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木
世上草木無數(shù),宇航員從太空看地球,看到的是一粒藍色晶體,那藍,是由海水的藍和植物的藍組成。那時我還小,聽到這則消息,我就想,那位外國宇航員看到的,一定也有我家鄉(xiāng)原野的草木之色,包括這秧苗啊,土豆苗啊,狗尾巴草啊,鵝兒腸草啊,槐樹啊,李子樹啊,等等。
草木無數(shù),遍布地球,而我們認識的、能叫出名字的實在太少,活了多半輩子,仔細清點一下,見了面能認識的,也就三四十種,多數(shù)還都是經(jīng)常吃的蔬菜啊,果木啊,十分地實用主義,缺少美學趣味。這算什么呢?一本幾十萬字的字典里,只能認得三四十個字,不是個文盲是什么?我們都是植物盲——草木盲。
這三四十種相識,還是早年的故鄉(xiāng)給我的。這么多年,就再沒有新結識一株草木。就像我的那些親戚,姨姨、舅舅、姑姑、表哥,都是小時候在鄉(xiāng)下熟悉的血親,年月久了,或因疏于來往,或因人世變故,不多的親戚也就漸漸更少了。
的確,這自小就熟悉的植物就是我的親戚,念起它們的名字,就憶起它們的樣子,聞到它們的氣息,想起它們的好處。來,叫叫親戚們的名字吧:麥子、水稻、薺薺菜、桃樹、柳樹、車前草、柴胡、水芹菜、紫苜?!鼈儙еH切的露水和清香,出現(xiàn)在你荒蕪的記憶里,組成一片親情的原野。
我一直覺得自己愧對自然和草木,自然不計成本地養(yǎng)育我,草木粉身碎骨地幫助我,可是我對自然缺少尊敬,更談不上回報。我對草木缺少了解,也缺少愛惜,我連它們的名字多數(shù)都叫不出來。大街上行走,別人給你讓個路,人家只是側了側身子,你都要連聲道謝;別人請你喝杯茶,你也忘不了回請人家。自然時時養(yǎng)我,草木時時幫我,我何曾說過一聲謝謝,何曾有過報答?內心里還認為理所當然(天下哪有理所當然的事情?),更有甚者,還動不動就做出傷害草木的舉動。
人類是一種看重恩義的動物,但是很遺憾,人類在很多方面的表現(xiàn)又證明自己是忘恩負義的動物。就人與人之間而言,“恩深仇重”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總是讀書人” “好心換來驢肝肺”等等成語俗語,都透露了對薄情寡義者的遺憾和譴責;而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人的表現(xiàn)更差,若讓自然說出對人的看法,即給人下個操行評語,估計自然也會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就四個字:忘恩負義。
草木們肯定也贊同這個評價。不過,草木忠厚,草木無言,草木不記仇,盡管草木飽受傷害,但仍然簇擁著我們,在我們到達的所有地方,草木都提前到達,提前幫助我們料理山川,制造氧氣,準備糧食,醞釀詩意,布置美學。草木心里也許有一個埋得很深的盼望和念想。我要好好想想,沉默了億萬年的草木們究竟在想什么?
我希望并且要求自己,除了不斷修改自己的毛病,凈化自己的人性,我還希望我的身上多一點草木的性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到了這個境界,你就可以與草木站在一起,拈花微笑,目送飛鴻。
(原載于《拂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