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寂寞離人

未妨惆悵是清狂:唐詩中的美麗與哀愁 作者:辛然


寂寞離人

春雨催生萬物,往往先催生一種情緒。獨上高樓,聽著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遠眺窗外一片霧蒙中的青山,感覺時間正悄悄地流逝。雨打青石板,風吹寂寞林,這雨霧籠罩的世界顯得更加靜謐,就仿佛天上地下、六合八荒唯吾獨在。突然,一股寂寞與惆悵沒來由地躍上眉頭,涌上心頭,這天地間就我一個人了嗎?思緒凌亂萬千。

“不是因為寂寞而想你,而是因為想你而寂寞?!比绻腥朔且^真弄清楚寂寞和想你究竟孰先孰后的話,結果只怕和究竟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爭論一樣不了了之了。姑且不論它們的先后,當你想到遠方的親人、情人和朋友時,那時的你是寂寞的;當你寂寞時,你又會在不經(jīng)意間想到遠方的親人、情人和朋友。不能確定究竟誰先誰后,但可以確定的是:無論誰先誰后,寂寞都是和思念血脈相連的。

人言“文以載道,歌以詠志,詩以傳情”,詩詞文章之中無不情意綿綿,思念與寂寞并存——因思念而寂寞,因寂寞而思念。在唐詩中,思念與寂寞信手拈來,“庶情沿物應,哀弱羽之飄零;道寄人知,憫馀聲之寂寞”,“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比比皆是。

杜甫一生顛沛流離,生于盛世死于衰微,只有在避居成都時才算過了一段安穩(wěn)日子。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潼關很快被攻破,杜甫把自己的家小安置在了鄜州,獨自從河南出發(fā)去關中投奔肅宗,但事與愿違,杜甫卻被叛軍所俘,送往長安。在羈縻長安的日子里,杜甫望月思鄉(xiāng)不禁寫下了《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寂寞思親之情躍然紙上。明明是自己對遠在鄜州親人的思念,卻不直接道出,而是從妻子的角度,設想妻子兒女在鄜州也同樣對月思念著自己。妻子正在鄜州對月思夫,而孩子們卻不能理解母親對月懷人的心事。在月下長時間的佇立思人,露水沾濕了妻子的頭發(fā),月亮的清輝映得妻子玉臂生寒。因思念而動情的妻子淚眼迷蒙,她在想:我們何時才能團聚呢?杜甫也不禁流下了思念的淚水。可以想象,在亂離的歲月里,妻子在河南鄜州,丈夫在關中長安,天涯共一輪明月,因寂寞而思念,因思念而寂寞,最終淚滿衣襟。這是怎樣的深情厚誼,又是怎樣的真摯動人。

杜甫是幸運的,不久他就乘隙逃離了長安,回到了鄜州,與家人團聚了。為了逃避追捕,杜甫舉家離開了當時作為敵占區(qū)的鄜州,遷移到了當時還是后方的秦州,在那里度過了一段短暫的安寧時光。也許詩人是不喜歡安定的,在他們看來安定就意味著寂寞。寂寞思人,思人寂寞。在秦州的那段日子里,他把自己的友人都懷念了一遍,李白、高適﹑岑參﹑賈至﹑嚴武﹑鄭虔﹑畢曜﹑薛據(jù)及張彪……。尤其是他對被貶夜郎的李白,他不禁問道:“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在問候的同時他又不禁想起“魑魅喜人過”,而擔心李白的安危。其實當時的李白已經(jīng)遇赦,在“投詩問汨羅”般遨游于洞庭的湖光山色之間了。

安定只是片刻的,當叛軍處理了內亂,再一次進攻時,秦州不再是后方,而是變成了前線,杜甫的安定生活結束了。他再一次拖家?guī)Э?,開始漂泊。他經(jīng)木皮嶺﹑白沙渡﹑飛仙閣﹑石柜閣﹑桔柏渡﹑劍門﹑鹿頭山逃向蜀中,終于在這一年的十二月到達了成都。在成都,他度過了十年的安定時光。在這十年中,他定居于浣花溪畔,建草堂以居之,過著陶淵明式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可以說這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寂寞使人愁,思念催人老,寂寞是無邊的,思念是無窮的。生活在悠閑之中,寂寞思人的杜甫,偶然聽到了李白病重的消息,一切的矛盾與寂寞都被棄之不顧,只剩下對友人的思念之情。杜甫奮筆疾書,給李白寫了一封信,向遠在安徽的李白表示關心和慰問,這就是流傳千古的《寄李白二十韻》。

寄李白二十韻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傳必絕倫。

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

白日來深殿,青云滿后塵。

乞歸優(yōu)詔許,遇我宿心親。

未負幽棲志,兼全寵辱身。

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

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

處士禰衡俊,諸生原憲貧。

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

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幾年遭鵩鳥,獨泣向麒麟。

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

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

已用當時法,誰將此義陳。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

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

這封信是否寄出去,李白是否接到、并看過這封信,不得而知,也許信還沒有送到,李白就過世了。但是杜甫一定沒有收到回信,他又因“近無李白消息”,而作《不見》。即使在李白死后,他還作了《昔游》、《遣懷》緬懷李白。這是何等的深情厚誼,也許只有像杜甫這樣和李白具有同等才情的人,才能相知如此之深,才能稱之為李白的知己,也才能寫下這樣的思念。這首《寄李白二十韻》活生生地把李白展現(xiàn)給了人們,幾乎可以說是李白一生的寫照。

寂寞思人,思人寂寞。思念友人、親人是寂寞的,“微斯人吾誰與歸”也是寂寞的?!皩W成文武藝,售予帝王家”是文人墨客們的夢想,“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更是讀書人的做人準則,世世代代的讀書人以此為發(fā)奮讀書的動力?!笆旰盁o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幸運兒在讀書人中只是一小部分,他們“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但是大多數(shù)的讀書人,只能獨善其身,落到個“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郁郁而終的下場。在唐代僅以官職而論,能夠兼濟天下的唯有白居易而已,但他仕途艱辛,被貶江州時自稱“天涯淪落人”。不得志的白居易只能“不復愕愕直言、世事從今口不言”,最終“且貴身安妥”和“蓄妓、耽酒、信佛”為樂了。

李白的一生正如《贈李白二十韻》所寫的那樣悲喜交加。滿腔報國熱情無處發(fā)泄的李白是寂寞的,但他有杜甫這樣一個同病相憐的知己,他又是不寂寞的。

在到長安之前,李白在文學界也算小有名氣了。為了能夠兼濟天下,把所學授予帝王家,他于開元二十三年西游長安,趁玄宗狩獵時獻上《大獵賦》,希望以此博得玄宗的賞識。他的《大獵賦》希望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園池遐荒,殫窮六合”,幅員遼闊,境況與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遠勝漢朝。在序言中,李白以“《羽獵》于靈臺之囿,圍經(jīng)百里而開殿門。當時以為窮壯極麗,迨今觀之,何齷齪之甚也!”來鄙薄武帝之行獵,卻又以“但王者以四海為家,萬姓為子,則天下之山林禽獸,豈與眾庶異之?”來為玄宗辯護,在結尾處更是大力宣講道教的玄機,以契合玄宗當時崇尚道教的心情。處處的迎合、奉承并沒有使李白得到他所希望的一鳴驚人,他只能繼續(xù)在長安邊游覽邊尋求機會。

李白蝸居于終南山腳下,常登臨終南山遠眺。當他登上終南山的北峰時,眼前呈現(xiàn)出繁華的長安、千里的沃野,舉目都是泱泱大國的風貌。他深深地為自己生于這樣的盛世而感自豪和不平凡??梢幌氲竭@樣一個興旺發(fā)達的帝國自己卻不能為其所用,他的軒昂情緒又受到打擊。

李白的這次進長安并非一無所得,在長安他遇上了他的伯樂賀知章,這對李白一生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雖然是金子總會發(fā)光,賀知章的提攜使他名滿天下,但他的“謫仙”之名也出自這次“金龜換酒”的碰面。

相逢不如偶遇。當時的賀知章以年過八十,任秘書監(jiān)、太子賓客品秩雖高卻無實權,屬清閑之官。這樣的一個人對于當時一心求官的李白來說,是不可能主動去拜訪的,即使賀知章乃四朝元老,詩名傳天下。但就是與這樣的一個人的偶遇,成就了李白,有點“有心栽花花花不發(fā),無心在柳柳成蔭”的意味。

話說,有一天李白去一家酒樓去赴朋友的宴,朋友之間一喝酒情緒就上來了,吟起詩來。輪到李白吟時,他把自己的那首《蜀道難》搬了出來,“噫吁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闭觅R知章也在這家酒樓喝酒,聽見了李白吟詩,引以為奇才,馬上和李白見了面,互通了姓名。因投效無門而郁悶的李白終于遇上了一個賞識自己的大官也興奮極了,雖然只是個閑官,總比沒有好吧。他又吟了一首《烏棲曲》,賀知章引以為仙人,說他是太白金星下凡,詩文泣鬼神。兩人相聊甚歡,賀知章慷慨地邀請李白喝酒,但不巧的是賀知章竟然沒帶銀兩,就解了自己的作為官員象征的金龜付賬。從此李白名聲大噪,號為“詩仙”。后來,杜甫以“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傳必絕倫?!币杂浿?。這就是李白第一次進長安的故事。

天寶元年在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推薦下,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宮。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于前,親手調羹”。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贊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草擬文告,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游,必命李白侍從,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雖非記功,也將其文字流傳后世,以盛況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寵信,同僚不勝艷羨,但也有人因此產(chǎn)生了嫉恨之心?! ?天寶年間,每年冬天玄宗都帶著酋長、使臣去溫家獰獵,李白自然侍從同去,當場寫賦宣揚玄宗的盛德,歌頌圣朝威力,深得玄宗賞識。此時,玄宗寵愛楊玉環(huán),每與她在宮中游樂時,玄宗都要李白寫些行樂詞,譜新曲歌唱。

與此同時,李白恃才傲物的性格暴露無疑。一次,玄宗與楊貴妃在沉香亭賞花,召翰林李白吟詩助興。李白卻言無酒無詩,玄宗賜美酒。喝得醉醺醺的李白,又命宦官高力士為其磨墨拂紙,即席寫就《清平調》三首。應景之作,在李白是毫不費事,玄宗看了詩很高興,又賜美酒給李白。李白借酒,叫高力士為他脫靴,加以奚落。高力士是大太監(jiān),天子稱他為兄,諸王稱他為翁,駙馬、宰相還要稱他一聲公公,何等神氣,怎能吃李白這一套,靴是給他脫了,但從此記恨在心。后來他在楊玉環(huán)面前,說李白詩云“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在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痹娭兴玫牡涔曙w燕,是趙飛燕。趙飛燕因貌美受寵于漢成帝,立為皇后。后因淫亂,平帝時廢為庶人,自殺。原本李白是用飛燕新妝比喻名花凝香,并沒有諷刺楊貴妃的意思;高力士卻說詩中的趙飛燕就是指楊貴妃,是故意侮辱她。楊貴妃“恍然大悟”,非常惱火,便在唐明皇面前講了李白的壞話。李白放浪形骸的行為又被翰林學士張?zhí)顾u謗,兩人之間產(chǎn)生了嫌隙。

在長安時,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經(jīng)常在長安市上行走。他發(fā)現(xiàn)國家在繁榮的景象中,正隱藏著深重的危機。這便是最能夠接近皇帝的專橫的宦官和驕縱的外戚。他們如烏云一般籠罩著長安,籠罩著大唐,給李白以強烈的壓抑感?;鹿俸屯馄莸氖軐櫍估畎住按鬂n生”的熱情驟然冷了下來。李白漸漸明白過來,在皇帝的眼里自己只是個花瓶,裝飾太平的花瓶,花瓶雖然光鮮亮麗,引人羨慕,但自己只怕永遠也不會有機會施展自己才能,抒發(fā)報國之志了。

朝政的腐敗,同僚的詆毀,使李白不勝感慨,他寫了《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表示有意歸山。誰料就在此時,倒被賜金放還,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這次的歸山,實在是體面一點的放逐。

兩次的長安生活可以說是李白離夢想最近的時候。以后,雖有些機會,他也曾“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離自己的夢越來越遠了。為了追尋夢想,兼濟天下,他甚至參加了永王與肅宗的爭位斗爭,隨著永王的失敗,李白被貶夜郎,李白失去了最后一個機會。窮困潦倒,客死當涂。這合了杜甫的“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p>

杜甫的境遇也不是很好,李白任過翰林,離帝國的權力中心如此之近,而杜甫一生都只是斗食小官。但杜甫“位卑未敢忘憂國”,即使在逃難之中,也不忘報國,盡管這只是空想,不可能實現(xiàn)。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在成都悠閑生活的杜甫對諸葛亮這位蜀中名臣產(chǎn)生出了由衷的欽佩。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助其恢復漢室,諸葛亮為他的誠心打動,始終不渝地為恢復漢室而奮斗。他為劉備制定了統(tǒng)一天下的方針、策略,輔佐劉備振興漢室,建立了蜀漢政權,形成了與曹魏、孫吳三足鼎立的局面。劉備去世后,諸葛亮又輔佐他的兒子劉禪,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第六次北伐時因身心交瘁,積勞成疾,最后死于軍中,實現(xiàn)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鏗鏘誓言。杜甫曾多次去武侯祠緬懷這位仙人,恨不得自己像諸葛武侯一樣驅逐叛軍,恢復社會的安寧。

現(xiàn)實的“春天萬里客,亂定幾年歸”卻又無能為力,令杜甫苦惱不已。一日“劍外忽傳收薊北”,杜甫禁不住“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卑具^了亂世還是亂世,在亂世中杜甫郁郁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杜甫壯志未酬是寂寞的,那些戍守邊關的勇士們,默默地把自己的壯志變成現(xiàn)實,他們也是寂寞的。在那“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塞外,在那“胡天八月即飛雪”的天山,他們默默地為國守邊,沒有一絲怨言。他們雖然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也會“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他們還知道“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但他們“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不破樓蘭終不還”。以自己的寂寞換來別人的安寧,這樣的寂寞是偉大的。

如果說寂寞是有味道的,思人的寂寞,寂寞的思人是甜蜜的;微斯人吾誰與歸的寂寞是高尚的,但又是苦澀的;為了別人不寂寞的寂寞是偉大的。

其實,你的寂寞是什么味道,也只有自己才知道。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