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啞巴文學

涴漫的獄中日記 作者:瞿秋白


中國文學有一個小小的問題。這個問題雖然小,其實是很嚴重的。任何一個先進國家的文字和言語,固然都有相當?shù)膮^(qū)別,但是書本上寫著的文字,讀出來是可以懂得的。只有在中國,“國語的文學”口號叫了十二年,而這些“國語文學”的作品,卻極大多數(shù)是可以看而不可以讀的??梢哉f是過渡時期的現(xiàn)象,但是,這過渡過到什么時候才了?

中國的象形文字,使古文的腔調完全和言語脫離。象形字是野蠻人的把戲。他們總算從結繩而治的程度進了一步,會畫畫了。結繩時期的每個結,固然不發(fā)生讀音的問題,野蠻人看著每一個結,只有他們自己“肚里有數(shù)”:懂得這是記的什么事。而象形文字的初期,其實也是這種情形。每一個字的形體有作用,而讀音卻仍舊只有附帶的作用??粗中慰梢远?,至于讀著懂不懂,那就不管的了。中國古文的讀法,因此只是讀的人自己懂得的念咒,而中國文字的形體(象形,半象形,猜謎子的會意,夾二纏的假借)也簡直等于畫符。兩千多年中國紳士的畫符念咒,保持象形文字,壟斷著智識,這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絕妙工具。

古文的這種“流風余韻”,現(xiàn)在還保存在新文學里面。這樣,大多數(shù)的作品,都是可看不可讀的。

但是我們應當知道:中國歷史上假使還有一些文學,那么,恰好都是給民眾聽的作品里流傳發(fā)展出來的。敦煌發(fā)見的唐五代俗文學是講佛經(jīng)講故事的紀錄,宋人平話和明朝的說書等等,都是章回小說的祖宗。而現(xiàn)在的新式小說,據(jù)說是白話,其實大半是聽不懂的鬼話。這些作品的祖宗顯然是古文而不是“平話”。這樣是不能夠創(chuàng)造出文學的言語的。自然,用這種文字,也可以做出內容很好的作品來。可是詩古文詞里面,未始沒有這樣好的東西,只是這些東西,只能夠給看得懂的人消遣消遣。只看不聽,只看不讀——所能夠造出來的:不是文學的言語,而是啞巴的言語;這種文學也只是啞巴的文學。

其實,新式白話能不能夠成功一種聽得懂的言語呢?這絕對是可能的??茖W的,政治的,文學的演講里面,一樣用著“新名詞”,一樣用著新的句法。因此,新文學界必須發(fā)起一種朗誦運動。朗誦之中能夠聽得懂的,方才是通順的中國現(xiàn)代文寫的作品!此外……中國雖然沒有所謂“文學的咖啡館”,可是,有的是茶館,固然那是很骯臟的。然而茶館里朗誦的作品,才是民眾的文藝。這種“茶館文學”總比啞巴文學好些一因為啞巴文學盡讓《三笑姻緣》之類占著茶館。

8,15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