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月 大雁歸來

沙鄉(xiāng)年鑒 作者:奧爾多.利奧波德


三月 大雁歸來

獨燕不成春。但是,在三月雪融時,當一群大雁沖破晦暗的天空,春天就來到了。

一只在雪融時歌唱春天來臨的北美主紅雀,如果很快發(fā)現(xiàn)自己搞錯了,只需要重歸冬日的沉寂就可以糾正錯誤。一只鉆出來想曬曬太陽的花鼠,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遇到的是暴風雪,只要回洞里睡覺就可以了。但是一只遷徙的大雁為了尋找湖面上解凍的缺口,要以生命為賭注,在黑暗中飛過長達兩百英里的路程,因此是沒有機會輕易后撤的。伴隨著大雁的,是破釜沉舟的先知所具有的堅定信念。

只有那些不會抬頭仰望天空,不會側(cè)耳傾聽雁鳴的人,才會認為三月的早晨是如此單調(diào)乏味。我曾經(jīng)認識一位頗有教養(yǎng)的佩戴著美國大學優(yōu)等生榮譽標志的女士。她告訴我說,她從未注意到大雁飛過,也從未聽到過雁鳴。然而,那些大雁會一年兩次對她那具有良好隔音效果的屋頂宣告季節(jié)的循環(huán)更迭?;蛟S教育的過程是以自身的認知與意識換回價值更低的東西?而做了這種交換之后,大雁很快就只是一堆羽毛了。

那些對我們的農(nóng)場宣告季節(jié)更替的大雁知道很多東西,包括威斯康星州的法規(guī)。十一月南飛的雁群高高地從我們頭頂?shù)奶炜昭杆俾舆^,遇到它們喜愛的沙洲和沼澤時,也幾乎不會發(fā)出一聲鳴叫。人們用“像烏鴉一樣飛行”來形容直線運動,但是烏鴉與這些大雁相比未免相形見絀。大雁徑直飛向此地以南20英里外的第一個大湖,在那里,它們白天在寬廣的水面游蕩,夜晚則到剛剛收割的玉米地里偷食殘株上的玉米粒。十一月的大雁知道,從日出到日落,在每片沼澤和每個池塘附近,到處都埋伏著等待獵物的槍手。

三月的大雁則不同。盡管它們幾乎整個冬天都在遭到獵殺——它們遭到大號鉛彈轟擊的羽翼就是證明——但它們知道春天的休戰(zhàn)期已經(jīng)到來。它們順著蜿蜒曲折的U型河道低空飛行,掠過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獵槍的岬角和小島,像面對久別重逢的老友一樣對著每片沙洲急促地低鳴。它們在沼澤和草地低空穿梭,向每個新融化的水洼和池塘問好。最后,在我們的沼澤上空試探地盤旋幾圈之后,它們張開翅膀,黑色的雙腳放低,白色的尾翼映襯著遠方的山丘,靜靜地滑翔到池塘上。剛一觸及水面,這些新光臨的客人們就大聲鳴唱著濺起水花,讓那些脆弱的香蒲也抖落了最后的冬日思緒。我們的大雁又回家了!

每年的這個時候,我總希望自己是只麝鼠,那樣就可以饒有興致地在沼澤深處打量這一切了。

第一批大雁飛到這里之后,會歡快地鳴叫著對每一群遷徙的大雁發(fā)出邀請。于是,幾天之后,沼澤里到處都是大雁的身影。在我們的農(nóng)場上,我們根據(jù)兩個標準來衡量每年春天的富足程度,一是我們種植的松樹數(shù)量,一是在此棲留的大雁的數(shù)量。我們的最高紀錄出現(xiàn)在1946年4月11日,共計有642只大雁。

和秋天時一樣,春天的大雁每天都會造訪玉米地,不過不必在夜晚偷偷摸摸地飛出去,而是在白天喧鬧著成群地飛向玉米殘株再飛回來。每次出發(fā)前,它們都要對哪里的食物味道最好進行高聲辯論,每次返回時的爭論聲則更加響亮。歸來的雁群一旦徹底放松,就不會再試探性地在我們的沼澤上盤旋,而是像飄落的楓葉一樣忽左忽右地滑翔著從空中直落下來,叉開雙腳沖向下面歡叫著的同伴。我猜想,那接下來的喋喋不休都是在評論晚餐的質(zhì)量。它們現(xiàn)在吃到的殘留的玉米粒在冬天時被積雪覆蓋,因此沒有被覓食的烏鴉、棉尾兔、田鼠和雉雞發(fā)現(xiàn)。

一個清楚的事實是,大雁覓食時所選擇的那些收割后的玉米地,往往都是當年的草原。沒有人知道,這種對于草原玉米的偏好,究竟是反映了這種玉米具有更高的營養(yǎng)價值,還是反映了從草原時代的祖先那里代代相傳下來的古老傳統(tǒng)。或許這只反映了簡單的事實:草原玉米地的面積總是很大。如果我能聽懂它們每天向玉米地出發(fā)前后喧囂震天的爭論,大概立刻就會明白它們?yōu)槭裁雌珢鄄菰衩?。不過我聽不懂它們的爭論,因此,一切仍是個謎。這倒讓我很開心。如果我們洞悉了大雁的一切,世界將是多么乏味無趣??!

這樣觀察一群春雁每天的活動時,可以發(fā)現(xiàn)到處都是飛來飛去不停哀鳴的孤雁。它們的叫聲很容易讓人認為是憂傷的悲鳴,并得出結(jié)論說,它們或是在為失去伴侶而傷心,或是父母在尋找失散的子女。然而,有經(jīng)驗的鳥類學家認為,對鳥類行為的這種主觀詮釋并不可靠。因此,長期以來,我對這個問題一直試圖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

我和我的學生對構(gòu)成雁群的大雁數(shù)量進行了6年的觀察后,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出現(xiàn)孤雁的原因。數(shù)學分析的結(jié)果顯示,構(gòu)成雁群的大雁數(shù)目通常是6或6的倍數(shù),這遠遠不是單純的巧合。換句話說,雁群是由一個家庭或一些家庭組成的,而春天出現(xiàn)孤雁的原因,或許恰巧符合我們最初提出的那種多情的想象。這些孤雁是冬季狩獵的幸存者,此時正徒勞地尋找已遭獵殺的親人?,F(xiàn)在,我已有理由為這些孤單鳴叫的大雁感到哀傷不平,并與它們一同悲戚了。

乏味無情的數(shù)學竟能證實愛鳥者的傷感是合乎情理的,這樣的情況并不多見。

四月的夜晚,當天氣轉(zhuǎn)暖,可以坐在戶外時,我們喜歡傾聽雁群在沼澤中的集會情形。有很長一段時間雁群是靜悄悄的,能聽到的只有沙錐鳥振動翅膀的聲音,遠處的一只貓頭鷹低沉的叫聲,或者某只多情的秧雞帶鼻音的咯咯聲。隨后,一聲高亢的雁鳴突然響起,頃刻間引起無比喧囂的回音。翅膀在水面上發(fā)出拍擊聲,黑色的雁頭猶如船頭破浪前進,腳蹼的劃動激起一片水聲,與此同時還有旁觀者激烈爭執(zhí)的叫喊聲。最終,一個深沉的聲音進行了決定性的發(fā)言,喧鬧聲隨之平息下來,變成雁群中很少停止的竊竊私語。這種時候,我再一次希望自己是只麝鼠。

到白頭翁花盛開時,我們的雁群集會就減少了。五月來臨之前,我們的沼澤已經(jīng)再次成為僅有綠草的濕地,能帶給它生機的只有紅翅黑鸝和秧雞。

歷史性的一個諷刺就是,那些大國直到1943年才在開羅會議上發(fā)現(xiàn),各國之間應該作為整體聯(lián)合一致。然而世間的大雁很早以前就有了這種觀念,每年三月它們都會以生命為賭注來證明這一基本的真理。

最初,存在的只是冰原這個整體。隨之而來的是三月雪融的一致,然后是無國界之分的雁群一致向北遷移。自從更新世(1)以來,從中國海到西伯利亞大草原,從幼發(fā)拉底河到伏爾加河,從尼恩到摩爾曼斯克,從林肯郡到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每年三月雁群都要鳴響聯(lián)合的號角。自從更新世以來,從柯里塔克到拉布拉多,從瑪塔慕斯基特到昂加瓦灣,從霍斯舒湖到哈得孫灣,從艾佛利島到巴芬島,從潘漢德爾到馬更些,從薩克拉門托河到育空河,每年三月雁群都要鳴響聯(lián)合的號角。

通過雁群的這種跨國往來,遺留在伊利諾伊州田地中的玉米粒穿過了云層,被帶到北極苔原,在那里,它們和六月極晝的富裕陽光一起為兩地間的所有土地哺育小雁。在這一年一度的以食物換取陽光,以冬日溫暖換取夏日寂寥的過程中,整個大陸獲得的凈利潤,是從晦暗的天空降落到三月泥沼之上的荒野詩篇。

  1. 更新世:也稱為洪積世和冰川世,地質(zhì)年代名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