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
——涓涓心事說給誰人聽
汎彼柏舟,亦汎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鑒,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據(jù)。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憂心悄悄,慍于群小。覯閔既多,受侮不少。靜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諸,胡迭而微?心之憂矣,如匪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詩經(jīng)·邶風·柏舟》
“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钡谝谎?,我的注意力便被這句話吸引了。我的心并非石頭,不能隨便轉(zhuǎn)動;我的心并非草席,不能隨便翻卷??傆X得這像一位女子的內(nèi)心獨白,向愛人述說著她的忠貞。綿長的畫卷在眼前漸漸展開,一對青年男女乘著柏木船順流而下,執(zhí)子之手,山盟海誓,以內(nèi)心的堅韌給愛情定一個永久的保質(zhì)期。
至于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或許是因為中學時曾學過的一首長詩,《孔雀東南飛》。里面有一句話: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zhuǎn)移。這是詩中的女主人公劉蘭芝被婆婆遣送回家時對丈夫焦仲卿說的,意思是,即使被迫分離,她的心會像蒲葦一樣結(jié)實牢固,而丈夫一定要像磐石一樣堅硬不可轉(zhuǎn)移。短短的話語,包含的卻是二人忠貞不渝的愛情。
雖然意思有差別,但我還是覺得這兩句話有種相似的含義,那便是內(nèi)心的堅貞不屈。
然而事實上,這首詩并非和愛情有關(guān)。關(guān)于詩的具體思想,有兩種說法。一說,這首詩寫的是妻子被丈夫遺棄,又被他人欺負,卻不甘屈服。一說,這首詩表達的是君子懷才不遇,為小人所欺辱,難以舒展心中抱負的情感。
若是從單字面上理解,那樣直白的傾訴話語,似乎更貼近第一種。古時候的女人地位沒有現(xiàn)在這樣高,更別說什么男女平等了。當時沒有離婚這一概念,有的只是休妻。女子必須遵守三從四德,不僅要討好丈夫,還要討好夫家的所有人,尤其是公婆。就像林黛玉進賈府一樣小心翼翼,不能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哪怕犯一點小小的錯誤,都會有領(lǐng)到休書的風險。
《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已經(jīng)算得上是賢妻的典范了,可縱然如此還是被“雞蛋里面挑骨頭”,遭到了婆婆的嫌棄。足以見得那時候的女子活得很不容易,被夫家嫌棄也就罷了,回娘家后還得被娘家人看不起。
《柏舟》中的這位婦人不知是何原因被丈夫遺棄,不過她的下場比劉蘭芝可慘多了。劉蘭芝回到娘家雖然也被兄長嫌棄,但因為長得貌美,即便是被休也還是被太守家的公子看上了?!栋刂邸窙]有描寫婦人的長相,不過可想而知,生活在古代的女子,縱使再好看,被休之后地位還是很低的。她的娘家有親兄弟,卻不能作為依靠,對兄弟們訴苦非但不被同情,反而惹來怒火連連。她的心中憂愁痛苦纏繞,卻無法排解,還要遭到群小的欺辱。
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婦人也還是沒有屈服,她依舊堅持己見,以詩來表達心中的憤懣和矢志不渝的忠貞。
同樣作為“棄婦”,《上山采蘼蕪》中的婦人則卑微得多:
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
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閤去。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
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余。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
這是東漢時期的一首樂府詩,出自《玉臺新詠》,寫的是一位被休的婦人偶遇前夫,二人之間的行為和對白。被丈夫遺棄是件十分恥辱的事,女子必然會心懷怨恨,換做現(xiàn)在,與前夫偶遇不上前扇他一個巴掌已經(jīng)算很好了,頂多沖他皮笑肉不笑一下,以表示自己心胸寬廣,不計前嫌。
可詩中的這位婦人卻跪在地上和前夫?qū)υ?,?nèi)容還是關(guān)于前夫的現(xiàn)任妻子。最最可氣的是,前夫還故作大方地說新妻子比不上舊的,忍不住想罵一句,比不上你還休妻?
不過也有人認為,通過前夫的話語可以看出他內(nèi)心也很難受,可見他對這位妻子還有感情的,休妻另娶或許不是他的本意,他很有可能和《孔雀東南飛》中的焦仲卿一樣,因為家長的強制干涉而被迫與妻子分離。
無論是哪種情況,受傷最大的始終是女人。再多的煩惱苦悶,她們也只能爛在心里,不知道對誰訴說。
古人心事難說的時候,總喜歡借其他事來言志,比如《聊齋志異》中,蒲松齡以狐仙鬼神之事來暗諷當時的社會制度,比如《楚辭》中,屈原借和漁父的對話來表明自己的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所以,若是說這首詩借婦人的遭遇來比喻君子懷才不遇,為小人所欺,也是很有說服力的。
韓愈在《馬說》中寫過,“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從古至今,有不少有識之士滿腔熱血,想一展抱負,卻苦于沒有人欣賞自己的才能而郁郁不得志。他們得不到明君的賞識,還要遭到奸臣小人的誣陷。明君就好比是拋棄婦人的“丈夫”,奸臣小人則像是欺辱婦人的“群小”。君子估計是礙于世俗,只得借“婦人”之口,以被丈夫遺棄,被群小欺負來比喻自己內(nèi)心的苦悶,縱有心事口難開,唯有如此,才能勉強抒憤吧。
我覺得這位君子的處境像極了屈原,君主不賞識自己,同時又被奸臣所害,心中憂愁憤懣不知道該向誰傾訴,最終以魂歸汨羅江來作為對自己的解脫。
舉世混濁而唯我獨清,眾人皆醉而唯我獨醒。我有一腔心事,到底該說給誰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