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衛(wèi)八處士
杜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fù)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發(fā)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zhí),問我來何方。
問答未及已,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
◎ 處士:未做官的士人。
◎ 參與商:參宿與商宿,分處西方與東方,當其中一個升到地面上,另一個即下沉地平線下,故永不相會。
◎ 熱中腸:形容心情激動。
◎ 父執(zhí):父親的朋輩。
◎ 羅:張羅。
◎ 累:接連。
人生的聚散,從來就沒有可以掌控的規(guī)律,前一刻還在舉杯痛飲,分別后可能就永遠無法再見。在交通和通訊不發(fā)達的古代,不論是遠宦外地,還是避亂他鄉(xiāng),只要離開了同一片土地,朋友間重會的可能性就會急劇降低。這也是古人如此重視遠行離別的場合,寫下了如此多經(jīng)典的送別詩篇的原因。
相知相見如此困難,友情就顯得越發(fā)可貴。詩里杜甫和衛(wèi)八處士已經(jīng)二十年沒見,在二十年間他們各自成立了家庭,生活處境有了很大的改變。但見面以后,兩人卻沒有任何生疏之感,依然像原先一樣把酒言歡,即使是從沒有見過杜甫的衛(wèi)八的子女,也能立刻與杜甫相處無間。這說明兩人的友情和志趣與結(jié)交時別無二致,不論年華消逝、朋友離散、人事變遷,都不能使之改變分毫。
雖然在相處一夕以后,兩人又將分別兩地,不知今生能否重會。但是即使不能重會,也相信彼此的初心和“故意”不會變化,也相信對方在某一時刻會懷念自己。這樣的友情,比那些時時相聚卻貌合神離的朋友,顯得更為珍貴和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