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江月

只記花開不記年 作者:楊朔 著


西江月

——井岡山寫懷之二

山下旌旗在望,

山頭鼓角相聞。

敵軍圍困萬千重,

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

更加眾志成城。

黃洋界上炮聲隆,

報道敵軍宵遁。

毛澤東同志這首詞,橫寫在一座朱紅色的木碑上,豎在井岡山的黃洋界哨口高頭,常年云霧漫漫,風雷縱橫。一九六三年初夏,當我爬上黃洋界,拂開云霧,念著這首詞,我覺得,這不是寫在碑上,而是寫在天上。從那雄偉豪放的詩情里,我又覺得,詞人的胸襟是可以把五百里井岡山都裝進去的。

黃洋界坐落在井岡山的西北角上,經(jīng)常漫著濃霧,白茫茫的,像海一樣,所以又叫汪洋界。那形勢,真是氣象萬千。透過漠漠的煙霧,朝前望去,一片繚亂的云山,廝纏在一起:濃云重得像山,遠山又淡得像云,是云是山,分辨不清。有時風吹云散,滿山滿嶺的松杉、毛竹和千百種雜樹便起伏搖擺,卷起一陣滾滾滔滔的黑浪,拍擊著黃洋界前的斷崖絕壁。

一根細線從斷崖絕壁掛下去,風一急,好像會吹斷的。其實不是線,是一條羊腸小道。當年誰要想越過黃洋界,這是獨一無二的絕路。誰知道曾經(jīng)有多少紅軍戰(zhàn)士,下山上山,來來往往,踏著這條小路,腳底的汗水差不多把石磴都漬透了。

紅軍從黃洋界下山,多次是到寧岡去挑米,替根據(jù)地儲備糧食。天不亮下山,回來時,每人挑著兩谷籮米,一百多斤重,顫顫悠悠挑上山,已經(jīng)是暮色蒼然了。上山以后,每次總有人要在哨口附近一棵大槲樹下卸了擔子,歇歇腳兒。當中常有一個中年人,看來是位忠厚長者。如果你認不出他是誰,不妨去看看他的扁擔,扁擔當腰寫著“朱德的”三個墨筆字。紅軍戰(zhàn)士作歌唱道:

朱德挑糧上坳,

糧食絕對可靠,

大家齊心合力,

粉碎敵人“圍剿”。

到今天,那槲樹依舊無恙地挺立在山頂上,枝干顯得有點蒼老,生機卻是茁壯得很。

毛澤東同志那首西江月詞,描寫的正是井岡山軍民齊心合力,打垮敵人進攻,保衛(wèi)根據(jù)地的一場惡戰(zhàn)??墒?,要不是我在當日戰(zhàn)場上聽人談起當年的戰(zhàn)績,講解著那首詞,真猜想不到里頭還那樣富有喜劇色彩呢。

我們正站在黃洋界哨口最前沿的懸崖上,風云撩撥著衣襟和鬢發(fā)。井岡山管理局的一位老金同志指點著山上山下殘存著的壕塹說:

“現(xiàn)在讓我領你們回到一九二八年間去,那時候,毛主席帶著主力到湖南打茶陵去了。只留下一個連守山。敵人得到這個信兒,以為有機可乘,自然不肯放松,就連夜調來兩個團,把黃洋界圍得里三層,外三層,水泄不通。敵人的前哨部隊就扎在半山腰那一帶紅樹林里,看得清清楚楚,氣焰可高啦。山上呢,一個連還得分兵把守幾個哨口,實在空虛,真有點唱空城計呢。不要緊,得想個法兒。兵少,老百姓不有的是?于是乎許多老百姓都上了山,分散在各個山頭上,這個山頭敲鑼,那個山頭打鼓,另一個山頭又吹號。只見滿山都是紅旗,攪得敵人也摸不清虛實。這不能不讓人想到西江月的起首兩句:‘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p>

“老百姓還給紅軍送茶送飯,幫著修工事,運子彈。年紀大的,不能上戰(zhàn)場,就削竹釘,好讓年輕人趁著黑夜布置到工事外頭,敵人踏上去,腳心都給它扎爛。軍民那種勁頭,真是眾志成城。

“像這樣壁壘森嚴,敵人要攻黃洋界,是得拿出點本錢來的。紅軍憑著天險,個個斗志昂揚,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接連打退敵人好多次進攻。半山坡擺滿敵人的尸體,橫躺豎臥,下決心賴著不走了。

“整整打了一天一夜,黃洋界還是黃洋界,巋然不動。敵人攻吧,攻不上來;退吧,又不甘心。正在進退兩難的當兒,我們幫他下了決心。

“山上只有一門迫擊炮,何不試試炮的本領呢?就把那門炮拉到陣地上,對準敵人集中的紅樹林那一帶,轟隆一聲……這下子不要緊,敵人當晚上就偃旗息鼓,逃得無影無蹤。事后才弄清楚,敵人挨了那一炮,傷亡很大,以為紅軍主力回山,一刻也不敢多停了?!?/p>

老金同志說完這段有趣的故事,我忍不住笑著念道:“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p>

老金說:“你也是詩人,也想寫一首么?”

面對著這樣壯麗的山川,沉浸在這樣激昂的歷史斗爭里,我怎敢下筆?詩的幻想?yún)s在我心里奔騰著。我一時覺得,黃洋界前那條小路不只通往山腳,而是通往瑞金,通往延安,通往北京。井岡山的主峰海拔只有一千八百米,我卻又覺得,這是中國歷史上的高峰,不愧稱作“天下第一山”。站在這高峰上,我清清楚楚望得見中國紅軍沿著黃洋界前的小路,邁著大步,走向更遠更寬的道路,一直走進北京。走在這個行列里的無數(shù)英雄是在進軍,在戰(zhàn)斗,也在寫詩。他們是用自己整個的生命在創(chuàng)造一部空前壯麗的史詩。這部史詩有開篇,西江月便是偉大的序曲之一,但卻永遠不會有尾聲。人民永久不停地在斗爭,在創(chuàng)造,也就永久不停地在寫著這部空前雄偉的詩篇……

一九六三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