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知識就是力量,世事也有學問

培根隨筆集 作者:(英)培根(Bacon,F(xiàn).) 著,龍小云 譯


前言 知識就是力量,世事也有學問

什么樣的知識有力量?

有的人只要說上一句話就能讓人永遠記住。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留給我們的名言是:“知識就是力量?!?/p>

并不是任何人一張口說話,就能讓人終生難忘。說出的話要想具有影響力,必須是合適的人在合適的地方以合適的方式表達出來。一個孩子說“宇宙開始于一次大爆炸”,遠沒有一個天體物理學家說出這句話來得可信。有了一定社會地位的人說“我們要影響社會”,而政治家則說“我們要改造社會”。要想說出有影響力的話,你必須處在有影響力的位置上。你當然可以越位發(fā)言,但那不能達到你的發(fā)言目的??鬃诱f:“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p>

這套道理頗易引起爭論。但沒關系,我不是要你一定相信這套道理。我只是在轉述弗蘭西斯·培根的想法。這位英國大哲人當年就是這么看待問題的。所以他的一生總是在忙著兩方面的事情:第一,在仕途上奮進,努力獲得更有影響力的職位、更優(yōu)厚的俸祿;第二,在學問上猛下工夫,以“科學的偉大復興”為己任,努力構造自己的理論體系。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建議年輕人在以學術為業(yè)和在以政治為業(yè)之間挑選一樣,而培根則努力平衡兩種活動,努力在兩種活動中都有所成。這種平衡會遇到非常多的麻煩,世俗事務常常迫使一個人模糊原則甚至犧牲原則。而原則喪失,又會招致品行上的惡評。通常的學問家都不敢冒這種風險。他們寧愿固守學術之本業(yè),而不愿招惹容易給自己帶來麻煩的政治。

對于自己這么做的原因,培根是這樣表述的:“我希望如果我在政府中能夠升到尊貴的地位時,我就會有一個較大的權力,能夠動員更多的勞力和才智來幫助我的工作;因為這些緣故,我就一方面努力學習政府工作,一方面又在廉恥和誠實所許可的范圍之內,盡量自薦于那些在政治上有力量的朋友們?!?/p>

他完全相信,如果自己處在合適的職位上,有助于幫助自己實現(xiàn)自己的學術構想。名正才能言順,言順才能事成。不僅如此,培根這么做,還因為他所真正關心的是現(xiàn)實而不是理論。他認為一個人無論是從事理論研究還是從事實際工作,都不要流于空談。一個健全的人,不但要有精湛的專業(yè)技藝和敬業(yè)精神,還要十分諳熟人世的冷暖,通曉待人處世的方略。所以他留給我們的,既有科學的歸納方法,對古代哲學的批判,又有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世的論說文集。他不但教給我們觀察使用自然的新工具,還教給我們明智的處世本領?!笆朗露疵鹘詫W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中國人的這種智慧概括,用在培根的身上,或許是再恰當不過了。

“知識就是力量”,培根所說的知識,應當是這兩方面的知識。而我們的這個本子,也致力于體現(xiàn)作者的這種想法。至于下文對培根的詳細介紹,也不脫上述的培根宗旨。急于享受培根文采的朋友,完全可以先跳過這段文字去看正文,待有心進一步了解這位大哲之時,再回頭研讀介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