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問 近鄉(xiāng)情更怯——一個“問題”詩人的詩歌貢獻
問題詩人
宋之問是一個品德低俗的“問題”文人。據(jù)史料顯示,他“政治上無足稱道,品行也多有可譏”,一直誹多褒少。就連他的出生地也有不同的說法,一說在汾州(今山西汾陽附近),一說在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西南)?!短撇抛觽鳌氛f在汾州,且有如下表述:宋之問身材魁梧,能言善辯。才二十歲,他就被武后召進宮,安排到習藝館,和楊炯輪流值班。后經(jīng)屢次調(diào)轉(zhuǎn)任尚方監(jiān)丞。
這都是慣常交代,據(jù)說,宋之問在武則天那里很得寵。
武則天游覽龍門時,一時興起,下旨令所有在場的官員都來賦詩。左史東方虬的詩最先寫好,武則天看后覺得很好,就賞給東方虬一件錦袍。過了一會兒,宋之問也寫好了詩,獻給武則天,武則天讀后,嘆賞不已,就令人從東方虬手里拿回錦袍,轉(zhuǎn)賜給了宋之問。宋之問亦不推辭,竟欣然接受。
后來,宋之問想當北門學士,武則天以宋之問患有牙痛為由,沒有批準他的請求。于是,宋之問寫了《明河篇》一詩,詩中有“明河可望不可親”一句,以表心跡。705年,武則天退位后,因其在武則天朝巴結(jié)張易之,而被貶到瀧州(今廣東羅定縣)任參軍,諸事艱難,他特別追念昔日的榮耀。次年春,宋之問便秘密逃回洛陽,躲在張仲之家里。探聽到他的友人張伸之與王同皎等密謀,打算誅殺宰相武三思的消息,他就去告密,因此被提拔為鴻臚主簿,后升為吏部考功郎,“由是深為義士所譏”。
后來,宋之問因擔任科舉主考官時大肆收受賄賂,被降職為越州長史。他在越州游遍了剡溪的風景名勝,天天設宴,日日飲酒賦詩,賓客中魚龍混雜,什么樣的人都有。睿宗皇帝即位后,因宋之問不思悔過,將他流放嶺南欽州。后來,監(jiān)察御史上書要求彈劾宋之問,李隆基下令讓其自我了斷,結(jié)束了他卑劣的人生。
人們因此說這是宋之問迫害他的外甥劉希夷招來的報應。
觀其一生,宋之問春風得意之時,正是武則天把持朝政之日。
宋之問政治上無足稱道,品行也多有可譏,但卻是“知名當世”的詩人。原因在于,他寫了不少歌頌功德、粉飾太平、浮華空泛的詩文,這是他開辟政治上的生存空間采取的必要措施。后來,他人生顛沛,仕途沉浮,接觸社會的機會多了,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創(chuàng)作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好作品。
作為文人,宋之問政治上趨炎附勢、見風使舵、賣友求榮,為人所不齒。他遭人唾棄的低劣人品,人所共知,表現(xiàn)在一樁廣為流傳的命案上。
好詩文,古往今來,人所共賞。但是,宋之問的“偏愛”卻愛過了頭。相傳,有一天,他的外甥劉希夷拿著剛寫好的《代悲白頭翁》詩去見宋之問,請求賜教。當時,這首詩還沒來得及在眾人間“公開發(fā)表”,做舅舅的宋之問搶得先機,讀到“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一句,把玩再三,覺得頗有妙處,便想占為己有。劉希夷不從,宋之問于是遣人用裝滿土的袋子將劉希夷活生生地悶死了。
據(jù)說,劉希夷作這首詩時,得到“今年落花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的句子,覺得不妙,以為“此詩似讖”,與石崇的“白首同所歸”無異。于是,劉希夷就在后面補了這“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試圖挽救一下,卻沒有達到預期目的。結(jié)果呢?一語成讖。悲劇由他的舅舅親自導演。這是劉希夷寫這首詩時斷然沒有想到的。
為了占據(jù)別人的一句詩而釀了命案,宋之問親自導演,殺害了自己的外甥,世人稱之“因詩殺人”,成了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絕無僅有的“命案”。
這個低俗文人盡管沒有劫得劉希夷的妙句去裝點他的詩文,他還是為我們留下了《江亭晚望》《晚泊湘江》《題大庾嶺北驛》《度大庾嶺》等優(yōu)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