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學賞析 火光,希望的信號
這是很值得回味和琢磨的一首詩。
火光,是這首詩的核心意象,也是理解和把握這首詩的關鍵。詩的副題“冬夜斷想”,則在一定程度上透露了這首詩產生的背景和心境。這是趙麗宏最初的詩作,那時他是一個不到二十歲的下鄉(xiāng)知青,生活窘困,前途渺茫,他在孤獨中思索命運和人生的意義。
冬夜閑坐,有時候會想一些美好的事情,有時候也會想一些不好的事情。像這首詩,就是將自身置于危難的境地,來考驗自己的承受力和應對能力。
“假如,坐上一只小小的舢板”,詩以這樣的口吻開頭,開始了對自身命運的假設。人生本有不測風云。如果災難從天而降,“頭上,是呼嘯橫行的風暴,/身邊,是劈頭蓋臉的浪山。”這時候,“你說,你說,我該怎么辦?”詩的第一節(jié),便是對災難的想象和描繪,以及對如何應對災禍的發(fā)問。
第二節(jié)是對應對方式的設想及否定。詩人設想了兩種方式。一是在災難面前感到絕望,并生發(fā)出一種等待奇跡發(fā)生的幻想。二是用祈禱的方式,希望一陣風吹來把自己吹到安全的港灣。這兩種方式顯然都屬于“愚蠢的天真”,因此詩人馬上給予了否定。但是又能有什么好的辦法呢?即便是猛士,也可能一籌莫展?!澳阏f,你說,我該怎么辦?”這發(fā)問的聲音又一次響起,加重了悲劇情緒的籠罩。
第三節(jié)(即最后一節(jié)),是鼓足勇氣想出的辦法和方式。有些浪漫,但又很現實。這種辦法就是“燃起熊熊的火”,讓火光成為“希望的光亮”,“成為我生還的信號”。這種辦法或許是可行的,因此即使冒著“讓整個小船化成一團烈焰”的風險也可以考慮一試。即使失敗了,也要“讓火光成為我葬禮的花環(huán)”。
此詩寫得挺悲壯的,對人的心理的揭示也顯得真實而深刻,讀來頗具啟示意義,也可以對讀者產生勵志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