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俗文學(xué)史 作者:鄭振鐸


長篇的敘事歌曲,在敦煌文庫里,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太子贊》、《董永行孝》(題擬)及《大漢三年季布罵陣詞文》三種?!短淤潯芬晕迤哐韵嚅g成篇,全是宗教的宣傳品。疑其也用梵音唱出。內(nèi)容無可注意處。

《董永行孝》的全本,藏于倫敦博物院(史坦因目錄S.2204),是首尾完全的一篇,內(nèi)容卻也不怎樣高明。

董永行孝圖

董永事,見劉向《孝子傳》(有《黃氏逸書考》輯本),后人曾列入“二十四孝”里,故為廣傳的故事之一。句道興的《搜神記》(《敦煌零拾》本)亦引之。底下恐怕又少了幾句;應(yīng)該敘述孫賓怎樣教導(dǎo)董仲去覓娘的。董仲依了他的指示,便藏到阿 池邊的樹下。

昔劉向《孝子圖》曰:有董永者,千乘人也。小失其母,獨養(yǎng)老父。家貧困苦。至于農(nóng)月與轆車推父子田頭樹蔭下,與人客作,供養(yǎng)不闕。其父亡歿,無物葬送。遂從主人家典田,貸錢十萬文,語主人曰:“后無錢還主人時,求與歿身主人為奴,一世常力。”葬父已了,欲向主人家去。在路逢一女,愿與永為妻。永曰:“孤窮如此,身復(fù)與他人為奴,恐屈娘子?!迸唬骸安幌泳?,心相愿矣,不為恥也。”永遂共到主人家。主人曰:“本期一人,今二人來何也?”主人問曰:“女有何技能?”女曰:“我解織?!敝魅嗽唬骸芭c我織絹三百匹,放汝夫妻歸家?!迸椊?jīng)一旬,得絹三百匹。主人驚怪。遂放夫妻歸還。行至本相見之處,女辭永曰:“我是天女。見君行孝,天遣我借君償債。今既償了,不得久住?!闭Z訖,遂飛上天;前漢人也。

這故事本來是“鵝女郎型”的故事之一,和《羅漢格林》(Lolgen-gren)故事,也是同一型的。不過《羅漢格林》是男的天使幫助了一個女郎,而董永的事,則是天女幫助了一個孝子而已。到了《董永行孝》,則其故事又變了,加入了一個董永的兒子董仲。董仲覓母事,尤近于“鵝女郎”的故事。首一節(jié)說董永喪了父母,將身賣與長者為奴。葬事已了,他要去做奴,半途卻遇了一位天女,要嫁與他為妻。

人生在世審思量,暫□吵鬧有何方。

大眾志心須凈聽,先須孝順阿耶娘。

好事惡事皆抄錄,善惡童子每抄將。

孝感先賢說董永,年登十五二親亡。

自嘆福薄無兄弟,眼中流淚數(shù)千行。

為緣多生無姊妹,亦無知識及親房。

家里貧窮無錢物,所買當(dāng)身殯耶娘。

便有牙人來勾引,所發(fā)善愿便商量。

長者還錢八十貫,董永只要百千強(qiáng)。

領(lǐng)得錢物將歸舍,揀擇好日殯耶娘。

父母骨肉在堂內(nèi),又領(lǐng)攀發(fā)出于堂。

見此骨肉齊哽咽,號咷大哭是尋常。

六親今日來相送,隨東直至墓邊傍。

一切掩埋總以畢,董永哭泣阿耶娘。

直至三日后墓了,拜罷父母幾田常。

父母見兒拜辭次。愿兒身健早歸鄉(xiāng)。

又辭東鄰及西舍,便進(jìn)前呈數(shù)里強(qiáng)。

路逢女人來安問:“此個郎君住何方?

何姓?何名?衣實說,從頭表白說一場。”

“娘子記言再三問,一一具說莫分張。

家緣本住眠山下,知姓稱名董永郎。

忽然慈母身得患,不經(jīng)數(shù)日早身亡。

慈耶得患先身故,后乃便至阿娘亡。

殯葬之日無錢物,所賣當(dāng)身殯耶娘。”

“世上莊田仍不賣,驚身卻入賤人行?

所有莊田不將貨,棄貨今辰事阿郎。”

“娘子有詢是好事,董永為報阿耶娘?!?

“郎君如今行孝儀,見君行孝感天堂。

數(shù)內(nèi)一人歸下界,暫到濁惡至他鄉(xiāng)。

帝釋宮中親處分,便遣汝等共田常。

不棄人微同千載,便與相逐事阿郎。”

這中間恐怕是闕失了一段,沒有說明董永答應(yīng)娶她為妻,和她同到主人家的事,而底下緊接著便敘說董永到了主人家里,拜見著他:

董永向前便跪拜:“少喪父母大恓惶?!?

“所賣一身商量了,是何女人立于傍?”

董永對言衣實說:“女人住在陰山鄉(xiāng)?!?

“女人身上解何藝?”“明機(jī)妙解織文章?!?

便與將絲分付了,都來只要兩間房。

阿郎把數(shù)都計算,計算錢物千匹強(qiáng)。

經(jīng)絲一切惣 了,明機(jī)妙解織文章。

從前且織一束綿,梭齊動地樂花香。

日日都來總不織,夜夜調(diào)機(jī)告吉祥。

錦上含儀對對有,兩兩鴛鴦對鳳凰。

織得錦成便截下,采將下來便入箱。

阿郎見此箱中物,念此女人織文章。

女人不見凡間有,生長多應(yīng)住天堂。

但織綾羅數(shù)已畢,卻放二人歸本鄉(xiāng)。

二人辭了須好去,不用將心 阿郎。

二人辭了便進(jìn)路,更行十里到永莊。

卻到來時相逢處,“辭君卻至本天堂”。

娘子便即乘云去,臨別分付小兒郎。

但言好看小孩子!董永相別淚千行。

董仲長年到七歲,街頭由喜道邊傍。

小兒行留被毀罵,盡道董仲沒阿娘。

遂走家中報慈父,“汝等因何沒阿娘?”

“當(dāng)時賣身葬父母,感得天女共田常?!?

如今便即思憶母,眼中流淚數(shù)千行。

董永放兒覓父(?),往行直至孫賓傍。

夫子將身來誓掛,“此人多應(yīng)覓阿娘?!?

董永故里——董永與七仙女

池邊澡浴來,先于樹下隱潛藏。

三個女人同作伴,奔波直至水邊傍。

脫卻天衣便入水,中心抱取紫衣裳。

此者便是董仲母,此時縱見小兒郎。

“我兒幽小爭知處?孫賓必有好陰陽!”

阿娘擬收孩兒養(yǎng),“我兒不儀住此方?!?

這里也似闕失了幾句。底下應(yīng)該敘述天女抱了董仲到天上去,但又放了他下凡,給他一個金瓶。

將取金瓶歸下界,捻取金瓶孫賓傍。

天火忽然前頭現(xiàn),先生央?yún)s走忙忙。

將為當(dāng)時惣總燒卻,檢尋卻得六十張。

此因不知天上事,總為董口覓阿娘。

這結(jié)束,非常的有趣,人間的不知天上事,原是為了董仲覓母,而把孫賓的天書燒掉之故。

的《搜神記》,有一篇較長的田昆侖娶得天女的故事,寫:田昆侖見三個天女在池中洗浴,抱得了一個天女的衣服。她不得乘空而去,只得嫁了他。但后來得到了衣服,便又飛去。這和董仲事頗相類。

(生卒不詳),唐人,撰有《搜神記》,具有與傳統(tǒng)志怪小說很不相同的敘事風(fēng)格。

最好的一篇敘事歌曲,乃是《季布罵陣詞文》,這篇宏偉的詩篇,著者用了四種不同的本子,互相校勘,勉強(qiáng)整理出一本比較可讀的東西來。那不同的四本,都是零落的殘文,經(jīng)了整理之后,卻可連接成為一篇了;但可惜仍有殘缺,不能完全恢復(fù)舊觀。

季布事,見《史記》卷一百(《季布欒布列傳》):

季布者,楚人也。為氣任俠,有名于楚。項籍使將兵,數(shù)窘漢王。及項羽滅,高祖購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陽周氏。周氏曰:“漢購將軍急,跡且至臣家。將軍能聽臣,臣敢獻(xiàn)計。即不能,愿先自剄?!奔静荚S之。乃髡鉗季布,衣褐衣,置廣柳車中,并與其家僮數(shù)十人,之魯朱家所賣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買而置之田。誡其子曰:“田事聽此奴,女與同食?!敝旒夷顺溯U車之洛陽,見汝陰侯滕公。……滕公待間,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

季布

這里沒有敘及季布罵陣事,只是說他“數(shù)窘漢王”,《漢書》布傳(卷三十七)也是這樣說。但《罵陣詞文》卻把季布罵陣事很夸張地描寫著,而于后半季布被赦的經(jīng)過,寫得也很生動。

此歌首部已缺,但缺失的恐怕并不很多。今存的最先的一部分,乃是巴黎國家圖書館所藏的一卷(P.2747)。

這一卷,從楚、漢相爭,季布向項王獻(xiàn)計說:“虎斗龍爭必?fù)p人,臣罵漢王三五口,不施弓弩遣收軍”;項王遂準(zhǔn)其所奏,許他罵漢王事開始,而中止于漢王平定天下后,出敕于天下,搜求季布,“捉得賞金官萬戶,藏隱封刀砍一門”,季布遂不得不狼狽奔逃的事。

□□□□□□□,各憂勝敗在逡□。

□□□□□□□,官為御史大夫身。

遂奏霸王夸辯捷,□□□□□□□。

“臣見兩軍排陣 ,虎斗龍爭必?fù)p人。

臣罵漢王三五口,不施弓弩遣收軍。”

霸王聞奏如斯語,“據(jù)卿所奏大忠臣!

戈戟相沖猶不退,如何聞罵肯收軍?

卿既舌端懷辯捷,不得妖言悮寮人?!?

季布既蒙王許罵,意似檸龍擬作云。

遂喚上將鐘離末,各將輕騎后隨身。

出陣拋騎強(qiáng)百步,駐馬攢蹄不動塵。

腰下狼牙椗西羽,臂上烏號掛六勻。

順風(fēng)高綽低牟熾, 箭長 鏁甲裙。

遙望漢王招手罵,發(fā)言可以動乾坤。

高聲直啖呼季布:“公是徐州豐縣人,

毋解絹麻居村里。父能收放住鄉(xiāng)村。

公曾泗水為亭長,□□阛阓受饑貧。

因接秦家離亂后,自無為主假亂真。

□□如何披風(fēng)翼,黿龜爭敢掛龍鱗?

百戰(zhàn)百輸天下祐,□□□□析五分。

何不草繩而自縛,歸降我王乞?qū)挾鳎?

□君執(zhí)迷夸斗敵,活捉生擒放沒因?!?

擊鼓未 未播□,□□言高一一聞。

漢王被罵牽宗祖,羞盲左右恥君臣。

□□寒鴉嫌樹鬧,龍怕凡魚避水昏。

拔馬揮鞭而便走,陣似山崩遍野塵。

走到下坡而憩歇,重敕戈牟問大臣:

“昨日兩家排陣戰(zhàn),忽聞二將語芬蕓。

陣前立馬搖鞭者,□□高聲是甚人?”

問訖蕭何而奏曰:“昨朝二將騁頑囂,

□□□王臣等辱,罵觸龍威天地嗔。

駿馬雕鞍穿鎖甲,旗下依依認(rèn)得真。

只是季布、中離末,終諸更不是余人?!?

漢王聞?wù)Z深懷怒,拍案頻眉叵耐嗔!

“不能助漢余柱 ,□政迬君 寡人。

寡人若也無天分,公然萬事不言論。

若得片云遮項上,楚將投來總安存。

唯有季布、中離末,火炙油煎未是迍!

卿與寡人同記著,抄錄姓名莫因循。

忽期南面稱尊日,活捉粉骨細(xì)飏塵。”

后至五年冬三月,會 滅楚靜煙塵。

項羽烏江而自刎,當(dāng)時四塞絕芬蕓。

楚家敗將來投漢,漢王與賞盡垂恩。

惟有季布、中離末,始知口是禍之門。

不敢顯名于圣代,分頭逃難自藏身。

是時漢帝興王業(yè),洛陽登極獨稱尊。

四人樂業(yè)三邊靜,八表來甦萬姓忻。

圣德魏魏而偃武,皇恩蕩蕩盡修文。

心念未能誅季布,常是龍顏眉不分。

遂令出敕于天下,遣捉艱兇搜逆臣。

捉得賞金官萬戶,藏隱封刀砍一門。

旬日敕文天下遍,不論州縣配鄉(xiāng)村。

季布得知皇帝恨,驚狂莫不喪神魂。

唯嗟世上無藏處,天寬地窄大愁人。

遂入歷山嵠谷內(nèi),偷生避死隱藏身。

夜則村里偷餐饌,曉入林中伴獸群。

嫌日月,愛星辰,晝潛暮出怕逢人。

大丈夫兒遭此難,都緣不識圣明君。

如斯旦夕愁危難,時時自嘆氣如云。

“一自漢王登九五,黎庶朝蘇萬姓欣。

惟我罪濃憂性命,究竟如何向□□?”

自刎他誅應(yīng)有日,沖天入地若無因。

忍饑□□□□□,□□□義舊恩情。

這底下大約缺失了幾行。巴黎國家圖書館別藏有一殘卷(P.2648),恰好接了下去。劉半農(nóng)先生說:“兩號原本紙色筆意并排列行款均甚相似。疑一本斷而為二;中間復(fù)有缺損?!边@推測是很對的。

以下寫的是,他到處奔逃,無法潛身,只好逃到周氏家里去。這是和《史記》的記載相合的。

初更乍黑人行少,走□直入馬坊門。

更深潛至堂階下,花藥園中影樹身。

周氏夫妻餐饌次,須更敢得動精神。

罷飲停餐驚耳熱,捻箸橫起恠眼咽。

忽然起立望門間,“階下于當(dāng)是鬼神?

若是生人須早語,忽然是鬼莽丘墳。

問著不言驚動仆,利劍鋼刀必?fù)p君!”

季布暗中輕報曰:“可想階前無鬼神。

只是舊時親分義,夜送千金與來君?!?

周謚按聲而問曰:“凡是千金須在恩。

記道遠(yuǎn)來酬分義,此語應(yīng)虛莫再論。

更深越墻來入宅,夜靜無人但說真?!?

季布低聲而對曰:“切語莫高動四鄰!

不問末能咨說得,暨蒙垂問即申陳。

夜深不必盤名姓,仆是去年罵陣人?!?

周氏便知是季布,下階迎接敘寒溫。

乃問:“大夫自隔闊,寒暑頻移度數(shù)春。

自從有敕交尋促,何處藏身更不聞?”

季布聞言而啼泣,“自佳艱危切莫論!

一從罵破高皇陣,潛山伏草受艱辛。

似鳥在羅憂翅羽,如魚問鼎惜岐鱗。

特將殘命投仁弟,如何垂分乞安存?”

周氏見言心懇切,“大夫請不下心神。

一身結(jié)交如管鮑,宿素情深舊拔塵。

今受困危天地窄,更問何邊投莽人。

九族潘遭為敕罪,死生相為莫憂身?!?

執(zhí)手上當(dāng)相對坐,素飯同餐酒數(shù)巡。

周氏向妻甲子細(xì),還道情濃舊故人。

“今遭國難來投仆,輒莫談?chuàng)P聞四鄰?!?

季布遂藏復(fù)壁內(nèi),鬼神難知人莫聞。

周氏身名緣在縣,每朝巾情入公門。

處分交妻送盤 ,禮同翁伯好供殷。

爭那高皇酬恨切,扇開簾倦問大臣:

“朕遣諸州尋季布,如何累月音不聞?

應(yīng)是官寮心怠慢,至今逆賊未藏身。”

遂遣使司重出敕,改條換格轉(zhuǎn)精懃。

白土拂墻交畫影,丹青畫影更邈真。

所在兩家圃一保,察有知無且狀申。

先拆重棚除復(fù)壁,后交播土更飏塵。

尋山逐水薰巖入,踏草搜林塞墓門。

察兒期名擒捉得,賞金賜王拜宮新。

藏隱一餐停一宿,滅族誅家陣六親。

仍差朱解為齊使,面別天階出國門。

驟馬搖鞭旬日到,望捉奸兇貴子孫。

來到濮陽公館下,具述天心宣敕文。

州官縣宰皆憂懼,捕捉惟愁失帝恩。

其時周氏聞宣敕,由如大石陌心珍。

自隱時多藏在宅,骨寒毛豎失精神。

歸到壁前看季布,面如土色結(jié)眉頻。

良久沉吟無別語,惟言禍?zhǔn)略阱已玻?

季布不知新使至,卻著言詞怪主人。

這里所謂朱解,便是《史記》里所說的朱家。大約《罵陣詞文》的作者把、混作一人了。

、,漢代著名俠士。朱家是魯國人,雖自己貧困,卻樂善好施、行俠仗義。郭解是軹(今河南濟(jì)源南)人,精明強(qiáng)悍,為人仗義。

《史記》書影

巴黎本“季布不知新使至,卻著言詞怪主人”之下,缺了一大段。(劉氏云:此處原本缺一段。)但這一大段,恰好倫敦有一個殘本(見《敦煌零拾》三,作《季布歌》),足以補(bǔ)入。但有十三句(從“且述天心宣敕文”到“卻著言辭怪主人”)卻是和巴黎本重復(fù)的,我們把它們刪去了。底下接著便敘述周氏無計可施,季布卻教他一計,將自己髡鉗為奴,設(shè)法賣給了朱解,隨他“歸朝闕”。其間寫季布“便索剪刀臨欲剪”的心理是極為動人的。

“院長不須相恐嚇,仆且常聞俗諺云。

古來久住令人賤。從前又說水頻昏。

君嫌叨瀆相輕棄,別處難安有罪身。

結(jié)交語斷人情薄,仆應(yīng)自殺在今晨?!?

周氏低聲而對曰:“兄且聽言不用嗔。

皇帝恨兄心緊切,專使新來宣敕文。

黃牒分明□在市,垂賞堆金條格新。

先拆重棚除復(fù)壁,后交播土更飏塵。

如斯嚴(yán)迅交尋捉,兄身弟命大難存。

兄且以曾為御史,德重官高藝絕倫。

氏且一家甘鼎鑊,可惜兄身變微塵!”

季布驚憂而問曰:“只今天使是誰人?”

周氏報言:“官御史,名姓朱解受皇恩?!?

其時季布聞朱解,點頭微笑兩眉分。

“若是別人憂性命,朱解之徒何足論。

見論無能虛受福,心粗闕武又虧文。

直饒墮卻千金賞,遮莫高堆萬挺銀。

皇威刺牒雖嚴(yán)迅,飏塵播土也無因。

既交朱解來尋捉,有計隈依出得身。”

周氏聞言心大怪,“出語如風(fēng)弄國君。

本來發(fā)使交尋捉,兄且如何出得身?”

季布乃言:“今日計,弟但看仆出這身。

九發(fā)翦頭披短褐,假作家生一賤人。

但道兗州莊上漢,隨君出入往來頻。

待伊朱解回歸日,扣馬行頭賣仆身。

朱家忽然來買口,商量莫共苦爭論。

忽然買仆身將去,擎鞭執(zhí)帽不辭辛。

天饒得見皇高恨,猶如病鶴再凌云?!?

便索剪刀臨欲剪,改形移貌痛傷神。

解發(fā)捻刀臨擬剪,氣填胸臆淚紛紛。

自嗟告其周院長,“仆恨從前心眼昏!

枉讀詩書虛學(xué)劍,徒知氣候別風(fēng)云。

輔佐江東無道主,毀罵咸陽有道君。

致使發(fā)膚惜不得,羞看日月恥星辰。

本來事主夸忠赤,變?yōu)椴恍⑷杓议T?!?

言訖捻刀和淚剪,占項遮眉長短勻。

浣染為瘡煙肉色,吞炭移音語不真。

出門入戶隨周氏,鄰家信道典倉身。

朱解東齊為御史,歇息因行入市門。

見一賤人長六尺,遍身肉色似煙熏。

神迷勿惑生心買,持將逞似洛陽人。

問此賤人誰是主?“仆擬商量幾貫文?!?

周氏馬前來唱喏,“一依錢數(shù)且咨聞。

氏買典倉緣欠闕,百金即買救家貧。

大夫若要商量取,一依處分不爭論?!?

朱解問其周氏曰:“有何能得直千金?”

周氏便夸身上藝,雖為下賤且超群。

小來父母心憐惜,緣是家生撫育恩。

偏切按摩能柔軟,好衣彩攝著煙熏。

送語傳言磨識字,會交伴戀入庠門。

若說乘騎能結(jié)綰,曾向莊頭牧馬群。

莫惜百金促買取,商量驅(qū)使莫頑囂。

朱解見夸如此藝,遂交書契驗虛真。

典倉牒絺而捐筆,便呈字勢似崩云。

題姓署名似鳳舞,書年著月若烏存。

上下撒花波對當(dāng),行間鋪錦草和真。

朱解低頭親看札,口呿目瞪忘收唇。

良久搖鞭相嘆羨,看他書札置功勛。

非但百金為上價,千金于口合交分。

遂給價錢而買得,當(dāng)時便遣涉風(fēng)塵。

季布得他相接引,擎鞭執(zhí)帽不辭辛。

朱解相貌何所似?猶如煙影嶺頭云。

不經(jīng)旬月歸朝闕,具奏東齊無此人。

蕭何

卻不料季布已隨在他身邊了。這和《史記》所敘朱家明知其為季布而買了下來的話又不大相同。下面敘季布把本來面目對朱解揭開了,嚇得朱解“驚狂展轉(zhuǎn)喪神魂”。但季布卻要求朱解請眾大臣宴會,由他出來親自乞命。朱解只好答應(yīng)了他。第二天侯嬰、蕭何們便都來了。這和《史記》敘朱家自去懇求滕公的話也不同。這里只有侯嬰、蕭何卻沒有滕公這重要的人物出現(xiàn)。

皇帝既聞無季布,“勞卿虛去涉風(fēng)塵。

放卿歇息歸私邸,是朕寬腸未合分?!?

朱解殿前聞帝語,懷憂拜舞出金門。

歸宅親故來軟腳,開筵列饌廣鋪陳。

買得典倉緣利智,廳堂夸向往來賓。

閑來每共論今古,悶即堂前語典墳。

從此朱解心憐惜,時時夸說向夫人。

“雖然買得愚庸使,實是多知而廣聞。

天罰帶鉗披短褐,似山藏玉蛤含珍,

是意存心解相向,仆應(yīng)抬舉別安存?!?

商量乞與朱家姓,脫鉗除褐換衣新。

今既收他為骨肉,令交內(nèi)外報諸親。

莫喚典倉稱下賤,總交喚作大郎君。

試教騎馬捻毬仗,忽然擊拂便過人。

馬上盤槍兼弄劍,彎弓倍射勝陵君。

勒轡邀鞍雙走馬,蹺身獨立似生神。

揮鞭再騁堂堂貌,敲鐙重夸擅擅身。

南北盤旋如掣電,東西懷協(xié)似風(fēng)云。

朱解當(dāng)時心大怪,愕然直得失精神。

心粗買得庸愚使,看他意氣勝將軍。

名曰典倉應(yīng)是假,終知必是楚家臣。

笑向廳前而問曰:“濮陽之日為因循,

用卻百金為買得,不曾子細(xì)問根由。

看君去就非庸賤,何姓何名甚處人?”

季布既蒙子細(xì)問,心口思維要說真。

擊分聲嘶而對曰:“說著來由愁殺人!

不問且言為賤士,既問須知非下人。

楚王辯士英雄將,漢帝怨家季布身?!?

三臺八座甚忙紛,又奏逆臣星出現(xiàn)。

早疑恐在百寮門,不期自己遭狼狽。

將此情□何處申?解誅斬身甘受死,

一門骨肉盡遭迍,季布得知心里怕。

甜言美語卻安存。“不用驚狂心草草,大夫定意在安身。

見令天下搜尋仆,捉得封官金百斤。

君促送仆朝門下,必得加官品位新。”

朱解心粗無遠(yuǎn)見,擬呼左右送他身。

季布出言而便嚇,“大夫便似醉昏昏!

順命受恩無酌度,合見高皇嚴(yán)敕文。

捉仆之人官萬戶,藏仆之家斬六親。

況在君家藏一月,送仆先憂自滅門?!?

朱解被其如此說,驚狂展轉(zhuǎn)喪神魂。

“藏著君來憂性命,送君又道滅一門。

世路盡言君是計,今且如何免禍迍?”

季布乃言:“今有計,必應(yīng)我在君亦存。

明日廳堂排酒饌,朝下總呼諸大臣。

座中促說東齊事,道仆愆尤罪過頻。

仆即出頭親乞命,脫禍除殃必有門?!?

屈得酂侯蕭相至,登筵赴會讓卑尊。

朱解自緣心里怯,東齊季布便言論。

侯嬰當(dāng)?shù)眯捏@怪,遂與蕭何相顧頻。(下缺)

倫敦本至此而畢,下文皆缺。但巴黎本和它相銜接處,似仍缺了幾句。這幾句大約說的是,蕭何答應(yīng)了救季布。巴黎本下面便說及蕭何囑侯嬰去奏皇帝:季布不可得,人民被擾過甚,不如休尋捉他吧?;实鄞饝?yīng)了他。他很高興地去和季布說,布卻叫他再去奏,說怕他投戎狄,“結(jié)集狂兵侵漢土”,要皇帝以千金招取他出來做官,侯嬰又去奏?;实垡泊饝?yīng)了,遂以千金召布來。布上表謝恩,并來朝見皇帝。

據(jù)君良計大尖新,要其舍罪□呈敕,半由天子半由□。

今日與君應(yīng)面奏,后世徒知人為人。

蕭何便囑侯嬰奏,面對天階見至尊。

且奏:“東齊人失業(yè),望金徒費罷耕耘。

陛下舍 休尋捉,兌其金玉感 艮。”

皇帝既聞無季布,失聲憶得尚書云:

民惟邦本傾資惠,本同寧在養(yǎng)人恩。

“朕聞舊酬荒土國,荏苒交他四海貧。

依卿所定休尋捉,解究釋罷言論?!?

侯嬰拜舞辭金殿,來看季布助歡忻。

“皇帝舍 收敕了,君作無憂散憚身。”

季布聞言心更大!“仆恨多時受苦辛,

雖然奏徹休尋捉,且應(yīng)潛伏守灰塵。

君非有敕千金詒,乍可遭誅徒現(xiàn)身?!?

侯嬰聞?wù)Z懷嗔怒,“爭肯將金詒逆臣!”

季布鞠躬重啟曰:“再奏應(yīng)聞堯、舜恩。

但言季布心頑硬,不慚圣聽得皇恩。

自知罪濃憂鼎鑊,怕投戎狄越江津。

結(jié)集狂兵侵漢土,邊方未免動煙塵。

一似再生東項羽,二憂重去定西秦。

陛下千金招召取,必能廷佐作忠臣?!?

侯嬰聞?wù)f如斯語,“據(jù)君可以撥星辰。

仆便為君重奏去,將表呈時潘帝嗔。

乞待早期而入內(nèi),具表前言奏帝聞?!?

“昨奉圣慈舍季布,國泰人安喜氣新。

臣憂季布多頑逆,不慚圣澤皆皇恩。

陛下登朝休尋捉,怕投戎狄越江津。

結(jié)集狂兵侵漢土,邊方未逸動煙塵。

一似再生東項羽,二如重去定西秦。

臣聞季布能多計,巧會機(jī)謀善用軍。

權(quán)鋒狀似霜凋葉,破陣由如風(fēng)卷云。

但立千金招召取,必有忠貞報國恩?!?

皇帝聞言情大悅,“勞卿忠諫奏來頻。

朕緣爭位遭傷中,變體油瘡是箭痕。

夢見楚家由戰(zhàn)酌,況憂季布動乾坤。

依卿所奏千金召,山河為誓典功勛?!?

季布既蒙賞排石,頓改愁腸修表文。

“臣作天尤合粉身,臣住東齊多樸真。生居陋巷長蓬門,不知階下懷龍分。輔佐東江狼虎君,狂謀罵陣牽親祖。自致煎熬鼎鑊遷,陛下登朝寬圣代,大開舜日布堯云,罪臣不煞將金詔,感恩激切卒難申!乞臣?xì)埫鼘⑥r(nóng)業(yè),生死榮華九族忻?!碑?dāng)時隨來于朝闕,所司引對入金門。皇帝卷簾看季布,思量罵陣忽然嗔!遂令……

這一卷至此而止。這是最危急的一個關(guān)頭。劉邦見了季布,忽然生了氣,又要想殺他。我們且看季布怎樣地替他自己逃脫此險。巴黎國家圖書館藏有第三本的《罵陣詞文》。恰好結(jié)束了這一首長歌(P.3386)。

“以勝煎熬不用存,臨至投到蕭墻外?!?

季布高聲殿上聞,“圣明天子堪匡佐!謾語君王何處論!

分明出敕千金詔,賺到朝門卻煞臣。

臣罪授誅雖本分,陛下爭堪后世聞!”

皇帝登時聞此語,回嗔作喜卻交存。

“憐卿計策多謀掠,舊惡些些總莫論。

賜卿錦帛并珍玉,兼拜齊州為太君。

放卿意錦歸鄉(xiāng)井,光榮祿重貴宗親。”

季布得官如謝敕,拜舞天街喜氣新。

密報先謝朱解得,明明答謝濮陽恩。

敲鐙臨歌歸本去,搖鞭喜得脫風(fēng)塵。

若論罵陣身登首,萬古千秋只一人。

具說《漢書》修制制,莫道辭人唱不嗔。

此卷末有“大漢三年季布罵陣詞文一卷”一行,當(dāng)即此長歌的本名。

在一般的通俗文學(xué)里,此歌算是很重要的一篇;在描寫上看來,實不失為杰作。其層層深入、處處吃緊的布局,實是無懈可擊的。當(dāng)是《董西廂諸宮調(diào)》一類的弘偉的作品的先聲吧。在當(dāng)時必能吸引住許多的聽眾的,在她被歌唱出來時。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