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劍歌1
三尺光芒耀霜雪,長安使氣為任俠。間(《叢刊》本作閒)對要離壯淚垂2,醉叱荊軻怒眥裂3。天下承平猛士閑,夜半無人自彈鋏4。會須東海斬長鯨5 (張校,長鯨瞿本作鯨鯢),歸來倒瀝腥臊血。
【注釋】
1. 此詩姑系少年時,即元祐初。其詩《別永叔》末自注云:“李白好擊劍,仆癖亦如此。”
2. 要離,春秋時刺客。吳公子光既弒王僚,又謀殺王子慶忌。要離為設計,先使光斷己右手,殺其妻子,然后詐以負罪出逃。離即見慶忌于衛(wèi),得忌信任,共謀多吳。至吳地,渡江,離于中流刺忌要害,未成,慶忌釋之,令其之吳。離至江陵,亦伏劍自刎。事見《吳越春秋·闔閭內(nèi)傳》。
3. 荊軻,戰(zhàn)國時刺客。感燕太子丹義氣,入秦刺殺秦王。不成。其事則長為后世歌詠題材。陶淵明等有《詠荊軻》之篇。其事見《史記·刺客列傳》。
4. 彈鋏,用戰(zhàn)國時孟嘗君客馮諼彈鋏事。后彈鋏成為發(fā)牢騷之代名詞。鋏,劍把也。
5. 崔豹《古今注中·蟲魚第五》: “鯨,海魚也。大者長千里,小者數(shù)千丈。一生數(shù)萬子。常以五月六月就岸邊生子,七八月導引其子還入海中。鼓浪成雷,噴沫成雨,水族驚畏之,皆逃匿不敢當。其雌曰鯢,大者亦長千里,眼睛為明月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