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無后
張良①、陳平②,皆漢祖謀臣,良之為人,非平可比也。平嘗曰:“我多陰謀,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矣,以吾多陰禍也?!逼絺鲊猎鴮O,而以罪絕,如其言。然良之爵但能至子,去其死才十年而絕,后世不復(fù)紹封,其禍更促于平,何哉?予蓋嘗考之,沛公攻峣關(guān),秦將欲連和,良曰:“不如因其懈怠擊之。”公引兵大破秦軍。項(xiàng)羽與漢王約中分天下,既解而東歸矣。良有養(yǎng)虎自遺患之語,勸王回軍追羽而滅之。此其事固不止于殺降也,其無后宜哉!
【注釋】
①張良(約前250—前186):字子房,秦末漢初杰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并稱“漢初三杰”。
②陳平(?—前178):西漢開國功臣之一。在楚漢相爭時(shí),曾多次出計(jì)策助劉邦。漢文帝時(shí),曾任右丞相,后遷左丞相。
【譯文】
張良和陳平,都是漢高祖手下的謀臣,但是張良的為人,卻不是陳平所能比的。陳平曾經(jīng)說:“我多次使用陰謀,這是道家所禁忌的,我的后代很快就會(huì)滅絕,因?yàn)槲覟樽訉O們種下了禍根??!”果然陳平傳國到他的曾孫,便因罪而被廢絕,和他所說的一樣。然而張良的爵位,卻只能傳到他的兒子,距他的死才十年,便被廢除,后代也被停止續(xù)封,遭到災(zāi)禍的時(shí)間比陳平還短,這是怎么回事呢?我曾研究過其中的原因,沛公劉邦曾攻打峣關(guān)(在今陜西藍(lán)田)時(shí),秦國守將想投降,張良說:“不如趁守備松懈時(shí)攻打他?!迸婀犃藦埩嫉脑挘驍×饲剀?。項(xiàng)羽和漢王立約,平分天下,之后項(xiàng)羽帶兵東去彭城,劉邦也想回關(guān)中,張良說這是放虎歸山,自留為患,勸劉邦回兵追擊項(xiàng)羽滅掉他。這兩件事,比誅殺降兵還過分,怪不得他沒有后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