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讀《易》(二)
(九月四日)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表n康伯注曰:“乾剛坤柔,各有其體,故曰擬諸形容?!?
〔適按〕 據(jù)韓注,則彼所見本“諸”下無“其”字,故以“諸”字作“各種”兩字解。此說甚通?!爸T”下之“其”字,乃后世淺人依下文文法妄加入者也。又按:“見”字當(dāng)讀如“現(xiàn)”。下文“見天下之動”同此。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后言,議之而后動。擬議以成其變化?!夺屛摹贰败魉緪鹤鱽啠?,‘次也?!保ǘ巫ⅰ墩f文》引)
〔適按〕 荀本是也。今讀“惡”為“烏去聲”,非。《釋文》又曰:、“鄭姚桓玄荀柔之本,議作儀?!?
〔適按〕 作“儀”者是也。儀,法也。見“周語”注及《淮南·精神訓(xù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