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黃恩華
我與陶正明將軍是在2010年他到任江西省軍區(qū)政委后才認識的,那時我在一個師級單位任政治部主任。我們之前未曾謀面,算是陌路相逢。
陶正明將軍是從大別山區(qū)走出來的,戎馬一生,從普通士兵一步一步成長為一名共和國將軍,參加過邊境作戰(zhàn),組織過搶險救災,諫言過軍隊和國防建設(shè),最后落腳歸根于紅土地,從江西省委常委、省軍區(qū)政委位置上退了下來。他特別熱愛部隊、熱愛紅土地,視百姓如父母,待戰(zhàn)友如兄弟,這種愛深深地根植于黨性深處,融入了血脈之中,遍灑在軍旅路上。他時常分享工作感悟和人生心得,退休之后,仍筆耕不輟,收獲粉絲不少。2021年,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chǎn)黨即將迎來一百周歲生日,為此,百花洲文藝出版社特約請?zhí)照鲗④妱?chuàng)作獻禮作品《我和我的戰(zhàn)友》。
近日,他將《我和我的戰(zhàn)友》書稿郵寄給我,盛情邀請我作序。在我的印象中,能有資格給新書寫序的,大都是作者的領(lǐng)導、師長或是社會名流。作為陶正明將軍曾經(jīng)的部下、弟輩,我委實覺得為他的新書作序名不正、言不順,所以反復使用了“參謀人員能給首長提三次建議權(quán)”請求陶正明將軍另選他人,結(jié)果遭到他斷然否定,“黃恩華你別再啰唆,我就要你這三個字的‘金字招牌’”。無奈,下級必須服從上級。
我認真拜讀了書稿,仔細品味,惶惶然提筆。
作者把自己參加工作后的四十多年生活體驗,分八個部分整理成75篇短文或者詩歌,這些作品大都起源于江西,或發(fā)端于贛鄱,或傳承于紅土,既有平鋪直敘,又有犀利筆鋒;既有靜若止水,又有豪情奔放;既如泣如訴,又豁達通透。人如其文。透過作品可以讀懂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思想感情和工作作風,折射出作者“真、實、新”的個性特質(zhì),給人以啟迪。
真,表現(xiàn)在作者悟道求真、為人率真、為官本真上。如《誰寄的月餅》,就是生活中作者“愛兵如子、帶兵如虎”的客觀反映。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作者才三十來歲就是團職領(lǐng)導干部了,但他從不以官位自居,始終堅持與基層官兵打成一片,他概括自己的人際交往是“大官不大、小官不小”。因此,他在官居副軍職時與國防科大山東籍小教員的父子般交往就是常事了,那么不知道誰寄的月餅也就釋然了。所以,作者即使是描寫生活中的瑣事,也透露出對人的真誠和豁達。比如《我的四次隔離》中,時任師政委的他在國防大學學習時,周末“喝啤酒比賽”的那個細節(jié),著實讓人品味了一把“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境界。
實,反映在作者務實、忠實、實干上。本書通篇都是寫實,即使寫“我”的工作狀態(tài)和成長經(jīng)歷,基本上都是細節(jié)在支撐;即使對“戰(zhàn)友”有所評論,也是直抒胸臆,把自己當時的感受和想法,寫得很實在,體現(xiàn)的是作者為官從政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正因為實,就有思想,味道就出來了。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兩把號一個調(diào)》,作者從描寫自己在江西省軍區(qū)政委任上與鄭水成司令員搭檔,從幾件得人心、順民意、見真情的難事入手,把我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黨的群眾路線的根本工作方法描寫得深入淺出、有根有據(jù)、實在管用。思想產(chǎn)生味道,味道印證思想。作者經(jīng)歷豐富,悟性超強,是能嘗出思想味道的人。
新,體現(xiàn)在思想觀念上能夠與時俱進引領(lǐng)時代潮流勇于創(chuàng)新,思維方式上全面辯證地考慮問題的角度新,解決工作中重難點問題上出奇制勝招數(shù)新。
作品中《天下第一人武部》就是典型一例。作者入伍后搞過新聞報道,有發(fā)現(xiàn)問題線索的獨到職業(yè)眼光,后來又從事政治機關(guān)組織工作,長期擔任師以上領(lǐng)導職務,抓典型是他的拿手好戲。作者以歷史的視域捕捉到毛澤東同志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時成立湘贛邊界黨的委員會,其中有防務委員會的機構(gòu),屬于兵役和后方工作性質(zhì),王佐為第一任主任,遂與黨建專家考證了其真實性和準確性,響亮地叫出了井岡山人武部是“天下第一人武部”,然后帶領(lǐng)人武部干部、職工、家屬、小孩齊上陣,提出創(chuàng)建全軍先進人武部要堅持做好十六件事。自2010年以來,井岡山人武部全體同志一茬一茬接續(xù)干好這十六件事,江西省軍區(qū)領(lǐng)導一任一任不斷總結(jié)推廣其經(jīng)驗做法。功夫不負有心人。2014年6月,井岡山人武部作為軍隊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先進典型被廣泛宣傳;2017年9月,其又作為全國重大典型在軍內(nèi)外宣傳。2018年2月,井岡山人武部被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授予集體二等功。
《我和我的戰(zhàn)友》整篇構(gòu)思巧妙精細,屬于敘事性的紀實性文學題材,但每篇作品都具備了短篇小說所要求的“典型的人物、典型的時間、典型的事件”的特點,其文風和筆觸頗具魯迅先生短篇小說如《孔乙己》《一件小事》等的藝術(shù)風格,只不過由于歷史背景不同,作者生活在社會主義的新中國,表達的是對黨、對人民、對軍隊的摯愛之情。讀者從本書中可以領(lǐng)略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和藝術(shù)價值。
一方面謳歌人世間的好人凡事,挖掘人性中的真善美。翻開作品,一個個生活中的人物躍然紙上,有百歲老紅軍張力雄將軍、正廳級村主任李豆羅老市長、老山英雄錢富生、人武部政委劉國強、模范軍嫂張秀桃……他(她)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展現(xiàn)出來的英勇無畏、大愛無疆、奮發(fā)向上、樂善好施的品格和風尚,是新中國英雄模范層出不窮的真實寫照。另一方面以人物來言情狀物、以身邊事明大道理。文學作品的社會價值在于為人民大眾服務,引領(lǐng)社會先進文化的發(fā)展。作者嚴格遵循真實性、大眾性的創(chuàng)作原則,在深入思考和觀察中,用簡練、樸實的文風,勾畫出生活中有血有肉、啟迪人生的人物形象,認真閱讀后耐人尋味、引人深思。如《大校村支書》中對吳惠芳的刻畫和描寫,作者抓住人物“富二代”“副師職干部”的特殊身份,從人物的人生成長歷程中,挖掘出其身上善于學習、勇于創(chuàng)新、敢想敢試、敢干敢闖的時代精神,令人肅然起敬,深受啟迪。還有《我被肺癌撞了一下腰》《參觀人體標本展示館》等篇,作者以自己身患癌癥、簽訂捐獻遺體協(xié)議的經(jīng)歷,展示了自己對待疾病、對待衰老、對待死亡的思考,用淡淡的兩句“日子過的是心情,生活要的是質(zhì)量”的樸實話語,道出了大徹大悟的大愛大智大善的人生真諦,令讀者在飽含淚水中受到心靈的震撼。
掩稿而思,往事歷歷在目。2013年10月,陶正明將軍年屆六十,即將在政委任上退休,我時任江西省軍區(qū)政治部副主任。知道他有周末下部隊轉(zhuǎn)基層的習慣,一個周末的早晨,我就早早地敲開了他的家門,拿出一個金質(zhì)毛主席像章和《江西日報》剛發(fā)表的我的一首詩的版面,對他說:“首長,今天是您六十周歲生日,您從來不過生日,也從不收別人的禮物,但想到您退休后就不在南昌住了,我今天特意來表個心意……”我話音未落,陶正明將軍竟先自哽咽,眼淚直流,使得我倆淚眼雙行默默相對數(shù)分鐘,似乎要把我們這幾年深厚的戰(zhàn)友之情牢牢地凝固在這一瞬間。緩了一會兒,陶正明將軍進里屋拿了一塊手表遞到我手上,對我說:“恩華,你是黨的十八大以后調(diào)到省軍區(qū)機關(guān)工作的,所以你來后我們一直沒有機會喝個酒。這塊表你留著,讓時間留下我們的友誼,等我退休回杭州了,在家里補上我們這頓酒。”
我本沒有戴手表的習慣,但從此,我不論什么時候,都戴著陶正明將軍贈送我的這塊手表,作為我們永遠的回憶和紀念。
2020年5月30日于南昌瑤湖
(黃恩華,江西臨川人,教授、博士生導師。1979年9月考入南昌陸軍學院并同時入伍,曾任過教員、教研室主任、軍分區(qū)政委、省軍區(qū)政治部副主任?,F(xiàn)任江西師范大學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