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是逃避現實,是反抗現實,亦是創(chuàng)造現實。無論是逃避或反抗或創(chuàng)造,總得付代價。
幻想須從現實出發(fā),現實要受幻想影響,兩者不能獨立。
因為總得付代價,故必需要犧牲:不是為了幻想犧牲現實,便是為了現實犧牲幻想。
因為兩者不能獨立,故或者是幻想把現實升華了變做新的現實,或者是現實把幻想抑滅了始終是平凡庸俗的人生。
徹底犧牲現實的結果是藝術,把幻想和現實融和得恰到好處亦是藝術;惟有徹底犧牲幻想的結果是一片空虛。
藝術是幻想的現實,是永恒不朽的現實,是千萬人歌哭與共的現實。
戀愛足以孕育創(chuàng)造力,足以產生偉大的悲劇,足以吐出千古不散的芬芳;然而但丁、歌德之輩寥寥無幾。
戀愛足以養(yǎng)成平凡性,足以造成苦惱的糾紛:這樣的人有如恒河沙數。
本書里四幅歷史上的人物畫,其中是否含有上述的教訓,高明的讀者自己會領悟。
(一九三五年歲杪譯者)
本書第一篇敘述歌德寫《少年維特之煩惱》的本事,第二篇敘作者一個同學的故事,第三篇敘英國名女優(yōu)西鄧斯夫人(Mrs.Siddons一七五五—一八三一)故事,第四篇敘英國名小說家愛德華·布爾沃—李頓爵士(Sir Edward-Bulwer Lytton一八〇五—一八七三)故事,皆系真實史績。所記年月亦與事實相符,證以歌德之事可知。
本書初版時附有木版插圖數十幅,書名《曼伊帕或解脫》,后于Grasset書店版本中改名《幻想世界》,譯者使中國讀者易于了解計擅改今名。
本書包含中篇小說四篇,但作者于原著中題為《論文集》,可見其用意所在。
(譯者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