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磨坊

他鄉(xiāng)·故鄉(xiāng) 作者:呂桂景


第一輯 老宅院里的舊時光

每個人都有一座老宅,相伴在時光里。

我的老宅院不僅存在于我的回憶中,而且還為我的靈魂構建了一個方外世界,收納著我的過去與未來。

這方世界里的花束所化成的文字,就是我邀請讀者來老宅做客的請柬。

老磨坊

在兒時的記憶里,磨坊是個神奇的地方。從我記事起,母親勞碌的身影,記得最清晰的就是在磨坊里磨面。

我們村有個老磨坊,磨坊就在東鄰的老昌嬸家。磨盤是用石頭做成的,在屋子中央放著一個大圓盤,上面再放個小圓盤。小圓盤中間有個孔,孔的大小有碗口那么粗。石磨旁邊有一套木架子,木架子是套驢用的。那個年代,每家每戶吃的小麥面、玉米面、地瓜面等,都是用驢拉磨磨出來的。

小時候,每當娘?著糧食去磨坊時,我都跟在娘后面。起初是娘不放心把我留在家里。后來,我就習慣了跟娘一塊兒去磨面。我靜靜地站在旁邊,看著娘把糧食一瓢一瓢搲到那個小圓盤的圓孔里。然后,娘在驢屁股上拍一下,隨著嘚的一聲吆喝,驢就開始轉圈了,小圓盤也跟著轉了起來。不一會兒,就看見麩皮子從小圓盤上掉了下來,越掉越多。磨得多了,娘怕面粉掉地上,就拿起小笤帚,跟在驢的后面邊走邊掃。磨面的時候,娘還在驢臉上蒙一塊兒布,俗稱“驢捂眼子”。如果驢能看見自己在轉圈,是一步也不肯走的,而且,它還會偷吃磨上的糧食。

驢蹄子嘚嘚的響,石磨悠悠地轉。進去的是糧食,磨出來的是面粉。驢拉磨的場景,時常在我眼前晃動。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有一天,驢套會套在我身上。

我看著娘推了幾年磨,具體已經(jīng)記不清了。反正,有記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娘圍著石磨轉。

“娘啊,你別走,你快回來呀!”嗚嗚嗚,一陣哭聲劃破了沉寂的夜空,三個孩子跪在剛去世的母親床前,哭著、叫喊著……

這三個哭叫的孩子,最小的那個就是我,另外是我的兩個哥哥。

娘在四十多歲的時候才生了我。在我們家鄉(xiāng),大齡婦女生下的孩子被稱為“老生子”。娘當時身體不好,生下我時,家人都高興得不得了!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因此,給我起名叫悅兒。

我和哥哥跪在床前,看著娘躺在床上一動不動?;秀遍g,我又看到娘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想起娘平日里對我們的疼愛。于是,我忍不住跟著兩個哥哥哭了起來。

不知怎的,看著一動不動的娘,我的腦海里又浮現(xiàn)娘帶我在磨坊里磨面的情景。驢蹄子嘚嘚的響,老磨盤悠悠地轉。

我懂事后,才知道那會兒娘是有病在身的。那時,她被病痛折磨得瘦骨嶙峋,一陣風就能吹跑。即便如此,娘還是一手拄著拐杖,一手牽著我去磨坊磨面。

不知過了多久,只聽見父親說:“起來吧,別哭了,快哄悅兒睡覺去吧,別嚇著你妹妹。你們也知道,你娘得的這個病沒有特效藥,好點兒的藥家里根本買不到,還得托人,也是限量。這幾年,我們也盡力了,你娘走了,也不受罪了。撇下你們幾個,她也不忍心,特別是你妹妹,又那么小!臨走時,你娘還特別囑咐我,一定要把你們兄妹幾個拉扯大。明天還有許多事要辦,快起來吧!”聽完父親的話,兩個哥哥站起來,領著我走出了母親的房間。

次日,母親被抬到堂屋的一張木板床上,靜靜的,蠟黃的臉上蓋著一張燒紙。在床的一頭,擺了張桌子,上面放著一個大厚餅,還有一盞油燈。說是油燈,其實是在碗里放了一些油,用一縷粗線當燈捻兒。聽老人們說,油燈是給娘照路用的,去往西天的路上,不好走,有了這盞燈,娘就不害怕了。

在堂屋外面,搭起了一個臨時布篷。去親戚家送信的人,陸續(xù)地回來了。聞訊趕來的親戚,走到村口就忍不住大聲地哭了起來。聽到哭聲,兩個哥哥趕緊出來迎接。此時,正是隆冬季節(jié),天空中飄著雪花,地上結滿了厚厚的冰。兩個哥哥頭上系著一條大白布,腰里扎著麻繩,光著腳跪在地上迎來送往。過去,曾聽老人們說過,家里親人去世時,兒女們光著腳表達的是一種孝心。

大人在院子里忙碌著,我被安排在同院的二達(二叔)家。我坐在二達家的堂屋門口西側,不哭也不鬧,兩眼呆呆地看著出來進去忙活的大人們。有搬桌子的,有燒水的,有切菜的,還有幾位長輩在商量著什么。過了些時候,又看到人們抬來一口棺材放在院子里。棺材是用木頭做的,長方形,一頭高,一頭低,上面還涂了一層黑黑的漆,一看就很瘆人的樣子,我知道那是為母親做的房子。

晌午過后,娘就要入棺了,只見七八個壯漢用粗繩子把棺材捆起來,用木棍把棺材抬到了靈堂前,等待入棺的時辰。這時,長輩們商量著,把我送到老昌嬸家的磨坊里。

當時我年齡小,長輩們擔心娘舍不下我,再忍不住把我“帶走”。以前,聽老人們說過,亡魂是解不開驢套的。所以,家人就決定動用這一招。

“悅兒,走,跟嬸子上磨坊去。”石頭嬸低聲叫著我的乳名。一直不哭不鬧的我,此刻,卻哇的一聲大哭了起來。

原來領我去磨坊的,一直都是娘?。∧呐率侵糁照?,娘每次也都親自帶著我去磨坊。此刻,我眼前晃動著堂屋里的木板和搖晃的油燈燈光,還有直挺挺躺在床上的娘。我大聲地哭了起來,嘴里喊著: “娘,娘,我要娘……”兩只小手胡亂地揮舞著,兩只腳亂踢亂蹬。我在石頭嬸懷里扭來扭去,拼命地掙扎著,撲騰著,使勁地往下墜。石頭嬸費了好大的勁兒,才把我抱走。

從我家到磨坊,僅有五十米的距離,而石頭嬸抱著我卻足足走了二十多分鐘。我掙扎著,走幾步,回頭看看,大聲地叫著:“娘,娘,我要娘……”石頭嬸含著淚,狠心地把我抱到了磨坊。我拼命地掙扎著,不讓她用驢套套我,轉而往家的方向跑。跑了一次又一次,被石頭嬸拽回來一次又一次,也不知跑了多少次,石頭嬸終于把我套進了驢套。只聽見外面一片哭聲,還有“乒乒乓乓”釘木頭的嘈雜聲,我蜷縮在磨坊的驢套里,嚇得渾身發(fā)抖,大聲哭喊著……

等送殯的人們走遠了,石頭嬸才解開驢套把我抱回家。父親坐在堂屋里默默地流著淚,我一頭扎進了父親的懷里,哇哇地哭了起來。父親說:“悅兒,別怕,你娘走了,還有達(爹)在呢,哥哥也會陪你玩的。”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趴在父親肩上小聲地抽泣著。

自打母親走后,我再也沒去過磨坊,從驢套套住我的那一刻起,我再也不愿意踏進這里了。

時過境遷。石磨早已淡出人們的生活,老昌嬸家的磨坊是何時拆除的,我也無從知道具體的時間了。

我家的秘方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思念像瘋長的野草一般,在心田里肆意地蔓延。父親已走數(shù)年,驀然回首,恍如昨日一夢。

父親兄妹四人,他是老大,早早地就擔起了家里的重擔,真的是里里外外一把手。身懷祖?zhèn)髅胤骄热藷o數(shù)且小有名氣的爺爺看父親心地善良,勤快、能干,就把祖上的秘方傳給了父親。爺爺鄭重交代父親,給人看病時,不圖錢財,樂施行善,照亮后代。爺爺還特意囑咐父親,祖上的規(guī)矩只“傳男不傳女”。

面對遺言,父親用力點頭,表示謹記在心。爺爺去世后,父親接過了衣缽。諸多疑難雜癥,只要找上門來,父親有求必應。來找父親看病的,多是跑了多家醫(yī)院未能治愈的疑難雜癥。例如,骨髓炎,在傳統(tǒng)中醫(yī)上,也叫“鐵骨瘤”,主要癥狀是骨股頭壞死。此病非常頑固,難以根治,嚴重者甚至截肢、癱瘓,許多大醫(yī)院對此望而興嘆!靠著祖?zhèn)髅胤?,父親治療骨髓炎,幾乎從未失過手。

遂平縣的一位患者,躺在病床上已經(jīng)好幾年了,生活不能自理。家人多方打聽,聽說父親有秘方專治“鐵骨瘤”,就帶著患者直接找到我家,讓父親診斷、治療。幾個療程過后,患者能慢慢地自己扶著床下地走路了,并逐漸好轉。治好的人越來越多,父親在當?shù)赜辛撕芨叩耐?。從小我最崇拜的就是父親,下決心成為父親那樣的好大夫。

在一個我認為的好日子,我向父親提出了學醫(yī)的請求。然而,得到的卻是果斷的拒絕。父親向我陳述了爺爺?shù)倪z言:爺爺彌留之際,特意囑咐他,祖上的規(guī)矩只“傳男不傳女”,萬不可破了規(guī)矩。一時間,失望與遺憾包圍了我。至今,在夢中,還時常夢見自己成為一名造福鄉(xiāng)里的女中醫(yī)!

秘方以草藥為主,所用的藥材都是父親從山上采來的。盛夏季節(jié),正是采藥的最佳時機。天剛蒙蒙亮,父親就背上藥簍,帶著干糧,上二山柳采藥去了。二山柳是我家鄉(xiāng)大山的名字,距我們家二十多里路,那時出門沒有交通工具,全靠步行,從家到山上得走兩個小時左右。

翻過一座小山,是一片寬闊的丘陵地帶,一條小河從兩山之間穿過,清澈的河水緩緩地流淌。淌過河往里走,來到大山深處,才算到了草藥品種豐富且生長茂盛的地帶。草藥喜陰,大部分隱藏在植被下面,父親在山澗、溪水旁尋找草藥,將元胡、桔梗、當歸、柴胡、地黃等藥材收入囊中。

中午時分,父親隨手剜一把山韭菜,就著干糧充饑。渴了,就捧一口山泉水解解渴。雖然艱苦,卻樂此不疲。

跟隨爺爺實習多年,除了秘方,父親還具有扎實的中醫(yī)基本功,并掌握無數(shù)的偏方。鄉(xiāng)親們如有所求,他總是無償奉上偏方,只要不從家里取藥,不收一文。

小偏方治大病,鄉(xiāng)親四鄰有個頭疼腦熱、小病小災,就找父親咨詢偏方。除了秘方、偏方和常規(guī)中醫(yī)診療技術,父親還身懷治病“秘術”。

那年,我的一位朋友身上長了“纏腰丹”,去醫(yī)院打針治療也不見效果,而且還在不斷地蔓延。心急之下,我想到了父親。于是,我便帶著朋友回鄉(xiāng)下老家向父親求助。那天,我見識了民間“秘術”的神奇。

只見父親手拿菜刀,在土地上畫個圈,在圈內橫切幾刀豎切幾刀。而后,用帶著泥土的菜刀,在“纏腰丹”上如出一轍,口中念念有詞,再用燃燒過的茅草灰配制而成的草藥涂抹患處。幾日后,“纏腰丹”從紅腫狀態(tài),逐漸萎縮變成灰色,直至消失不見。

小時候,我愛吃糖且又不懂得如何保護牙齒,時間長了,個別牙齒就變成了蛀牙。某天晚上,我正睡覺時,突然牙疼了起來,哭得像個淚人似的。父親見狀,就用車前草熬水,放涼后讓我用來漱口,喝口水在嘴里含一會兒,吐出來,反復幾次后,牙齒真的不疼了。

從十里八鄉(xiāng),到百里之外,父親的祖?zhèn)鹘^技,名揚四方。那年,距我家二百多里的一戶人家,孩子才十幾歲就患上了“鐵骨瘤”,家人四處求醫(yī),救治無望?;颊呒覍俨恢缽哪睦锎蚵牭礁赣H有治療“鐵骨瘤”的秘方,得此消息后,就立即開車到我家求父親救救他的孩子。父親見他救子心切,欣然答應。

父親給孩子診斷后,根據(jù)他的病情配制藥方。讓其口服藥丸,并用藥材熬水進行熏蒸,借用藥物的熱氣逼出毒性。經(jīng)過父親的精心治療,一段時間后,患者能慢慢下地走路了,逐漸恢復,直至痊愈。一家人感激不盡,表示以重金感謝,被父親婉言謝絕了。

父親臨終前的日子,眷戀親人,難舍難分,呼吸越來越微弱……恍惚間,父親好像聽到了奶奶的召喚聲,就奔奶奶而去。之后,又聽到兒孫們撕心裂肺的呼喚聲,不忍離去,于是又返了回來。父親慢慢醒來,憑著超強的意志力,又延續(xù)了七天生命。

父親的去而復返,原因是心愿未了。他時而清醒,時而糊涂。清醒時,父親就悄悄地把哥哥叫到身邊,再次把秘方向哥哥陳述一遍,并一再叮囑,要恪守“傳男不傳女”的祖規(guī)。

許多年過去了,我依然時常夢見父親,時常夢見我給人治病。有時我想,秘方嚴格的傳承規(guī)矩,是不是也是中醫(yī)走向衰微的原因之一?

清明前的夢里,我見到了父親,他在天堂開辟了一片藥園。白色的芍藥,紫色的丁香,黃色的仙茅參,紫白相間的石斛,知名、不知名的草藥,植滿了整個藥園。藥園里鳥語花香、蜂飛蝶舞,小橋流水、亭臺樓閣,相映如畫,宛若仙境。

看見我,父親笑了,對我說:閨女,秘方就是造福人類的,只要你秉持正心,我可以教你了……

清風徐來,明月升起,藥園里花香四溢,沁人心脾,父親在花叢中穿梭,如同神仙般飄逸。

年俗·壓歲錢

一提起壓歲錢,人們便想到了過年,過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習俗,象征著團圓、吉祥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每逢過年,對于游子們來說,人在外,心早已飛回了家?;秀遍g,我仿佛看見父親站在村口,向著孩子來路的方向張望的身影。這溫暖的畫面,如夢幻般在我腦海中浮現(xiàn),我的思緒如同脫韁的野馬,帶我飛進去往童年的時光隧道。

除夕之夜,一家人聚在一起歡歡喜喜過大年。金黃的鯽魚,紅紅的棗花饃,醇香的米酒,熱騰騰的餃子,依次端上了供桌。桌子上燃起了三根紅燭,瞬間屋子里燈火通明。父親點上三支香,雙手合十,站在院子里祭拜天地,端起酒杯潑灑在地上,為家人祈福,愿家人健康、平安、事事如意。

敬過天地之后,父親又回到了供桌前,再次念念有詞,請祖先及母親品嘗年夜飯。香爐里,裊裊青煙徐徐飄散開來?;秀遍g,我仿佛也看到了母親的身影,正望著一家人點頭微笑呢。桌子上擺滿了豐富的菜肴,忙活了一天的家人們趕緊圍坐在桌子旁享用豐富的晚餐。一家人邊吃邊聊,其樂融融。

晚飯還沒吃完,就聽見一陣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從鄰居家傳來。于是,我們也開始在院子里放煙花。膽小的孩子躲在大人后面,嚇得捂住耳朵,偷偷地從縫隙中看爆竹燃放的精彩時刻。只聽見“啾”的一聲,煙花飛上了天,一束束耀眼的光線伴隨著啪啪啪的聲音在空中炸開了花,五彩繽紛的煙花向四周迸射而去,然后一點點散落下來,化為灰燼。

熱鬧的鞭炮聲,引來了一群提著燈籠拾小炮的孩子。在漆黑的夜晚,紅紅的燈籠猶如天上的星星散落在村莊的各個角落。兒時的燈籠是用薄薄的竹篾子編制而成的,外面用透明的紅紙糊上,里面放上一根小蠟燭。這樣,一個簡易的燈籠就做好了。孩子們提著燈籠穿梭于村莊的大街小巷,只要聽到有鞭炮的響聲,孩子們會以百米沖刺的速度跑過去,生怕落在別人后面,拾不到落捻兒的小炮。在來來往往的奔跑過程中,有個小伙伴的燈籠著了火,最后燒得只剩下一個空殼子了。

“大家快來呀,開始發(fā)壓歲錢嘍!”不知誰吆喝了一聲。此時,只見父親端坐在椅子上,面前放著一個墊子,拜年順序從大到小依次排開。年長者走到父親跟前,問聲“過年好!”孩子們先磕頭再問好??吹胶⒆觽兌紒戆菽?,父親高興得合不攏嘴,連連答應著“好、好、好!”然后,從口袋里掏出一沓早已準備好的嶄新鈔票,每人發(fā)一張一元的新鈔作為新年禮物。孩子們拿著嶄新的鈔票,翻來覆去地看了又看,一直拿在手里,不忍心對折,睡覺時,就把它平鋪在枕頭底下,生怕弄皺了。

小時候,我們不懂壓歲錢的含義。隨著年齡的增長,才慢慢理解它的意義所在。給壓歲錢,是我們的傳統(tǒng)民俗,最初的用意是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因為人們認為孩子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幫助孩子平安過年,祝愿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

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成龍形,置于床腳;另一種是長輩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們的鈔票。自從壓歲錢變成了真正的貨幣之后,壓歲錢“辟邪驅魔”的功能逐漸結束。如今的壓歲錢,孩子們大都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時代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活力,成為一種美好的愿望。

隨著紅包越來越厚,壓歲錢成了一種負擔,很多孩子將拿到更多的壓歲錢當作目標,部分人將壓歲錢的多少當作一種攀比的工具。壓歲錢的感情成分、感恩意識和祝福意識逐漸淡化,希望人們能夠正確理解壓歲錢的用意,它更多的是一種祝福,包含著特殊的心意,應回歸其本質。

父親的心事

1969年秋,剛滿十八歲的大哥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踴躍報名參軍。從大隊到公社,經(jīng)過層層關口,大哥的各項身體指標均合格。最終,大哥如愿地穿上了軍裝。

“一人當兵,全家光榮。”一時間,大哥當兵的消息不脛而走,村里人都知道了大哥當兵的好消息,大家紛紛前來道賀。為此,縣民政局還給我們家頒發(fā)了一張“光榮軍屬”牌,父親把這張光榮牌掛在了屋門口。從此,大哥成了我們家的驕傲。

那時家里窮,母親看病又花了不少錢,日子過得捉襟見肘。1977年冬,母親去世后,村里一些人想看父親的笑話,在背后偷偷議論我們:“他們家真愁人!老伴去世了,家里又窮,他那三個兒子脫不了打光棍?!?/p>

當大哥第一次回家探親時,邂逅了鄰村的一位姑娘。姑娘姓胡,與大哥是同級同學,在小學當老師。她的家庭條件比較富裕,父親在國有林場工作。當她得知大哥回家探親的消息后,就主動托媒人給她說媒。經(jīng)過一番了解后,兩人確立了戀愛關系,從此,他們倆就開始書信往來,開啟了馬拉松式的戀愛長跑。后來,大哥在部隊考上了軍校,為了事業(yè),他們倆的婚事一拖再拖。直到五年后的春天,兩人才喜結良緣。

二哥上高中時,在籃球隊里任隊長。他性格開朗,為人豪爽,因此,結交了不少好朋友。在女子籃球隊里,有個名叫榮兒的女孩,喜歡上了二哥。于是,她主動接近二哥,并向二哥拋出了橄欖枝。后來,榮姐成了我的二嫂。

他們倆結婚時,由于二嫂了解我家里的經(jīng)濟狀況,就沒怎么要彩禮。父親光給他倆置辦了一些結婚用品。然后,二哥就用馬車把二嫂迎進了家門。

在二哥準備婚事的過程中,大嫂身為長媳,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她盡心盡力為二哥購買結婚用品,細節(jié)上的問題主動與父親商量,盡量把婚事辦得風光一些,盡可能讓二嫂滿意。二哥結婚后,父親又去了一塊兒心病,感覺肩上的擔子又減輕了一分。

三哥高中畢業(yè)后,大嫂就托自己在林場當廠長的父親,也就是我們的老胡大爺,給三哥找了份工作。20世紀80年代的林場屬國有林場,是公家單位。當時,想進林場的人比比皆是,三哥的工作得益于老胡大爺?shù)膸椭?,這讓我們全家非常感激!雖然三哥在林場是臨時工,但因他工作認真、踏實能干再加上三哥有高中文憑,因此,在工作中如魚得水、干勁十足,贏得了老胡大爺及全場職工的贊揚,給大家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轉眼間,三哥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老胡大爺打聽著附近村子里有位姓張的姑娘和三哥年齡相仿,于是,就托媒人給三哥介紹對象,在媒人的撮合下,兩人見了面。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只見那姑娘長得眉清目秀,梳著兩條長長的辮子,臉上嵌著兩個深深的酒窩。姑娘見三哥一表人才忠厚老實,兩人一見鐘情,不久,便確立了戀愛關系。

初涉愛河的三哥,一有空就去山上找放羊的女朋友,兩人經(jīng)常坐在山坡上談理想、談未來,感情日益加深。一年后,三哥帶著女朋友翻山越嶺,去幾十里外的婚姻登記處領取了結婚證,結為伉儷。

常言說:老嫂比母。自從大嫂進了我們家后,一直和我們生活在一起,家里的大小事她都放在心上,盡力做到最好。她待我們兄妹三個如同親兄妹一般,從不拿我們當外人。無論是出門還是回娘家,大嫂時常把我?guī)г谏磉?,不知內情的人,誤以為我是大嫂的“女兒”。每當遇到這種尷尬的場面,我就會害羞地低下頭。

三個哥哥的婚事全部完成后,父親懸著的一顆心終于落了地,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母親臨終前的囑托,父親都一一完成。如今,三個哥哥都娶上了媳婦。而且,家中人丁興旺,子孫滿堂。如果母親在世的話,她一定會十分欣慰的。

2021年9月

三嬸娘

1971年春,年輕貌美的鄉(xiāng)村李醫(yī)生經(jīng)人介紹與忠厚老實的三達結為伉儷,成為我的三嬸。次年正月,三嬸的第一個孩子呱呱墜地。從此,我有了一個陪我玩耍的妹妹。

三嬸的娘家是中醫(yī)世家,在父親的影響下,她如愿成了一名鄉(xiāng)村赤腳醫(yī)生。結婚時,她父親還陪送她一個新藥箱,并再三叮囑:“救死扶傷是醫(yī)生的職責,給人看病時要謹慎細心,不能麻痹大意。既然你選擇了這個行業(yè),一定要堅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廢。醫(yī)學領域學無止境,閑暇之余,你要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充實自己,這樣工作起來才會得心應手?!甭犃烁赣H的話,她鄭重地點了點頭。

自打我記事起,三嬸家整天人來人往的,沒有清閑過。不論是頭疼的、發(fā)燒的、咳嗽的,只要是身體不舒服的,都會上門來找三嬸看病。那時候經(jīng)濟條件差,農村里很少有人上醫(yī)院看病,基本上都是請醫(yī)生來家里就診。特別是孕婦,每當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去找三嬸咨詢,生怕孩子有個什么閃失。每隔一段時間,孕媽媽們都會去三嬸家,讓三嬸用聽筒聽聽孩子的心跳是否正常。女人生孩子是不分時間的,哪怕是半夜三更。只要聽到我們村的狗集體狂叫,不用猜,那一定是外莊的人來請三嬸上門接生的。不知多少個夜晚,三嬸常常徹夜未眠,陪孕婦們共渡難關,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自從母親去世后,三嬸便擔起了做母親的責任,開始把我當成她自己的孩子看待。每天放學后,我總是先跑到三嬸家去找堂妹玩,一直玩到天黑,還不愿意回家。因為我知道父親干活兒回來得很晚,回家后還要做飯,所以,我很想留在三嬸家吃飯。那時候,我感覺三嬸做的飯很香,很好吃。

母親走后,我變得膽小又內向。如果家里沒人,就算是大白天,我自己也不敢回家。每當這時,我就跑到三嬸家,拉著三嬸陪我一起回家拿東西。進屋后,我讓三嬸站在門口看著我,我一邊和三嬸說著話,一邊進屋找東西。三嬸不在家的時候,我只得硬著頭皮自己回家拿饃吃。聽到老鼠“咔哧咔哧”咬東西的響聲時,我嚇得趕緊從屋里跑出來,再也不敢進屋了。

三達、三嬸剛結婚那陣兒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那時,老宅院里共住著四戶人家—我家、二達家、三達家和恩達家。恩達是父親五服以里的兄弟。后來,爺爺奶奶相繼去世。三達家的房子破舊不堪,于是,三達、三嬸又在村北邊重新蓋了新屋。那座新屋離老宅院很近,只有七八十米的距離。

三達家蓋新屋那年,我上小學二年級。那個年代,農村蓋屋不用雇人付工錢,都是老少爺們來幫忙。這樣一來,蓋屋戶中午就要管飯了。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人們很少吃到白面饃,只有家里蓋屋或有紅白喜事時,才能去吃上幾天白面饃。平日里,大多數(shù)人家都是摻著玉米面、紅薯面、高粱面等雜面蒸饃吃。為此,三達家蓋屋管飯時,三嬸都是用白面饃和白菜、粉條、豆腐湯等食物招待前來幫忙的鄰居們。三達家蓋屋的那段時間,三嬸知道我身體瘦弱需要補充營養(yǎng),基本上每天都叫我去她家吃飯。

家鄉(xiāng)過端午節(jié)有煮雞蛋、煮蒜瓣、縫香包等習俗。每當這時,心靈手巧的三嬸早早就縫制好各式各樣的香包,等孩子們去挑選。香包不僅香氣迷人,種類還很多,而且生動逼真,有小雞、小魚、小辣椒、粽子、長命鎖等各種造型,讓人愛不釋手。

端午節(jié)那天,我不僅能選上心儀的香包,還能吃到三嬸給我留的煮雞蛋和煮蒜瓣。在吃的方面,三嬸對我從不吝嗇,每當三嬸走娘家拿來醬豆時,她都會給我搲上半碗,讓我端回家用饃蘸醬豆吃。那些年,三嬸給予我的母愛,一點兒也不比給堂妹、堂弟的少。

小學畢業(yè)那天,三嬸給我和堂妹都扎上了兩條長長的辮子。然后,我又回家穿上了父親給我買的粉紅色的新褂子。等我和堂妹打扮完畢后,三嬸打算用自行車帶著我倆去學校照畢業(yè)照。但是那天,我很興奮,我不想坐三嬸的自行車,我想自己騎車去學校,讓同學們知道我能單獨騎車上路了。

三嬸騎車帶著堂妹走在前面,我緊隨其后。當我們走到糞堆劉莊后邊時,眼前出現(xiàn)了一條狹窄的小路。面對這樣的路況,只有小心騎行才能順利通過。這時,只見車技嫻熟的三嬸順勢“嘚”的一下騎過了那個土坡,而跟在后面的我,也想學著三嬸的樣子騎過土坡。說時遲,那時快,只聽“咣”的一聲,我連人帶車滾進了溝里。當時溝里沒有水,只有齊腰深的野草和蒿子。三嬸見狀,趕緊下車去溝里拉我,并關切地問我:“景,摔著了嗎?”得知我沒有受傷,三嬸才放心地把車子給我推到路上。

我們家鄉(xiāng)有句俗語:“箔籬子不是墻,嬸子不是娘?!币馑际牵翰h子再密也不能當墻使,既透風又透亮。由此延伸出嬸子不是娘的說法,言外之意就是嬸子和娘肯定不一樣,怎么著也不如親娘待自己親。待我親身經(jīng)歷過一些事情后,我覺得嬸子就是娘,三嬸給予我的母愛,一點兒也不比親娘差。

2021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紀念日。在這個舉國歡慶的時刻,從千里之外的家鄉(xiāng)傳來了好消息!我的三嬸在“胡廟村慶祝建黨100周年黨員大會”上,獲得了“光榮在黨五十年”的榮譽稱號。

親親的嫂子

1974年春,在廣州軍區(qū)某部隊院校上軍校的大哥經(jīng)人介紹與年輕貌美的小學教師胡老師相識。胡老師兄妹三人,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弟弟,雖然她在家排行老二,但她卻不是傳說中的“夾氣包”,而是父母手心里的寶。為此,得一嬌名:妮。

自從大哥與胡老師確定戀愛關系后,兩人就開始鴻雁傳書,相互表達愛慕之情。經(jīng)過兩年多的書信來往后,兩人進入談婚論嫁的階段。一番商量后,兩人便決定等大哥回家探親時就舉行結婚儀式。

我們家兄妹四人,我有三個哥哥。我出生時,母親已經(jīng)四十多歲了,所以,我與三個哥哥的年齡相差懸殊,大哥、二哥都比我大十幾歲,就連三哥也比我大八歲。為此,我成了父母眼中的寶貝疙瘩。

大哥不在家的日子,胡老師經(jīng)常來我們家?guī)兔φ疹櫮赣H、料理家務,以此來減輕父親的重擔。胡老師從不嫌棄我們家窮,也從沒流露出嫌棄母親生病或家里負擔重之類的情緒。每隔幾天她就來我們家?guī)湍赣H梳頭、洗臉、擦身子、換洗衣服,然后再里里外外地打掃一遍衛(wèi)生。最后,再把母親換下的衣服洗干凈,晾在院子里。

1977年春,大哥與胡老師按照農村的風俗正式舉行了結婚典禮。從此,胡老師成了我的大嫂。大哥結婚后,躺在病床上的母親總算是了卻了一樁心事。轉眼間,大哥的探親假結束了,大哥依依不舍地按時返回了部隊。

中秋節(jié)過后,臥床不起的母親病情越來越嚴重了。于是,母親便把大嫂叫到了跟前,拉著大嫂的手緊緊不愿松開。此時,母親用一種近乎乞求的語氣對大嫂說:“胡妮啊,我感覺我的日子不多了。臨走前,我想拜托你一件事,就是把你妹妹交給你,你一定要替我好好地照顧她。小景交給誰我也不放心,只有交給你我才放心。你心善人好,把你妹妹托付給你,我就沒有掛心事了。”這時的大嫂早已淚流滿面,她含淚答應了母親的請求。

隆冬時節(jié),北風呼呼,雪花飄飄。被病魔折磨了多年的母親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我們。母親走時,我才七歲。料理完母親的后事,大嫂便把我?guī)У搅藢W校。從此,我成了大嫂的“小尾巴”。

每當夜幕來臨的時候,我就會哭著要娘,這時,大嫂就背著我在學校院里來回轉悠,并用講故事的方式轉移我的注意力。在溜達的過程中,大嫂一會兒讓我抬頭望望天上的星星,看看哪顆星最亮,一會兒又讓我低頭找找月亮下我倆的影子,看看影子是不是在跟著我們跑。當時,大嫂有孕在身,她只能背一會兒,再讓我自己下來走一會兒。就這樣,大嫂一直耐心地陪著我,等我瞌睡了,我們才回宿舍。

小時候,我身體弱,感冒、發(fā)燒、咳嗽是常有的事。我一感冒,大嫂就犯難,因為我既怕打針,又怕吃藥。吃藥前,大嫂總是好哄歹哄,我才答應吃藥。吃的時候,大嫂總是一手端著溫開水,一手拿著藥片和糖果,等我吃完藥后,趕緊往我嘴里塞一塊兒糖壓壓苦味。經(jīng)常是我把藥片放進嘴里,大嫂就趕緊把水遞給我,結果水咽下去了,藥片卻留在了嘴里。于是,再次喝水,藥片依舊留下。每次遇到這樣的情況,大嫂總是哭笑不得。

母親走后不久,大嫂便生下了我的侄女燕子。燕子的出生,讓我立馬提高了一個輩分。于是,我成了燕子口中的小姑。燕子十個月大時,大嫂給我和燕子在老宅院里照了一張合影。照片中的燕子白白胖胖的,雙眼皮、大眼睛、高鼻梁,人見人愛!燕子戴著一頂毛茸茸的帽子,帽子上面還支棱著兩只兔耳朵。她一手抱著大蘋果,一手伸著杵在我的右頜下,一副可愛的樣子。不管怎么看,我們姑侄倆都長得很像,真是應了那句“侄女隨姑,外甥隨舅”的說法。

1980年夏,在父親和大嫂的操持下,二哥風風光光地用馬車把遠在三十里外的二嫂娶進了家門。婚后,二哥、二嫂在村東頭新宅基地上先蓋了兩間東屋,計劃著等以后手頭寬裕了,再蓋四間大北屋。

待三哥結婚后,父親看到三個兒子都已成家,便召開家庭會議商量分家的事。經(jīng)過一番討論后,大家一致決定:父親跟著二哥、二嫂生活,我跟著大嫂生活。此時,大哥已轉業(yè)回到家鄉(xiāng)的縣城工作了。

1985年秋,大嫂放棄了自己熱愛的教師職業(yè),帶著我和七歲的燕子隨大哥進了城。而后,燕子在城南四小入學,我在城北縣第一初級中學就讀,大嫂則選擇了在離家八里的郎陵酒廠務工。

二嫂榮兒

“小姑子,攪姑子?!闭f的是未出嫁的小姑子多愛摻和、愛鬧,嫂子還得由著她的那種無奈。的確,如同婆媳之間的天然生克糾纏,姑嫂之間,也經(jīng)常是矛盾多于親情。而姑嫂定律到了我和二嫂這里就不靈了。

那天,大哥打電話告訴我:二哥、二嫂在外出干活兒的途中,翻車了,現(xiàn)在人在醫(yī)院里,讓我回家一趟。由于事發(fā)突然,我一時難以相信,感覺自己猶如在夢中!

當天晚上,我就坐上了回家的列車。

我的三個哥哥中二哥最疼我,也是我最好的玩伴。每次出門前,他總是先給我洗臉、梳頭,然后再穿上干凈的衣服,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才出門。

二嫂身材勻稱,個子高,一米七左右,短短的頭發(fā),黑黑的皮膚,眼睛不算大,但是很有神!她很愛笑,說起話來,總是輕言慢語的。經(jīng)常穿一身運動服,打扮得像個假小子,在球場上是個“女漢子”級別的球員,虎虎生威。

二嫂待我像親妹妹一樣。一天,我們倆在閑聊中,二嫂對我說:我當時看中你二哥,其中也有一部分你的原因。第一次看到你二哥牽著你的手在校園里走時,我就注意上你們倆了。那時,你很小,也很瘦,走路時,小胳膊一甩一甩的,看著就讓人心疼!

聽到這里,我開玩笑地說:“呀!由此說來,我還是你倆的媒人來!”二嫂笑而不語。二嫂手把手教我做家務,比如包餃子時,教我怎樣切面。切面時,要讓面團來回的翻動,那樣切下來的面,搟出皮來才好看;包餃子時,從一頭捏到另一頭,一定要捏結實,不然的話,餃子下鍋后,容易破皮。還教我怎樣疊衣服,比如疊褲子時,掂起兩個褲腿腳,把中間的縫對折,那樣疊起來的褲子,既板正又有折。20世紀80年代,流行褲子有折,有折的褲子穿起來才筆挺、帥氣!

1982的夏天,那年我十二歲。一天,二嫂把淘洗晾干后的麥子裝到袋子里,打算去街上磨面,叫我一塊兒去,我高興得一蹦三跳的,自告奮勇地幫二嫂拉架子車。車子上裝著兩袋小麥,還有我一歲半的侄子。我拉著車子在前面跑,二嫂在后面跟著跑。不一會兒,我就把二嫂甩得不見人影了。等我跑到莊西頭時,才發(fā)現(xiàn)有個大斜坡。在斜坡的不遠處,有幾個人在那里下憋死牛(象棋之類的游戲)。我猶豫了片刻,由于礙于情面,不想開口求人。突然,我有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兒,鼓足了勁兒,拉著車子就往上爬,爬著爬著沒勁了,車子開始左右搖擺。這時,眼看就要爬上去了,可是我已經(jīng)沒有力氣了。于是,車子開始往后倒,倒著倒著,車子一下子倒進了坡下的溝里,溝里全是黑乎乎的臟水。

侄子不見了,麥子也不見了。

我嚇壞了,站在那里哇哇大哭。下棋的人聽到哭聲,飛快地跑過來,問我怎么了。我指了指臟水溝說我侄子掉溝里了。只見一個小青年撲通一聲跳進水里,快速把我侄子摸了上來。當時,侄子只是喝了些臟水,并沒有生命危險。

等二嫂趕到斜坡時,小侄子已經(jīng)被撈上來了。這時,我嚇得渾身發(fā)抖,站在那里不停地啜泣。本來正在生氣的二嫂,看到我委屈的樣子,瞬間心軟了。她一邊抱著孩子,一邊安慰我說:“好了,別哭了,只要孩子沒事,那麥子不礙事,大不了我們再淘一遍。你現(xiàn)在還小,沒有那么大力氣,如果要是等著我,就不會發(fā)生這樣的事了,以后可別莽撞了哈。”

火車行駛了十幾個小時,終于到站了。等我趕到醫(yī)院見到二哥的一剎那,我再也忍不住哭了起來??吹蕉缫庾R清醒,還能說話,我才止住了哭聲。二哥是外傷—大腿骨折,沒有生命危險,等炎癥消下去之后,再做手術。

二哥用微弱的聲音對我說:“我現(xiàn)在沒事了,你去重癥室看看你二嫂吧?!?/p>

護士同意后,我進入了重癥監(jiān)護室。只見二嫂靜靜地躺在那里,像睡著了一樣,頭上插著管子,管子里還不停地向外滲著淤血。在呼吸機的幫助下,能感受到她微弱的呼吸。

我走過去,拉起她的手輕輕地呼喚她:“二嫂,我來看你了,你睜開眼看看我,好嗎?我們已經(jīng)好長時間沒見面了,我很想你!二嫂,我說話你能聽到嗎?別睡了,快醒醒?。《?,前天晚上,我們兩個不是還在通話嘛,你怎么突然就這樣了啊?你一定要堅強啊!二嫂?!?/p>

任憑我怎么呼喚,二嫂始終無動于衷。

陰歷八月十九日的晚上,醫(yī)生下了病危通知書。當天夜里,二嫂一句話也沒留下,就匆匆走了。那年,二嫂五十八歲。

愛藏在細節(jié)里

在家鄉(xiāng)方言中,我們管父親叫達,父親的弟弟也叫達。對于父親的弟弟,就在稱呼前面加上數(shù)字,叫二達或三達。達,是叔叔的別稱。

父親兄妹四人,他排行老大,姑姑排第三,四達排第四。依照農村習俗,閨女長大了要嫁人,排行時只排男不排女。所以,四達便成了三達。

我七歲那年,母親因病去世。三達和三嬸看我那么小就沒娘了,覺得很可憐,就對我照顧有加,每當他們家改善伙食時,都特意叫我去吃一頓。

三嬸做的飯很好吃。每次我放學回來,有時家都不回,先往三達家里跑,問三嬸要饃吃。每當這時,三嬸總是快速拿出饃來遞給我,從沒讓我失望。有時,三嬸還給我夾上點兒紅糖或者白糖之類的,讓我就著吃。后來我才知道,那是三嬸悄悄給我省下來的饃,她自己的孩子都撈不著多吃一個。

三嬸是赤腳醫(yī)生。那個年代,很多赤腳醫(yī)生沒有固定的行醫(yī)場所,藥品和醫(yī)療器械就放在自己家里。她經(jīng)常背著藥箱走街串巷。三嬸家常年人來人往的,很熱鬧!頭疼的,感冒的,發(fā)燒的,都來找三嬸拿藥、打針。

我小時候身體弱,動不動就感冒,一感冒就發(fā)燒,再加上我的身體對藥物好像很排斥,一粒藥丸喝一杯水還咽不下去。無奈,三嬸只好想方設法哄著給我打針,像母親般照顧我。

2000年,我嫁到了山東,與家人相聚的機會就少了。除了侄女結婚、侄子添重侄回家賀喜外,平常的日子,回家的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待我如同親生的三達、三嬸,和他們的點點滴滴,逐漸只是在腦海里反復回放。

孩子總是難以明白父母的心事。自從父親去世后,三達就擔起了父親的責任,遠嫁他鄉(xiāng)的我,成了三達的牽掛。

2008年,在三達的提議下,二哥、二嫂想看看這些年我在山東過得怎么樣,就和三達來了山東。這是他們第一次來看我。看到我在這邊有事做,有房住,婆婆待我也不錯,才放了心。

不知不覺,一晃十幾年過去了,三達已步入古稀。人上了年紀,毛病就多了起來。三達總感覺胃里不好受,吃不下飯去,就把這事告訴了在醫(yī)院上班的堂妹。堂妹趕緊帶他去醫(yī)院檢查,結果不容樂觀。

堂妹和三嬸商量著,這個結果不能告訴三達,就說他胃上長了個瘤,動個小手術就好了。醫(yī)生說,手術風險大,你們要有心理準備。在堂妹的協(xié)調下,決定從省城大醫(yī)院請專家過來做手術。經(jīng)過幾天的苦苦等待,終于熬到了做手術的日子。十幾位醫(yī)生、專家進了手術室,一家人提心吊膽地在門外等候。幾個小時后,手術順利完成,而且,很成功!

三個月后,三達奇跡般地好了起來,自己能慢慢下床走路了,飯量也明顯增加了,臉色也比以前好看了,精神也好多了。

2019年10月,三達第二次提議來山東看我。為了滿足他的心愿,家人決定冒險讓三達再出一趟遠門。于是,由我大哥、大嫂陪著三達、三嬸來山東。

三達得知訂好了火車票,高興得不得了,下午五點多就進站等候,一直等到晚上九點半才上火車。第二天下午兩點,終于來到了濰坊站。我在家事先把床上鋪的、蓋的全部換成新的,一切準備妥當,等候家人的到來。

公公、婆婆聽說親家要來,趕緊燉雞、炸魚忙活了一下午,做了滿滿一桌子菜。

三達他們一行人來了之后,兩家人歡歡喜喜地圍坐在桌子旁,邊吃邊嘮家常。在娘家人面前,婆婆直言不諱地說:“我這輩子沒有閨女,就把兒媳婦當閨女待,你們請放心,我絕不會虧待俺那兒媳婦。你看他們結婚都那么多年了,過年時,我們還是在一塊兒,從來不分你我?!贝蟾?、大嫂看到我和婆婆關系和睦,臉上露出了笑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