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寵
早知道動物可以作為寵物,比如波斯貓、哈巴狗;后來,又知道爬蟲可以作為寵物,比如蝎子、蜥蜴。再后來,知道植物也可以作為寵物,比如前幾年流行的多肉植物。在武夷山喝巖茶,常見茶?;蛴新┧椎牟枳郎戏胖恍┬[件。人們喝了杯中茶后,會把殘茶倒在這些擺件上,如澆灌一般。有的人家中的擺件在日積月累的澆灌下,有的長出了茶苔,頗有滄桑感;有的如古董,有了“包漿”,滑潤可人。而天天喝著茶湯,這些擺件也散發(fā)出幽幽的茶香。浙江人的茶桌上沒有這些東西,即便是在老茶人的家中,我也沒見過,心中疑惑,但又礙于文人的面子,羞于啟問,旁敲側(cè)擊地問:“這有什么用處?”答曰:沒什么用,就是好玩,亦無解。一日,好奇心終于沖破了文人的面子,實在忍不住,指著那排小擺件無奈地發(fā)問:這是什么?總稱叫什么?在一片我解讀為:“怎么會有人不知道這個”的驚訝的目光中,我聽到一個福建普通話的答案:cháchóng。3秒鐘后,靈光一現(xiàn),茶蟲!我恍然大悟回應(yīng):“哦,你們把殘茶倒在上面,它就像蟲子一樣喝殘茶,所以叫茶蟲。”眾人聽后一楞,接著均大笑,說:不是蟲子啦,是寵物,喝茶人的寵物,茶寵!我頓覺羞愧,暗罵自己真是個地地道道的“舞姿優(yōu)美趣”——無知(舞姿)又沒趣(優(yōu)美趣)!唉唉,一聲長嘆……
從我所見的茶寵看,按器形分,可分為佛像類,如彌勒佛;吉祥物類,如身上堆滿錢幣的蟾蜍;植物類,如蓮蓬;動物類,如小鹿;果實類,如花生。按材質(zhì)分,主要為陶土和紫砂兩種。按工藝分,常見的為模子澆鑄、手工捏制和澆鑄加手工修整三類,還有半上釉和不上釉之分。而無論何種,均為燒制而成。
友人曾送我一對臥著的小鹿茶寵,全身覆蓋著梅子青的青釉,只露出未上釉的咖啡色的陶土頭部,放在茶桌上,猶如一對靜靜地臥在青草中的小鹿伴侶,搖著長長的鹿角,睜著純凈而不諳世事的杏眼,乖巧地望著我們。給它們澆灌了兩星期殘茶后,心生一計,認(rèn)為把它們整個浸泡在倒茶底的小殘茶桶中,會更快地蒙上“包漿”。于是,兩只小鹿茶寵被放入了小殘茶桶中。隔了兩日再喝茶時,見到小殘茶桶中滿是殘茶,以為上次喝茶后忘了清理,急于喝茶中,拿起殘茶桶就往盥洗盆倒去,一片哐當(dāng)聲中,幡然猛醒,馬上住手,已是來不及,一雙可愛的茶寵小鹿光榮殉職。痛悔中,領(lǐng)悟到一條生活真理:欲速則不達(dá),做事須順其自然之道,方為正道。
目前,我養(yǎng)了兩只茶寵。一只是石形座上的山羊,座底上了青釉,未上釉的羊身后傾,羊頭高揚,前蹄高舉,似在春草遍野的山嶺上奮力攀登。山羊茶寵放在茶桌上,每次喝茶,我都會以殘茶澆灌之。尤其是喝武夷巖茶時,遇上好茶,邊澆灌邊說一句:呵呵,也請你喝一點;遇到不太好的茶。就說一句:不好意思,今天的茶有點不對胃口,明天請你喝好茶。幾年下來,原本粗糙的陶土山羊身摸上去也有點光滑感了。

另一只是蓮蓬,完全的陶土外露,沒有半點釉色。它是由模型澆鑄而成,暗褐色,十分逼真,連蓮蓬洞中的蓮子也是可以晃動的,搖一下,有嗆啷的金屬之聲。一日,我先生的一位男性朋友,來喝茶,見到這茶寵蓮蓬,開口就說:“哇,你家這鐵蓮蓬不錯,哪位大師作的?”我和先生噴笑,告之是網(wǎng)上買來的陶制品,售價人民幣29元。朋友伸手摸了摸,又扣指擊打聞聲,然后信了。又一日,我的一位女性朋友來喝茶,對著茶寵蓮蓬看了又看,觀察半晌后問:“你這蓮蓬怎么曬干后又不會爆裂?”我和先生又噴笑,告之是陶制品,她伸手摸了以后,也大笑說:“我上當(dāng)了,這真的不是真的??!”想不到這茶寵蓮蓬能如此以假亂真,真是十分有趣!而從做學(xué)問的角度看,它居然也是一個檢測器,檢測出男女行為的性別差異,并引導(dǎo)著研究者進(jìn)一步探究這一差異產(chǎn)生的原因及其結(jié)果。
茶寵原本只是一把土,由人賦予它外形,賦予它內(nèi)涵,乃至賦予它某種意義。所以,它是一種客觀存在,也是一種主觀構(gòu)建,更是具有某種“人性”:與茶人之間能很好地交流與溝通,甚至可以是茶人心理特性的直接表象——由茶寵知喝茶之人。茶寵真是有趣之物啊!
我喜歡我的茶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