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二 魏景芳先生其人其書
雪松
景芳先生與書法有緣,此緣有來龍也有去脈。
來龍者其祖父輩對其影響甚篤。自幼見祖父、父親擺弄文墨,吟誦詩文,他耳濡目染,文脈便在生命的源頭扎下根來。一般來說,有文脈流淌的家庭,其后輩所受的影響,并不完全拘泥于一個方面,乃是一生文化人格的塑造。景芳先生也不例外。他與書法之結緣,乃是一個縮影,在這之上,是他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從讀書藏書、習讀古典詩詞、愛好古家具乃至書法國畫,這一切因素,融匯成了他生活的一種氛圍,并日漸成了他精神生活的一種調門。他做官從政、參與廣泛的社會生活,無論身處何地,有何際遇,這種調門一直或敞亮或隱晦地鳴響著。不僅如此,他的精神基調也深深影響著他的家庭和后輩人:他的夫人和孩子不僅畫得一手好畫,而且都喜愛讀書和結交文友,可謂書香墨韻代有承傳。若說殷實和諧已是普通家庭的高標,而這般彌漫著豐贍精神追求的家庭,則可以說是錦上添花。
來龍如此,去脈亦芬芳畢現(xiàn)。景芳先生擔任領導工作之余,近幾年兼任濱州市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濱城區(qū)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之職,他將書協(xié)當作弘揚傳統(tǒng)文化理想、培育國粹之人才的舞臺,廣開社會資源進行精心打造。圍繞出人才、出作品,深入持久地搞展覽、搞出版、組織廣大作者研討書法。只幾年工夫,這里書法人才之勃發(fā)、創(chuàng)作之活躍、成果之豐碩,便足與外人道也。所謂去脈,實乃景芳先生對弘揚傳統(tǒng)文化之擔當精神的現(xiàn)實呈現(xiàn)。在這種大的文化情懷中,書法乃一瓢而已。
景芳先生是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的會員,他對書法的癡迷,是他文化精神最得力的一個支點。他的書法學習與創(chuàng)作成果,已在省市及全國多項書法展覽中屢有呈現(xiàn)。對于書法的學習,他有兩方面值得稱道,也是他意識的凝聚之處:一是他注重開闊眼界。景芳先生是一個愛走路的人,所到之處,他關心的是書法藝術,追尋古今書跡、訪碑買書、結交書法大家、看展覽、聽研討,且經久不息,其眼界和對書法的認知日漸開闊。尤其近年來,他自費到中國書法院、中國藝術研究院、北京大學等書法藝術研究機構和高校聽專家講課,雖年過半百卻甘當學生,這使他在對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的認識上獲得了極大的提高。所謂眼高,非下如此功夫不可。二是在臨池方面,他是個老實人,工余臨摹古代經典,也是他學習的必由之路。他臨楷書、隸書,也臨行書、草書,近年來尤其喜歡于右任書跡。他最喜愛行書創(chuàng)作,早年多由性情,任意揮灑,近年則多有收斂,講究筆法門徑。觀他的行書,碑帖結合,雅是主調,因醉心于于右任,則線條厚重,字有渾茫之氣,但筆道遒勁亦不失雅意,對習書者而言,這一點很重要。筆者見其隸書,亦頗有值得稱道之處,在蠶頭燕尾的“老實”里,有頗多行意,字也寫得松動自然。筆者亦見其臨篆作品,活潑可愛,有異趣,只是此類作品不多,尚不能析說一二。從近年來景芳先生的習書經歷和格局來看,他不滿足已經取得的成績,不僅如此,他還有在天命之年后全面建設自己、提高自己、以期有所突破的氣格,實難能可貴也。對于書法的學習,我們大家都在路上,書法是一門值得活到老學到老的藝術,人書俱老,不僅指風格,亦指過程,信然。
2017年11月14日于濯耳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