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與北大中文系有關的幾張老照片

我們的學友 作者:陳泳超,胡敕瑞,林嵩 編


與北大中文系有關的幾張老照片

白化文

我有幾張與北大中文系有關的老照片,印出來供考索用。

一組照片是丁瑜老先生賜予我的,共三張。丁老乃北大中文系1949年畢業(yè)班中的一位。畢業(yè)后轉入當時附設在中文系內的“圖書館專修科”。畢業(yè)后進入北京圖書館(今稱“中國國家圖書館”),在善本部工作,直至以研究員身份離休。今為中國圖書館學界元老焉。附帶說明:北大的圖書館專修科乃1947年由王重民先生創(chuàng)立。當時可能汲取了美國大學中設立此科的經(jīng)驗。據(jù)說,美國并不設立圖書館學系,而是在大學里設有一種圖書館學專修班性質的特設班,專門招收大學畢業(yè)生,在此班中學習與圖書館學有關的知識與技能,結業(yè)時發(fā)證書。美國的各個圖書館館員均憑此種證書上崗。我覺得,這個辦法好,起碼,先有一種專業(yè)打底子。其實,就拿圖書館學專業(yè)本身來說,學一兩年足夠了,還包括大量實習在內。四年制的圖書館學系(現(xiàn)在改名“信息管理系”,很容易和別的系混淆)從高中生招收生源,在校時有一半時間學的是別的系的課,畢業(yè)時缺乏某種專業(yè)知識。上崗后還得重新來?,F(xiàn)在北大此系注重外語(重點是英語)和計算機的教學,倒也不錯,學成三分之一個英語系加三分之一個計算機系,外加三分之一個本系??上У氖牵@幾年沒有把本國的特別是古代文獻的知識作為重點,以致于學生到了如中文古籍部、善本部等單位,很難如丁老先生那樣立即投入工作,因而還不如學古典文獻專業(yè)的和中國古代史的,以及學中國古代哲學與宗教的吃香。

以上扯遠了,回到對照片的解釋上來。北大中文系1949年畢業(yè)班(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入校的首班),據(jù)吳小如老師說,瀝瀝拉拉的有六十多位。但從來沒有集合在一起照過相。1948年11月,是這個班的第七學期,解放軍已經(jīng)圍城,一次上課后,一部分同學照了兩張合影。

一張是在紅樓前照的,經(jīng)吳小如老師和丁瑜老前輩辨認,自左至右排序如下:

前排第三位林心慧,第四王鴻文,第五陳鳳英,均為女史。第七位是吳小如先生。后排第三位黃盛陸,第四周淑芝女史,第五蕭沅,第七王國璋,第八位是丁瑜老前輩。其余幾位已經(jīng)不知是誰了,希望知道的人賜知。告訴北大中文系張鳴教授便可!

另一張是在民主廣場上照的。

前排蹲著的第三位是周淑芝。另二位忘記是誰了。站著的,第一位是吳小如老師,第二位丁瑜老前輩,第六黃盛陸,第八蕭沅,第十一王鴻文(露半邊臉),第十二陳鳳英,第十三林心慧。其余的各位,認不清了。也希望告知張鳴教授,謝謝了!

還有一張,是1946年春季春游時在香山雙清別墅照的。經(jīng)辨認,自左至右女史三位:鹿道慈、丁化賢、非中文系的韓女史。男士為:前左韓立炎,前右宋玉珩;后排為張守常、葛士杰、翟爾梅。

中文系姚殿芳老師(現(xiàn)在北大對外漢語教育學院)賜給我一張照片,題為“北大中國語文系全體師生合影,一九五〇年六月卅日”,是魏建功老師題的字。我在1951年方入系,未得躬逢其盛。這里面的人,我只能辨認出不多幾位來,還是請各位老學長多賜教吧。

我們班,即1951級,1955年畢業(yè),留有幾乎全體師生的合影。每一位均可辨認,附有占位表。我已經(jīng)發(fā)表在《負笈北京大學》一書中,《萬象》編輯部代售此書。我就不再嘮叨啦。

2010年是北大中文系建系一百周年。我希望發(fā)表這些老照片,引起歷史的回憶。

白化文,男,1930年生,北京市人。1950年考入北大中文系,旋休學一年;1955年畢業(yè)。北大信息管理系教授。出版著作35種,代表作有《佛光的折射》、《漢化佛教法器服飾略說》、《三生石上舊精魂》、《負笈北京大學》、《學習寫對聯(lián)》等,校注有《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校注》、《行歷鈔校注》、《參天臺五臺山記》、《楹聯(lián)叢話全編》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