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輯 天命可畏乎

興稼細語(增訂版) 作者:蔡銘澤 著


第一輯 天命可畏乎

天命可畏乎

二〇〇八年,中華民族苦樂交加、悲喜備嘗。奧運盛典,神舟飛天,千百年夢想終成現(xiàn)實,喜之至也。冰災肆虐,汶川地震,千百萬生靈慘遭涂炭,悲之極也。大喜之時,舉國歡慶,齊聲稱頌,天佑中華。大悲之中,遍地哀慟,萬眾祈禱,天佑中華。天乎天乎,為禍為福,轉瞬變幻,神秘莫測。世人于此,徒興浩嘆,無能為力。天為何物?天有命乎?天命可畏乎?吾人于此,實有探究審思之必要。

天者何物?許慎《說文解字》謂:“天,顛也,至高無上,從一、大。”又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云:“顛者,人之頂也,以為凡高之稱?!嗫蔀榉差嵵Q。臣于君,子于父,妻于夫,民于食,皆曰天是也?!庇纱丝梢?,所謂“天”者,其本意乃人之頭頂,凡超出人之頭頂部分均屬天之范疇。人委身于天之下,包容于天之中,時刻感受天之庇護與眷顧,不斷賦予“天”以人格化和神秘化的力量。于是,“天”便有了自己的意志,并且成為萬物之主宰。

既然“天”有意志,則必有所謂“天命”。命者,令也。天命者,天之令也,天之所以命哲理、命吉兇、命歷年、命萬事萬物演化之循軌也?!渡袝ぶ軙げ讨僦吩疲骸盎侍鞜o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為懷?!贝藶橄让褚鲎匀环▌t為道德意志,以為人們遵循天命而善盡人事之訓誡。究其本意,所謂“天命”者乃為自然演化之規(guī)律,似與人命無涉。然而,人為自然之產物,生存于天地之間,天命畢竟依賴于人命來體認。于是,天命人命密切相關,天人之際,不可不究也。由是以進,人們逐漸以人意附會于天命,以天命牽強于人意。漢儒董仲舒主張?zhí)烊撕弦?,天人感應,并以陰陽五行之說附會于天命。他說:“天亦有喜怒之氣、哀樂之心,與人相副,以類合之,天人一也。”此論一出,世道丕變。帝王挾天子之命而獨斷專行,小人托讖緯之詞而蠱惑人心,黎民淪愚昧之域而俯首帖耳。于是乎,專制獨裁遂至深固不搖。罪耶功耶,董氏肇其端也。

天既有命,天命可畏乎?對此,人們做出了兩種截然相反的回答。孔子雖然不談鬼神之事,但主張敬畏天命。他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與此相反,北宋改革家王安石卻公開宣示:“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币愿锕识π轮職舛?,荊公此言足以振聾發(fā)聵,激越千古。然其置天命與人言,尤其是置眾人之言于不顧,則顯然失之偏頗。

天命之所以可畏,蓋因天命之強悍與人命之脆弱耶。天命之賜福也,大地安寧,碧海靜波,日晶月潔,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天命之肇禍也,日月無光,天昏地暗,山岳崩裂,江海咆哮,瘴癘橫行,生靈涂炭。天命強悍,為福為禍,變幻莫測,一至于此,為之奈何?人自詡為萬物之靈,然其認識與生存能力畢竟有限。在強悍無比且神秘莫測的天命之前,人命如此渺小和脆弱,以至于其吉兇禍福、生死存亡竟一決于天。如此渺小與脆弱之生靈,欲生存于天地之間,理應順從天命,且知天命而用之。奈何,屢有狂妄之徒,每每以人定勝天為借口,逆天命而行之。他們或者大興土木,或者堵絕江河,或者崩裂山岡,或者毒化空氣,結果破壞自然,招致災禍,重苦民生。此類行徑看似豪情壯舉,實則自絕生機,自速其禍。有鑒于此,老子早就告誡人們清靜無為,依道而行。他說:“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為貞而貴高,將恐蹶?!币来硕裕烀晌?,決非虛言耳。

(原載《汕尾日報》,2008年7月31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