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白居易

情誼·名人·美文 作者:《伴隨》編輯部 編著


白居易

與元微之書

四月十日夜,樂天白:

微之微之!不見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書欲二年矣,人生幾何,離闊如此?況以膠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進(jìn)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牽攣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實為之,謂之奈何!

仆初到潯陽時,有熊孺登來,得足下前年病甚時一札,上報疾狀,次敘病心,終論平生交分。且云:危惙之際,不暇及他,唯收數(shù)帙文章,封題其上曰:“他日送達(dá)白二十二郎,便請以代書?!北?!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聞仆左降詩云:“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起坐,暗風(fēng)吹雨入寒窗?!贝司渌松胁豢陕劊瑳r仆心哉!至今每吟,猶惻惻耳。

且置是事,略敘近懷。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載。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無恙。長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來。頃所牽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饑飽,此一泰也。江州風(fēng)候稍涼,地少瘴癘。乃至蛇虺蚊蚋,雖有,甚稀。湓魚頗肥,江酒極美。其余食物,多類北地。仆門內(nèi)之口雖不少,司馬之俸雖不多,量入儉用,亦可自給 。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廬山,到東西二林間香爐峰下,見云水泉石,勝絕第一,愛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喬松十?dāng)?shù)株,修竹千余竿。青蘿為墻援,白石為橋道,流水周于舍下,飛泉落于檐間,紅榴白蓮,羅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殫記。每一獨往,動彌旬日。平生所好者,盡在其中。不唯忘歸,可以終老。此三泰也。計足下久不得仆書,必加憂望,今故錄三泰以先奉報,其余事況,條寫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書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筆,隨意亂書。封題之時,不覺欲曙。舉頭但見山僧一兩人,或坐或睡。又聞山猿谷鳥,哀鳴啾啾。平生故人,去我萬里,瞥然塵念,此際暫生。余習(xí)所牽,便成三韻云:“憶昔封書與君夜,金鑾殿后欲明天。今夜封書在何處?廬山庵里曉燈前?;\鳥檻猿俱未死,人間相見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樂天頓首。

【譯文】

四月十日夜晚,樂天告白:

微之啊微之!不見您的面已經(jīng)三年了,沒有收到您的信快要兩年了,人生有多少時日,我和您竟這樣長久離別?何況把膠和漆一樣緊緊相聯(lián)的兩顆心,分放在南北相隔的兩個人身上,彼此上前不能在一起。后退不能相忘,內(nèi)心牽掛,身體分離,各自的頭發(fā)都要白了。微之啊微之,怎么辦啊怎么辦!天意確實造成這種際遇,對這怎么辦呢!

我剛到潯陽時,熊孺登來訪,收到您前年病重時的一封短信,信上首先說了您的病情,其次敘述您生病時的心情,最后談到我們多年的交誼情分。信上還說:病危時,沒有時間顧及其他事,只收集幾包文章,封起來,在它上面題字:“日后送交白二十二郎,就請用它代替我的信?!北瘋?,微之對待我,怎么如此(信任)??!又看到寄來的聽說我被貶官的詩寫道:“燈將燃盡啊,火焰將滅,人影搖搖晃晃,今晚聽說您被貶謫到九江。將近死亡的我,在病中驚起而坐,夜風(fēng)吹著雨進(jìn)入寒窗?!边@樣的詩句別人尚且不忍聽到,更何況我的心呢!到現(xiàn)在每吟誦起來,還悲傷不已啊。

暫且放下這事不談,大致敘述一下近來的心境。我自從到了九江,已經(jīng)過了三年。身體還算健康,心情很平靜。下到家人,慶幸沒有什么毛病。我大哥去年夏天從徐州來到這里,還有各房孤小的弟妹六七人互相扶助一同來了。不久前牽掛的家人,現(xiàn)在都出現(xiàn)在眼前了,能夠同寒暖共饑飽,這是第一件安適的事。江州氣候漸漸涼爽了,當(dāng)?shù)睾苌賽盒詡魅静?。至于毒蛇、蚊蟲,雖然有但很少。潯江的魚很鮮,江州的酒極美。其他的食物,大多類似北方。我家的人口雖然不少,司馬的俸祿雖然不多,只要衡量收入,節(jié)儉用度,也可以自給自足。身上穿的,口里吃的,還不必求助于人,這是第二件安適的事。我去年秋天開始游廬山,到東林寺、西林寺之間的香爐峰下,看見飛云、流水、清泉、怪石,絕妙第一,喜愛得不忍離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幾株高大的松樹,一千多根修長的竹子。青色的藤蘿點綴著籬笆墻,潔白的石塊鋪著橋面。流水環(huán)繞在茅舍之下,飛泉灑落在屋檐之間,紅色的石榴,白色的蓮花,分別生長在石階下邊的水池中。大致如此,不能詳盡記述。每次我獨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滿十天。一生愛好的東西,全在這里。不僅忘記回家,簡直可以在此度過一生。這是第三件安適的事。想到您很久沒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盼望,現(xiàn)因此親記下這三件安適的事先作呈報,其余的事,我一條一條地寫在后面吧。

微之啊微之!寫這封信的夜晚,我正在草堂中對著山的窗子下面,隨手拿筆,隨意亂寫。寫好信封的時候,不知不覺天快亮了。抬頭只見一兩個山寺的和尚。有的坐著,有的睡著。又聽到山中的猿猴和山谷里的鳥,發(fā)出啾啾鳴叫。平生老友,離我萬里,一時間世俗的思念之情,此時突然產(chǎn)生。作詩的習(xí)慣牽動著我,使我寫成了三韻的六句詩:“回憶從前給你寫信的夜晚,是考中進(jìn)士后的天亮前。今夜寫信又在何處?在廬山草屋拂曉的燈前。籠中的鳥欄里的猿都未死,人世間你我相見是在哪一年!”微之啊微之!今夜我的心情您知道嗎?樂天叩頭。

【題解】

元稹(779-831),字微之,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這封信寫于元和十二年(817),白居易四十七歲。

是年,白居易在江州司馬任上已度過了三個年頭,也是他進(jìn)士及第后從政的第十八年。經(jīng)歷了十八年的宦海風(fēng)波,貶官南下,擔(dān)任有職無權(quán)的司馬,對于才華橫溢的白居易是一次最沉重的打擊。在經(jīng)歷了痛苦的思想斗爭后,他內(nèi)心蓄積著的憤慨和憂傷,思想上的矛盾和牢騷。除了付之廬山山水,只能訴之筆墨,因而滿懷真情,給老友寫出了這封深摯動人的書信。

信的第一段就是作者對人各處一方而長久不得相見的喟嘆。第二段是概述元微之來信內(nèi)容及作者讀后動容之情。信的第三段是信的主體部分,向友人報告在江州的三件值得寬慰的事,表現(xiàn)出知足常樂、隨遇而安的曠達(dá)情懷。最后一段,深情誠摯地表達(dá)了詩人對摯友微之的懷念。最后也以一首六言詩相贈作結(jié),同時回應(yīng)了微之從遠(yuǎn)方帶來的贈詩。

白居易小傳

白居易(772—846),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至曾祖白溫移居下邽(今陜西省渭南縣東北)。祖父白锽、父白季庚都是明經(jīng)出身,宦游各地,做過縣令、州別駕一類小官。白锽長于五言詩,有詩集傳世;白季庚為官清廉,多有政績。白居易出生于新鄭縣(今屬河南省)。母陳夫人粗通詩書,“親執(zhí)詩書,晝夜教導(dǎo)”。白居易和弟弟白行簡、從祖弟白敏中都是及進(jìn)士第。

白居易的幼年是跟隨父親在中原一帶度過的,正遇上叛軍作亂,十一、二歲以后避居越中。十六歲北返長安,曾以詩文投謁當(dāng)時名士顧況,很受贊揚。大約十七、八歲時,就寫出《賦得古原草送別》那樣的名篇。二十九歲在長安進(jìn)士及第,三十歲應(yīng)“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試,及第后授周至縣尉。在那里寫了《長恨歌》和《觀刈麥》等名作。三十六歲入朝為翰林學(xué)士,拜左拾遺。這一時期,他意氣風(fēng)發(fā),賦詩撰文,上書獻(xiàn)策,積極參與朝廷的政治活動?!缎聵犯肺迨缀褪住肚刂幸鳌分械哪承┰娖饔诖藭r。他積極參與朝政,直言不諱,得罪了一些權(quán)貴。元和十年(815),他44歲時被貶為江州司馬。次年秋寫出了著名的《琵琶行》。以后又相繼出任忠州(四川)、杭州刺史。長慶四年(824),他被授太子左庶子分司東都洛陽,這年冬天,自己編定了《白氏長慶集》五十卷,凡2191首作品(詩與文),并制序。敬宗寶歷元年(825),54歲的白居易被任命為蘇州刺史。此時他體弱多病,遂告假休官,56歲回到洛陽。此后雖一度入朝作秘書監(jiān)(官職較高,但只管理國家圖書),但他一因年老多病,二因當(dāng)時牛、李黨爭激烈,不愿介入,就請求退休,終于在大和三年(829)以太子賓客(閑官)分司東都,回到洛陽。七十一歲以刑部尚書致仕。七十五歲病逝于洛陽,追贈尚書左仆射。

他的文學(xué)主張很著名?!杜c元九書》云:“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薄都奶粕吩娫疲骸拔ǜ枭癫。傅锰熳又?。”但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也主張文學(xué)要吟詠性情,愉悅心意。白居易生前多次編集自己的詩文。今存白詩二千八百多首,文八百多篇。南宋紹興年間刻印的七十一卷本《白香山詩集》是現(xiàn)存最早的白集刻本。今人朱金城《白居易集箋?!肥墙陙磔^重要的箋校本。

白居易的思想是儒、道、釋雜糅的。四十二歲貶江州前,以儒家為主導(dǎo),積極入世,有“兼善天下”之志;此后道、釋為主導(dǎo),知足,信命定,求適意,獨善其身成為生活信條。后半生做官信奉兩條原則:不作京官(不介入朝廷黨爭);無為而治(半官半隱)。最終皈依佛門。

白居易和元稹

俗話說“文人相輕”,但在唐代文壇上,卻有兩個文人給后人留下了文人相親的佳話。他們是白居易和元稹。幾回魂夢與君同,兩人的友誼,是在共患難中建立起來的。

元和十年正月,白居易與元稹在長安久別重逢,兩人經(jīng)常暢談達(dá)旦,吟詩酬和。但事隔不久,元稹因為直言勸諫,觸怒了宦官顯貴,在那年三月被貶為通州司馬。

同年八月,白居易也因要求追查宰相武元衡被藩鎮(zhèn)軍閥李師道勾結(jié)宦官暗殺身亡一案,被權(quán)臣嫉恨,憲宗聽信讒言,把他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

兩個好友竟落到一同被貶的命運。白居易在秋風(fēng)凄凄中離開長安,走的恰好是元稹不久前走過的路。詩人滿腔惆悵,一路上尋找著好友留下的墨跡。一日他行至藍(lán)橋驛——這里是長安通往河南、湖北的中途站。一下馬,便在驛站的墻柱上發(fā)現(xiàn)了元稹在正月路過這里時寫的一首《西歸》絕句,詩人百感交集,提筆在邊上寫了一首絕句:

藍(lán)橋春雪君歸日,秦嶺西風(fēng)我去時。

每到驛亭先下馬,循墻繞柱覓君詩。

離了藍(lán)橋驛,經(jīng)過商州、襄陽,詩人由漢水乘舟而行。在船上詩人經(jīng)常反復(fù)吟詠好友元稹的詩卷,來慰藉孤獨的心情,一直看到眼睛痛為止。途中寫下這樣一首詩:

把君詩卷燈前讀,詩盡燈殘?zhí)煳疵鳌?/p>

眼痛滅燈猶暗坐,逆風(fēng)吹浪打船聲。

元稹在通州聽說白居易被貶到九江,極度震驚,不顧自己病重在床,提筆給白居易寫信,并賦詩一首《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fēng)吹雨入寒窗。

不久,白居易收到了這首詩,被好友的關(guān)切之情深深感動,他在給元稹的信中大意如下:“‘垂死病中’這句詩,就是不相干的人看了都會感動得不忍再看,何況是我呢?到現(xiàn)在每次看到它,我心里還凄惻難忍?!?/p>

元稹一收到信,知道是白居易寫來的,還未拆開就已淚眼模糊。他的女兒嚇得哭起來,妻子也忙問怎么回事。元稹告訴她們,自己很少這樣動情,除了在接到白居易來信的時候。為此,元稹寄詩《得樂天書》給白居易:

遠(yuǎn)信入門先有淚,妻驚女哭問何如。

尋常不省曾如此,應(yīng)是江州司馬書。

一次,元稹又接到老朋友的詩,詩中寫道:

晨起臨風(fēng)一惆悵,通川湓水?dāng)嘞嗦劇?/p>

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

好友對自己如此情深,竟在夢中與自己相見。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自己也整天思念他,為什么就不能夢見呢?元稹十分懊惱,覺得大概是自己一來通州,就染上瘧疾,至今不愈,以致神思混亂的緣故。于是也寫詩一首《酬樂天頻夢微之》:

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

我今因病魂顛倒,唯夢閑人不夢君。

元稹死后,白居易對他的思念從沒有停止過。十年之后,白居易在友人盧子蒙處看到其與元稹唱和的舊作,感今傷昔,不禁老淚縱橫,蘸滿濃墨,在詩集最后的空白處,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昔聞元九詠君詩,恨與盧君相識遲。

今日逢君開舊卷,卷中多道贈微之。

相看淚眼情難說,別有傷心事豈知?

聞道咸陽墳上樹,已抽三丈白楊枝!

夜來攜手夢同游,晨起盈巾淚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阿衛(wèi)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

休戚相關(guān)的命運,把白居易與元稹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他們一生交誼很深,世人稱為“元白”。

白居易作品精選

《琵琶行》并序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xué)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shù)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zhuǎn)徙于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謫遷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zé)糁亻_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fù)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guān)h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i,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dāng)心畫j,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k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l。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m下住。

十三學(xué)得琵琶成,名屬教坊n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o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p不知數(shù)。

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q,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fù)明年,秋月春風(fēng)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r。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s買茶去。

去來t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u。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v。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w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x,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y促弦弦轉(zhuǎn)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z,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譯文】(序)

唐憲宗元和十年,我被貶為九江郡司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聽到船上有人彈琵琶。聽那聲音,錚錚鏗鏗有京都流行的聲韻。探問這個人,原來是長安的歌女,曾經(jīng)向穆、曹兩位琵琶大師學(xué)藝。后來年紀(jì)大了,紅顏退盡,嫁給商人為妻。于是命人擺酒叫她暢快地彈幾曲。她彈完后,有些悶悶不樂的樣子,自己說起了少年時歡樂之事,而今漂泊沉淪,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間輾轉(zhuǎn)流浪。我離京調(diào)外任職兩年來,隨遇而安,自得其樂,而今被這個人的話所感觸,這天夜里才有被降職的感覺。于是撰寫一首長詩贈送給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題為《琵琶行》。

【注釋】(詩)

a潯陽江:即流經(jīng)潯陽境內(nèi)的長江。

b主人:詩人自指。

c回?zé)簦褐匦聯(lián)芰翢艄狻?/p>

d轉(zhuǎn)軸拔弦:將琵琶上纏繞絲弦的軸,擰動以調(diào)音定調(diào) 。

e掩抑:掩蔽,遏抑。

f攏: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捻:揉弦的動作。 抹:向左拔弦,也稱為“彈”。挑:反手回?fù)艿膭幼??!赌奚选罚杭础赌奚延鹨虑?,本為西域樂舞,唐開元年間西涼節(jié)度使楊敬述依曲創(chuàng)聲后流入中原?!读邸罚捍笄纸小稑肥馈?、《綠腰》、《錄要》,為歌舞曲。

g大弦:指最粗的弦。

h間關(guān):鶯語流滑叫“間關(guān)”。

i迸:濺射。

j曲終:樂曲結(jié)束。拔:彈奏弦樂時所用的拔工具。當(dāng)心畫: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劃過四弦,是一曲結(jié)束時經(jīng)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k舫:船。

l斂容:收斂(深思時悲憤深怨的)面部表情。

m蝦蟆陵:在長安城東南,曲江附近,是當(dāng)時有名的游樂地區(qū)。

n教坊:唐代官辦管領(lǐng)音樂雜技、教練歌舞的機關(guān)。

o秋娘:唐時歌舞妓常用的名字。五陵:在長安城外,漢代五個皇帝的陵墓。

p綃:精細(xì)輕美的絲織品。

q鈿頭銀篦:鑲嵌著花鈿的發(fā)篦。擊節(jié):打拍子。

r顏色故:容貌衰老。

s浮梁:古縣名,唐屬饒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

t去來:走了以后。

u夢啼妝淚:夢中啼哭,勻過脂粉的臉上帶著淚痕。闌干:縱橫散亂的樣子。

v重:重新,重又之意。唧唧:嘆聲。

w嘔啞嘲哳:形容聲音噪雜。

x琵琶語:琵琶聲,琵琶所彈奏的樂曲。

y卻坐:退回到原處。促弦:把弦擰得更緊。

z向前聲:剛才奏過的單調(diào)。

掩泣:掩面哭泣。

青衫:黑色單衣,唐代官職低的官服顏色為青黑色。

【題解】

元和十年(815)六月,唐朝藩鎮(zhèn)勢力派刺客在長安街頭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傷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嘩。藩鎮(zhèn)勢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進(jìn)一步提出要求罷免裴度,以安藩鎮(zhèn)的“反側(cè)”之心。這時白居易挺身而出,堅決主張討賊,認(rèn)為否則國將不國。被人羅織罪名,貶為江州司馬。

《琵琶行》作于他貶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著敘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涼身世,抒發(fā)了作者個人政治上受打擊、遭貶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這里,詩人把一個琵琶女視為自己的風(fēng)塵知己,與她同病相憐,寫人寫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為一體,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尋常的感染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