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沒有白錯的字,每一個都算數(shù)
——《這些年我們用錯的漢字》編輯手記
胡香玉
《這些年我們用錯的漢字》,沒錯,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讀錯、寫錯、認錯過漢字,張冠李戴、豕亥魚魯,都是用錯。尤其是電子設(shè)備流行的今天,我們漢字書寫的機會愈加減少,我們寫錯字的次數(shù)愈來愈多,經(jīng)常提筆忘字,甚至錯字連篇。不過,也要感謝我們的用錯,不然,我們就無法邂逅這本小書,無法完成一次因緣際會的相遇。
“做‘不錯’的中國人,用正確的中國字”,這句凝結(jié)著編輯部集體智慧的宣傳語也是我們的初衷,用對漢字是每個中國人的基本素養(yǎng)?!哆@些年我們用錯的漢字》原來的名字是《那些年我們用錯的漢字》。即將付型時,我們想,那些年用錯的漢字難道我們現(xiàn)在不會用錯嗎?將來也可能繼續(xù)用錯?。克?,這是一個正在進行時而不是過去時態(tài),于是書名又果斷地改為《這些年我們用錯的漢字》。事實證明,這個書名的確更能撩動讀者的自我代入感,更容易引發(fā)共鳴。
作者程玉合是我的師兄,是一位辛勤的中學(xué)語文老師。兩年前,常見他在語文茶館里風(fēng)趣俏皮地發(fā)些文字,自娛自樂的模樣很有一番自己的境界和天地。一天,說起我們正在策劃的漢字書,聊得頗為投緣,于是他開始每天寫一篇漢字文章,結(jié)繩記事,量體裁衣,為這本書的誕生準備了充足的“待產(chǎn)包”,后來,我們從這些微信公眾號文章里千挑萬選,然后把這些文章當(dāng)作璞玉般進行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鍛造。程老師是個寫字快手,又刻苦勤奮,他甘愿舍棄掉文章里過于個人化和隨意性的“私貨”,每次修改文章都毫無怨言,不辭繁瑣,一般在第二天一大早就能把我們的建議完美地呈現(xiàn)出來,真是“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精美的石頭會唱歌”。
我和程老師交流最多的,是關(guān)于本書的附錄部分。附錄里容易寫錯的字、容易讀錯的字以及常見的形近字都是經(jīng)過很多次修改最后確定保留的經(jīng)典易錯字。最糾結(jié)的是品字機構(gòu)中四個相同獨體字組成的外形比較奇特的字,這些外形稀奇古怪的字比較容易吸引眼球,可能更容易引發(fā)人們的獵奇心理,關(guān)于選擇哪些不選擇哪些,我們斟酌討論良久,程老師堅決拒絕和那些現(xiàn)實生活中根本用不到的漢字打交道,拒絕噱頭,所以,還有一些外形更特立獨行更花哨華麗的網(wǎng)絡(luò)流行漢字,我們最后都狠心地棄之如敝履了。最后,我們以現(xiàn)行的《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中能找到的、有實際讀音、有準確意義的為標準,經(jīng)過程老師在大詞典的海洋中反復(fù)查找,才最終確定了目前書上的這些字。最繁瑣的是《那些多對一的繁簡字》一篇,很是費了一番工夫,程老師開始羅列過多,后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我又和助理編輯各自核查了一遍《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和《通用規(guī)范漢字字典》,程老師又邀請他專門研究古文字的博士同學(xué)作外援把關(guān)了兩遍,我才終于對那些繁體字的組詞踏實了一些。
這樣一番反復(fù)修訂,才成就了《這些年我們用錯的漢字》這本小書的大致模樣。所以,看似一本小書,其實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和勞動,寄托了很多人的期待和愿望。程老師自始至終一直盡心盡力地配合我的工作,包括修改稿件和查閱各種參考書工具書,我都經(jīng)常把他視作朋友,毫不客氣地請他幫忙。對這種俠義心腸,我也謹記于心,由衷感謝。
由圖書的名字,我們知道本書也就是講了我們讀錯、寫錯、認錯漢字方面的故事。程老師講的漢字與我們的生活非常貼近,相當(dāng)實用。比如《讀錯字的尷尬》中對“媒妁之言”的“妁”字讀法鬧的笑話,《別怪我們長得像》對“戊、戌、戍、戎、戒”的區(qū)別,都是著眼于漢字的實用性。再如生活中《常說卻不會寫的字》:兒子,幫媽媽搲勺米來。這個搲,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天天說卻不會寫的字。另外,程老師對繁體字的麻煩和簡體字的簡便也有切身體會,比如“憂郁”“烏龜”這四個字的繁體形式,讓一個大人寫也要花費好長時間,比如雙印飯店非要寫成“雙印飯店”,搞得一般人摸不著頭腦。所以。程老師認為,除非特殊需要,我們還是不妨識繁寫簡吧。這一點也彰顯了程老師“學(xué)為人師、身為世范”的師者本心。
程老師常常以調(diào)侃、詼諧的語調(diào)開場,加入好玩的故事和適當(dāng)?shù)南胂?。比如問問“我”是誰?“我”本是一種兵器。小心我用“我”打你。程老師天性幽默、開朗隨和,暢所欲言,他以老程自稱,親切自然,讓你讀這本書時仿佛就像和自己的老師對話,如沐春風(fēng),讓人時時會心,不覺莞爾。文品即人品,程老師在字里行間傳達出的樂觀和對生活的態(tài)度也常常令我心有戚戚,若有所悟。如《煩是頭上火》,煩了怎么辦?“可以看看大樹參天,看看小河流水,看看螞蟻拉長了戰(zhàn)線搬家不輟,看看蛤蟆待在荷葉上呱呱亂叫?!被蛘哌€可以打幾行字,在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聲音中,你就儼然走進了自己的內(nèi)心,忘記了俗世的煩心。也或者只是自己修為不夠,還要練練。在這種自我排解和自我反省中,我們也能跟隨作者內(nèi)心成長的腳印,完成自己的一次修煉歷程。所以,讀這本書,我們不僅僅是認識了那些容易讓人“誤入歧途”的漢字,漢字本身精彩的內(nèi)涵和作者字里行間的溫度才是真正的動人之處。
最后,還要感謝美編精美的封面設(shè)計和插畫師相得益彰的插圖,這些都是錦上添花的力量,為本書穿上了漂亮得體的衣裳。作為編輯,我們永遠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盡管本書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好多雙眼睛嚴格安檢審視過,但我們依然可能出現(xiàn)用錯漢字的失誤,借用一句最近比較流行的話:“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shù)?!比松鷽]有白錯的字,每一個都算數(shù)。漢字蘊含的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也值得我們像朝圣者一樣去匍匐叩拜、熱忱追慕。
(原載2017年9月21日《新華書目報》,作者系中華書局基礎(chǔ)圖書出版中心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