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之言
用了整整三年時間,將十五冊一萬二千頁二千二百位詩人所作九百卷四萬八千九百首《全唐詩》讀完的那一刻,心里的確沉甸甸的??粗言诿媲暗哪且活w顆璀璨奪目的珍珠,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沒有理由不珍愛。無論是歷史、文化、生活、習(xí)俗,還是政治、經(jīng)濟、軍事、社會,從任何一個方面來講,這些詩歌都足以稱得上是一座無盡的寶藏,更何況唐代本身就是我國歷史上極其輝煌的一朝。
當然,既然談詩,最好還是從詩的角度入手。我國是詩的國度,詩論著作燦爛輝煌,浩如煙海,華章錦繡,亂花迷眼。在這里,我們不去探究詩是否“言志”的本原,也不去探究它“興觀群怨”的功用,更不去探究其“雕龍”的大法,只去探討一些“雕蟲”的小技,以使愚鈍如我者能在情動于中的時候,不至于被憋死抑或作潑婦狀。
以此入手,本書既傳承和總結(jié)了一些詩歌的基本常識,又涉及一些創(chuàng)作和鑒賞的“旁門左道”,而更多的則是,意于荊棘叢中辟出一曲小徑,將自己閉門造車的些許體會拿出來,在供大方之家貽笑之余,也使那些淺陋如我者于性情激蕩之時,能吟詠出一些有味道的長短句來。
必也正名乎!本書雖名曰“唐詩象味”,然并非出于正名計,也從未敢想過要擬定一個標準,進而以此為基礎(chǔ),對唐詩進行系統(tǒng)分類,因為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也毫無意義。
本書所呈內(nèi)容,大抵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關(guān)于唐詩的常識。首先,它的范圍是全唐詩,以前和之后的盡量不涉及。其次,只講詩,而避開其它,并且以近體詩為重點。其三,所談為常識,即求全求淺,專業(yè)而高深的東西姑且不管。其四,不限于欣賞,不同于鑒賞,于兩者之外,力求有助于親自操刀;另一方面,重點放在“象”和“味”上。由象而味,以味立象。以此為本,羅列出四類十六種“劍法”,忝以小技雕蟲,或有裨益。
雖然書中限定了唐詩這個圈子,其實不過是一個偷巧的權(quán)宜之計。實事求是地講,以朝代和詩人所謂風(fēng)格進行歸類并不合適。因為無論哪個朝代都有好詩,并且朝代之間也有親緣傳承,不應(yīng)該人為地去割裂。單就同一詩人來講,也不可能只有一種風(fēng)格、情感和味道,人的情感必然呈現(xiàn)為復(fù)雜的層面和交織的狀態(tài),性情也不會單一,而以此成詩自然也會有不同的味道。譬如李白,除了曠達也有陰柔(如《長干行》),杜甫除了沉郁也有歡快(如《百憂集行》),岑參除了蒼遠也有悲思(如《暮秋山行》)等。更不用說,除了主體各異,還有客體的多樣化以及讀者的不同。
單就體制而言,唐詩龐雜繁復(fù),前承古風(fēng)、樂府,后啟律詩、雜言,抒情、說理、敘事、寫景不一而足,蔚為大觀。全唐詩九百卷,從時代上看,分為初、盛、中、晚四個階段。其中南北朝及隋朝也編入初唐一部分,原因是那些人進入了唐朝。五代十國(閏唐)也編入了一部分,因為那些人在唐朝生活了較長時間;從作者上看,上自達官,下至隱逸,甚至包括釋道神鬼,可以說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林林總總,形形色色;從傳承形式上看,文士筆述,民間口傳,遍地開花,絢麗多彩。從詩體上看,除了那些可以詩的“正品”之外,也有諧謔、讖記、題語、判、歌、謠、詞、酒令、占辭多種形式,但不包括賦、頌、銘、贊、箴、述、戒、祭文等文體,因為習(xí)慣上將它們視為文,而不視為詩。
就風(fēng)格而言,唐詩也是絢麗多姿、儀態(tài)萬千,有的行筆蒼古,體勢開張;有的暗藏幽懷,運筆內(nèi)斂;還有的雍容華貴,中正平和,等等。這些風(fēng)格無所謂哪一種更佳,哪一種低下。李白曠達豪放很浪漫,杜甫沉郁頓挫也震撼,李商隱幽微晦澀亦別有一番味道。
就題材而言,唐詩多為感物明志,落第悲戚,怡趣山水,唱和應(yīng)答,羈旅思歸,托寄神道,宮廷綺麗,怨婦春情,邊塞高風(fēng),古道熱腸,懷古傷今,諷喻嘲刺,幽微暗傷等。這些詩千變?nèi)f化,縱橫捭闔,反映了唐代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和每一角落,共同構(gòu)成一部五彩繽紛、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就詩品而言,有的詩以體勢取勝,如杜甫;有的詩以意境取勝,如岑參;有的詩以煉字取勝,如賈島;有的詩以性情取勝,如李白;有的詩以高古味道取勝,如劉長卿,等等。品詩要盡量做到不以名論,不以詩論,不以偏概全。諸葛謹慎,呂端大方,縱然是猛張飛,也有粗中有細、流風(fēng)回雪的瞬間。
總之,不妨這樣看待此書:它首先為大家了解全唐詩打開了一道門縫;其次,它也為讀者自己表情達意提供了一個通道。當然,我們也完全不必被其約束,禁錮了情思文氣的靈動,因為除此之外或許還有更多更好的表達方式,譬如于情人,撲上去捶打,忘情擁抱,抑或凝眸相對,梨花帶雨,皆為情之所至,并無定式。無語折身,漸行漸遠,亦不失為百媚千秾、風(fēng)情萬種的美!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