個人愛好為擇書之佐。一系列的意識在腦海里形成后,選書也就水到渠成,不必面對書山書海茫然無措。這就是讀書的三貴,即貴博、貴精、貴通。唯如此,才可接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至高境界。
人吃飯要消化,讀書亦然。朱熹總結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朗誦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誠然為讀書真諦,正所謂——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