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率更帖
臨川石刻雜法帖①一卷,載歐陽率更②一帖云:“年二十余,至鄱陽,地沃土平,飲食豐賤,眾士往往湊聚。每日賞華,恣口所須。其二張才華議論,一時俊杰;殷、薛二侯,故不可言;戴君國士,出言便是月旦③;蕭中郎頗縱放誕,亦有雅致;彭君摛藻④,特有自然,至如《閣山神詩》,先輩亦不能加。此數(shù)子遂無一在,殊使痛心?!逼澤w吾鄉(xiāng)故實也。
【注釋】
①法帖:書法的臨帖,是學習名家書法的范本。
②歐陽率更:即歐陽詢(557—641),曾任率更令,字信本,楷書四大家之一。歐陽詢楷書法度之嚴謹,筆力之險峻,世無所匹,被譽為“唐人楷書第一”。
③月旦:即月旦評,品評人物或詩文字畫等。典出《后漢書·許劭傳》。東漢末年由汝南郡人許劭兄弟主持對當時人物或詩文字畫等品評、褒貶的一項活動,常在每月初一發(fā)表,故稱“月旦評”。無論是誰,一經(jīng)品題,身價百倍,世俗流傳,以為美談。因而聞名遐邇,盛極一時。
④摛藻:鋪陳辭藻,意謂施展文才。
【譯文】
臨川的石刻里保留著一卷法帖,其中有一份歐陽詢的帖子,帖子里說:“二十多歲的時候,我到了鄱陽,這里土地肥沃平坦,飲食豐美價廉,讀書人都喜歡湊在這里聚會。每天就是賞賞花,無拘無束地大快朵頤。其中有兩位姓張的,才華和口才都堪稱當時的杰出之輩。殷、薛兩位公子更是無需多說。戴君是當時全國最優(yōu)秀的人物之一,品評人物或詩文字畫往往使眾人信服。蕭中郎雖然行為有些放蕩不羈,卻又有儒士的雅致。彭先生喜歡鋪張堆砌華麗辭藻,但鋪陳中卻又顯得特別自然,境界像《閣山神詩》那樣,恐怕就是前輩們也未必趕得上他。這些奇才一個個都已不在了,實在叫人痛心啊!”這些都是我家鄉(xiāng)的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