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如歌
我的啟蒙老師
我的啟蒙老師名叫陳友蘭,是一位回鄉(xiāng)女知青。初中畢業(yè)那一年,她因為家庭成分不好,上高中政審過不了,只得回鄉(xiāng)務農(nóng)。村支書見我們這個水套里的三個生產(chǎn)隊的孩子去中心小學上學太遠,且要經(jīng)過一條狹長的圩壩,雷雨天很不安全,就與鄉(xiāng)里的教育督導商量,在我們這個村的東頭,一間廢棄的水車棚里開辦了這所學校。學校只有一間教室,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同學在一起上課。任課教師只她一位,語文、算術(shù)、美術(shù)、音樂、體育都由她一個人教。一年級的學生坐在前二排,二年級的坐在后面,大家交替上課,這就是所謂的復式班。
老家就在揚州城外,四面環(huán)水。一到夏天,孩子們喜歡去河里玩耍,有踩河蚌的,有摸蝦的,有摳螃蟹的,有采菱角、雞頭米的,有挖塘藕的,幾乎每年都有小孩溺水而亡。我小時候很頑皮,特別喜歡玩水,六歲不到就被淹過多次,有兩次差一點都救不活了。我六歲那年,端午節(jié)一過,天氣漸漸熱了起來,母親怕我再被水淹,連拖帶拉把我揪到水車棚里,央求陳老師說:“老師啊,眼看就要發(fā)大水了,孩他爸馬上要去抗排站出工,隊里要麥收,把小龍放在家里,我實在不放心,能不能讓他提早上學?。俊标惱蠋熆戳宋乙谎?,面帶難色地對母親說:“素英姐,不是我不肯幫你,我這里有三十幾個孩子,我要對他們負責。小龍?zhí)B皮,一眼不見就下河玩水。你家就這么一個男孩,出了事情,我可擔待不起??!”母親對著我的屁股狠狠地就是一巴掌:“這個討債鬼,看你還淘不淘?一天到晚盡闖禍!”我“哇”的一聲哭了起來,一半因為屁股疼,一半因為害怕上學被關(guān)在水車棚里憋得難受。老師見母親一副無奈的樣子,我又在一旁眼淚鼻涕地哭泣,只好勉強答應讓我插班入學。
母親離開后,陳老師為我在第一排最里面靠墻處騰出一個位置,這樣我就難逃出去了。接下來的一堂課是一年級算術(shù)。陳老師在黑板上先畫了幾只桃子,留出一段空白,又畫上幾只,然后在空白處填上“+”號,讓大家數(shù)一數(shù),問總共有多少只桃子?老師的桃子畫得太逼真,一下子喚醒了我肚子里的饞蟲,想起學校隔壁有戶人家樹上結(jié)滿了桃子,心里癢癢的。我慢慢地萎下身子,趁老師背對黑板寫字,就從課桌底下爬了出來,一溜煙跑了。
自由的感覺真好,我徑直向河邊的一棵桃樹奔去。這棵桃樹斜著生長,根在岸上,樹冠臨水,結(jié)的桃子又白又大。我手攀枝條,腳踩樹干,“噌噌”就像長臂猿似的很快爬到樹頂,摘下桃子就啃,不小心掉落下的桃子,砸在水面上發(fā)出“咕咚、咕咚”的聲響。我正吃得香,就聽樹下有人說話,朝下一看,陳老師和幾個年紀大一點的同學正對著我指指點點?!靶↓?,當心點,別掉河里呀,慢點下來!”老師故作鎮(zhèn)靜地張開雙手,擺出一副要懷抱我的樣子。上樹容易,下樹難。我雙手緊抱著樹干,兩只腳不時朝下探,一步一挪慢慢地下到地面。老師快步上前,一把將我攬在懷里說:“你這孩子,就這一會兒,怎么就逃了出來?這多危險啊,要是掉到河里可怎么辦哪!”
陳老師領(lǐng)我回到教室門口,蹲下身對我說:“小孩吃別人家的東西要經(jīng)大人同意,你這樣做可不好。假如大家都像你,人家不是白種桃樹了嗎?”老師循循教導我,整個過程沒說一個“偷”字。這是我人生的第一課,讓我懂得做人要守規(guī)矩。
我是插班生,沒有課本,放學后陳老師就去供銷社買回來幾張白紙,裁成長條,再折疊起來,形成一個個方塊,用毛筆在上面寫上大字,內(nèi)容幾乎都是那個時代的標語、口號,譬如“毛主席萬歲”、“共產(chǎn)黨萬歲”、“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是革命的首要問題”,等等,給我作認字簿。我上課心不在焉,還亂搞小動作,不時像演奏手風琴似的,一會兒把方塊字拉開,一會兒又合上。有一回還趁鄰座女孩不注意用草繩把她的長辮子扎在凳子上,看到她站起來回答老師的提問時痛得齜牙咧嘴的,我就擺出一副幸災樂禍的樣子。下課后,老師給我打開方塊簿,指著上面的“朋友”兩個字耐心地解釋給我聽,告誡我說:“小男孩淘氣不要緊,但不可做壞事。大家在一起讀書,就是朋友,要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焙髞砦易x書讀到“同師曰朋,同志曰友”這段話,便想起老師當時教導我的模樣。
陳老師的祖父是附近有名的私塾先生,父親是一位農(nóng)民畫家,家學較深。她見我認字很快,接受知識能力強,空閑時就給我講歷史典故,有“孟母三遷”、“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曹娥救父”,等等。后來老師還專門用自來水筆給我手抄了一部《三字經(jīng)》,讓我在認字的過程中,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當時這些都屬于“四舊”內(nèi)容,公開場合不能教,老師就晚上到我家里來講給我聽。每次老師都裝作串門子來我家。母親把她讓到里屋,點上煤油燈。她就在昏暗的燈光下給我授課。陳老師開啟了我的心智,慢慢地我變安靜了,再沒有過去那樣的調(diào)皮。母親看了很高興。再后來,晚上不見老師來家里,我就感覺空落落的,一聽到“素英姐,我來了”的說話聲,便歡天喜地上前開門。
我讀二年級的那一年,“文革”蔓延到了鄉(xiāng)下,經(jīng)常見到各式各樣的批斗會。在打谷場上,用門板搭起一個高臺。被斗的對象頭戴紙糊的高帽子,帽子的前面寫著“老老實實交代”,背后寫著“不許亂說亂動”,跪在高臺的前面。臺上主持人高呼:“不吃二茬苦,不受二茬罪!打倒地主!打倒反動派!”下面群情激憤跟著高喊,眾人都用力高舉拳頭,一副群情激憤的樣子。我有一位叫王玲的女同學,祖母是個地主婆。有一天下午放學后,王玲在回家的路上就被幾個男生欺負,他們跟在她的后面起哄,一路高喊:“打倒地主小崽子!踏上一只腳,讓你永世不得翻身!”王玲氣得直哭,但毫無辦法。老師走過來,先批評在場的男生,再俯下身來安慰王玲說:“人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但可以改造自己的思想。只要改造得好,照樣能夠成為共產(chǎn)主義的接班人。”“文革”鬧得最兇的那一段時間,王玲每天放學都由老師一路護送回家,即使雷雨天也一樣。多年以后,已經(jīng)成為華為集團高級工程師的她,每次回憶起那段經(jīng)歷都感動得淚光點點,是老師給她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送來了溫暖。
到我要升三年級的那個暑假,有一天傍晚陳老師到我家來跟母親商量說:“你家小龍?zhí)摎q才八歲,比一般孩子入學早,這么小,每天去中心小學要趕四華里的路,來回太辛苦,碰到雨天都沒法回來吃午飯,不如繼續(xù)在這里上學吧,還上二年級?!蔽乙婚_始不同意。老師苦口婆心勸導我:“你這不是因為學習不好才留級,沒什么不光彩的。想學習,老師鼓勵。以后我給你加小灶,不會耽誤你。”就這樣我在老師這里一連上了三年的二年級,以至于課本上的知識都被我背得滾瓜爛熟了。老師讓我讀小說,記得有一篇的書名為《一個苦女努力記》,還是民國時期的版本,說的是一位聰明的女傭奮發(fā)讀書,最終學有所成,還獲得了少東家愛情的故事。這部自傳體的小說文學性并不高,但讓我從中明白了學習使人進步的道理。老師還送我一本發(fā)黃的《千家詩》,每一頁上半頁是一幅插圖,下半頁是詩句,主要是唐宋時期的詩作,也有元明清的大家作品。老師先讓我自己看,再定期給我輔導。我很慶幸,因為老師,我在那個特殊時期比同齡孩子接受了更多的文化滋養(yǎng)。
在我第二個二年級的下學期,班上有位女生的父親在淮南煤礦出事了,她的母親要去奔喪,留下三個孩子,生活沒了著落。老師自告奮勇,主動提出照應他們,一日三餐都由她做。她還把家里的雞殺了,帶到這家來燒,為孩子們增加營養(yǎng)。晚上等這家孩子全部入睡后,她才摸著黑路回家。一連二十天,天天如此。農(nóng)婦處理完丈夫后事回來,看到家里收拾得順順當當?shù)?,孩子們臉上白白胖胖的、身上的衣服干干凈凈的,而老師原本白皙、潤澤的臉龐暗淡了許多,感動得熱淚盈眶,一把拉著老師的手說:“大妹子呀,這讓我如何感謝你才好?你就是我們家的大恩人哪!”老師安慰她說:“誰家都會有個難遭個災的,大姐要挺住,把這三個孩子培養(yǎng)好,才能讓孩子爸在地下安心?!?/p>
到我升入三年級的那一年,老師出嫁了。她嫁到縣郊的一個鄉(xiāng),與一位鄉(xiāng)村醫(yī)生喜結(jié)連理。夫妻倆一個給人治病,一個為社會育人,造福桑梓,相得益彰。我讀五年級的那一年,有一回老師回娘家,在田埂上遇見我,一再囑咐我說:“現(xiàn)在流行開卷有益,但開卷不等于抄書,一定要弄懂弄通課文,這樣考出的成績才真正反映學習情況。國家要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需要有知識、懂文化的人才。白卷先生只是特例。學習不能松勁呢?!闭驗橛欣蠋煹奶嵝?,在那一片“讀書無用論”喧鬧聲中,我一直沒有耽誤文化課的學習。即使在評《水滸傳》的那一年,我因為熟讀這本書,就在“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干農(nóng)活的間隙,把梁山好漢的故事講得有聲有色。說到“智取生辰綱”懸念迭起;講到“武松打虎”能把書里的每一個動詞比劃得準確無誤。后來縣里舉辦說《水滸傳》比賽,我還獲得了一等獎??h文化館有一位老師是揚州城里下放來的評話演員,說我的評書有著名評話家王少堂的味道。他還曾想收我為徒呢。
正是因為老師的教導,又因我小學留級兩年,恢復高考的那一年,恰巧我高中畢業(yè),幾乎沒費什么勁就順利走進了大學的課堂。
老師有兩個兒子,后來都學有所成。老大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工作,是我國知名的海藻研究專家,二兒子在美國讀完博士后,現(xiàn)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執(zhí)教。老師在她的長子考入大學的那一年,通過國家考試,正式由民辦轉(zhuǎn)為公辦教師,還多次榮獲“江蘇省優(yōu)秀初中語文教師”的稱號。老師退休后做起了公益,在學校附近租了兩間房子,免費辦了一個作文輔導班,每季只收十幾位學生,都是一些家境不好但肯學上進的孩子。
“六一”兒童節(jié)就要到了,這讓我想起自己調(diào)皮的童年。我們在季節(jié)的變換中長大,在歲月的交替中成熟、變老,是陳老師教會了我如何學習,怎樣做人,我特別感激她,也很想念她。謹以此文向我的啟蒙老師表示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