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須求可入詩

國學大書院29:幽夢影 作者:(清)張潮


人須求可入詩

※原文

人須求可入詩,物須求可入畫。

※原評

龔半千曰:物之不可入畫者,豬也,阿堵物也,惡少年也。

張竹坡曰:詩亦求可見得人,畫亦求可像個物。

石天外曰:人須求可入畫,物須求可入詩,亦妙。

※譯文

人要有可以入詩的韻味;物要有可以入畫的美感。

※評析

本段文字在說:人應該有可以入詩的韻味,物應有可以入畫的美感。人可入詩,物可入畫,這是作者對審美的一種遐想。張潮是一個文人,所以他看問題,頗有些唯美主義思想傾向。

人要入詩,必須具備詩的靈動特質,要有某種高貴的吸引人的品質,并且對觀者這一項事物感興趣,只有這樣,才會被人在詩里吟詠、贊頌。可以入詩的人,不講究美丑,只要是有某種氣質或是某種特征可以吸引別人,那么就有了可以入詩的條件。繪畫作為一門藝術,講求氣韻生動,高雅脫俗。物要入畫,必須美麗、有神韻。如山川、鮮花、陶瓷、雪景等。但是作者在文中表現(xiàn)的卻是另外一層意義,它啟示人們不斷加強修養(yǎng),做一個高品位的人;物,不僅要實用,還要美觀。

其實,在生活中,可入詩、入畫的事物可以說數(shù)不勝數(shù)。張潮這則文字為我們描繪了詩情畫意的人類理想生活境界,是晚明社會思潮的繼承和發(fā)揚。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