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1927年:周青云知難而退
1927年,恰逢陶淵明逝世1500年。但凡自以為是文人墨客的,總覺著和這個那個死去千百年的某個古人有著所謂的“靈犀”,喜歡陶淵明的知識分子們,自然在這一年希望能為“陶學”做點什么貢獻。在上海梅白克格路一二一號醫(yī)學書局里,就有一個叫周青云的青年男子,正檢點舊稿,整理良久,希望能為遠在1500年前離他而去的陶淵明重新寫一部傳記。
周青云對陶氏年譜的創(chuàng)意應該說頗為傳統(tǒng),無非是選擇一個內容較完整、論述較妥帖的古代原本,在此基礎之上選擇多個“參校本”,多本之間相互勘察,比照著輯錄出一個更完備的文本。自清代以來的訓詁學傳統(tǒng),都是這樣操作,周青云當然也不例外。他將這個并不算大膽、也未見得會有多大創(chuàng)見的想法告訴了他的老師——丁福保(1874—1952),希望能得到老師的支持并就在醫(yī)學書局得以出版。
正忙于《中西醫(yī)學報》相關編輯事宜,并已經(jīng)編纂千余卷巨著《說文解字詁林》近尾聲的丁福保,對徒弟周青云的這個想法一時未置可否。時年五十三歲的丁氏,暫時擱下手頭的事務,不動聲色的讓徒弟抄錄一則將要刊登上報的廣告。這是一則丁氏自己編撰的各類叢書廣告之一種,刊頭的大字題曰:“丁福保編,第二次預約,《說文解字詁林》?!眱任挠性唬骸案1K鸭f文各書,預備是書之資料,已三十余年。茲將各書依大徐本之次第而類列之。不避重復,不加刪削。原書約一各余卷,其內容之豐富與學海堂經(jīng)解相埒??傆嬍菚髡叻踩儆嗳耍越?jīng)學家小學家也。人人究其專精之智識,取許書擘求考索、發(fā)揮而光大之,可謂極此學之大觀者矣。豈近世揣摹風氣,朝榮夕悴之新著作,所能望其項背哉?!敝芮嘣瞥呏?,滿面羞慚,起身向丁氏表示歉意,連連自責自己太好大喜功、不自量力云云。
當然,丁福保并未一味地板著臉孔,心安理得地接受徒弟的自責與歉意。他也站起身來,微笑著拍了拍周青云的肩膀,說,給陶公做譜,這學問大咧。說罷,從書櫥中鄭重地取出大小函冊一摞書來。有宋人吳仁杰《靖節(jié)先生年譜》、王質《栗里年譜》、清人丁晏《陶靖節(jié)年譜》、陶澍《靖節(jié)先生年譜考異》四種,又從書案間抽取出近人古直《陶靖節(jié)年譜》,丁氏撫書長嘆說,“陶公事跡盡于是矣?!彪S即又抽出一冊鉛印小本,就是那本梁啟超的《陶淵明》,對周青云說,“子重為新譜,未必更能勝此?!?/p>
望著周青云惴惴退去的背影,丁福保不禁也憶及往昔。對于青年人而言,理想固然重要,興趣也很能讓人激奮;然而不經(jīng)歷各種挫折與推敲,不經(jīng)歷種種沉浮與切磋,最終是不可能在一種更為廣闊的視野上去體悟人生的。訓詁古書只是人生經(jīng)歷之一種,為陶淵明作傳譜注詩文也是需要豐富的人生閱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