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救命,需要常識;救災,需要“生死不離”

幸福了嗎? 作者:白巖松 著


救命,需要常識;救災,需要“生死不離”

災區(qū)的很多地方,最初道路與通信中斷,形成孤島,連軍隊都無法迅速進入,自救便成為很多孤島中人們的選擇。這次地震被命名為汶川地震,偏偏汶川就是最初的孤島之一,外界無法聯(lián)絡,于是,在人們心中,那里一定情況危急,因此,注意力、關注度、打通道路的迫切性都更高;而實際上,北川才是所有縣城甚至是整個大地震中損失最為慘重的地區(qū)。由于人們無法及時作出正確的判斷,北川的人們只好大量依靠自救來應對最初的慘況。

在頭幾天的直播中,透過現(xiàn)場的信息,我們意識到一個問題,自救的行為大量存在,很多都只是出于本能而非專業(yè);同時,大量的志愿者甚至奔赴災區(qū)的一些子弟兵,也普遍缺乏足夠的救援和救人的相關常識。而如果常識缺乏,有時,會使被救援的人致殘或者出現(xiàn)生命危險。因此,在頭兩天的直播中,我向不知在哪里的醫(yī)學專家們求助,誰有通俗易懂的急救常識,越短越好,越容易操作越好,越在災區(qū)用得著越好。

當我第一次在直播中發(fā)出這樣的呼吁之后,僅僅十幾分鐘時間,我利用放一個片子的機會來看手機,上面已經收到中國著名的神經外科專家凌峰發(fā)來的僅僅十句卻非常重要的順口溜,將急救常識蘊含其中。我迅速將短信交給同事,幾分鐘之后,這個順口溜被我們連字幕帶口播播出了很多遍。第二天一早,《解放軍報》也迅速刊登了這個急救常識順口溜,常識以多種方式進入災區(qū)。也許它不能立即讓太多災區(qū)用得著的人知道,但一傳十、十傳百,是一個重要的提醒。

之后的幾天,我們圍繞救急、防疫與災后心理支持等層面,充分強調常識的重要性。武警總醫(yī)院急救中心主任王立祥、北京醫(yī)院心理專家陶然,多次進入我們的演播室,用簡短卻通俗易懂的方式,提供不同救援狀況下人們需要的相關常識。

幾天的直播中,我們已經意識到屏幕前觀眾的痛苦,和由此而產生的焦慮與心理問題。很多的觀眾天天盯著地震的直播,那些情節(jié)與畫面,又時常讓他們淚流滿面,甚至不看屏幕都會讓自己有負疚感??紤]到這種狀況,我做電視這么多年,第一次在直播中強調:請觀眾不要長期看電視,看一段時間要休息一段時間,否則誰也扛不住。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我們才可以為災區(qū)做更多。

這時的國人已經完全投入到救災的進程,只不過方式不同而已。有的到災區(qū)用手用身體盡一己之力,更多的在災區(qū)之外,用心用淚水為之祈福,可能也正是這樣一種共患難的民族特性,使一首歌《生死不離》迅速地擊中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心。

14日早上我起床,打開手機,眾多短信中,有一首王平久發(fā)來的詩,名字叫《生死不離》。

王平久是奧組委大型活動部的一個主力干將,由于北京奧運會的幾乎所有大型儀式,比如口號發(fā)布、吉祥物揭曉、火炬起跑等等,我都參與主持,因此,與奧組委中具體負責此事的王平久打了多年交道。這一次,這個一向以拼命三郎狀態(tài)工作的王平久,看到了頭一天晚上我主持的直播,快速地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生死不離》,來釋放自己內心的痛苦。

早上看到這首詩,我在給我夫人念的時候,就已經淚流滿面,我的眼淚告訴我:這是好東西。晚上直播時,這首詩已經被印在一個紙板上,當我拿起它,要念的時候,有些控制不住想哭的沖動。雖然我早就告訴自己,悲傷的面前,一個新聞主持人要忍住淚水,但是,真的很難。我只好面對觀眾先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希望我可以不哭著把它念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