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金發(fā)是在反對袁世凱的斗爭中犧牲的。馮自由的《革命逸史》,卻漏列其人。最近我在金發(fā)嫡孫王安生家里,發(fā)現(xiàn)了一部《敦倫堂家譜》,便是詳述王金發(fā)家世的大好文獻,是值得珍視的。從這家譜中,得知金發(fā)名逸,一名敬賢,字季高,號孑黎。金發(fā)是他的乳名,但乳名較著,名字反被晦掩了。他是浙江剡溪靈芝鄉(xiāng)人,啟孝的兒子。該家譜有蔡元培的《王君季高傳》、褚輔成的《王季高墓志銘》、謝飛麟的《王季高行述》,分幼童時期、作秀才與游學畢業(yè)充教員時期、亡命與實行暗殺時期、終結時期,甚為詳贍,計二十三頁,足備史乘的參考。徐自華的《修宮公墓碣銘并敘》,這是為金發(fā)祖父修宮而撰的。其他如《族嫂商孺人傳》、《允章行述》、《徐孺人行述》,都涉及金發(fā)。又《南社叢刻》第二十集,有陳巢南的《王逸姚勇忱合傳》原來姚勇忱和金發(fā)是一同被殺害者。
金發(fā)自幼多膂力,常部勒鄰童為行陣,儼具兵法,鄰童稱之為“大王”。既長,補博士弟子員,憤清政不綱,參加蔡元培發(fā)起的光復會。旋赴日本,以第一人畢業(yè)于大森體育學校,這時徐錫麟、秋瑾在紹興辦大通學校,圖謀反清,金發(fā)適在該校任體操教師。事敗,秋瑾立促其行,才得脫禍,乃亡命至上海,與陳英士、姚勇忱規(guī)劃起事。辛亥秋,武漢舉義旗,他立謀光復浙江,夜率死士攻軍裝局及巡撫署,既下,主持紹興軍政府。及南北統(tǒng)一,他息隱上海,袁世凱忌憚之,施其籠絡,委為總統(tǒng)府顧問,他不就。后刺宋案發(fā)生,初不知其內(nèi)幕,他獲得手下的情報,悉兇手為應桂馨,而指使武土英狙擊的。探得某日,應在某妓院宴客,即親率從者并武裝警察,乘汽車往捕,應落網(wǎng)。復查抄其家,得密電及秘函,牽連諸要人,而以袁氏為首逆。他和孫中山、黃克強等策劃二次革命,撰了一篇《討袁檄》,載《民權報》。袁氏恨之切齒,密使其鷹犬朱某誘殺之,時為民國四年六月二日,年三十三,埋骨于西湖臥龍橋畔,后移龍井公墓,和姚勇忱墓并列。
他的嫡孫王安生見告:金發(fā)滬寓,在今延安中路,標之為“逸廬”,尚有遺跡可尋。當時陳巢南重過“逸廬”,有那么一首詩:“嘆息斯人逝,空余燕子樓。饑鷹集未散,群鬼瞰難休。矧值南兒競,猶勤北顧憂。鼓顰聲漸急,棖觸起牢愁?!背材现小睹袃骸氛f部,此書印數(shù)少,閱年久,很不易得,安生訪覓若干年,近始獲得一冊,書中主人公即王金發(fā),柳亞子為題一詩:“功罪何當論蓋棺,紛紜謠諑總無端。秦人倘識符生枉,蜀老能為葛相寬。敗寇成王誰定論,恩牛怨李此旁觀。荒墳鬼哭鴟鵂叫,一卷叢殘帶淚看?!苯鸢l(fā)雖為武夫,卻擅翰墨,《討袁檄》即出其手筆。他還寫了上孫中山《三難三可惜》呈文,洋洋萬言,甚為暢達。秋瑾死,他有挽秋瑾詞:“欲掃虜塵,反遭虜害,冤哉烈女子,噴殘熱血,隨秋風吹散,化數(shù)萬輩義勇同胞。”他的“逸廬”中有一聯(lián):“禮樂攻吾短,山林引興長?!睘槠渥宰詴?,書法是很灑脫的。
這里,還有一個小插曲:金發(fā)探得秋瑾之死,出于胡道南告密。胡是紹興紳士。當中秋佳節(jié),胡道南在家賞月,正優(yōu)游自得,忽一農(nóng)民模樣的人,從外面來連喘帶說:“外甥患了重病,肚痛滿地亂滾,特地叫我撐著船來告急的?!焙滥虾荜P心這個外甥,聽了之后急忙拼擋一下,跟著這個農(nóng)民乘船前去。走到冷僻的河邊,農(nóng)民突然從腰間拔出手槍,胡道南驚慌失措,向之叩頭乞命,那農(nóng)民對他說:“明人不做暗事,你道我是誰,我就是王金發(fā),為鑒湖女俠報仇。”說罷,呯然一聲,胡道南即死于槍下。一九一二年,金發(fā)和姚勇忱于上海白克路(今鳳陽路)創(chuàng)辦秋瑾紀念學校,名競雄女學(今鳳陽路風陽小學的故址),資金是金發(fā)拿出來的,延聘邵力子、葉楚傖、胡樸安、潘更生等任教。孫中山且親書“勤敏樸誠”四字為校訓。由秋瑾女兒燦芝主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