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些人,
根本不希望你活得比他們努力
最近很流行一種“喪文化”,主題無非是“我都已經(jīng)這么努力了,卻看不到生活給我任何回報”。
“我就想碌碌無為?!?/p>
“誰也別來煩我?!?/p>
“雞湯喝得再多,還是不知道人生的意義?!?/p>
想起我的二十幾歲,如果那個時候接觸到這種喪文化,大概我也會被擊中。其實每一代的年輕人都是一樣的,無外乎這么幾點:
1.會發(fā)現(xiàn)社會比自己想象的還不公平。當你剛進入社會的時候,在底層里見到的贏家,也許不是溜須拍馬之類,就是迎合潛規(guī)則之流,想一想自己,這輩子估計也變不成這樣的人,靠老實奮斗,只感覺成功遙遙無期,外表再努力,內(nèi)心都是喪的。
2.身邊充斥著以“屌絲”自居的失意者,每天被負能量包圍。那些職場老油條,以壓榨老實人為榮,并且不遺余力地想把身邊人都變成他們那樣的思維。在他們的生態(tài)鏈里,遇到善良、老實、肯干活的年輕人,能讓他們感覺自己思維更高端。因為有后者存在,他們才能“混”著,不然活誰干呢。
3.所有關(guān)于吃穿住行的小事,都是大事。去超市要看價格標簽,追公交需要體能,房東比老板還不講理,合租伙伴居然又帶了炮友回來。
4.原本的感情關(guān)系搖搖欲墜,人和人的差異,原來比你想象的更大。價值觀是什么東西?以前以為,無非是你喜歡吳亦凡,而我喜歡黃渤?,F(xiàn)在才知道,價值觀的差異令我們雖然坐在一起,卻渾身別扭,沒辦法說話。
這就是我在二十歲的時候眼里看到的世界。你會發(fā)現(xiàn),太容易遇到并不想讓你太努力的人。他們會以一千個理由告訴你:努力沒什么用,別費那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