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對高校開展杰出校友評選活動的建議
中國校友會網在大學排行榜中對“杰出校友”指標等級和權重的提升,會引起關注中國校友會網排名的高校對校友工作的重視,也一定會有更多的高校開展杰出校友評選。高校校友會作為校友服務工作的執(zhí)行機構,一定要對杰出校友評選做出合理的規(guī)劃。
1.制定完善的評選制度
作為一項評選活動,杰出校友評選應該也必須制定相應的評選制度,以期更加公開、公正、公平地開展評選活動。開展評選活動的高校應根據自身或兄弟高校的經驗,結合學校特色制定《杰出校友評選辦法》或者《杰出校友評選細則》,使杰出校友評選制度化、規(guī)范化。評選杰出校友在一定意義上是高??偨Y過去的人才培養(yǎng)成果、擴大學校美譽度和社會影響力的得力舉措,所以結合周年校慶活動開展評選活動是不錯的選擇。高校普遍重視逢5、逢10的周年校慶,而每5年開展一次杰出校友評選從時間上看也比較適合。至于每屆評選多少名杰出校友,筆者認為符合條件的校友多就多評,符合條件的校友少就少評,只要評出的是真正杰出的校友即可。
2.明確評選范圍
杰出校友的評選對象肯定是校友,所以對評選對象的界定其實就是對校友的界定。維基百科和百度百科給校友的定義都是“在同一個學校、大學、研究院(所)學習、工作和進修的人,稱為校友”,“以學校為標準,不以班級為標準”,“曾經在籍(肄業(yè)、轉學)的學生也在校友范疇”。在美國高校中,較為普遍接受的校友概念是指在大學中接受學歷和非學歷教育的人以及為學校發(fā)展做出貢獻的人(如兼職教授、知名人士等)。國內對校友的界定還沒有一個完全統(tǒng)一的標準,泛化地認為是在學校接受過學歷教育的人以及工作過的教職工,而中國校友會網的校友界定標準是“高校畢業(yè)生”,這一標準似乎不太為多數高校所接受。筆者認為,只要符合“校友”的身份要求,就都在杰出校友的評選范圍之內,不應該再附加“工作多少年”“是否畢業(yè)生”等條件,除非高校不認可他們是校友。
3.制定具體的評選條件
評選條件的制定對杰出校友評選尤為重要,即高校把具備什么樣條件或身份的校友看作是杰出校友。中國校友會網認為杰出校友是指高校畢業(yè)生中杰出和優(yōu)秀的政治家、企業(yè)家、科學家、公益慈善模范人物和優(yōu)秀博士論文獲得者等。不管這一標準合理不合理,至少是明確的,符合條件者就可以上榜。目前國內多數高校杰出校友的評選條件太過于籠統(tǒng),而在評選過程中進一步深化標準的做法一定程度上又會傷害校友的感情和積極性。高校校友會可先在一定范圍內進行摸底,了解校友們的發(fā)展情況,然后根據一定的標準提出具體評選條件,這會使自認為達不到標準的校友主動棄權,并激發(fā)其靠攏這一標準的積極性。
4.豐富評選程序及方式
評選杰出校友看起來是官方行為,因為有高校的參與和主導,但實質上也能算是一個校友活動,因為評選的對象都是校友,所以在評選中要多考慮校友的參與度。在推薦過程中可以增加校友聯名推薦環(huán)節(jié),把官方的學院推薦、半官方的地方校友會推薦和非官方的校友聯名推薦方式結合起來,真正把有影響力、公認的杰出校友推薦上來。評選委員會應該吸收一部分校友代表和在校學生代表參加,在投票環(huán)節(jié)可以考慮運用評選委員會投票、校友投票、在校學生投票相結合的方式,以擴大評選活動的參與面。表彰環(huán)節(jié)更多的是為了宣傳杰出校友,可以結合校慶活動開展杰出校友訪談、杰出校友報告會等活動,在宣傳杰出校友的同時,也為在校學生樹立榜樣、模范。
5.杰出校友形象的“平民化”
按照中國校友會網評選杰出校友的標準,高校杰出校友似乎都應具有“高大上”的形象,而且也不需要評選,只要達到標準要求就可以直接表彰。如果是這樣來評選杰出校友,顯然失去了評選活動本身的意義。當然,國家領導人、省部級干部、將軍、院士都是非常優(yōu)秀的,以其作為杰出校友無非是高校向社會高調展示其辦學實力、成果的一種途徑或機會。如果高校非要把他們評為杰出校友,那么是否可以在制定評選辦法或細則時,明確這一類型的校友都算“當然杰出校友”(名稱可以商榷),而把評選活動的工作重點放在扎根基層、長期奉獻、取得顯著成績的校友群體中,讓杰出校友真正平民化、親民化,不再那么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