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學(xué)古人智慧,明白自己的良知,千萬不要叫人牽著鼻子走。
同學(xué)們讀古書做學(xué)問,當作是趣味,要非常輕松,不要功利境界,好好坐在那兒聚精會神地看,才能了悟真理,啟發(fā)自己的智慧,使之有用。
文化的深層意涵和力量,很少人比毓老師的感受更深刻了。
毓老師認為清朝能打敗明朝政權(quán),得力于一個書院和一本書。
清太祖努爾哈赤自覺滿人武力雖強盛,但大明也非弱者,要打垮大明王朝,需要了解漢人文化,于是聘請了浙江紹興人龔正陸(陸為“六”之語音,即為“龔正六”)及漢人教師方孝忠、陳國用、陳忠等人,成立了“啟運書院”,教導(dǎo)包括清太宗皇太極、攝政王多爾袞及清初的皇族子弟。由于滿人對漢文化十分陌生,教學(xué)不易,不得已找了一本故事性極強的《三國演義》當教本,滿譯漢書,第一部即《三國演義》?!度龂萘x》盡講戰(zhàn)術(shù),有不少調(diào)兵遣將,以及用謀、用間的例子。這些滿人子弟深思精讀,師法三國人物的故實和謀略,竟然打敗大明王朝,建立了大清二百六十八年的江山。
毓老師在大陸“文化大革命”期間,成立“天德黌舍”講經(jīng),即是師法太祖努爾哈赤的文化淑世救國;毓老師訓(xùn)勉弟子讀書方法:“先精后博”、“先就一兩本來讀,通了再讀他書”、“找一本經(jīng)書或子書,終身思之,遇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懂得圣賢任何一句話,都可立身,毋自欺也”,等等。即是師法清朝以一本《三國演義》興邦建國。
清朝統(tǒng)一中國后,深覺漢文化的力量,教導(dǎo)皇太子和皇族子弟的太傅、侍講和侍讀,都是治經(jīng)的博學(xué)大儒。以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為例,首選入宮的天子教席三人是陳寶琛、陸潤庠和伊克坦。陳寶琛和陸潤庠是漢人,伊克坦是滿漢雙榜進士,負責教滿文,以后再入宮的羅振玉、王國維、鄭孝胥等人皆是漢人,滿文教學(xué)只是聊備一格。
清朝滅亡,毓老師認為清朝不僅亡于西方的船堅炮利,也亡于漢人文化。毓老師語重心長說:“文化太可怕了,金人(金人本為女真族,阿骨打稱帝建國號為‘金’,后為蒙古所滅;皇太極天聰九年改女真為滿洲。毓老師自稱‘金人’或‘滿人’)在武力上是成功了。但金人雖強,至今什么都沒了,大本雖立得住,就是文化讓它(漢人)勝過了。我是金人,卻在教漢人文化?!?/p>
毓老師讀書百年,相信中國文化的力量:“中國文化太豐富了,我們不是重傳統(tǒng),而是重其智慧,傳統(tǒng)文化電很充足,就沒插上插頭,插上就光照世界?!?/p>
什么是“文化”呢?毓老師說:“什么叫文化?是要以文化天下。今天學(xué)生何以沒力量?文學(xué)院分中文、史學(xué)、哲學(xué)系,‘系’真成‘細’了,粗不起來。中國文化是文、史、哲不分家。文化從自然來的,不可以造假,是慢慢變的,愈變愈加致密,是有步驟的。小孩子從小天天接受文化教育,剛開始什么也不懂,告訴他什么,給他什么他都接受,等大了,懂得挑剔了,就是文化。文化要‘以文化天下’、‘以文化世’,不是空言,必須行事。學(xué)文、史、哲,就有道統(tǒng)的責任。”
探索毓老師說文化要“以文化天下”、“以文化世”,是根據(jù)《易經(jīng)》第二十二卦賁卦的《彖傳》說法:“觀天文,以察時變”(以,用。觀測日月星辰等天文,用來察探天時的變化)、“觀人文,以化成天下”(觀察人文,用來化育成就天下萬事萬物)。
中國古書鉤深致遠,尤其《易傳》,有無上甚深智慧,某些傳文不只是理論且有史實根據(jù)。“觀天文,以察時變”,可說是堯的功業(yè)。《尚書》記載堯派大臣分據(jù)四方山頭,觀察天文,歷象日月星辰,創(chuàng)作了一年三百六十六天的時歷,敬授人民使用,使黎民知變與時相合??鬃右蚨Q贊堯說:“唯天唯大,唯堯則之。”(《論語?泰伯篇》)此即堯能“觀天文,以察時變”,后世故稱堯為“文祖”。
《易經(jīng)?系辭下傳》第二章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保ü艜r包犧氏得以成為天下民歸往的王者,是因為他仰首觀察天上日月星辰等自然之象,雙眼觀察大地萬物,又觀察鳥獸羽毛的紋彩,以及山川水土的地利。萬物皆是象,伏羲近的取象自己的人身,遠的取象萬物,于是創(chuàng)作了八卦,以融會貫通不可測度的生生奧妙之密,比類萬物的各種情狀。)“王天下”即是通德類情,以人文化成天下;作《易傳》的孔子故而以“觀人文,以化成天下”,來稱贊伏羲,后世遂以“人文之祖”或“人祖”尊稱伏羲。
“文化”兩字源自《易經(jīng)?賁卦》的“觀人文以化成天下”,明言“文化”非只以“文”化“國”,而是以“文”化“天下”,“天下”為公。毓老師所以說:“學(xué)中國文化,就是學(xué)公,學(xué)無私;大公無私,有容乃大,天下無界?!薄抖Y記?孔子閑居》亦說:“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奉斯三者以勞天下,此之謂三無私?!笔右蚨f“孔子貴公”(《尸子?廣篇》)。
毓老師學(xué)宗孔子“貴公”思想。中國文化既是“貴公”,就非僅只為中國人所有,乃天下人共有,能用才擁有。日本人在武則天時代,學(xué)唐朝文化,日本人供奉的“天照大神”,實是“天朝大臣”的音轉(zhuǎn),即徐福。日本又學(xué)《孫子兵法》、王陽明學(xué)說而成大和文化,韓國人接受商朝箕子文化,衣服尚白,旗用八卦,而成朝鮮文化。毓老師是滿人,滿人也采行漢文化,毓老師不能忘祖,于1997年重修滿人最早的皇陵永陵,又于1999年,在清朝皇寺地藏寺東南獨資數(shù)千萬,建立了滿學(xué)研究院及滿族博物館,但他所講之學(xué)、所謂文化,不是金人文化、金人之學(xué),而是公天下的漢人之學(xué)、中國文化。
毓老師終年一襲長袍,頭戴瓜帽,頦下一綹長髯,所學(xué)的又是帝王學(xué),很容易遭人誤為是舊時傳統(tǒng)的老學(xué)究。其實毓老師也從新時代走過來。他小時候每當出門,阿瑪(滿人對父親的尊稱)就叮嚀:“不準去‘胡鬧’。”即不準他去聽胡適演講(胡適罵孔夫子最厲害,毓老師當時也如一般學(xué)子好奇,喜聽胡適說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