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閑居時的斷想(之二)

方寸天地 作者:朱大路


閑居時的斷想(之二)

歷史不會“以純粹的形式存在著”——愛·霍·卡爾說——歷史是“現(xiàn)在跟過去之間的永無休止的問答交談”。

歷史總是被現(xiàn)實不斷問責,現(xiàn)實總是對歷史感到遺憾。

問責有什么用?遺憾有什么用?當現(xiàn)實不知不覺變成歷史時,又是新一輪問責,新一輪遺憾。

在童年托洛茨基眼里,父母“對待雇工并不比別的雇主更壞”。而在別人的童年,看到的情景“還有比這更悲慘的”。然而,起來鏟除“社會不公平”,成為革命家的,恰恰是托洛茨基,而不是別人。

“因為”后面不一定跟著“所以”,所以世界才因為有了這種“因果不相連”,而顯得耐人尋味。

合作關系,可以雙贏;敵對關系,也可以雙贏。

托洛茨基本來姓“勃朗施坦”,為逃離西伯利亞流放區(qū),在革命同志給他的假護照里,他偷偷寫上監(jiān)獄中看守他的一個獄卒的姓名,并冒充這個獄卒,越獄成功。該獄卒的姓氏就是“托洛茨基”。

結果,“托洛茨基”這四個字,青史留名。

革命家托洛茨基的留名,是艱辛所得。獄卒托洛茨基的留名,是坐享其成——人世間的不勞而獲,莫過于此。

托洛茨基送給齊夫一幅畫,上面題寫著:“沒有行動的信仰是死的信仰?!?/p>

有沒有人送給托洛茨基一幅畫,上面題寫著“屢屢碰壁的信仰是需要反思的信仰”?

普列漢諾夫與托洛茨基一樣,都是富于想象力的作家,都是機敏的辯論家,言談舉止都有舞臺效果,都充滿自信。然而當托洛茨基初露頭角,被人稱為“天才”,而普列漢諾夫的光芒逐步減弱時,普氏就“繃著臉,轉到一旁說:‘我永遠不會饒恕他這一點?!?/p>

普列漢諾夫的理論代表先進,普列漢諾夫的胸懷卻代表落后——“梁山泊”王倫式的妒賢嫉能!

理論的先進,并不能保證個人品質(zhì)的先進。而個人品質(zhì)的缺陷,卻會給先進理論的聲譽帶來損害。

世上不少悲劇的產(chǎn)生,與此有關。

1923年,蘇維埃政權成立之初,百廢待舉,托洛茨基卻“把大部分假期都投入在文學批評上”。他寫文章,討論今后的倫理與文明問題,研究如何杜絕“俄語中的罵人話”。

他說:“俄語中這兩股罵人的語流——腦滿腸肥的老爺、官吏和警察的罵人語流和人民大眾的饑餓、絕望和備受凌辱的罵人語流——將整個俄國生活涂上了一層可鄙的色彩。”

他認為:俄羅斯母親精神上的落后并不亞于她的經(jīng)濟落后。

衡量一場革命是否成功的標志之一,就是看它是否能喚醒對人的尊嚴的日益尊重,是否能在全社會培植起高雅、優(yōu)美的人性。

只可惜,托洛茨基此舉,當時在蘇聯(lián),不被人理解;往后在別處,也不被人理解。

15年后,俄語中的“罵人話”,融合成“可鄙的模式”,在社會上泛濫?!按笄逑催\動”中,連首席檢察官都這樣罵被告:“你這笨牛、蠢豬養(yǎng)的!”最高法庭庭長也這樣宣告:“槍斃這批瘋狗!”

43年后,漢語中的“罵人話”,融合成“可鄙的模式”,在社會上泛濫?!拔幕蟾锩敝校藗冞@樣使用語言:“砸爛×××的狗頭!”“油煎×××!”“火燒×××!”

蕭伯納如此評價托洛茨基——“像萊辛所說的那樣,當他砍下對手的頭時,把它舉起來,讓人看到頭顱里沒有腦子,但他卻不傷害他的犧牲者的人格。……他使他的犧牲者的政治聲譽掃地,卻讓此人保全面子。”

然而,托洛茨基自己的結局卻是——被人從背后用冰鎬砍中頭顱,奪走生命,又被傷害了人格,政治聲譽掃地,面子也全沒了。

可愛帶來可悲,難道是書生的宿命?

早在1904年,托洛茨基就準確地預言了從“集中制”到“個人獨裁”的具體演變途徑;早在十月革命剛取得勝利之時,他就準確地預言了資本主義的衰落并不意味著這座大廈就要轟然倒塌;早在希特勒上臺之前,他就準確地預言了其納粹本質(zhì)和將給人類帶來災難。

伊薩克·多伊徹說:“托洛茨基具有第六感官?!?/p>

依我看,與其說他“具有第六感官”,倒不如說他具有某種“高度”——“他的生活使他升華到如此的高度”,“任何人間的力量也不能使他離開這個高度”。

占據(jù)著這樣的“高度”,還有什么能逃脫他的視野?

(注:文中有關史料,均引自《先知三部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