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第七 李解民注譯 孔子曰“受業(yè)身通者七十有七人”,〔1〕皆異能之士也。〔2〕德行:〔3〕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政事:〔4〕冉有,季路。言語:〔5〕宰我,子貢。文學(xué):〔6〕子游,子夏。師也辟,〔7〕參也魯,〔8〕柴也愚,〔9〕由也■,〔10〕回也屢空?!?1〕賜不受命而貨殖焉,〔12〕億則屢中?!?3〕【注釋】〔1〕“孔子”,名丘,字仲尼,氏孔,殷人后裔,宋國貴族后代,魯國昌平鄉(xiāng)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曾在魯國從政,先后擔(dān)任委吏、乘田、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職,但不得重用。周游列國,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同樣沒得各國諸侯采用。致力于教育,整理《詩》、《書》、《春秋》等古典文獻和周代的禮儀音樂,被奉為儒家始祖。漢以后,孔子儒學(xué)成為中國文化的正統(tǒng),影響極為深廣。由其弟子編纂的《論語》,較集中地保存了他的言行和思想。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死于公元前四七九年。詳見本書《孔子世家》?!笆軜I(yè)身通者”,按本書《孔子世家》云“身通六藝者”,又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引鄭環(huán)曰:“宋大觀四年議禮局言:《史記·弟子傳》曰受業(yè)身通六藝者……”,則此“身通”當(dāng)指六藝而言?!傲嚒保驗槭÷?,或系脫奪?!捌呤衅呷恕?,關(guān)于孔子高足弟子的人數(shù),有不同記載?!稘h書·地理志下》云“弟子受業(yè)而通者七十有七人”,與此同。又《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名為七十二人,實也是七十七人。另有作“七十二人”者,如本書《孔子世家》及文翁《禮殿圖》、《后漢書·蔡邕傳》、《水經(jīng)注》八、漢魯峻《冢壁像》、《魏書·李平傳》等。還有作“七十人”,者,本書《伯夷列傳》,《孟子·公孫丑上》,《韓非子·五蠹》,《呂氏春秋·遇合》,《淮南子》、《泰族》、《要略》,《漢書·藝文志》、《楚元王傳》等。所謂“七十”,當(dāng)系舉成數(shù)而言?!?〕“異能”,特殊才能,才能出眾?!?〕“德行”,道德行為?!靶小保魓0ng,舊讀x9ng,行為。按自“德行”至“子夏”,當(dāng)是孔子對這十個弟子的評價。“德行”、“政事”、“言語”、“文學(xué)”皆為對他們十人特長所作的分類歸納?!?〕“政事”,行政事務(wù)?!?〕“言語”,言辭口才。〔6〕“文學(xué)”,文獻典籍?!?〕“師”,顓孫師,詳后?!氨佟?,音pì,通“僻”,偏僻,偏激?!?〕“參”,曾參,詳后?!棒敗保g挫,遲鈍?!?〕“柴”,高柴,詳后?!坝蕖?,愚笨?!?0〕“由”,仲由,即季路,詳后?!啊觥保?n,粗魯。〔11〕“回”,顏回,即顏淵,詳后?!皩摇保?,經(jīng)常?!翱铡保辗?,貧窮?!?2〕“賜”,端沐賜,即子貢,詳后?!懊?,教命,教誨?;蛑^天命,或謂官命。“貨殖”,居積貨物,經(jīng)營增值。即經(jīng)商?!?3〕“億”,通“臆”,預(yù)料,揣度?!爸小?,音zh^ng,適中,猜中,算中。按自“德行”以下至此,見《論語·先進》。
孔子之所嚴(yán)事:〔1〕于周則老子;〔2〕于衛(wèi),〔3〕蘧伯玉;〔4〕于齊,〔5〕晏平仲;〔6〕于楚,〔7〕老萊子;〔8〕于鄭,〔9〕子產(chǎn);〔10〕于魯,〔11〕孟公綽?!?2〕數(shù)稱臧文仲、〔13〕柳下惠、〔14〕銅鞮伯華、〔15〕介山子然,〔16〕孔子皆后之,不并世?!?7〕【注釋】〔1〕“嚴(yán)”,尊敬。“事”,服事,對待?!?〕“周”,朝代名,公元前十一世紀(jì)周武王滅商后所建,姬姓,建都于鎬(今陜西西安西南灃水東岸)。公元前七七○年,周平王向東遷徙,建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陽)。平王東遷以前史稱西周,東遷以后稱東周。東周習(xí)慣上依司馬遷的《十二諸侯年表》、《六國年表》,以公元前四七六年為界劃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前后兩個時期。公元前二五六年被秦國所滅。此“周”當(dāng)指東周京都洛邑?!袄献印保呵飼r思想家,道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關(guān)于他的姓名、身世,傳說不一。本書《老子列傳》即有三說。一說氏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人,當(dāng)過周王室管理藏書的官員,孔子曾向他問禮,后隱居,著《道德經(jīng)》。或謂即楚人老萊子?;蛑^即周太史儋。詳見本傳。〔3〕“衛(wèi)”,國名,西周初周公平定武庚反叛后所封諸侯國,姬姓,始封君為周武王之弟康叔,建都朝歌(今河南淇縣),為當(dāng)時大國。公元前六六○年被翟人擊敗,遷都楚丘(今河南滑縣),淪為小國。又遷都帝丘(今河南濮陽)。公元前二五四年被魏國所滅。后一度復(fù)國,都于野王(今河南沁陽)。公元前二○九年被秦所滅?!?〕“蘧伯玉”,氏蘧(音qú),“蘧”或作“璩”,名瑗,字伯玉,謚成,蘧莊子無咎之子,衛(wèi)國大夫?!?〕“齊”,國名,西周初年所封異姓諸侯國,姜姓,始封君呂尚,建都營丘,改稱臨淄(在今山東淄博東北),領(lǐng)有今山東北部。春秋初年齊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國力強盛,稱霸諸侯。春秋后期君權(quán)逐漸轉(zhuǎn)入大臣田(亦作“陳”)氏家族。公元前三八六年,周安王承認(rèn)田和為齊侯。公元前二二一年被秦國所滅?!?〕“晏平仲”,即晏嬰,氏晏,名嬰,字平仲,或謂謚平,夷維(今山東高密)人,齊卿晏弱之子,襲父職任齊卿,歷仕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三朝,卒于公元前五○○年。有《晏子春秋》一書傳世,系后人撰作,集中記載了他的言行。詳見本書《管晏列傳》?!?〕“楚”,國名,羋姓,原為古代南方部族。西周初,其首領(lǐng)熊鬻歸附周文王,立國于荊山一帶。熊鬻后裔熊繹于周成王時受封子爵,建都丹陽(今湖北秭歸東南)。疆土向長江中游拓展。公元前七○四年,楚君熊通自號武王,其子熊貲遷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紀(jì)南城)。楚莊王時稱霸,轄境西北至武關(guān)(今陜西商南西北),東南到昭關(guān),(今安徽含山北),北至今河南南陽,南到洞庭湖以南,是當(dāng)時領(lǐng)土最大的國家。公元前五○四年遷都鄀,亦稱鄢郢(今湖北宜城東南)。戰(zhàn)國時疆域東北到達今山東南部,西南及于今廣西東北。公元前二七八年遷都于陳(今河南淮陽)。公元前二四一年又遷都壽春(今安徽壽縣)。公元前二二三年被秦國所滅。〔8〕“老萊子”,楚人,隱居耕作蒙山下,楚王聞其賢,打算起用,他又至江南隱居,終身不仕,撰作十五篇?!稘h書·藝文志》道家有《老萊子》十六篇,其逸已久。參看本書《老子韓非列傳》?!?〕“鄭”,國名,姬姓,始封君為周宣王弟友,即鄭桓公,公元前八○六年受封于鄭(今陜西華縣東)。周幽王時,鄭桓公將財產(chǎn)、部族向東轉(zhuǎn)移到東虢和鄶之間。鄭武公時,先后攻滅鄶和東虢,建都新鄭(今河南新鄭),領(lǐng)有今河南中部之地。鄭武公、鄭莊公相繼為周王室卿士,春秋初強盛一時。后逐漸衰落,于公元前三七五年被韓國滅亡?!?0〕“子產(chǎn)”,名僑(或作“喬”);字子產(chǎn),又字子美,謚成;鄭穆公之孫,故氏公孫;子國之子,故又氏國。亦稱“公孫僑”、“國僑”、“公孫成子”等。公元前五五四年為鄭卿。公元前五四三年執(zhí)政,實行改革。于公元前五二二年去世?!?1〕“魯”,國名,西周初年所封諸侯國,姬姓,始就封君為周公旦之子伯禽,建都曲阜(今山東曲阜),領(lǐng)有今山東泰山以南的汶、泗、沂、沭水流域。春秋后期公室被卿大夫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所瓜分。公元前二五六年被楚國滅亡?!?2〕“孟公綽”,魯國大夫。按《論語·憲問》云:“子曰:‘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yōu),不可以為滕、薛大夫?!薄蹲髠鳌废骞迥贻d孟公綽語?!?3〕“數(shù)”,音shuò,屢次,頻繁?!胺Q”,稱道,稱贊。“臧文仲”,氏臧,名辰,字文仲,亦稱“臧孫”,魯孝公后裔,任魯卿大夫,歷仕魯莊公、魯閔公、魯僖公、魯文公四朝,卒于公元前六一七年?!?4〕“柳下惠”,氏展,名獲,字禽,亦稱“展獲”、“展禽”;謚惠,食邑于柳下,故稱“柳下惠”,魯國大夫,曾任士師。〔15〕“銅鞮伯華”,即羊舌赤,氏羊舌,名赤,字伯華,晉卿羊舌職之子,食邑于銅鞮(今山西沁縣南),故稱“銅鞮伯華”,晉國大夫?!?6〕“介山之然”,即“介之推”(或作“介子推”),名推(或作“綏”),字然,晉文公未即位前流亡時的侍臣。晉文公結(jié)束流亡登上君位后,賞賜隨從人員,未及于他,他便和母親隱居綿上(今山西介休東南)山中。后晉文公尋找而不獲,將綿上作為其封田,本書《晉世家》云:“于是文公環(huán)綿上山中而封之,以為介推田,號曰介山?!惫屎笕艘浴敖椤被颉敖樯健狈Q呼他,又稱“介子”、“介推”、“介山子推”。“介山之然”的“之”和“介之推”的“之”,當(dāng)如《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杜預(yù)注所云,系語助詞。另《莊子·盜跖》云:”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薄冻o·九章·惜往日》亦云:“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公寤而追求?!彼鶄饔挟?,但均以“介之推”為忠臣賢士?!?7〕“并世”,同世,同時代。按《大戴禮記·衛(wèi)將軍文子》云:“孔子曰:‘……其為人之淵泉也,多聞而難誕也,不內(nèi)辭,足以沒世,國家有道,其言足以生,國家無道,其默足以容,蓋桐提伯華之行也。外寬而內(nèi)直,自設(shè)于隱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于人,以善存,亡汲汲,蓋蘧伯玉之行也。孝子慈幼,允德稟義,約貨去怨,蓋柳下惠之行也。其言曰:‘君雖不量于臣,臣不可以不量于君。是故君擇臣而使之,臣擇君而事之,有道順君,無道橫命?!唐街僦幸?。德恭而行仁,終日言,不在尤之內(nèi),貧而樂也,蓋老萊子之行也。易行以俟天命,居下位而不援其上,觀于四方也,不忘其親,茍思其親,不盡其樂,以不能學(xué)為己終身之憂,蓋介山子推之行也?!陛^集中地匯錄了所謂孔子對銅鞮伯華、蘧伯玉、柳下惠、晏平仲、老萊子、介山子推的評說,可參看。
顏回者,〔1〕魯人也,字子淵。少孔子三十歲。〔2〕【注釋】〔1〕“顏回”,氏顏,名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后被尊為“亞圣”、“復(fù)圣”?!?〕“少孔子三十歲”,依此推算,則顏回生于公元前五二一年。按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云:“楓山、三條本‘歲’上有‘七’字?!遍惾翳场端臅尩赜掷m(xù)》云:“回少孔子三十歲,三十下脫‘七’字?!币来?,則顏回生于公元前五一四年。又按毛奇齡《論語稽求篇》認(rèn)為“少孔子三十歲原是‘四十’之誤”。依此,則顏回生于公元前五一一年。
顏淵問仁?!?〕孔子曰:“克己復(fù)禮〔2〕,天下歸仁焉。”〔3〕【注釋】〔1〕“仁”,是孔子學(xué)說的核心思想,也是孔子所宣揚的最高道德準(zhǔn)則。具體包括多種含義。此處所說的“克己復(fù)禮”,即是其中重要的一項?!?〕“克”,克制,約束。“復(fù)”,歸復(fù),歸依。“禮”,禮儀制度,此指周代以宗法等級制為核心的一整套社會制度和道德規(guī)范??鬃诱J(rèn)為由周公所制定的周禮是冶國之本,恢復(fù)周禮是他的最終政治理想?!翱思簭?fù)禮”,按《左傳》昭公十二年云:“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復(fù)禮,仁也?!薄笨芍翱思簭?fù)禮”為古語,且為“仁”的一項內(nèi)容。〔3〕“歸”,與,稱許?!把伞?,句末語氣詞,表敘述。按語見《論語·顏淵》。原作:“顏淵問仁??鬃釉唬骸思簭?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為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司馬遷此處約取其語。
孔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1〕一瓢飲,〔2〕在陋巷,〔3〕人不堪其憂,〔4〕回也不改其樂?!薄?〕“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6〕亦足以發(fā),〔7〕回也不愚。”〔8〕“用之則行,舍之則藏,〔9〕唯我與爾有是夫!”〔10〕【注釋】〔1〕“簞”,音d1n,古代一種竹制的盛飯容器?!?〕“瓢”,音pi2o,剖開葫蘆做成的舀水器或盛酒器?!帮嫛?,飲料,湯水?!?〕“陋”,狹小,狹窄?!?〕“堪”,音k1n,承當(dāng),忍受?!?〕按此語見《論語·雍也》?!?〕“省”,音x@ng,省察,考察?!?〕“發(fā)”,發(fā)明,發(fā)揮?!?〕按語見《論語·為政》。“回也如愚”,原作:“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闭Z意較顯豁?!?〕“舍”,舍棄,此指不用。〔10〕“爾”,你?!笆恰?,此,這。指稱上面所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按語見《論語·述而》。
回年二十九,發(fā)盡白。蚤死,〔1〕孔子哭之慟,〔2〕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薄?〕魯哀公問:〔4〕“弟子孰為好學(xué)?”〔5〕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遷怒,〔6〕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薄?〕【注釋】〔1〕“蚤”,通“早”。按顏回的享年及卒年,說法不一。顏回年壽,《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作“三十一”;《史記索隱》、《文選·辨命論》《注》所引《家語》和《列子·力命》,均作“三十二”;而錢穆《先秦諸子系年孝辨》卷一《孔鯉顏回卒年考》則以為當(dāng)作“四十一”。關(guān)于顏回的卒年,分別有公元前四九○、前四八三、前四八一年三說。顏回的生卒年,主要有以下四說:1.公元前五一二至前四九○年。依《史記》顏回小孔子三十歲,與別本《家語》顏回壽“三十二”而作的推算。此說流行較廣,如《辭源》、《辭?!肪纱苏f。其實最不可信。前人據(jù)《論語》本身材料已有駁正,可參看《史記志疑》。2.公元前五一四年至前四八三年。此為閻若璩說(見《四書釋地又續(xù)》)。3.公元前五一一年至前四八一年。此為毛奇齡說(見《論語稽求篇》)。4.公元前五二一年至前四八一年。此為錢穆說。后三說皆有可能,但目前無法論定?!?〕“慟”,音t^ng,極其悲痛,悲痛之極。按語見《論語·先進》?!?〕“門人”,門徒,弟子?!耙妗保?,更加。按《尚書大傳》云:“自吾得回也,門人加親?!薄?〕“魯哀公”,名蔣(或作“將”),魯定公之子,母定姒,公元前四九四年至前四六七年在位。詳見本書《魯周公世家》?!?〕“孰”,誰,哪個。“好”,音hào,愛好。〔6〕“遷”,遷徙,轉(zhuǎn)移。〔7〕“貳”,再,重復(fù)。“過”,過失,過錯?!?〕“亡”,通“無”。按自“哀公問”至此見《論語·雍也》。“今也則亡”下,《論語》還有“未聞好學(xué)者也”一句。
閔損,〔1〕字子騫?!?〕少孔子十五歲?!?〕【注釋】〔1〕“閔損”,氏閔,名損,魯國人?!?〕“騫”,音qi1n。〔3〕“少孔子十五歲”,依此推算,則閔損生于公元前五三六年。
孔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薄?〕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祿?!?〕“如有復(fù)我者,〔3〕必在汶上矣。〔4〕【注釋】〔1〕“間”,音ji4n,非間,非議?!袄サ堋保值堋0凑Z見《論語·先進》?!?〕“污君”,污穢的君主?!暗摗?,俸祿,古代多以糧食作為俸祿。按《論語·雍也》云:“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fù)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眲t此“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祿”當(dāng)指閔子騫拒絕季氏任用之事?!?〕“復(fù)”,再,此指再次征召。〔4〕“汶”,音wèn,水名,即今大汶河。源出今山東萊蕪北,向西南流,經(jīng)東平南,至梁山東南流入濟水?!般肷稀保淬腙?,汶水之北。汶陽之地原為魯?shù)?,后被齊國奪占。則此“汶上”實指齊國。
冉耕,〔1〕字伯牛。孔子以為有德行。
【注釋】〔1〕“冉耕”,氏冉,名耕,魯國人,比孔子小七歲,生于公元前五四四年。據(jù)《論衡·自紀(jì)篇》云:“鯀惡禹圣;叟頑舜神;伯牛寢疾,仲弓潔全……”則冉耕為冉雍之父。而《史記索隱》引《家語》云冉雍“為伯牛之宗族”。
伯牛有惡疾,〔1〕孔子往問之,自牖執(zhí)其手,〔2〕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3〕命也夫!”〔4〕【注釋】〔1〕“惡疾”,痛苦難治的疾病?!豆騻鳌氛压旰涡葑⒃疲骸皭杭仓^瘖、聾、盲、癘、禿、跛、傴,不逮人論之屬也”?!痘茨献印ぞ瘛吩啤叭讲閰枴??!墩摵狻ぷ约o(jì)篇》云“伯牛寢疾”。按“厲”通“癘”,為麻瘋病。“寢疾”,為臥床不起之病?!?〕“牖”,音yǒu,窗戶?!皥?zhí)”,持,握?!?〕“斯”,這,這樣的。〔4〕按語見《論語·雍也》。
冉雍,〔1〕字仲弓。
【注釋】〔1〕“冉雍”,氏冉,名雍,魯國人,比孔子小二十九歲,生于公元前五二二年。
仲弓問政?!?〕孔子曰:“出門如見大賓,〔2〕使民如承大祭?!?〕在邦無怨,〔4〕在家無怨?!薄?〕【注釋】〔1〕“仲弓問政”,按自此以下語見《論語·顏淵》。“問政”,《顏淵》作“問仁”?!?〕“大賓”,重要賓客,貴賓。“出門如見大賓”,按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引楓山本、三條本在“出”字前有“仁之道”三字?!?〕“使”,役使,使用?!俺小?,承受,承當(dāng)?!?〕“邦”,國,國家。“在邦”,指在諸侯國中任職。按“在邦無怨”前,《論語》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八字?!?〕“家”,當(dāng)時稱卿大夫為家。“在家”,指在卿大夫家中任職?;蛑^在自己家中。
孔子以仲弓為有德行,曰:“雍也可使南面?!薄?〕【注釋】〔1〕“南面”,面南,面向南。坐北朝南,為古人尊位,因此“南面”常用以指稱天子、諸侯、卿大夫等各級尊長。按語見《論語·雍也》。
仲弓父,賤人?!?〕孔子曰:“犁牛之子骍且角〔2〕,雖欲勿用,〔3〕山川其舍諸?”〔4〕【注釋】〔1〕“賤”,地位低下。〔2〕“犁?!?,耕牛?;蛑^毛色不純的牛?!白印保优酥干诘南乱淮!绑U”,音x9n,毛色純赤?!敖恰保概=情L得周正?!?〕“雖”,縱然,即使?!坝谩保褂?,此指用作犧牲(祭祀的供品)?!?〕“山川”,此指山川神靈?!捌洹?,通“豈”,難道。“諸”,之乎。按語見《論語·雍也》。
冉求,〔1〕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歲?!?〕為季氏宰?!?〕【注釋】〔1〕“冉求”,氏冉,名求,《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云“仲弓之族”,魯國人?!?〕“少孔子二十九歲”,據(jù)此推算,則生于公元前五二二年?!?〕“季氏”,即季孫氏,魯國世卿?!霸住保以?,家臣之長。“為季氏宰”,按《孟子·離婁上》云“求也為季氏宰”。
季康子問孔子曰:〔1〕“冉求仁乎?”曰:“千室之邑,〔2〕百乘之家〔3〕,求也可使治其賦?!?〕仁則吾不知也?!睆?fù)問:“子路仁乎?”〔5〕孔子對曰:“如求?!?br/>
【注釋】〔1〕“季康子”,氏季孫,名肥,謚康,故亦稱“季孫肥”,季桓子之子,魯國卿大夫,公元前四九一年至前四六八年執(zhí)政。按以下對話,見《論語·公冶長》,文字有較大出入。且此“季康子”,《論語》作“孟武泊”?!?〕“室”,家室,民戶?!耙亍保家?,古代居民聚居的地方,通常也為一級居民組織的行政單位。此指卿大夫的采邑。采邑經(jīng)國君封賜后,由卿大夫派人管理,所收租稅,歸卿大夫享用?!?〕“乘”,音sh8ng,車乘,兵車,古時以一車四馬為一乘?!鞍俪酥摇?,指擁有兵車一百輛的卿大夫之家?!?〕“賦”,賦稅,指軍賦、田稅。按魯國于魯宣公十五年(公元前五九四年)“初稅畝”,于魯成公元年(公元前五九○年)“作丘甲”,于魯哀公十二年(公元前四八三年)實行“用田賦”?!扒笠部墒怪纹滟x”,按《論語·先進》云:“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孟子·離婁上》云:“求也為季氏宰,無能改于其德,而賦粟倍他日?!庇纱丝梢娙角蟆翱墒怪纹滟x”的具體含義?!?〕“子路”,即仲由,仲由字子路。詳下。
求問曰:“聞斯行諸?”〔1〕子曰:“行之?!弊勇穯枺骸奥勊剐兄T?”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2〕子華怪之:〔3〕“敢問問同而答異?”〔4〕孔子曰:“求也退,〔5〕故進之;〔6〕由也兼人,〔7〕故退之。”〔8〕【注釋】〔1〕“斯”,則,就。“諸”,之乎。〔2〕“如之何”,如何,怎么。〔3〕“子華”,即公西赤,公西赤字子華,孔子弟子。詳后。“怪”,奇怪,此用作動詞,感到奇怪?!?〕“敢”,膽敢,自言冒昧之詞?!?〕“退”,退縮,拘謹(jǐn)?!?〕“進”,促進,鼓勵。〔7〕“兼人”,勝過人,此指做事好勝爭強?!?〕“退”,貶退,抑制。按此節(jié)文字本《論語·先進》而有所縮略。
仲由,〔1〕字子路,〔2〕卞人也。〔3〕少孔子九歲?!?〕【注釋】〔1〕“仲由”,氏仲,名由?!?〕“子路”,《史記索隱》引《家語》云一字季路。按“季”當(dāng)系仲由排行,故可與字連稱,猶如孔子字尼,而常稱仲尼?!?〕“卞”,或作“弁”,魯國邑名,在今山東泗水東?!?〕“少孔子九歲”,依此計算,則仲由生于公元前五四二年。卒于公元前四八○年。
子路性鄙,〔1〕好勇力,志伉直,〔2〕冠雄雞,〔3〕佩豭豚,〔4〕陵暴孔子?!?〕孔子設(shè)禮,〔6〕稍誘子路,〔7〕子路后儒服委質(zhì),〔8〕因門人請為弟子?!?〕【注釋】〔1〕“鄙”,鄙樸,質(zhì)樸。〔2〕“伉”,音kàng,通“亢”,剛強?!爸薄保甭??!?〕“冠雄雞”,戴形似雄雞的冠?!?〕“豭”,音ji1,公豬。“豚”,音t*n,小豬。“豭豚”,公豬。按《莊子·盜跖》《釋文》引李頤云作“豭斗”。此為佩帶之物。洪頤煊《讀書叢錄》釋為用豭豚皮制成的劍飾,可備一說。按《莊子·盜跖》有“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長劍”,《史記集解》云:“冠以雄雞,佩以豭豚?!眲t“豭豚”也有可能為長劍之名?!?〕“陵暴”,欺侮,欺壓?!?〕“設(shè)禮”,設(shè)施禮教?!?〕“稍”,逐漸?!?〕“儒服”,儒生穿戴的衣帽?!拔保滤?。“質(zhì)”,通“贄”,古代初次求見時所送的禮物,也可專指致送老師的禮物?!拔棥?,致送見面禮。這里指致送拜師禮?!?〕“因”,通過?!伴T人”,門徒,即弟子。
子路問政??鬃釉唬骸跋戎?〕勞之?!薄?〕請益。〔3〕曰:“無倦?!薄?〕【注釋】〔1〕“先之”,為百姓之先,即帶頭示范。〔2〕“勞”,舊讀lào,慰勞。〔3〕“請益”,請求增益,此指請求多回答一些?!?〕“倦”,疲倦,懈怠。按語見《論語·子路》。
子路問:“君子尚通乎?”〔1〕孔子曰:“義之為上。〔2〕君子好勇而無義,則亂;小人好勇而無義,〔3〕則盜?!薄?〕【注釋】〔1〕“君子”,這里指有身份地位的人,即當(dāng)時的貴族官僚?!吧小保缟??!?〕“義”,指行為合乎禮法和道德規(guī)范?!傲x之為上”,按《論語·陽貨》作“義以為上”?!吧稀?,通“尚”?!?〕“小人”,這里指相對于“君子”而言的沒有身份地位的平民百姓?!?〕按語見《論語·陽貨》。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1〕唯恐有聞。〔2〕【注釋】〔1〕“未之能行”,即未能行之?!?〕“有”,又。按語見《論語·公冶長》。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1〕其由也與!”〔2〕“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3〕“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薄?〕“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5〕其由也與!”〔6〕“由也升堂矣,〔7〕未入于室也。”〔8〕【注釋】〔1〕“片言”,半言,片言只語。或謂即“單辭”,指一面之辭?!罢邸保瑪?,判決?!蔼z”,訟事,訴訟案件?!?〕“其”,副詞,大概,恐怕?!芭c”,通“歟”,語氣詞,表示推測?!?〕“材”,材料,此指制造渡海木筏的材料。按此語見《論語·公冶長》。原文為:“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或謂“材”通“裁”,或謂通“哉”?!?〕“不得其死”,不得好死?!叭弧保淠┱Z氣詞,用法同“焉”。按語見《論語·先進》?!?〕“衣”,音yì,動詞,穿?!氨帧?,壞,破舊。“缊袍”,以亂麻作絮的破袍。“貉”,音hé,亦稱“狗獾”。其毛皮可做皮衣?!耙潞颜摺?,穿著用狐貉之皮做的袍子?!?〕按語見《論語·子罕》?!?〕“堂”,廳堂?!?〕“室”,內(nèi)室。按先進門,次登堂,后入室,孔子以此表示學(xué)問道德由低到高的幾個階段。入室為最高階段。按語見《論語·先進》。
季康子問:〔1〕“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2〕不知其仁?!?br/>
【注釋】〔1〕“季康子”,按此節(jié)見《論語·公冶長》,原文所問者為孟武伯?!?〕“千乘之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千乘之國在春秋時代為大國。
子路喜從游,〔1〕遇長沮、桀溺、荷■丈人?!?〕【注釋】〔1〕“從”,跟從,隨從。此指跟隨孔子?!?〕“長沮、桀溺”,二隱者名。見《論語·微子》,云:“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苯鹇南椤墩撜Z集注考證》云:“此蓋以物色名之,如荷蕢、晨門、荷■丈人之類。蓋二人耦耕于田,其一人長而沮洳,一人桀然高大而涂足,因以名之也?!笨蓚湟徽f。“荷”,音h8,扛,“■”,音di4o,古時耘田的一種竹器?!罢扇恕保先??!昂伞稣扇恕保钢龅睦先?。按《論語·微子》,云:“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荷■?!?br/>
子路為季氏宰,〔1〕季孫問曰:〔2〕“子路可謂大臣與?”〔3〕孔子曰:“可謂具臣矣。”〔4〕【注釋】〔1〕“季氏宰”,季氏家宰,季氏家臣之長。〔2〕“季孫”,按《論語·先進》作“季子然”,季孫氏族人。〔3〕“大臣”,重臣,輔佐大臣。〔4〕“具臣”,備位充數(shù)之臣,指一般的臣僚。按語見《論語·先進》。
子路為蒲大夫,〔1〕辭孔子??鬃釉唬骸捌讯鄩咽?,又難治。然吾語汝:〔2〕恭以敬,可以執(zhí)勇;〔3〕寬以正,可以比眾;〔4〕恭正以靜,可以報上?!薄?〕【注釋】〔1〕“蒲”,衛(wèi)國邑名,在今河南長垣?!捌汛蠓颉?,蒲邑行政長官?!?〕“語”,音yù,告訴,告誡?!?〕“執(zhí)”,控制,駕馭。按《說苑·政理》、《孔子家語·致思》作“攝”。〔4〕“比”,親近,安撫。按《說苑·政理》作“容”?!?〕“報”,回報,報答?!墩f苑·政理》作“親”。按本節(jié)可參看《說苑·政理》、《孔子家語·致思》。
初,衛(wèi)靈公有寵姬曰南子?!?〕靈公太子蕢聵得過南子,〔2〕懼誅出奔?!?〕及靈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輒在?!薄?〕于是衛(wèi)立輒為君,是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蕢聵居外,〔6〕不得入。子路為衛(wèi)大夫孔悝之邑宰。〔7〕蕢聵乃與孔悝作亂,〔8〕謀入孔悝家,遂與其徒襲攻出公。出公奔魯,而蕢聵入立,是為莊公。方孔悝作亂,〔9〕子路在外,聞之而馳往。遇子羔出衛(wèi)城門,〔10〕謂子路曰:“出公去矣,〔11〕而門已閉,子可還矣,〔12〕毋空受其禍?!薄?3〕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難?!薄?4〕子羔卒去?!?5〕有使者入城,城門開,子路隨而入。造蕢聵,〔16〕蕢聵與孔悝登臺?!?7〕子路曰:“君焉用孔悝?〔18〕請得而殺之?!薄?9〕蕢聵弗聽。于是子路欲燔臺,〔20〕蕢聵懼,乃下石乞、壺黡攻子路,〔21〕擊斷子路之纓?!?2〕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薄?3〕遂結(jié)纓而死?!?4〕【注釋】〔1〕“衛(wèi)靈公”,衛(wèi)國國君,名元,衛(wèi)襄公之子,母婤姶,公元前五三四年至前四九三年在位。詳見本書《衛(wèi)康叔世家》。“南子”,亦稱“釐夫人”,宋女?!?〕“蕢聵”,音ku4iku9,亦作“蒯聵”,即衛(wèi)莊公。因與南子構(gòu)惡,于公元前四九六年出奔宋國。于公元前四八○年返回衛(wèi)國國都即位,于公元前四七八年被戎州人己氏所殺。詳見本書《衛(wèi)康叔世家》?!暗眠^”,得罪。〔3〕“懼誅出奔”,按《左傳》定公十四年和本書《衛(wèi)康叔世家》,蕢聵于衛(wèi)靈公三十九年(公元前四九六年)因謀殺南子不成而出奔宋國?!?〕“公子郢”,衛(wèi)靈公庶子,名郢,或作“逞”,字子南,謚昭。〔5〕“亡人太子”,指太子蕢聵,當(dāng)時逃亡在外?!拜m”,衛(wèi)靈公之孫,衛(wèi)莊公之子,于公元前四九二年至前四八一年、公元前四七六年至前四六九年兩度在位。詳見本書《衛(wèi)康叔世家》?!?〕“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蕢聵居外”,衛(wèi)出公第一次在位十二年(公元前四九二年至前四八一年),其間蕢聵一直居住在衛(wèi)國戚邑?!?〕“孔悝”,氏孔,名悝,排行叔,亦稱“孔叔”,孔文子圉之子,母孔伯姬為蕢聵之姊,衛(wèi)國執(zhí)政大夫,于公元前四八○年擁立蕢聵即位,不久出奔宋?!般Α保鬹u9。“孔悝之邑宰”,即孔悝采邑之宰?!?〕“蕢聵乃與孔悝作亂”,指蕢聵與其姊孔伯姬及渾良夫合謀,脅迫孔悝作內(nèi)應(yīng),驅(qū)逐衛(wèi)出公以奪取君位。詳見《左傳》哀公十五年和本書《衛(wèi)康叔世家》。〔9〕“方”,當(dāng),正方。〔10〕“子羔”,即高柴,高柴字子羔,孔子弟子,時為衛(wèi)國大夫。詳后。“衛(wèi)城門”,指衛(wèi)都城門?!?1〕“出公”,《史詮》曰:“‘出公’當(dāng)作‘衛(wèi)君’?!弊痈岙?dāng)時不可能以謚號相稱,當(dāng)系追述之詞?!叭ァ?,離開。〔12〕“還”,返回?!?3〕“毋”,不要。“空”,白白,徒然?!?4〕“食其食”,吃孔悝的糧食,即得到孔悝發(fā)給的俸祿,指子路做孔悝的家臣?!?5〕“卒”,終于,結(jié)果?!?6〕“造”,往,到?!霸焓壜槨?,到蕢聵處。當(dāng)時蕢聵在孔悝家?!?7〕“臺”,指孔悝家中之臺?!?8〕“焉”,安,哪里。〔19〕“得”,得到,獲得。〔20〕“燔”,音fán,焚燒。〔21〕“下”,使動用法,讓……下臺?!笆颉攸d”,二人均為蕢聵侍臣。按“壺黡”,《左傳》哀公十五年和本書《衛(wèi)康叔世家》作“盂黡”,《漢書·古今人表》作“狐黡”?!包d”,音y3n。〔22〕“纓”,系在頷下的冠帶。〔23〕“免”,脫?!?4〕“遂”,就,于是?!敖Y(jié)”,打結(jié)。
孔子聞衛(wèi)亂,曰:“嗟乎,〔1〕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惡言不聞于耳?!薄?〕是時子貢為魯使于齊?!?〕【注釋】〔1〕“嗟”,音ju5,感嘆聲?!昂酢?,語助詞?!?〕“已而”,事后,不久。按自上節(jié)“初……”至此,見《左傳》哀公十五年及本書《衛(wèi)康叔世家》?!?〕“惡言”,誹謗中傷的話。按《尚書大傳》云:“孔子曰:‘……自吾得由也,惡言不至于耳,……’”當(dāng)為司馬遷所本?!?〕“是時子貢為魯使于齊”,按張文虎《校史記札記》曰:“此與上下文皆不相涉?!端麟[》本出此九字于子貢傳‘好廢舉與時轉(zhuǎn)貨貲’條后。疑今本錯簡”。
宰予,〔1〕字子我,利口辯辭?!?〕既受業(yè),問:“三年之喪不已久乎?〔3〕君子三年不為禮,〔4〕禮必壞;三年不為樂,〔5〕樂必崩。舊谷既沒,〔6〕新谷既升,〔7〕鉆燧改火,〔8〕期可已矣。”〔9〕子曰:“于汝安乎?”曰:“安?!薄叭臧矂t為之。君子居喪,食旨不甘,〔10〕聞樂不樂,〔11〕故弗為也?!痹孜页?。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2〕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義也?!薄?3〕【注釋】〔1〕“宰予”,氏宰,名予,魯國人?!?〕“利口辯辭”,即口利辭辯,嘴快而言辭雄辯。按宰成以善于談?wù)f而被列為具有“言語”特長?!?〕“三年之喪”,儒家主張父母死亡,子女應(yīng)當(dāng)服喪三年。“已”,太?!?〕“為”,行,舉行?!岸Y”,禮儀。〔5〕“樂”,音樂?!?〕“舊谷”,舊糧,陳糧?!皼]”,盡,此指吃盡?!?〕“新谷”,新糧?!吧保菆?,收獲。〔8〕“鉆燧”,古時取火的一種方法。分別用木制成鉆和燧,然后以鉆木鉆燧木,通過強烈摩擦取得火種。按揭子宣《璇璣遺述》云:“如榆剛?cè)⌒囊欢螢殂@,柳剛?cè)⌒姆匠邽楸P,中鑿眼,鉆頭大旁,取竇寸許,用繩力牽如車,鉆則火星飛爆出竇,薄煤成火矣?!薄案幕稹?,更火,更換火種。古代有每年定時更換火種的習(xí)俗。按《史記集解》云:“馬融曰:‘《周書·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檀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鉆火各異木,故曰改火?!薄?〕“期”,音jī,一年,一周年?!耙选保梗V??!?0〕“旨”,味美,此指美味食物?!?1〕“聞樂不樂”,前一個“樂”,音yu8,音樂;后一個“樂”,音lè,快樂,高興。〔12〕“免”,脫離?!皯选保瑧驯??!?3〕“通義”,即“通儀”,通行的喪儀。按自“問”以下至此,見《論語·陽貨》。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2〕糞土之墻不可圬也。”〔3〕【注釋】〔1〕“晝”,白天?!皩嫛保?,睡覺?!?〕“朽”,腐朽,腐爛?!暗瘛?,雕琢。〔3〕“糞土”,穢土,臟土?!佰亍?,音wū,通“杇”,涂飾墻壁的工具,即鏝,俗稱瓦刀。此用作動詞,意為用杇涂飾墻壁。按語見《論語·公冶長》。
宰我問五帝之德?!?〕子曰:“予非其人也!”〔2〕【注釋】〔1〕“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遠古傳說中的五位圣王。詳見本書《五帝本紀(jì)》?!暗隆?,道德,德行,此泛指有關(guān)情況?!?〕“予非其人也”,言宰予不是能修明五帝之德的人。按關(guān)于宰予和孔子就五帝德的問對,詳見《大戴禮記·五帝德》。
宰我為臨菑大夫,〔1〕與田常作亂,〔2〕以夷其族,〔3〕孔子恥之?!?〕【注釋】〔1〕“臨菑”,即臨淄,齊國都城,在今山東淄博市東北舊臨淄?!芭R淄大夫”,臨菑行政長官?!?〕“與”,音yù,參預(yù)?!疤锍!保咸?,亦作“陳”;名常,亦作“恒”;謚成,故亦稱“田?!薄ⅰ瓣惡恪?、“田成子”、“陳成子”等。齊國大夫,陳釐子乞之子。繼承其父大斗出、小斗進的做法,爭取民心。公元前四八一年,殺死齊簡公,擁立齊平公,任相國,鏟除公族中強者,擴大自己封邑,開創(chuàng)田氏專擅齊國權(quán)柄的局面。詳見本書《田敬仲完世家》?!?〕“夷”,夷滅,殺滅?!白濉保易??!?〕“恥之”,以此為恥。按前人多不信宰予參預(yù)田常作亂而死之事,認(rèn)為司馬遷誤記?!妒酚浰麟[》云:“按《左氏傳》無宰我與田常作亂之文;然有闞止字子我,而因爭寵,遂為陳恒所殺??肿峙c宰予相涉,因誤云然?!鼻宕簧賹W(xué)者也力辯其無。今人錢穆《先秦諸子系年考辨·宰我死齊考》認(rèn)為此說出于戰(zhàn)國田氏對宰予的仇恨和誣諂。考本書《李斯列傳》云:“田常為簡公臣,爵列無敵于國,私家之富與公家均,布惠施德,下得百姓,上得群臣,陰取齊國,殺宰予于庭,即弒簡公于朝,遂有齊國。”又《田敬仲完世家》云:“田常成子與監(jiān)止俱為左、右相,相簡公。田常心害監(jiān)止,監(jiān)止幸于簡公,權(quán)弗能去。……子我者,監(jiān)止之宗人也,常與田氏有郤?!锍S谑菗糇游?。子我率其徒攻田氏,不勝,出亡。田氏之徒追殺子我及監(jiān)止。”所言與此各有■牾,可見司馬遷所述必有訛誤。
端沐賜,〔1〕衛(wèi)人,字子貢。〔2〕少孔子三十一歲?!?〕【注釋】〔1〕“端沐賜”,氏端沐,或作“端木”,名賜。〔2〕“子貢”,或作“子贛”。按錢大昕《廿二史札記》云:“古人名字必相應(yīng),《說文》‘贛,賜也?!?,獻功也’。則端木子之字當(dāng)為子贛無疑?!笨蓚湟徽f?!?〕“少孔子三十一歲”,按此推算,則端沐賜生于公元前五二○年。
子貢利口巧辭,孔子常黜其辯。〔1〕問曰:“汝與回也孰愈?”〔2〕對曰:“賜也何敢望回!〔3〕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薄?〕【注釋】〔1〕“黜”,通“絀”,屈,虧屈?!?〕“愈”,勝,勝過?!?〕“望”,通“方”,比?!?〕按自“問曰”至此,見《論語·公冶長》。
子貢既已受業(yè),問曰:“賜何人也?”孔子曰:“汝器也。”〔1〕曰:“何器也?”曰:“瑚璉也?!薄?〕【注釋】〔1〕“器”,器物,器具?!?〕“瑚璉”,音h*li3n,即“簠簋”,古代祭祀時盛放糧食的器皿,簠形方,簋形圓,屬于宗廟重器。《史記集解》云:“包氏曰:‘瑚璉,黍稷器。夏曰瑚,殷曰璉,周曰簠簋,宗廟之貴器。’”按自“問曰”至此,見《論語·公冶長》。
陳子禽問子貢曰:〔1〕“仲尼焉學(xué)?”〔2〕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于地,〔3〕在人。賢者識其大者,〔4〕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焉不學(xué)?〔5〕而亦何常師之有!”〔6〕又問曰:“孔子適是國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8〕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也?!薄?0〕【注釋】〔1〕“陳子禽”,即陳亢,名亢,字子禽。按《論語》鄭玄《注》、《禮記·檀弓》均以陳亢為孔子弟子?!犊鬃蛹艺Z·七十二弟子》云:“陳亢,陳人,字子亢,一字子禽,少孔子四十歲?!钡緜鳠o陳亢。臧庸《拜經(jīng)日記》謂陳亢即本傳之原亢籍,不足信。按以下問對見《論語·子張》,問者為“衛(wèi)公孫朝”,而非“陳子禽”?!?〕“焉”,安,哪里?!?〕“文、武”,指周文王、周武王?!拔奈渲馈保芪耐?、周武王的修身治國之道?!皦嫛?,墜落,失落。〔4〕“識”,音zhì,通“志”,記住。〔5〕“夫子”,對孔子的尊稱。〔6〕“常師”,固定的老師。“何常師之有”,即“有何常師”。〔7〕“適”,往,到?!?〕“抑”,還是?!?〕“溫”,溫和。“良”,善良?!肮А?,恭敬。“儉”,儉樸?!白尅保t讓?!?0〕“其諸”,表示推測、不肯定的語氣,為當(dāng)時齊魯習(xí)用語,意為恐怕,或者。按自“又問”至此,見《論語·學(xué)而》。
子貢問曰:“富而無驕,貧而無諂,〔1〕何如?”〔2〕孔子曰:“可也。不如貧而樂道,富而好禮?!薄?〕【注釋】〔1〕“諂”,音ch3n,諂媚,巴結(jié)奉承?!?〕“何如”,如何,怎么樣?!?〕按本節(jié)見《論語·學(xué)而》。
田常欲作亂于齊,憚高、國、鮑、晏,〔1〕故移其兵,欲以伐魯??鬃勇勚?,謂門弟子曰:“夫魯,墳?zāi)顾?,父母之國。國危如此,二三子何為莫出?”?〕子路請出,孔子止之。子張、子石請行,〔3〕孔子弗許。子貢請行,孔子許之。
【注釋】〔1〕“憚”,音d4n,害怕,畏懼?!案摺?,即高氏,姜姓,齊國公族,受周天子策命,世代為齊國上卿。“國”,即國氏,姜姓,齊國公族,受周天子策命,世代為齊國上卿?!磅U”,即鮑氏,姒姓,齊國大夫世家。“晏”,即晏氏,姜姓,齊國大夫世家。〔2〕“二三子”,諸子,各位?!昂螢椤?,即為何,為什么。“莫”,沒有誰。〔3〕“子張”,即顓孫師,子張為其字,孔子弟子。詳后。“子石”,即公孫龍,子石為其字,孔子弟子。詳后。
遂行,至齊,說田常曰:“君之伐魯過矣。夫魯,難伐之國,其城薄以卑,〔1〕其地狹以泄,〔2〕其君愚而不仁,大臣偽而無用,其士民又惡甲兵之事,此不可與戰(zhàn)。君不如伐吳?!?〕夫吳,城高以厚,地廣以深,〔4〕甲堅以新,〔5〕士選以飽,〔6〕重器精兵盡在其中,〔7〕又使明大夫守之,〔8〕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9〕“子之所難,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難。而以教常,何也?”子貢曰:“臣聞之,憂在內(nèi)者攻強,憂在外者攻弱。今君憂在內(nèi)。吾聞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聽者也。今君破魯以廣齊,戰(zhàn)勝以驕主,破國以尊臣,而君之功不與焉,〔10〕則交日疏于主?!?1〕是君上驕主心,下恣群臣,〔12〕求以成大事,難矣。夫上驕則恣,臣驕則爭,是君上與主有郤,〔13〕下與大臣交爭也。如此,則君之立于齊危矣。故曰不如伐吳。伐吳不勝,民人外死,大臣內(nèi)空,是君上無強臣之?dāng)常聼o民人之過,〔14〕孤主制齊者唯君也。”田常曰:“善。雖然,吾兵業(yè)已加魯矣,〔15〕去而之吳,〔16〕大臣疑我,奈何?”子貢曰:“君按兵無伐,臣請往使吳王,令之救魯而伐齊,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許之,使子貢南見吳王?!?7〕【注釋】〔1〕“以”,而。“卑”,低,矮。〔2〕“地”,按《越絕書·陳恒傳》、《吳越春秋·夫差內(nèi)傳》作“池”,當(dāng)是?!靶埂保础对浇^書·陳恒傳》、《吳越春秋·夫差內(nèi)傳》作“淺”,與下文“廣以深”之“深”相對,當(dāng)是?!?〕“吳”,國名,亦稱“句吳”、“攻吳”。姬姓,始祖為周太王之子太伯、仲雍。太伯、仲雍因太王欲立少子季歷,避奔荊蠻。太伯自號句吳,被擁立為吳太伯。太伯去世,仲雍繼位。周武王滅商后,正式封仲雍曾孫周章為吳君,列為諸侯。建都吳(今江蘇蘇州),轄境約有今江蘇南部、上海及浙江北部、安徽東南部一帶。春秋時,壽夢稱王,國力漸強。公元前五○六年吳王闔閭曾擊敗楚國。公元前四九四年吳王夫差領(lǐng)兵攻入越國,迫使越王句踐臣服,并北上與晉爭霸。公元前四七三年被越國所滅?!?〕“地廣以深”,按此“地”亦當(dāng)作“池”?!?〕“甲”,鎧甲,此指武器裝備?!?〕“士”,士卒?!斑x”,挑選,選拔,這里是精良的意思?!?〕“重器”,寶器?!熬?,精良的武器。〔8〕“明”,賢明?!?〕“忿”,音fèn,通“憤”,憤怒?!白魃保淖兡樕??!?0〕“與”,音yù,參與,存在?!把伞保谑?,于此?!芭c焉”,在其中?!?1〕“日”,日益。“疏”,疏遠。〔12〕“恣”,音zì,恣肆,放縱?!?3〕“郤”,音xì,通“隙”,縫隙,隔閡?!?4〕“過”,責(zé)備,怪罪?!?5〕“業(yè)”,既,已。〔16〕“之”,往,到?!?7〕“南”,向南行,南下?!皡峭酢?,指吳王夫差,吳王闔閭之子,曾一度大敗齊、越,與晉爭霸,后被越滅國,自殺身亡。于公元前四九五年至前四七三年在位。詳見本書《吳太伯世家》。
說曰:“臣聞之,王者不絕世,〔1〕霸者無強敵,千鈞之重加銖兩而移?!?〕今以萬乘之齊而私千乘之魯,〔3〕與吳爭強,竊為王危之。且夫救魯,顯名也;伐齊,大利也。以撫泗上諸侯,〔4〕誅暴齊以服強晉,〔5〕利莫大焉。名存亡魯,實困強齊,智者不疑也?!眳峭踉唬骸吧?。雖然,吾嘗與越戰(zhàn),〔6〕棲之會稽?!?〕越王苦身養(yǎng)士,〔8〕有報我心。〔9〕子待我伐越而聽子?!弊迂曉唬骸霸街畡挪贿^魯,吳之強不過齊,王置齊而伐越,〔10〕則齊已平魯矣。且王方以存亡繼絕為名,夫伐小越而畏強齊,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難,仁者不窮約,〔11〕智者不失時,王者不絕世,以立其義。今存越示諸侯以仁,救魯伐齊,威加晉國,諸侯必相率而朝吳,〔12〕霸業(yè)成矣。且王必惡越,〔13〕臣請東見越王,令出兵以從,此實空越,名從諸侯以伐也。”吳王大說,〔14〕乃使子貢之越。
【注釋】〔1〕“王者”,實行王道的人。王道為儒家所鼓吹的政治主張,即用所謂仁義之道治理國家統(tǒng)一天下?!巴跽摺迸c下“霸者”相對,以武力強權(quán)治理國家,統(tǒng)一天下,被儒家稱為“霸道”?!睹献印す珜O丑》曰:“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絕世”,斷絕世系,即滅亡國家。按《孔子家語·屈節(jié)》作“滅國”?!?〕“鈞”,古代重量單位,三十斤為一鈞?!扒рx”,比喻巨大的重量。“銖兩”,均為古代很小的重量單位?!稘h書·律歷志上》云:“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北扔鳂O小的重量?!?〕“萬乘”,一萬輛兵車,這原是天子擁有的軍事力量。這里用來指齊國,當(dāng)是戰(zhàn)國的情形。戰(zhàn)國時代萬乘之國為大國?!八健?,私有,占為己有?!扒С恕?,一千輛兵車,千乘之國在春秋時代為大國,至戰(zhàn)國時代僅為中等國家?!?〕“撫”,安撫。“泗上”,泗水之濱?!般羯现T侯”,指泗水之濱的十二個諸侯小國。按《戰(zhàn)國策·楚策一》有“泗上十二諸侯”之語。一般認(rèn)為指鄒、魯、陳、蔡、宋、衛(wèi)、滕、薛、費、任、郯、邳。〔5〕“晉”,國名,西周初年所封諸侯國。姬姓,始封君為周成王弟叔虞,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西),轄境有山西西南部。春秋初,晉昭侯封叔父成師于曲沃(今山西聞喜西北),出現(xiàn)分裂局面,后曲沃武公取代公室,統(tǒng)一晉國。晉獻公時遷都于絳(今山西翼城東南)。晉文公改革內(nèi)政,稱霸諸侯。晉景公時遷都新田,亦稱新絳(今山西曲沃西北),疆域不斷擴展,成為中原強國。春秋后期,執(zhí)政的六卿勢力日益強大,逐漸侵奪君權(quán)。在六卿的互相爭斗中,趙氏、魏氏、韓氏三家兼并了范氏、中行氏、知氏。公元前四○三年,周威烈王策命魏文侯、韓景侯、趙烈侯為諸侯。晉國從此正式分裂為魏、韓、趙三國?!?〕“嘗”,曾,曾經(jīng)?!霸健?,國名,亦稱“于越”。姒姓,相傳為夏禹的后裔,始祖為夏后少康庶子無余,被封于會稽(今浙江紹興),奉守對禹的祭祀。春秋時,常與吳國發(fā)生爭戰(zhàn)。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吳王夫差打敗。越王句踐臥薪嘗膽,積蓄力量,于公元前四七三年滅亡吳國。此后向北擴張,稱霸諸侯,轄境有今江蘇北部運河以東、江蘇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江西東部之地。戰(zhàn)國時衰落,約于公元前三○六年被楚國所滅?!?〕“棲”,棲身,居住?!皶?,即會稽山,原名苗山(或作“茅山”、“防山”),在今浙江紹興、嵊縣、諸暨、東陽間。相傳禹到此大會諸侯,計功封爵,始命名“會稽”,取會計之意。〔8〕“越王”,即越王句踐,越王允常之子,亦稱“菼執(zhí)”,公元前四九七年至公元前四六五年在位。詳見本書《越王句踐世家》?!?〕“報”,報復(fù)、報仇?!?0〕“置”,放下,放過?!?1〕“窮”,止,廢棄?!凹s”,規(guī)約,禮法?!案F約”,廢棄禮法?;蚪鉃楦F困潦倒,亦通。〔12〕“相率”,相從,相繼?!?3〕“且”,句首語助詞,表示提起下文。“必”,一定,實在。“惡”,音wù,憎恨,討厭,這里是擔(dān)心的意思。〔14〕“說”,音yuè,通“悅”,喜悅,高興。
越王除道郊迎,〔1〕身御至舍而問曰:〔2〕“此蠻夷之國,〔3〕大夫何以儼然辱而臨之?”〔4〕子貢曰:“今者吾說吳王以救魯伐齊,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且夫無報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也;〔5〕有報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6〕事未發(fā)而先聞,危也。三者,舉事之大患。”句踐頓首再拜曰:〔7〕“孤嘗不料力,〔8〕乃與吳戰(zhàn),困于會稽,痛入于骨髓,〔9〕日夜焦唇干舌,徒欲與吳王接踵而死,〔10〕孤之愿也?!彼靻栕迂?。子貢曰:“吳王為人猛暴,群臣不堪;國家敝以數(shù)戰(zhàn),〔11〕士卒弗忍;百姓怨上,大臣內(nèi)變;子胥以諫死,〔12〕太宰嚭用事,〔13〕順君之過以安其私:是殘國之治也?!?4〕今王誠發(fā)士卒佐之以徼其志,〔15〕重寶以說其心,卑辭以尊其禮,其伐齊必也。彼戰(zhàn)不勝,王之福矣。戰(zhàn)勝,必以兵臨晉,臣請北見晉君,令共攻之,弱吳必矣。其銳兵盡于齊,重甲困于晉,〔16〕而王制其敝,此滅吳必矣?!痹酵醮笳f,許諾。送子貢金百鎰,〔17〕劍一,良矛二。子貢不受,遂行。
【注釋】〔1〕“除道”,繕治打掃道路?!敖加保浇纪庥??!?〕“身”,親身,親自?!坝?,駕車?!吧帷?,客舍,館舍?!?〕“蠻夷”,古代對東南各族的稱呼。相對于中原而言,蠻夷地區(qū)一般來說經(jīng)濟文化尚處較為落后階段。越王自稱“蠻夷之國”,表示謙恭?!?〕“儼”,音yǎn,恭敬莊重?!皟叭弧?,莊重的樣子?!比琛?,受辱,屈尊?!芭R”,光臨,來到。〔5〕“拙”,音zhuō,笨拙,拙劣。〔6〕“殆”,音d4i,危險,失敗?!?〕“頓首”,頭叩地而拜?!霸侔荨保B拜兩次?!?〕“料”,量,估量?!?〕“髓”,音suì,骨中的凝脂?!肮撬琛?,這里比喻最深的地方?!?0〕“徒”,只。“踵”,音zh%ng,腳后眼。“接踵”,足踵相接,即跟隨,隨從的意思?!?1〕“敝”,困,困乏。“數(shù)”,音shuò,屢次,頻繁?!?2〕“子胥”,即伍子胥,氏伍,名員,字子胥。楚大夫伍奢次子。公元前五二二年,伍奢在楚被殺,他出逃進入?yún)菄?。幫助闔閭奪權(quán)治國,成為吳國重臣。后攻破楚國,以功封于申,又稱申胥。吳王夫差時,進諫反對接受越國求和與進攻齊國,漸受冷落。公元前四八四年吳王夫差賜劍命他自殺。詳見本書《伍子胥列傳》?!?3〕“太宰嚭”,氏伯,名嚭(音pǐ),故亦稱伯嚭(或作“帛喜”、“白喜”、“帛否”、“伯喜”),字子余。楚大夫伯州犁之孫,出亡奔吳,以功任吳國太宰。善于逢迎,深得吳王夫差寵信。吳破越后,他接受賄賂,許越媾和,并進讒言殺害伍子胥。吳亡后,降越為臣。本篇說他被越王句踐所殺?!坝檬隆?,主事,執(zhí)政。〔14〕“殘”,殘余,將盡,將要滅亡?!?5〕“誠”,確實,果真。“徼”,音yāo,通“邀”,迎候,迎合?!?6〕“重甲”,重兵。〔17〕“鎰”,音yì,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兩為一鎰?;蛘f二十四兩為一鎰。
報吳王曰:“臣敬以大王之言告越王,越王大恐,曰:‘孤不幸,少失先人,〔1〕內(nèi)不自量,抵罪于吳,〔2〕軍敗身辱,棲于會稽,國為虛莽,〔3〕賴大王之賜,使得奉俎豆而修祭祀,〔4〕死不敢忘,何謀之敢慮!’”后五日,越使大夫種頓首言于吳王曰:〔5〕“東海役臣孤句踐使者臣種,〔6〕敢修下吏問于左右?!?〕今竊聞大王將興大義,誅強救弱,困暴齊而撫周室,請悉起境內(nèi)士卒三千人,孤請自被堅執(zhí)銳,〔8〕以先受矢石。因越賤臣種奉先人藏器,〔9〕甲二十領(lǐng),〔10〕鈇、屈盧之矛,〔11〕步光之劍,〔12〕以賀軍吏。”〔13〕吳王大說,以告子貢曰:“越王欲身從寡人伐齊,可乎?”子貢曰:“不可。夫空人之國,悉人之眾,〔14〕又從其君,〔15〕不義。君受其幣,〔16〕許其師,而辭其君?!眳峭踉S諾,乃謝越王?!?7〕于是吳王乃遂發(fā)九郡兵伐齊?!?8〕【注釋】〔1〕“少”,年少,年幼?!跋热恕?,即先父,指已故去的父親?!?〕“抵”,抵冒,冒犯?!?〕“虛”,大丘,土山,廢墟?!懊А保輩??!?〕“奉”,捧?!百薅埂?,均為古代祭祀時盛放食物的禮器?!百蕖?,音zǔ,載放牲體的長方形容器?!岸埂保嗡聘咦惚P的容器?!靶蕖?,修行,舉行?!凹漓搿保讣漓胱趶R社稷?!?〕“文種”,氏文,名種,字少禽(一作子禽)。楚國郢(今湖北江陵西北)人。越王句踐困棲會稽時,他獻計向吳國太宰嚭行賄,得免亡國,并輔助句踐東山再起,滅亡吳國。后因句踐聽信讒言,被賜劍而自殺。〔6〕“東?!?,指今黃海及東海北部。越國東臨大海,故句踐自稱“東?!痹圃??!耙鄢肌?,徒役臣隸。此為越王句踐自我謙稱。〔7〕“修”,修書,寫信?!跋吕簟?,手下官吏,低級官吏?!皢枴?,問候?!白笥摇?,指吳王左右侍臣?!皢栍谧笥摇保瑔柡騾峭踝笥沂坛?。是向吳王問候的一種委婉說法。表示自己不敢直接問候吳王,請左右侍臣轉(zhuǎn)致。也是越王句踐自謙的說法。〔8〕“被”,音pī,通“披”。“被堅執(zhí)銳”,身披堅固的鎧甲,手執(zhí)銳利的兵器。〔9〕“因”,通過。“奉”,獻納?!?0〕“領(lǐng)”,件?!?1〕“鈇”,音fū,通“斧”。按《史記索隱》引劉氏云:“一本無此字?!薄扒R”,矛名。原為善制矛戟的工匠名。按《史記·商君列傳》《索隱》云:“屈盧、干將并古良匠造矛戟者名。”〔12〕“步光”,劍名。〔13〕“賀”,慶賀,道喜。“軍吏”,軍中執(zhí)法官吏。此亦如上文“左右”,指代吳王夫差,表示越王的謙卑?!?4〕“悉”,盡?!?5〕“從”,隨從,跟從。這里為使動用法,使……相從。〔16〕“幣”,帛,此泛指禮品?!?7〕“謝”,謝絕,辭退。〔18〕“郡”,古代地方行政區(qū)劃名。春秋時“郡”小于“縣”,戰(zhàn)國時“郡”大于“縣”?!熬趴ぁ?,泛指各郡,即全國各地。按《孔子家語·屈節(jié)》作“國內(nèi)”。
子貢因去之晉,謂晉君曰:〔1〕“臣聞之,慮不先定不可以應(yīng)卒,〔2〕兵不先辨不可以勝敵?!?〕今夫齊與吳將戰(zhàn),彼戰(zhàn)而不勝,越亂之必矣;與齊戰(zhàn)而勝,必以其兵臨晉。”晉君大恐,曰:“為之奈何?”子貢曰:“修兵休卒以待之。”晉君許諾。
【注釋】〔1〕“晉君”,晉國國君,此當(dāng)指晉定公,名午,晉頃公之子,公元前五一一年至前四七五年在位。詳見本書《晉世家》?!?〕“慮”,思考,謀劃?!皯?yīng)”,應(yīng)付?!白洹?,音cù,通“猝”,突然,此指突發(fā)情況?!?〕“辨”,音b4n,通“辦”,治理。
子貢去而之魯。吳王果與齊人戰(zhàn)于艾陵,〔1〕大破齊師,獲七將軍之兵而不歸,〔2〕果以兵臨晉,與晉人相遇黃池之上?!?〕吳、晉爭強。晉人擊之,大敗吳師。越王聞之,涉江襲吳,〔4〕去城七里而軍。〔5〕吳王聞之,去晉而歸,與越戰(zhàn)于五湖。〔6〕三戰(zhàn)不勝,城門不守,〔7〕越遂圍王宮,殺夫差而戮其相?!?〕破吳三年,東向而霸。〔9〕【注釋】〔1〕“艾陵”,齊國地名,在今山東萊蕪東北。或謂在今山東泰安東南。按《左傳》,艾陵之戰(zhàn)在魯哀公十一年,即公元前四八四年?!?〕“獲七將軍之兵”,按《左傳》哀公十一年云:“獲國書、公孫夏、閭丘明、陳書、東郭書,革車八百乘,甲首三千?!迸c此有異?!?〕“黃池”,魯國地名,在今河南封丘西南。按《左傳》,黃池之會在魯哀公十三年,即公元前四八二年?!?〕“涉”,渡水。“江”,松江,即今吳淞江,亦稱蘇州河?!?〕“城”,指吳國都城?!败姟?,駐軍,駐扎。〔6〕“五湖”,即今太湖?;蛑^泛指太湖流域一帶的湖泊?!?〕“不守”,失守。〔8〕“相”,國相,指太宰嚭。按《左傳》,越滅吳在魯哀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四七三年?!?〕“東向而霸”,面向東而稱霸。按本書《越王句踐世家》云:“句踐已平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于徐州,致貢于周。周元王使人賜句踐胙,命為伯?!?dāng)是時,越兵橫行于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
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1〕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注釋】〔1〕“使勢相破”,使各國形勢相繼發(fā)生變化,打破舊格局?!?〕“五國”,指魯、齊、吳、晉、越。按自“田常欲作亂于齊”至此,亦見《孔子家語·屈節(jié)》、《越絕書·陳恒傳》、《吳越春秋·夫差內(nèi)傳》。許多學(xué)者歷辨其中謬訛,認(rèn)為這是戰(zhàn)國縱橫家的假托之語,司馬遷誤信而加以采入。這種看法大致正確。
子貢好廢舉,〔1〕與時轉(zhuǎn)貨貲?!?〕喜揚人之美,〔3〕不能匿人之過?!?〕常相魯、衛(wèi),〔5〕家累千金,卒終于齊。〔6〕【注釋】〔1〕“廢”,通“發(fā)”,發(fā)出,賣出。“舉”,按本書《平準(zhǔn)書》作“居”,《貨殖列傳》作“著”?!芭e”、“居”、“著”音近相通,意為貯蓄?!皬U舉”,即“廢居”、“廢著”,指高價發(fā)出,低價收進,以從中取利,即買賣、經(jīng)商之意?!?〕“與時”,隨時。“轉(zhuǎn)”,轉(zhuǎn)手,倒賣。“貲”,同“資”,財物?!?〕“揚”,宣揚,褒揚?!懊馈保赖?,長處?!?〕“匿”,隱匿,隱藏。“過”,過失,短處?!?〕“?!保ā皣L”,曾?!跋唷?,國相。此用作動詞,為……相?!俺O圄?、衛(wèi)”,按子貢任魯、衛(wèi)之相,于史無征。〔6〕“卒”,最后,結(jié)果?!敖K”,死。
言偃,〔1〕吳人,字子游?!?〕少孔子四十五歲?!?〕【注釋】〔1〕“言偃”,氏言,名偃(《說文解字》作“■”)。其后學(xué)戰(zhàn)國時期形成一派,《荀子·非十二子》云:“偷儒憚事,無廉恥而耆飲食,必曰君子固不用力,是子游氏之賤儒也?!薄?〕“子游”,或作“子■”?!?〕“少孔子四十五歲”,依此,則言偃生于公元前五○六年。
子游既已受業(yè),為武城宰?!?〕孔子過,聞弦歌之聲?!?〕孔子莞爾而笑曰:〔3〕“割雞焉用牛刀?”〔4〕子游曰:“昔者偃聞諸夫子曰:〔5〕‘君子學(xué)道則愛人,小人學(xué)道則易使。’”〔6〕孔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薄?〕孔子以為子游習(xí)于文學(xué)。〔9〕【注釋】〔1〕“武城”,亦稱南武城,魯國邑名,在今山東費縣西南。〔2〕“弦歌”,演奏琴瑟等弦樂器作為伴奏歌唱?!?〕“莞爾”,微笑的樣子。“莞”,音wǎn?!?〕“割”,宰?!把伞保?,哪里。“牛刀”,宰牛的刀。〔5〕“諸”,“之于”的合音?!?〕“使”,役使,使喚。〔7〕“是”,對,正確?!?〕“戲”,戲弄,開玩笑。按自“為武城宰”至此,見《論語·陽貨》。〔9〕“習(xí)”,熟習(xí),熟悉。
卜商,〔1〕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歲?!?〕【注釋】〔1〕“卜商”,氏卜,名商。晉國溫(今河南溫縣西南)人,或說衛(wèi)國人。對儒學(xué)經(jīng)典的整理、傳授起過重要作用。其后學(xué)形成一派,《荀子·非十二子》云:“正其衣冠,齊其顏色,嗛然而終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賤儒也?!薄?〕“少孔子四十四歲”,依此推算,卜商生于公元前五○七年。
子夏問:“‘巧笑倩兮,〔1〕美目盼兮,〔2〕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薄?〕曰:“禮后乎?”〔5〕孔子曰:“商始可與言《詩》已矣。”〔6〕【注釋】〔1〕“巧”,美好?!靶Α?,笑容?!百弧?,音qi4n,面頰長得好,笑起來有酒渦?!百狻?,音xī,語助詞,常用于詩賦中,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啊”。〔2〕“盼”,黑白分明,形容眼睛清秀。或謂眼珠轉(zhuǎn)動。按以上兩句見《詩·衛(wèi)風(fēng)·碩人》?!?〕“素”,白色的生絹。在紙沒有發(fā)明和推廣以前,絹帛常用作繪畫的材料?!敖k”,音xuàn,華麗多彩的樣子。按此句或謂逸詩,或謂魯詩原有而后來脫奪?!?〕“繪事”,繪畫的工作?!昂笏亍保笥谒亟伒木幙??!?〕“禮后乎”,禮儀的產(chǎn)生在后吧?按孔子認(rèn)為“仁”為“禮”之本,則禮儀當(dāng)產(chǎn)生于仁之后。〔6〕按本節(jié)見《論語·八佾》。
子貢問:“師與商孰賢?”〔1〕子曰:“師也過,〔2〕商也不及?!薄?〕“然則師愈與?”〔4〕曰:“過猶不及?!薄?〕【注釋】〔1〕“師”,即顓孫師。〔2〕“過”,超過,指過分,過頭。〔3〕“不及”,沒有趕上,沒有達到?!?〕“愈”,勝,勝過?!?〕“猶”,如,如同。按本節(jié)語見《論語·先進》。
子謂子夏曰:“汝為君子儒,〔1〕無為小人儒?!薄?〕【注釋】〔1〕“儒”,春秋時代,從巫、史、祝、卜中分化出來的專為貴族人家相禮的一批知識分子。原為一種職業(yè),后來形成一個學(xué)派,再后泛指讀書人。“君子儒”,具有君子氣質(zhì)的儒。按“君子”和“小人”原指貴族和平民,到春秋后期又成為“有德者”與“無德者”的稱謂。本節(jié)的“君子”、“小人”當(dāng)是后一種涵義。〔2〕按本節(jié)語見《論語·雍也》。
孔子既沒,〔1〕子夏居西河教授,〔2〕為魏文侯師。〔3〕其子死,哭之失明?!?〕【注釋】〔1〕“沒”,音mò,通“歿”,死。〔2〕“西河”,魏國地區(qū)名,在今河南安陽,其時黃河流經(jīng)安陽之東,西河意即河西?;蛑^在今陜西東部黃河西岸,魏文侯在此設(shè)置西河郡,亦稱河西郡?!敖淌凇?,教學(xué)授業(yè)。“子夏居西河教授”,按《后漢書·徐防傳》李賢注引《史記》云:“子夏居西河,教弟子三百人。”〔3〕“魏文侯”,氏魏,名斯,謚文,晉國世卿魏氏后裔,魏桓子駒之孫(或謂子),戰(zhàn)國魏國創(chuàng)建者,公元前四四五年至前三九六年在位。詳見本書《魏世家》?!盀槲何暮顜煛?,按本書《魏世家》云:“文侯受子夏經(jīng)藝?!薄?〕“其子死,哭之失明”,按事亦見《禮記·檀弓上》、《淮南子·精神》。
顓孫師,〔1〕陳人,〔2〕字子張。少孔子四十八歲?!?〕【注釋】〔1〕“顓孫師”,氏顓孫,名師。其后學(xué)形成子張儒一派,見《韓非子·顯學(xué)》、《荀子·非十二子》?!?〕“陳”,國名,周武王滅商后所封諸侯國,媯姓,始封公滿,相傳是舜的后代,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領(lǐng)有今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公元前四七九年被楚國所滅?!瓣惾恕保础秴问洗呵铩ぷ饚煛吩疲骸白訌?,魯之鄙家也?!笨肌蹲髠鳌非f公二十二年云:“陳公子完與顓孫奔齊。顓孫自齊來奔?!绷河窭K《史記志疑》云:“張蓋其后,故又為魯人?!笨尚??!?〕“少孔子四十八歲”,依此推算,顓孫師生于公元前五○三年。
子張問干祿。〔1〕孔子曰:“多聞闕疑,〔2〕慎言其余,則寡尤;〔3〕多見闕殆,〔4〕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薄?〕【注釋】〔1〕“問”,按《論語·為政》作“學(xué)”?!案伞?,求,干求?!暗摗保旱?,此指官職?!?〕“闕”,音què,通“缺”,空缺,這里是放棄、避開的意思。“闕疑”避開疑點,也就是存疑不論的意思?!?〕“寡”,少?!坝取保^失,失誤?!?〕“殆”,疑,疑惑?!?〕按本節(jié)見《論語·為政》。
他日從在陳、蔡間,〔1〕困,〔2〕問行?!?〕孔子曰:“言忠信,行篤敬,〔4〕雖蠻貊之國,〔5〕行也。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6〕行乎哉?立則見其參于前也,〔7〕在輿則見其倚于衡,〔8〕夫然后行?!弊訌垥T紳?!?〕【注釋】〔1〕“蔡”,國名,西周初年所封諸侯國。姬姓,始封君是周武王弟叔度,因參與武庚反叛而被周公流放,后改封其子蔡仲胡于此。建都于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春秋時,蔡平侯遷新蔡(今河南新蔡),蔡昭侯遷州來(今安徽鳳臺),亦稱下蔡。公元前四四七年被楚國所滅?!?〕“困”,困厄,窘困?!?〕“行”,通行,行得通?!?〕“篤”,音dǔ,厚,厚道。〔5〕“貊”,音mò,同“貉”,古代北方邊遠部族名?!靶U貊”,南方、北方的邊遠部族,這里泛指異國他鄉(xiāng)?!?〕“州里”,州、里均為古代地方行政單位,二十五家為里,二千五百家為州。此指鄉(xiāng)里、家鄉(xiāng)?!?〕“參”,參與,并列?!?〕“輿”,車廂?!昂狻保囖@頭上的橫木?!?〕“書”,寫?!爸T”,之于?!凹潯?,音shēn,古代士大夫系束外衣的大帶。按本節(jié)見《論語·衛(wèi)靈公》。
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1〕孔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國必聞,〔2〕在家必聞。”〔3〕孔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者,質(zhì)直而好義,〔4〕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5〕在國及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國及家必聞?!薄?〕【注釋】〔1〕“達”,通達。此指明白道理大義,辦事行得通,能達到目的?!?〕“國”,指諸侯國。“聞”,聞名,出名?!?〕“家”,指卿大夫之家?;蛑^指一般人家,亦通。〔4〕“質(zhì)直”,質(zhì)樸正直?!?〕“慮”,思慮,考慮?;蛑^即“無慮”,意為大都,大抵。“下人”,甘居人下,指謙虛有禮?!?〕按本節(jié)見《論語·顏淵》。
曾參,〔1〕南武城人,〔2〕字子輿。少孔子四十六歲?!?〕【注釋】〔1〕“曾參”,氏曾,名參?!皡ⅰ?,音c1n。按《史記會注考證》云:“方密之曰:曾參當(dāng)讀如參乘之參。王引之曰:參讀為驂。名參,字子輿者,駕馬所以引車也?!碑?dāng)是。〔2〕“南武城”,魯國邑名,亦稱“武城”,在今山東費縣西南?;蛑^在山東嘉祥?!?〕“少孔子四十六歲”,依此推算,曾子出生于公元前五○五年。
孔子以為能通孝道,〔1〕故授之業(yè)。作《孝經(jīng)》?!?〕死于魯。
【注釋】〔1〕“通”,通曉?!?〕“《孝經(jīng)》”,儒家經(jīng)典之一,今存十八章,當(dāng)成于戰(zhàn)國時代孔門后學(xué)之手。《漢書·藝文志》著錄:“《孝經(jīng)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薄啊缎⒔?jīng)》一篇。十八章。長孫氏、江氏、后氏、翼氏四家?!痹疲骸啊缎⒔?jīng)》者,孔子為曾子陳孝道也。夫孝,天之經(jīng),地之義,民之行也。舉大者言,故曰《孝經(jīng)》。”按《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儒家著錄“《曾子》十八篇”。此書已佚?!洞蟠鞫Y記》《曾子立事》等十篇,后人謂《曾子》中文;又謂《禮記·祭義》也為《曾子大孝》篇中文。
澹臺滅明,〔1〕武城人,〔2〕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歲。〔3〕【注釋】〔1〕“?!?,音t2n。“澹臺滅明”,氏澹臺,名滅明。〔2〕“武城”,即“南武城”。或謂“東武城”,見《大戴禮記,衛(wèi)將軍文子》盧辯注。〔3〕“少孔子三十九歲”,依此推算,澹臺滅明生于公元前五一二年。
狀貌甚惡?!?〕欲事孔子,〔2〕孔子以為材薄?!?〕既已受業(yè),退而修行,〔4〕行不由徑,〔5〕非公事不見卿大夫。
【注釋】〔1〕“狀貌”,容貌,長相?!皭骸?,音è,丑惡,難看?!?〕“事”,師事,拜孔子為師?!?〕“材”,資質(zhì),才能?!氨 ?,淺薄,低下?!?〕“修行”,修習(xí)實行?!?〕“行”,行事,做事。“由”,經(jīng)由,從?!皬健?,小路,邪路。
南游至江,〔1〕從弟子三百人,設(shè)取予去就,〔2〕名施乎諸侯。〔3〕孔子聞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4〕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薄?〕【注釋】〔1〕“江”,長江。“南游至江”,按今江蘇蘇州吳縣東南有澹臺湖,相傳曾是澹臺滅明舊宅所在?!?〕“設(shè)取予去就”,此語費解,疑有訛奪。按《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云:“然其為人公正無私以取與去就,以諾為名?!眲t此似謂澹臺滅明待人處事、取舍進退都公正無私,講究信用?!?〕“施”,音yì,延及,普及?!?〕“宰予”,在孔門弟子中以善于言辭出名?!?〕“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按《韓非子·顯學(xué)》云:“澹臺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幾而取之,與處久而行不勝其貌。宰予之辭,雅而文也,仲尼幾而取之,與處而智不充其辯。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薄犊鬃蛹艺Z·子路初見》同。則與此謂澹臺滅明容貌丑惡正相反。又按《大戴禮記·五帝德》云:“孔子曰:‘吾欲以顏色取人,于滅明邪改之。吾欲以語言取人,于予邪改之?!蔽囱藻E_滅明容貌丑好。
宓不齊,〔1〕字子賤。少孔子三十歲。
【注釋】〔1〕“宓”,音fú?!板挡积R”,氏宓,名不齊。魯國人。按《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儒家有《宓子》十五篇,今佚?!?〕“少孔子三十歲”,依此推算,宓不齊生于公元前五二一年?;蛑^宓不齊小孔子四十九歲。
孔子謂子賤:〔1〕“君子哉!魯無君子,斯焉取斯?”〔2〕【注釋】〔1〕“謂”,說,談?wù)?,評論?!?〕“斯”,這,指宓子賤。“焉”,安,哪里?!八埂?,這,指君子的德行。按語見《論語·公冶長》。
子賤為單父宰,〔1〕反命于孔子,〔2〕曰:“此國有賢不齊者五人,〔3〕教不齊所以治者。”孔子曰:“惜哉!不齊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則庶幾矣!”〔4〕【注釋】〔1〕“單父”,音Sh4nfǔ,魯國邑名,在今山東單縣。〔2〕“反命”,復(fù)命,報告情況。〔3〕“國”,按《說苑·政理》、《孔子家語·辨政》作“地”,當(dāng)是。“賢不齊者”,即“賢于不齊者”,比不齊賢能的人?!?〕“庶幾”,接近,差不多。按《韓詩外傳八》、《說苑·政理》、《孔子家語·辨政》所載,指跟堯舜差不多。
原憲,〔1〕字子思。
【注釋】〔1〕“原憲”,氏原,名憲。排行仲,或稱仲憲(見《禮記·檀弓》)。魯國人,或謂宋國人。按《史記索隱》所引《孔子家語》及今本《孔子家語》均云“少孔子三十六歲”,則原憲生于公元前五一六年。據(jù)《論語·雍也》,原憲做過孔子的管家。
子思問恥??鬃釉唬骸皣械?,谷。〔1〕國無道,谷,恥也?!?br/>
【注釋】〔1〕“谷”,糧食。古代以糧食充官俸,故“谷”也常用以指稱俸祿。此用為動詞,意為領(lǐng)取官俸,即做官。
子思曰:“克、伐、怨、欲不行焉,〔1〕可以為仁乎?”〔2〕孔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弗知也?!薄?〕【注釋】〔1〕“克”,勝,好勝爭強。“伐”,自我夸耀?!霸埂保购?,怨天尤人。“欲”,貪欲,貪婪。〔2〕“為”,音w8i,通“謂”。〔3〕按以上兩節(jié)見《論語·憲問》。
孔子卒,原憲遂亡在草澤中?!?〕子貢相衛(wèi),而結(jié)駟連騎,〔2〕排藜藿入窮閻,〔3〕過謝原憲?!?〕憲攝敝衣冠見子貢?!?〕子貢恥之,曰:“夫子豈病乎?”〔6〕原憲曰:“吾聞之,無財者謂之貧,學(xué)道而不能行者謂之病。若憲,貧也,非病也?!弊迂晳M,不懌而去,〔7〕終身恥其言之過也?!?〕【注釋】〔1〕“草澤”,荒野之地?!?〕“駟”,音sì,古代一車套四馬,因以駟指馬車?!膀T”,馬匹。“結(jié)駟連騎”,隨從車馬接連不斷,前呼后擁,指出行排場盛大?!?〕“排”,披,分開?!稗嫁健?,王念孫《讀書雜志》云當(dāng)作“藜藿”,即灰藋,一種高過人的野草?!案F”,陋?!伴悺?,巷門,此指里巷?!?〕“過”,過訪,探望?!爸x”,告謝,問候。〔5〕“攝”,整理?!氨帧?,敗,破。〔6〕“夫子”,對人的尊稱?!柏M”,難道?!安 ?,辱,恥辱。〔7〕“懌”,音yì,喜悅,高興?!?〕按本節(jié)所言事,亦見《莊子·讓王》、《韓詩外傳一》、《新序·節(jié)士》、《高士傳》。
公冶長,〔1〕齊人,〔2〕字子長。〔3〕【注釋】〔1〕“公冶長”,氏公冶,名長,或謂名萇,又謂名芝?!?〕“齊人”,或謂魯人?!?〕“字子長”,或謂字子張。
孔子曰:“長可妻也?!?〕雖在累紲之中,〔2〕非其罪也?!币云渥悠拗??!?〕【注釋】〔1〕“妻”,音qì,以女嫁人。〔2〕“累紲”,音léixiè,亦作“縲紲”,栓縛囚犯的繩索,此指代監(jiān)獄?!?〕“子”,古代兒子、女兒皆可稱子,此指女兒。按語見《論語·公冶長》。
南宮括,〔1〕字子容。
【注釋】〔1〕“南宮括”,氏南宮,名括(或作“適”),一名縚(或作“韜”)。魯國人。
問孔子曰:“羿善射,〔1〕奡蕩舟,〔2〕俱不得其死然;〔3〕禹、稷躬稼而有天下?!薄?〕孔子弗答。容出,孔子曰:“君子哉若人!〔5〕上德哉若人!”〔6〕“國有道,不廢;〔7〕國無道,免于刑戮。”〔8〕三復(fù)“白珪之玷”,〔9〕以其兄之子妻之。〔10〕【注釋】〔1〕“羿”,音yì,人名,即后羿,亦稱夷羿,夏代東夷有窮國的君主。善于射箭,曾一度奪取夏朝的王位,旋即因沉湎狩獵,不理政事,而被臣子寒浞殺死?!?〕“奡”,音ào,亦作“澆”、“敖”、“傲”,后羿臣子寒浞的兒子。寒浞殺死后羿當(dāng)政,派他領(lǐng)兵攻滅斟灌氏、斟尋氏,受封于過。極有力量,傳說能陸地行船。后被夏少康所殺?!笆幹邸保杉础冻o·天問》“覆舟斟尋”之“覆舟”,指奡在攻打斟尋氏時曾傾覆對方船只?;蛑^“蕩”為沖殺之意,“蕩舟”,言以舟師沖鋒陷陣?!?〕“不得其死”,不得好死?!叭弧保淠┱Z助詞。〔4〕“禹”,亦稱夏禹、大禹、戎禹,姒姓,或謂名文命。鯀之子,夏后氏部落首領(lǐng)。曾奉舜命治水,取得成功,親自勞作,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后被舜選為繼承人,舜死后繼任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其子啟建立夏朝。詳見本書《五帝本紀(jì)》?!梆ⅰ?,即后稷,名棄,周人的先祖。傳說在堯、舜時任農(nóng)官,教民耕種。被周族奉為開始種植稷、麥的人。詳見本書《周本紀(jì)》?!肮?,身,親身,親自?!凹凇?,種植,耕種?!?〕“若”,此,這?!?〕“上”,通“尚”,崇尚。按以上見《論語·憲問》?!?〕“廢”,廢棄,廢黜?!?〕按此句見《論語·公冶長》?!?〕“復(fù)”,重復(fù),此指反復(fù)誦讀?!矮暋保肮纭?,長條形玉器。此泛指玉器?!扮琛?,音di4n,玉上的斑點?!鞍撰曋琛保藶椤对姟ご笱拧ひ帧分芯渥?。原詩為:“白珪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币鉃椋喊子裆系奈埸c,還可以磨掉;但言語中的污點,便無法去掉。旨在規(guī)勸人們說話謹(jǐn)慎小心,合于禮法,以免遭受禍患。〔10〕“其兄之子”,孔子有異母兄孟皮,此當(dāng)指孟皮之女。按此語見《論語·先進》。
公皙哀,〔1〕字季次?!?〕【注釋】〔1〕“公皙哀”,氏公皙(或作“析”),名哀(或作“克”、“剋”)。齊國人?!?〕“季次”,或作“季沈”。
孔子曰:“天下無行,〔1〕多為家臣,仕于都;〔2〕唯季次未嘗仕?!薄?〕【注釋】〔1〕“天下無行”,意謂天下士人沒有德行。〔2〕“仕”,出仕,做官?!岸肌?,都邑,此當(dāng)指卿大夫采邑?!?〕按本書《游俠列傳》云:“及若季次、原憲,閭巷人也,讀書懷獨行君子之德,義不茍合當(dāng)世,當(dāng)世亦笑之。故季次、原憲終身空室蓬戶,褐衣疏食不厭?!薄犊鬃蛹艺Z·七十二弟子》云:“鄙天下多仕于大夫者,是故未嘗屈節(jié)人臣。孔子特嘆賞之?!笨膳c此參看。又《淮南子·氾論》云:“季襄、陳仲子立節(jié)抗行,不入洿君之朝,不食亂世之食,遂餓而死。”王念孫云“襄”為“哀”字之誤,季哀即此季次??尚?。
曾蒧,〔1〕字皙?!?〕【注釋】〔1〕“曾蒧”,氏曾,名蒧(音di3n),亦作“點”。曾參之父?!?〕“字皙”,按《孔子家語》作“字子皙”。
侍孔子,〔1〕孔子曰:“言爾志?!鄙_曰:“春服既成,〔2〕冠者五、六人,〔3〕童子六、七人,浴乎沂,〔4〕風(fēng)乎舞雩,〔5〕詠而歸?!笨鬃余盃枃@曰:〔6〕“吾與蒧也!”〔7〕【注釋】〔1〕“侍”,侍奉?!笆炭鬃印保础墩撜Z·先進》作:“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薄?〕“成”,定。按《論語·先進》于“春服既成”前有“暮春者”三字,語意更明確。暮春為春三月,天氣轉(zhuǎn)暖,氣溫趨高之勢已定,故春服也確定了?!?〕“冠”,音gu4n,古代男子到二十歲時加冠之稱,標(biāo)志已經(jīng)成年。“冠者”,指成年人?!?〕“員,洗澡。“沂”,水名,發(fā)源于山東鄒縣東北,西流經(jīng)曲阜與洙水合,入于泗水?!?〕“風(fēng)”,吹風(fēng)?!拔桷А保糯笥曛澜小蚌А?,因有舞蹈,故亦稱“舞雩”。此指舉行雩祭之處,舊稱“雩臺”,在今山東曲阜南?!?〕“喟”,音kuì,嘆聲?!班盃枴?,嘆息的樣子?!?〕“與”,心許,贊成。按本節(jié)見《論語·先進》。
顏無繇,〔1〕字路。〔2〕路者,顏回父。父子嘗各異時事孔子。
【注釋】〔1〕“顏無繇”,氏顏;名無繇,按《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作“由”。又《家語》云“少孔子六歲”,則生于公元前五四六年。魯國人?!?〕“路”,按《家語》作“季路”?!凹尽碑?dāng)為顏無繇排行。
顏回死,顏路貧,請孔子車以葬。〔1〕孔子曰:“材不材,〔2〕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3〕有棺而無槨,〔4〕吾不徒行以為之槨,〔5〕以吾從大夫之后,〔6〕不可以徒行?!薄?〕【注釋】〔1〕“請孔子車以葬”,按《論語·先進》作“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即此“以葬”,具體含義是“以為之槨”?!?〕“材”,通“才”,才能?!?〕“鯉”,孔子的兒子,字伯魚,生于公元前五三二年,死于公元前四八三年?!?〕“槨”,音guǒ,古代貴族官僚的棺木一般有兩重,里面的叫棺,外面的叫槨?!?〕“徒行”,步行。“之”,其?!?〕“從大夫之后”,隨從大夫之后,意即為大夫。這是一種委婉自謙的說法??鬃釉昔斔究艿嚷殻墑e相當(dāng)于大夫。〔7〕按本節(jié)見《論語·先進》。
商瞿,〔1〕魯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歲?!?〕【注釋】〔1〕“商瞿”,氏商,名瞿?!?〕“少孔子二十九歲”,依此推算,當(dāng)生于公元前五二二年。
孔子傳《易》于瞿,〔1〕瞿傳楚人馯臂子弘,〔2〕弘傳江東人矯子庸疵,〔3〕疵傳燕人周子家豎,〔4〕豎傳淳于人光子乘羽,〔5〕羽傳齊人田子莊何,〔6〕何傳東武人王子中同,〔7〕同傳菑川人楊何?!?〕何元朔中以治《易》為漢中大夫?!?〕【注釋】〔1〕“《易》”,即《周易》,亦稱《易經(jīng)》,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之一。此當(dāng)指今傳《周易》的《經(jīng)》,成于西周時代,內(nèi)容包括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爻皆有文字說明的《卦辭》、《爻辭》。本書《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闭J(rèn)為解說《易經(jīng)》的《易傳》系孔子所作。但根據(jù)后來學(xué)者的考證,《易傳》應(yīng)為戰(zhàn)國人作品,很可能是商瞿及其后學(xué)所撰?!?〕“馯臂子弘”,氏馯(音h2n),名臂,字子弘。按“弘”或作“弓”,張文虎認(rèn)為“弘”系“厷”之訛?!稘h書·儒林傳》謂馯臂為江東人?!?〕“江東”,長江在今蕪湖至南京呈西南、東北走向,古人習(xí)慣稱此段以下長江南岸地區(qū)為江東。“矯子庸庇”,氏矯(或作“■”、“橋”),名疵(音cì,或作“庇”),字子庸(或作“肩”)。《漢書·儒林傳》謂矯疵為魯人。按《漢書·儒林傳》云:“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授魯橋庇子庸,子庸授江東馯臂子弓?!眰魇诖蔚谡门c此相反,后人多從《漢書》所載?!?〕“燕”,本作“匽”、“郾”,諸侯國名,西周初年所封,姬姓,始封君是召公奭,轄有今河北北部和遼寧西端,建都薊(今北京西南隅)。公元前二二二年被秦國所滅?!爸茏蛹邑Q”,氏周,名豎(或作“丑”),字子家(或作“林”)?!?〕“淳于”,地名,在今山東安丘東北。春秋時為國,后為杞國都城,公元前四四五年杞國被滅,入楚為邑?!肮庾映擞稹?,氏光,名羽,字子乘。按《漢書·儒林傳》,子家所傳為“東武孫虞子乘”。〔6〕“田子莊何”,姓田,名何,字子莊,秦末漢初間人?!?〕“東武”,縣名,漢代瑯邪郡郡治,在今山東諸城?!巴踝又型?,姓王,名同,字子中(或作“子仲”)?!?〕“菑川”,西漢侯國名,漢文帝十六年(公元前一六四年)置,都?。ㄔ诮裆綎|壽光),轄有今山東淄博市區(qū)及壽光、益都等部分地?!皸詈巍?,姓楊,名何,字叔元?!?〕“元朔”,漢武帝年號,共六年,即公元前一二八年至前一二三年。按本書《儒林傳》和《漢書·儒林傳》,均作“元光”。元光亦為漢武帝年號,共六年,公元前一三四年至前一二九年?!爸写蠓颉?,漢代官名,郎中令屬官,職掌議論,秩八百石。
高柴,〔1〕字子羔?!?〕少孔子三十歲?!?〕【注釋】〔1〕“高柴”,氏高,名柴?!犊鬃蛹艺Z·七十二弟子》云:“齊人,高氏之別族?!被蛑^衛(wèi)人,又謂鄭人?!?〕“子羔”,“羔”或作“皋”、“高”,當(dāng)為同音通假。又稱“季羔”,排行季?!?〕“少孔子三十歲”,依此推算,高柴生于公元前五二一年。按《孔子家語》作“少孔子四十歲”。
子羔長不盈五尺,〔1〕受業(yè)孔子,孔子以為愚?!?〕【注釋】〔1〕“五尺”,按《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作“六尺”。〔2〕“孔子以為愚”,按《論語·先進》云:“柴也愚?!?br/>
子路使子羔為費郈宰?!?〕孔子曰:“賊夫人之子!”〔2〕子路曰:“有民人焉,〔3〕有社稷焉,〔4〕何必讀書然后為學(xué)?”〔5〕孔子曰:“是故惡夫佞者?!薄?〕【注釋】〔1〕“費”,音bì,亦作“鄪”、“肸”,魯國邑名,在今山東費縣西北?!班C”,音hòu,魯國邑名,在今山東東平東南?!百M郈宰”,按今本《論語》及《史記》別本無“郈”字,故許多學(xué)者以為“郈”系衍字。但沈濤《銅熨斗軒隨筆》云:“蓋古本《論語》作‘郈宰’不作‘費宰’?!墩摵狻に囋銎氛鬣C宰,可見漢以前本皆如是也?!墩x》但釋‘郈’不釋‘費’,可見所據(jù)本無此字?!薄?〕“賊”,害,毒害?!?〕“民人”,人民,百姓?!?〕“社稷”,社為土神,稷為谷神。古代都邑亦設(shè)社稷壇舉行祭祀活動。此指祭祀社稷?!?〕“為”,是,算?!?〕“惡”,音wù,厭惡,憎恨?!柏保鬾9ng,善用花言巧語來詭辯或諂媚人。按本節(jié)見《論語·先進》。
漆雕開,〔1〕字子開?!?〕【注釋】〔1〕“漆雕開”,氏漆雕,名開(或作“啟”、“憑”)。魯國人,或說蔡國人。按《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云“少孔子十一歲”,則生于公元前五四○年。又《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儒家有“《漆雕子》十三篇”,自注云:“孔子弟子漆雕啟后?!笨鬃铀篮?,自成一派,為《韓非子·顯學(xué)》所云“儒分為八”之一?!?〕“子開”,或作“子若”、“子修”。
孔子使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1〕孔子說?!?〕【注釋】〔1〕“斯之未能信”,即“未能信斯”。“之”為使賓語“斯”置前的結(jié)構(gòu)助詞。〔2〕按語見《論語·公冶長》。
公伯繚,〔1〕字子周。
【注釋】〔1〕“公伯繚”,氏公伯,名繚(音li2o,亦作“僚”、“寮”、“遼”、“■”)。魯國人。按《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無公伯繚。后人多認(rèn)為公伯繚是魯國大夫,不是孔子弟子,司馬遷所見弟子籍似有誤竄。
周愬子路于季孫。〔1〕子服景伯以告孔子,〔2〕曰:“夫子固有惑志,〔3〕繚也,吾力猶能肆諸市朝?!薄?〕孔子曰:“道之將行,命也;道之將廢,命也。公伯繚其如命何!”〔5〕【注釋】〔1〕“愬”,音s),同“訴”,進讒言,毀謗。“季孫”,季孫氏,魯國世卿,執(zhí)掌國政?!?〕“子服景伯”,氏子服,名何,謚景,子服昭伯回之子,魯國大夫,系魯國世卿孟孫氏之族。〔3〕“夫子”,指季孫?!肮獭保緛?,原來。“惑志”,疑心?!?〕“猶”,還?!八痢?,陳尸。古代有處死罪犯后將其尸體陳列示眾的做法。“諸”,“之于”的合音?!笆谐保袌?、朝廷,泛指人眾會集之處。〔5〕按本節(jié)語見《論語·憲問》。
司馬耕,〔1〕字子牛。
【注釋】〔1〕“司馬耕”,氏司馬,名耕。前人多以為即《左傳》哀公十四年的“司馬?!?,為宋人,是宋國司馬桓魋的弟弟?!墩撜Z》孔安國注云名犂;《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云:“司馬黎耕,宋人,……兄桓魋……”但楊伯峻《論語譯注》認(rèn)為孔子弟子的司馬牛與宋國桓魋弟弟的司馬牛難以混為一人。
牛多言而躁?!?〕問仁于孔子??鬃釉唬骸叭收撸溲砸沧?。”〔2〕曰:“其言也讱,斯可謂之仁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讱乎?”〔3〕【注釋】〔1〕“牛多言而躁”,按《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云:“牛為人性躁,好言語?!薄?〕“讱”,音r8n,遲鈍,慎重。〔3〕“得”,能。按語見《論語·顏淵》。
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痹唬骸安粦n不懼,斯可謂之君子乎?”〔2〕子曰:“內(nèi)省不疚,〔3〕夫何憂何懼!”〔4〕【注釋】〔1〕“問君子”,詢問怎樣才是君子。〔2〕“斯”,這,此?!?〕“省”,音x@ng,檢察,反省。“疚”,音ji),憂慮,內(nèi)心不安?!?〕按語見《論語·顏淵》。
樊須,〔1〕字子遲。少孔子三十六歲。〔2〕【注釋】〔1〕“樊須”,氏樊,名須。齊國人。或說魯國人。曾為季孫氏家臣。〔2〕“少孔子三十六歲”,依此推算,樊須生于公元前五一五年?;蛑^小孔子四十六歲。
樊遲請學(xué)稼,〔1〕孔子曰:“吾不如老農(nóng)?!闭垖W(xué)圃,〔2〕曰:“吾不如老圃?!狈t出,孔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fù)其子而至矣,〔4〕焉用稼!”〔5〕【注釋】〔1〕“稼”,種莊稼,種糧食?!?〕“圃”,種植蔬菜、花果或苗木的地。此用作動詞,指種植蔬菜水果。〔3〕“情”,實,真實情況,此指真心實意?!?〕“襁”,音qi3ng,背負(fù)嬰兒用的布帶。〔5〕按本節(jié)語見《論語·子路》。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智,〔1〕曰:“知人?!薄?〕【注釋】〔1〕“智”,按《論語·顏淵》作“知”?!?〕按本節(jié)語見《論語·顏淵》。
有若少孔子四十三歲。〔1〕有若曰:“禮之用,和為貴。〔2〕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3〕有所不行;〔4〕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5〕亦不可行也?!薄靶沤诹x,〔6〕言可復(fù)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8〕亦可宗也?!薄?〕【注釋】〔1〕“有若”,氏有,名若,字子有,魯國人,常稱作“有子”。“少孔子四十三歲”,依此推算,則有若生于公元前五○八年。按《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云“少孔子三十三歲”?!?〕“和”,和諧,適中,恰到好處。〔3〕“由”,經(jīng)由,依從。“之”,指禮?!?〕“有所不行”,有行不通的地方。〔5〕“節(jié)”,節(jié)制,規(guī)范?!?〕“信”,信用,信約?!敖?,接近,符合?!傲x”,義理,道義,指行為處事適宜?!?〕“言”,諾言。“復(fù)”,實踐,履行。〔8〕“因”,依靠,依仗?!?〕“宗”,宗仰,尊崇。按本節(jié)有若的兩段話均見《論語·學(xué)而》。
孔子既沒,弟子思慕。有若狀似孔子,弟子相與共立為師,〔1〕師之如夫子時也?!?〕他日,弟子進問曰:“昔夫子當(dāng)行,使弟子持雨具,〔3〕已而果雨。弟子問曰:‘夫子何以知之?’夫子曰:‘《詩》不云乎:〔4〕月離于畢,〔5〕俾滂沱矣。〔6〕昨暮月不宿畢乎?’〔7〕他日,月宿畢,竟不雨?!?〕商瞿年長無子,其母為取室?!?〕孔子使之齊,〔10〕瞿母請之。孔子曰:‘無憂,〔11〕瞿年四十后當(dāng)有五丈夫子。’〔12〕已而果然?!?3〕敢問夫子何以知此?”有若默然無以應(yīng)。弟子起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14〕【注釋】〔1〕“相與”,相互、共同?!?〕“師之”,師從他。此指師從有若。“夫子”,指孔子。按《孟子·滕文公上》云:“昔者孔子沒,……子夏、子張、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碑?dāng)為司馬遷上述所本?!?〕“持”,拿,帶?!?〕“《詩》不云乎”,按以下詩句見《詩·小雅·漸漸之石》。〔5〕“離”,音lì,通“麗”,依附,附著?!爱叀?,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因形狀像畢網(wǎng)而得名?!?〕“俾”,通“比”,從,隨?!颁桡?,音p1ngtuó,雨下得很大的樣子。〔7〕“宿”,住,在?!?〕“竟”,最終,結(jié)果。按自“昔夫子當(dāng)行”至此,亦見《論衡·明雩》及《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9〕“取”,通“娶”?!笆摇?,妻室?!?0〕“使”,讓,派?!?1〕“無”,通“毋”,不要?!?2〕“丈夫子”,男孩子?!?3〕按自“商瞿年長無子”至此,亦見《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14〕關(guān)于本節(jié)文字,有人認(rèn)為系戰(zhàn)國雜說而不足信,可備一說。
公西赤,〔1〕字子華。少孔子四十二歲?!?〕【注釋】〔1〕“公西赤”,氏公西,名赤,魯國人?!?〕“少孔子四十二歲”,依此推算,公西赤生于公元前五○九年。
子華使于齊,冉有為其母請粟?!?〕孔子曰:“與之釜?!薄?〕“請益。〔3〕曰:“與之庾。”〔4〕冉子與之粟五秉?!?〕孔子曰:“赤之適齊也,〔6〕乘肥馬,〔7〕衣輕裘?!?〕吾聞君子周急不繼富?!薄?〕【注釋】〔1〕“粟”,小米?!?〕“與”,予,給?!案保卜Q“鬴”,古代量器名。其容量為六斗四升,亦用作容量單位?!?〕“益”,加,增加?!?〕“庾”,音yǔ,古容量單位,一庾為十六斗?!?〕“秉”,古容量單位,一秉為一百六十斗。〔6〕“適”,往,去到。〔7〕“乘肥馬”,指乘坐由體肥膘壯馬匹所駕的車?!?〕“衣”,音yì,穿。“輕裘”,輕暖的皮衣。〔9〕“周”,通“赒”,救濟?!凹薄?,急難,困乏?!袄^”,接濟,增益。按本節(jié)見《論語·雍也》。
巫馬施,〔1〕字子旗?!?〕少孔子三十歲。〔3〕【注釋】〔1〕“巫馬施”,氏巫馬,名施,魯國人,或說陳國人?!?〕“子旗”,按《論語》及《孔子家語》,“旗”作“期”?!?〕“少孔子三十歲”,依此推算,則巫馬施生于公元前五二一年。
陳司敗問孔子曰:〔1〕“魯昭公知禮乎?”〔2〕孔子曰:“知禮?!蓖硕疚遵R旗曰:〔3〕“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魯君娶吳女為夫人,命之為孟子。〔5〕孟子姓姬,〔6〕諱稱同姓,〔7〕故謂之孟子。魯君而知禮,〔8〕孰不知禮!”施以告孔子??鬃釉唬骸扒鹨残?,茍有過,〔9〕人必知之。臣不可言君親之惡,〔10〕為諱者,禮也?!薄?1〕【注釋】〔1〕“陳司敗”,人名,氏陳,名司敗?;蛑^指陳國的司敗。司敗,即司寇,職掌刑法的官員?!?〕“魯昭公”,名裯(或作“稠”、“袑”),魯襄公之子,母齊歸,公元前五四一年至前五一○年在位?!?〕“退”,指孔子退出?!耙尽?,拱手為禮,作揖,揖請?!?〕“黨”,偏私,偏袒?!?〕“命”,叫,稱?!懊献印保墩撜Z》作“吳孟子”。春秋時代,對諸侯夫人的一般稱謂,為所生國之名加她的本姓。魯昭公娶吳女為夫人,當(dāng)稱為吳姬。這里隱去了她的姓?!懊稀睘槠渑判小!?〕“孟子姓姬”,孟子為吳國之女,吳國系太伯之后,姬姓,故云“孟子姓姬”。按魯國系周公旦之后,亦為姬姓?!?〕“諱”,回避?!爸M稱同姓”,當(dāng)時有“同姓不婚”的禮法,為掩飾魯昭公違反禮法的婚姻,就設(shè)法避言夫人稱謂中所包含的同姓——姬。〔8〕“而”,如,如果。〔9〕“茍”,假如,如果。〔10〕“君親”,君主、父親。此指君主?!皭骸?,丑,丑惡,〔11〕按本節(jié)見《論語·述而》。
梁鳣,〔1〕字叔魚。少孔子二十九歲?!?〕【注釋】〔1〕“梁鳣”,氏梁,名鳣(音zh1n,或作“鯉”)。齊國人?!?〕“少孔子二十九歲”,依此推算,則梁鳣生于公元前五二二年。
顏幸,〔1〕字子柳。少孔子四十六歲?!?〕【注釋】〔1〕“顏幸”,氏顏,名幸(或作“辛”)。魯國人?!?〕“少孔子四十六歲”,依此推算,則顏幸生于公元前五○五年。按《史記索隱》引《孔子家語》云“少三十六歲”。
冉孺,〔1〕字子魯?!?〕少孔子五十歲?!?〕【注釋】〔1〕“冉孺”,氏冉,名孺(或作“儒”)。魯國人?!?〕“子魯”,或作“子曾”、“子魚”?!?〕“少孔子五十歲”,依此推算,則冉孺生于公元前五○一年。
曹恤,〔1〕字子循。少孔子五十歲?!?〕【注釋】〔1〕“曹恤”,氏曹,名恤。或謂蔡國人。〔2〕“少孔子五十歲”,依此推算,曹恤生于公元前五○一年。
伯虔,〔1〕字子析?!?〕少孔子五十歲。〔3〕【注釋】〔1〕“伯虔”,氏伯,名虔(或作“處”)?;蛑^魯國人?!?〕“子析”,或作“子皙”?!?〕“少孔子五十歲”,依此推算,伯虔生于公元前五○一年。
公孫龍,〔1〕字子石。少孔子五十三歲。〔2〕【注釋】〔1〕“公孫龍”,氏公孫,名龍(或作“寵”、“礱”)。楚國人,或謂衛(wèi)國人?!?〕“少孔子五十三歲”,依此推算,公孫龍生于公元前四九八年。
自子石已右三十五人,〔1〕顯有年名及受業(yè)聞見于書傳?!?〕其四十有二人,無年及不見書傳者,紀(jì)于左:〔3〕【注釋】〔1〕“已”,通“以”?!耙延摇保杂?。古代書寫格式,一般采用豎行,書寫順序為從上到下,自右至左。則此“已右”相當(dāng)于今言“以上”、“以前”?!?〕“顯”,明顯,明確?!妒酚洝穭e本或作“頗”?!澳辍保隁q,年齡?!懊保酥感帐厦??!奥劇?,《史記》別本作“問難”,于義長。“書傳”,書籍傳記。按梁玉繩《史記志疑》云:“三十五人中無年者十二人,不見書傳者五人?!眲t今本《史記》或有脫奪、訛誤?!?〕“紀(jì)”,通“記”,記錄?!白蟆保喈?dāng)于今天所說的下、后。按梁玉繩《史記志疑》云:“四十二人中有年及見書傳者,若顏驕、公良儒、秦商、申棖、叔仲會五人?!?br/>
冉季,〔1〕字子產(chǎn)。
【注釋】〔1〕“冉季”,氏冉,名季,魯國人。
公祖句茲,〔1〕字子之。
【注釋】〔1〕“公祖句茲”,氏公祖,名句茲(按《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作“茲”)?;蛑^魯國人。
秦祖,〔1〕字子南?!?〕【注釋】〔1〕“秦祖”,氏秦,名祖。秦國人?!?〕“子南”,或作“南”。
漆雕哆,〔1〕字子斂。
【注釋】〔1〕“漆雕哆”,氏漆雕,名哆(音chǐ)。魯國人。
顏高,〔1〕字子驕。〔2〕【注釋】〔1〕“顏高”,氏顏,名高。按本書《孔子世家》、《漢書·古今人表》和今本《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高”均作“刻”,或有作“亥”、“尅”者,另《史記索隱》所引《家語》作“產(chǎn)”。此“顏高”當(dāng)作“顏刻”,說詳梁玉繩《史記志疑》。又《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云:“少孔子五十歲。”〔2〕“子驕”,《通典》卷五十三作“子精”。
漆雕徒父?!?〕【注釋】〔1〕“漆雕徒父”,氏漆雕,名徒父。按《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云:“名徒,字子文?!薄妒酚浰麟[》引《家語》云字固。或謂魯人。
壤駟赤,〔1〕字子徒?!?〕【注釋】〔1〕“壤駟赤”,氏壤駟,名赤。秦國人。〔2〕“子徒”,按今本《孔子家語》作“子從”。
商澤?!?〕【注釋】〔1〕“商澤”,氏商,名澤?!妒酚浖狻匪都艺Z》字子季,《史記索隱》所引《家語》字季,今本《孔子家語》字子秀?;蛑^魯國人。
石作蜀,〔1〕字子明。
【注釋】〔1〕“石作蜀”,氏石作(或作“石子”、“石之”),名蜀。
任不齊,〔1〕字選?!?〕【注釋】〔1〕“任不齊”,氏任,名不齊(或作“子齊”),楚國人?!?〕“選”,按《孔子家語》作“子選”。
公良孺,〔1〕字子正。
【注釋】〔1〕“公良孺”,氏公良(或作“公襄”),名孺(或作“儒”)。陳國人。按本書《孔子世家》云:“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車五乘從孔子。其為人長賢,有勇力,謂曰……”《孔子家語》亦云“賢而有勇,孔子周行,常以家車五乘從?!鼻伊性谇叭迦酥?。而司馬遷將公良孺列于所謂“無年及不見書傳者”的四十二人,有誤。
后處,〔1〕字子里?!?〕【注釋】〔1〕“后處”,氏后,名處。齊國人。〔2〕“子里”,今本《孔子家語》作“里之”。
秦冉,〔1〕字開。〔2〕【注釋】〔1〕“秦冉”,氏秦,名冉(或作“寧”、“察”)。按今本《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無秦冉?!?〕“開”,或作“子開”。
公夏首,〔1〕字乘?!?〕【注釋】〔1〕“公夏首”,氏公夏,名首(或作“守”)。魯國人?!?〕“乘”,或作“子乘”。
奚容箴,〔1〕字子晳。〔2〕【注釋】〔1〕“奚容箴”,氏奚容,名箴(“箴”當(dāng)依《史記》別本作“箴”,梁玉繩《史記志疑》有辨正)。衛(wèi)國人,或謂魯國人?!?〕“子皙”,或作“子楷”。
公肩定,〔1〕字子中?!?〕【注釋】〔1〕“公肩定”,氏公肩(或作“公堅”、“公齊”),名定。魯國人,或謂晉國人,又謂衛(wèi)國人?!?〕“子中”,或作“子仲”。
顏祖,〔1〕字襄?!?〕【注釋】〔1〕“顏祖”,氏顏,名祖(或作“相”)。魯國人。〔2〕“襄”,或作“子襄”。
■單,〔1〕字子家?!?〕【注釋】〔1〕“■單”,氏■(音qi1o,或作“鄔”、“縣”),名單(音sh4n,或作“亶”)。按盧文弨《龍城札記》、梁玉繩《史記志疑》謂此“■單”即今本《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之“縣亶”,是?!?〕“子家”,或作“子象”。
句井疆。〔1〕【注釋】〔1〕“句井疆”,氏句(或作“鉤”),名井疆(或作“疆”)。衛(wèi)國人。其字,或云子界,或云子野,或云子孟。
罕父黑,〔1〕字子索?!?〕【注釋】〔1〕“罕父黑”,氏罕父(按今本《孔子家語》作“宰父”,梁玉繩《史記志疑》謂《史記》誤,可從),名黑。〔2〕“子索”,或作“索”。
秦商,〔1〕字子丕?!?〕【注釋】〔1〕“秦商”,氏秦,氏商,魯國大夫秦堇父之子。按《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有傳,云:“秦商,魯人,字丕茲,少孔子四歲。其父堇父,與孔子父叔梁紇俱力聞。”〔2〕“子丕”,或作“丕茲”、“丕慈”、“不慈”、“不慈”。當(dāng)以作“丕慈”為是。
申黨,〔1〕字周。〔2〕【注釋】〔1〕“申黨”,氏申,名黨(或作“儻”、“棠”、“棖”)。按《孔子家語》,其名作“續(xù)”,又有作“績”、“繢”、“繚”者。梁玉繩《史記志疑》云:“蓋申子有棖、續(xù)二名?!倍包h”、“儻”、“棠”均系“棖”之音近通假字,“績”,“繢”、“繚”系“續(xù)”之形近通假字??蓚湟徽f。魯國人。又《論語·公冶長》云:“子曰:‘吾未見剛者?!?qū)υ唬骸陾枴!釉唬骸畻栆灿?,焉得剛?’”“申棖”即此“申黨”。〔2〕“周”,或作“子周”。
〔1〕〔2〕【注釋】〔1〕“顏之仆”,氏顏,名之仆。魯國人?!?〕“叔”,或作“子叔”。
榮旂,〔1〕字子祈。〔2〕【注釋】〔1〕“榮旂”,氏榮,名旂(或作“祈”、“祁”)。魯國人。〔2〕“子祈”,或作“子旗”、“子祺”、“子期”。
縣成,〔1〕字子祺。〔2〕【注釋】〔1〕“縣成”,氏縣,名成(或作“成父”)。魯國人?!?〕“子祺”,或作“子謀”、“子橫”、“子期”、“子旗”。
左人郢,〔1〕字行?!?〕【注釋】〔1〕“左人郢”,氏左人(或作“左”),名郢。魯國人?!?〕“行”,或作“子行”。
燕伋,〔1〕字思?!?〕【注釋】〔1〕“燕伋”,氏燕,名伋(音j0)。魯國人?!?〕“思”,或作“恩”、“子思”。
鄭國,〔1〕字子徒?!?〕【注釋】〔1〕“鄭國”,氏鄭,名國。魯國人。按一些學(xué)者認(rèn)為即《孔子家語》的“薛邦”,“薛”與“鄭”系字誤,“國”與“邦”系避漢高祖劉邦名諱而改。也有個別學(xué)者主張是兩人?!?〕“子徒”,或作“徒”、“子從”。
秦非,〔1〕字子之。
【注釋】〔1〕“秦非”,氏秦,名非。魯國人。
施之常,〔1〕字子恒?!?〕【注釋】〔1〕“施之常”,氏施,名之常(或作“?!保;蛑^魯國人。〔2〕“子恒”,或作“思”。
顏噲,〔1〕字子聲。
【注釋】〔1〕“顏噲”,氏顏,名噲(音ku4i,或作“會”)。
步叔乘,〔1〕字子車。
【注釋】〔1〕“步叔乘”,氏步叔(或作“少叔”),名乘。齊國人。
原亢籍?!?〕【注釋】〔1〕“原亢籍”,氏原,名亢(或作“抗”、“忼”、“冗”),字籍(或作“子籍”)。魯國人。
樂欬,〔1〕字子聲。
【注釋】〔1〕“樂欬”,氏樂,名欬(音k6,或作“欣”、“頎”、“顏”)。魯國人。
廉絜,〔1〕字庸?!?〕【注釋】〔1〕“廉絜”,氏廉,名絜。衛(wèi)國人。〔2〕“庸”,或作“子庸”。
〔1〕字子期。〔2〕【注釋】〔1〕“叔仲會”,氏叔仲(或作“仲叔”),名會。鄭玄謂晉國人。按今本《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云:“叔仲會,魯人,字子期。少孔子五十歲,與孔璇年相比,每孺子之,執(zhí)筆記事于夫子,二人迭侍左右。孟武伯見孔子而問曰:‘此二孺子之幼也于學(xué),豈能識乎壯哉?’孔子曰:‘然。少成則若性也,習(xí)慣若自然也。’”而《史記索隱》所引《家語》云“少孔子五十四歲”?!?〕“子期”,或作“子其”。
顏何,〔1〕字冉?!?〕【注釋】〔1〕“顏何”,氏顏,名何。魯國人。按今本《孔子家語》無“顏何”,但《史記索隱》云:“《家語》字稱?!笨芍墙癖久搳Z?!?〕“冉”,或作“稱”。
狄黑,〔1〕字晳?!?〕【注釋】〔1〕“狄黑”,氏狄(或作“爐”),名黑(或作“墨”)。或謂衛(wèi)國人?!?〕“皙”,或作“皙之”。
邦巽,〔1〕字子斂?!?〕【注釋】〔1〕“邦巽”,氏邦(或作“邽”、“國”),名巽(或作“選”)。魯國人?!?〕“子斂”,或作“子欽”。
孔忠?!?〕【注釋】〔1〕“孔忠”,氏孔,名忠(或作“患”、“弗”)。按《史記集解》、《史記索隱》所引和今本之《孔子家語》均云:“字子蔑,孔子兄之子。”
公西輿如,〔1〕字子上。
【注釋】〔1〕“公西輿如”,氏公西,名輿如(或作“與”、“與如”、“舉如”)?;蛑^魯國人,或謂齊國人。
公西葴,〔1〕字子上?!?〕【注釋】〔1〕“公西葴”,氏公西,名葴(或作“蒧”、“藏”、“點”、“箴”,梁玉繩《史記志疑》云“‘葴’乃‘蒧’之訛”)。魯國人。〔2〕“子上”,或作“子尚”、“子索”。
太史公曰:學(xué)者多稱七十子之徒,譽者或過其實,〔1〕毀者或損其真,鈞之未睹厥容貌。〔2〕則論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3〕近是?!?〕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論語》弟子問,〔5〕并次為篇,〔6〕疑者闕焉?!?〕【注釋】〔1〕“或”,有的?!?〕“鈞”,通“均”?!柏省?,其,他們的?!?〕“則”,而?!罢撗缘茏蛹?,指古文《論語》中的弟子名籍,其內(nèi)容如同《漢書·藝文志》六藝略《論語》家的《孔子徒人圖法》及《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先秦漢初,書無定名現(xiàn)象十分普遍。據(jù)王充《論衡·正說》,《論語》亦可稱《傳》、稱《論》,云:“初孔子孫孔安國,以教魯人扶卿,官至荊州刺史,始曰《論語》者,弟子共紀(jì)孔子之言行,敕記之時甚多,數(shù)十百篇?!薄罢撗缘茏蛹奔垂盼摹墩撜Z》中的一部分,下文的“論語弟子問”也是古文《論語》中的一部分?!翱资瞎盼摹保话阏J(rèn)為指漢武帝時魯共王壞孔子宅所得古文書籍。據(jù)荀悅《前漢紀(jì)·成帝紀(jì)》、《漢書·藝文志》、王充《論衡·佚文》、許慎《說文解字?jǐn)ⅰ酚涊d,其中有《論語》。所謂“古文”,實指戰(zhàn)國時期的六國文字?!?〕“近是”,接近事實,接近原貌。〔5〕“《論語》弟子問”,指古文《論語》中孔子與弟子的問對。按《漢書·藝文志》云:“《論語》者,孔子應(yīng)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dāng)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篹,故謂之《論語》?!苯癖尽墩撜Z》內(nèi)容,就主要是孔子與弟子的問對?!?〕“并次”,合并編排?!?〕“疑者”,疑惑不清的地方?!瓣I”,空缺。
譯文 孔子說“接受學(xué)業(yè)兼通六藝的弟子有七十七人”,都是才能出眾之士。其中德行突出的是: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擅長政事的是:冉有,季路。擅長言語的是:宰我,子貢。擅長文獻的是:子游,子夏。顓孫師偏激,曾參遲鈍,高柴愚笨,仲由粗魯,顏回啊經(jīng)常窮乏。而端沐賜不接教命而去經(jīng)商謀利,預(yù)測市場行情總是屢猜屢中。
孔子一生中所尊奉的人:在周京洛邑是老子;在衛(wèi)國是蘧伯玉;在齊國是晏平仲;在楚國是老萊子;在鄭國是子產(chǎn);在魯國是孟公綽。多次稱道臧文仲、柳下惠、銅鞮伯華、介山子然,孔子都后于他們,不在同一年代。
顏回是魯國人,字子淵。比孔子小三十歲。
顏淵詢問仁的含義??鬃诱f:“克制自己的欲望言行,一切歸依周禮,那么天下的人都會稱許你是仁人。”
孔子說:“賢人哪,顏回??!一碗飯,一瓢湯,住在簡陋的小巷里,別人受不了窮苦的憂愁,顏回卻不改變自己的樂趣?!薄邦伝芈犞v時如同蠢人;但退回去后再考察他的言行舉止,也足以發(fā)明講學(xué)的內(nèi)容,顏回可不愚蠢?!薄叭斡玫脑捑蜕眢w力行,舍棄不用的話就隱藏起來,只有我和你能這樣?。 ?br/>
顏回二十九歲那年,頭發(fā)全部變白。顏回過早死去,孔子哭得極為悲痛,說:“自從我有了顏回,門人就更加親密無間?!濒敯Ч儐枺骸暗茏又姓l最好學(xué)?”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最好學(xué),他從不把怒氣轉(zhuǎn)移到別人身上,不犯同樣的過失??刹恍叶堂懒?,如今就沒有像他這樣的了?!?br/>
閔損,字子騫,比孔子小十五歲。
孔子說:“孝順啊,閔子騫!人們對他父母兄弟稱贊他的言語沒有非議?!彼坏角浯蠓蚰抢镒黾页?,不吃昏君的俸糧。(他拒絕季氏的委任,說:)“如果再來征召我的話,我就必定在汶水之北的齊國了?!比礁植?,孔子認(rèn)為他有德行。
伯牛得了惡病,孔子前往探望他,從窗口握住他的手,說:“命啊!這樣的人而有這樣的病,是命啊!”
冉雍,字仲弓。
仲弓詢問為政??鬃诱f:“出門辦事如同去會見貴賓,役使百姓如同承當(dāng)重大祭祀。在國中沒有怨恨,在家中也沒有怨恨?!?br/>
孔子認(rèn)為仲弓有德行,說:“冉雍這個人,可以讓他獨當(dāng)一面,統(tǒng)領(lǐng)一方?!?br/>
仲弓的父親,是個地位低下的人??鬃诱f:“耕牛的兒子毛色純赤而且雙角齊整,即使想不用它作為祭祀的供品,但山川神靈難道會舍棄它嗎?”
冉求,字子有。比孔子小二十九歲。曾任季孫氏的家宰。
季康子詢問孔子道:“冉求稱得上仁嗎?”孔子說:“千戶人家的都邑,百輛兵車的封地,冉求呀,可以讓他去管理那里的賦稅。至于稱不稱得上仁,我就不知道了?!奔究底佑謫枺骸白勇贩Q得上仁嗎?”孔子回答說:“如同冉求一樣?!?br/>
冉求問道:“事情一聽到就行動嗎?”孔子說:“聽到了就行動。”子路問道:“事情一聽到就行動嗎?”孔子說:“有父親兄長健在,怎么能一聽到就行動呢?”子華對此感到奇怪,說:“我冒昧地提個問題,為什么問題相同而回答各異?”孔子說:“冉求呀退縮拘謹(jǐn),所以我鼓勵他;仲由呢好勝爭強,所以我抑制他?!?br/>
仲由,字子路,是卞邑人。比孔子小九歲。
子路生性質(zhì)樸,喜好勇猛武力,心地剛強直率,頭帶雄雞樣式的帽子,身佩叫做豭豚的長劍,曾經(jīng)冒犯欺凌過孔子。孔子設(shè)施禮教,逐漸誘導(dǎo)子路,子路后來改穿儒服,送上拜師的禮物,通過孔子的門人請求做弟子。
子路詢問為政??鬃诱f:“先給百姓作出樣子,并慰勞關(guān)心百姓?!弊勇芬蠖嗾f幾句??鬃诱f:“永遠不要懈怠?!?br/>
子路問道:“君子崇尚勇武嗎?”孔子說:“義是至高無上的。君子愛好勇武而沒有義理,就會作亂造反;小人愛好勇武而沒有義理,就會偷盜搶劫。”
子路聽到一件事,還沒能去做,就唯恐又聽到別的事。
孔子說:“根據(jù)片言只語就可以判決訴訟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仲由喜好勇武超過了我,但沒地方取得制造渡海木筏的材料?!薄跋裰儆蛇@樣,將會不得好死?!薄按┲脕y麻作絮的舊袍同穿著狐貉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以為恥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仲由的學(xué)問嗎,已到了登堂的地步,但還沒達入室的境界。”
季康子問道:“仲由稱得上仁嗎?”孔子說:“有千輛兵車的大國可以讓他去管理賦稅,但不知道他的仁德?!?br/>
子路喜好跟隨孔子出游,途中遇到過長沮、桀溺、荷■丈人。
子路擔(dān)任季氏的家宰,季孫詢問孔子道:“子路可以說是輔佐大臣嗎?”孔子說:“可以說是備位充數(shù)的臣子罷了?!?br/>
子路出任蒲邑大夫,向孔子辭行。孔子說:“蒲邑有許多壯漢勇士,而且難于治理。但我告訴你幾句話:謙恭敬謹(jǐn),可以駕馭勇士;寬厚中正,可以安撫民眾;恭敬中正而清靜,就可以回報君上了?!?br/>
當(dāng)初,衛(wèi)靈公有寵愛的姬妾叫做南子。衛(wèi)靈公的太子蕢聵得罪了南子,因為懼怕誅殺而出國逃奔宋國。等到衛(wèi)靈公去世,夫人南子想立公子郢為國君。但公子郢不肯,說:“流亡人太子的兒子輒在此?!庇谑切l(wèi)人擁立輒為國君,這就是衛(wèi)出公。衛(wèi)出公在位十二年,他的父親蕢聵居住外地,不能進入衛(wèi)國都城。子路擔(dān)任衛(wèi)國大夫孔悝的采邑之宰。蕢聵于是與孔悝發(fā)動叛亂,設(shè)法進入孔悝家中,接著和他的黨徒襲擊進攻衛(wèi)出公。衛(wèi)出公逃奔魯國,從而蕢聵進入國都即位,這就是衛(wèi)莊公。當(dāng)孔悝發(fā)動叛亂時,子路正在國外,聞訊后飛馳前往衛(wèi)國。子路遇到子羔出衛(wèi)都城門,子羔對子路說:“衛(wèi)出公已經(jīng)離去了,而城門也已關(guān)閉,你可以返回了,不要白白遭受那里的禍害。”子路說:“我吃孔悝的飯就不能躲避孔悝的危難。”子羔結(jié)果離去。有使者進入衛(wèi)都城中,城門打開,子路跟隨而進入。子路趕到蕢聵處,蕢聵和孔悝登上孔宅內(nèi)的高臺。子路說:“國君哪里用得著孔悝?請求讓我得到孔悝而殺死他?!笔壜槻宦爮?。于是子路準(zhǔn)備焚燒高臺,蕢聵恐懼,就命令石乞、壺黡下臺攻打子路,打斷了子路系帽的帶子。子路說:“君子死了但帽子不能脫掉?!庇谑墙Y(jié)好帽帶而被殺死。
孔子聽說衛(wèi)國內(nèi)亂,說:“唉,仲由要死了?!辈痪霉娼拥阶勇返乃烙?。所以孔子說:“自從我得到仲由后,惡言惡語就不再進入耳朵?!边@時子貢正為魯國出使在齊國。
宰予,字子我,尖嘴利舌,能言善辯。接受孔子教授的學(xué)業(yè)后,問道:“為父母服三年之喪,這喪期不也太長了吧?君子三年不舉行禮儀,禮儀必定敗壞;三年不演奏音樂,音樂必定毀棄。陳糧既已吃盡,新谷就又登場,鉆木取火,更換火種,(全都一年輪回一周,)喪期一年就可以了?!笨鬃诱f:“這樣做對你來說心安嗎?”宰予說:“心安。”孔子說:“你心安就那樣做吧。君子居喪期間,吃美味不覺得甘甜,聽音樂不覺得快樂,所以不這樣做啊?!痹孜页鋈ァ?鬃诱f:“宰予不仁??!孩子生下來三年,然后才脫離父母的懷抱。那三年之喪,是天下通行的禮儀??!”
宰予白天睡覺??鬃诱f:“腐朽的木頭無法再雕琢了,污穢的墻壁無法再粉刷了?!?br/>
宰我詢問五帝的德行。孔子說:“宰予不是問這問題的人。”
宰我擔(dān)任臨菑大夫,與齊國大臣田常發(fā)動叛亂,因而誅滅他的家族,孔子為此感到恥辱。
端沐賜,是衛(wèi)國人,字子貢,比孔子小三十一歲。
子貢快嘴利口,巧于言辭,孔子經(jīng)常被他辯得理屈詞窮。孔子問道:“你和顏回比哪個強?”子貢回答說:“我怎么敢同顏回相比!顏回聽到一件事可以推知十件,我聽到一件事只能推知兩件?!?br/>
子貢接受學(xué)業(yè)完畢后,問道:“我是什么樣的人?”孔子說:“你好比是器皿?!弊迂曈謫枺骸笆裁礃拥钠髅竽??”孔子說:“宗廟祭祀時盛放黍稷的容器——瑚璉。”
陳子禽問子貢道:“仲尼的學(xué)問是從哪里學(xué)來的?”子貢說:“周文王、周武王的仁義之道并沒有失落于地,而是保存在人間。賢能的人記住了其中的大道理,不賢能的人記住了其中的小道理。無處沒有周文王、周武王的仁義之道。夫子哪里不能學(xué)習(xí)?而且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師呢!”陳子禽又問:“孔子到達一個國家,必定知道那里的政事。這是向人索求來的呢?還是別人提供給他的呢?”子貢說:“夫子是用溫和、善良、恭敬、儉仆、謙讓得來的。夫子求索的方法不同于一般人求索的方法?!?br/>
子貢問道:“富有而不驕傲,貧窮而不諂媚,怎么樣?”孔子說:“可以啊。但比不上貧窮而樂于求道,富有而謙遜好禮?!?br/>
田常打算在齊國發(fā)動叛亂,但又害怕大臣高氏、國氏、鮑氏、晏氏的勢力,所以就調(diào)遣齊國的軍隊,準(zhǔn)備攻伐魯國。孔子聞訊,對門下弟子說:“魯國,是祖宗墳?zāi)沟乃诘?,是父母生活的國度。國家的危難到了如此地步,諸位為什么沒人挺身而出?”子路請求出去活動,孔子阻止了他。子張、子石請求出行,孔子不允許。子貢請求出行,孔子應(yīng)許了他。
子貢于是出行,到達齊國,進言勸說田常道:“您攻伐魯國的計劃是失誤了。那魯國,是難以攻伐的國家,魯都的城墻薄而矮,魯都的護城河窄而淺,魯國的君主愚蠢而不仁,大臣虛偽而無用,魯國的士人百姓又厭惡武器軍隊之事,這樣的國家不可與它交戰(zhàn)。那吳國,城墻高而厚,護城河寬而深,武器裝備堅固而嶄新,士卒精良而充足,貴重的器物、精良的兵器全都在都城之中,又選派賢明的大夫守城,這樣的國家容易攻伐呀?!碧锍嵟兞四樕f:“你所說的難,是一般人所說的易;你所說的易,是一般人所說的難。居然用這來教我,是什么道理呢?”子貢說:“臣下聽說過這樣的話,憂患存在于內(nèi)部的就進攻強大的國家,憂患存在于外部的就進攻弱小的國家。如今您的憂患就在內(nèi)部。我聽說您三次求封而三次不成,其原因是因為有的大臣不聽從啊。如今您將攻破魯國來擴張齊國的領(lǐng)土,征戰(zhàn)取勝來使君主驕傲,打敗敵國來尊崇大臣,但您的功勞卻不在其中,那就會與君主的關(guān)系日益疏遠。這樣您上面讓君主的心思驕傲自大,下面讓群臣肆無忌憚,以此企求成全奪取國政的大事,就困難了。君上驕傲就會隨心所欲,臣下驕傲就會爭權(quán)奪利,這樣您上面與君主有矛盾,下面與大臣互相爭斗。像這樣的話,您要在齊國站住腳就危險了。所以說攻伐魯國不如攻伐吳國。攻伐吳國不能獲勝,百姓在外戰(zhàn)死,大臣在內(nèi)空虛,這樣您在上面沒有強大的群臣相對抗,下面沒有百姓的責(zé)難,孤立國君、控制齊國的只有您了?!碧锍Uf:“好。盡管如此,但我們的軍隊已經(jīng)開赴魯國了,現(xiàn)在離開而前往吳國,大臣們會懷疑我,怎么辦?”子貢說:“您按兵不動不要發(fā)起進攻,臣下請求前往出使吳王,叫他救援魯國而攻伐齊國,您就乘機領(lǐng)兵迎擊吳軍?!碧锍4饝?yīng)所請,派子貢南下面見吳王。
子貢勸說吳王夫差道:“臣下聽說這樣的話:實行王道的人不絕滅別的國家,實行霸道的人沒有強大的對手,互相抗衡的千鈞重量雙方,即使只在其中一方增加一銖一兩就會出現(xiàn)重心的轉(zhuǎn)移。如今擁有萬輛兵車的齊國私下兼并千輛兵車的魯國,來和吳國爭強斗勝,臣下暗中替大王感到危難。況且那救援魯國,有顯赫的名聲;攻伐齊國,有巨大的利益。以此安撫泗水之濱的十二諸侯國,誅伐殘暴的齊國來制服強大的晉國,得到的利益沒有比這更大的。名義上保存行將滅亡的魯國,實際上使強大的齊國受困,聰明的人對此堅信不疑。”吳王夫差說:“講得好。盡管如此,但我已經(jīng)與越王交戰(zhàn),使之棲息于會稽山上。越王句踐自己吃苦來供養(yǎng)士人,對我存有進行報復(fù)的心思。你等我攻伐越國后再來聽從你的安排。”子貢說:“越國的力量超不過魯國,吳國的強大超不過齊國,大王放下齊國而攻伐越國,那么齊國馬上就可平定魯國了。況且大王正在用救存危亡復(fù)興滅國作為號召,但那攻伐弱小的越國而畏懼強大的齊國,不是勇者的行為。勇者不回避危難,仁者不廢棄禮法,智者不喪失時機,王者不滅亡諸侯,以此來建立自己的道義。如今大王能保存越國來向諸侯顯示仁義,救援魯國進攻齊國,威力施加到晉國,各國諸侯必定相繼前來吳國朝見,那么霸業(yè)就建成了。同時大王一定擔(dān)心越國的話,臣下請求東進面見越王,叫他出兵相從,這實際上是空虛越國的力量,名義上則是使諸侯相從而討伐齊國?!眳峭醴虿罘浅8吲d,于是派遣子貢前往越國。
越王句踐修繕打掃道路,到郊外迎接子貢,親自為子貢駕車到館舍而詢問道:“這里是不開化的蠻夷之邦,大夫為何恭敬莊重地屈尊光臨此地?”子貢說:“如今我勸說吳王救援魯國攻伐齊國,他心里愿意而畏懼越國的復(fù)仇,說‘等我攻伐越國以后就可以’。像這樣的話,攻破越國是必定的了。況且沒有報復(fù)他人之心卻使人懷疑,是笨拙;存有報復(fù)他人之心而讓人知道,是失?。皇虑闆]有發(fā)作而消息先傳出去,是危險。這三種情況是舉行事情的重大禍患。”句踐伏地叩頭連拜兩次說:“我曾經(jīng)自不量力,便與吳軍作戰(zhàn),因而被困在會稽山,痛恨刻骨銘心,日夜唇焦舌干,只想和吳王相隨死去,這就是我的愿望啊。”句踐于是詢問子貢如何是好。子貢說:“吳王夫差為人兇猛殘暴,朝中群臣不堪承受;國家困于頻繁戰(zhàn)爭,軍隊士卒無法忍耐;百姓怨恨君上,大臣內(nèi)部變心;伍子胥因為直言進諫而死,太宰嚭執(zhí)掌政事,順從國君的過錯來保證自己的私利:這是行將滅亡國家的政治啊。如今大王果真能調(diào)發(fā)軍隊幫助吳國來迎合吳王的意旨,獻納重器珍寶來討他的歡心,用謙卑的言辭來尊崇對他禮儀,吳王攻伐齊國就必定無疑了。他出戰(zhàn)不勝,就是大王的福運了。出戰(zhàn)取勝,他必定率領(lǐng)軍隊進攻晉國,臣下請求北上面見晉君,讓他出兵共同攻打吳軍,削弱吳國那就是必然的了。吳國的精銳士卒在齊國消耗殆盡,主力部隊在晉國疲憊困乏,從而大王便掌握了吳國的致命弱點,這樣滅亡吳國就必定無疑了?!痹酵蹙溘`聽了大為高興,答應(yīng)按子貢的計策出兵。越王贈送子貢金子一百鎰,劍一把,好矛兩桿。子貢不接受,接著上路。
子貢回報吳王夫差說:“臣下恭敬地把大王的話告訴越王,越王大為恐懼,說:‘我很不幸,從小失去父親,內(nèi)心不自量力,冒犯得罪了吳國,以致軍隊?wèi)?zhàn)敗自己受辱,棲身在會稽山,國家變?yōu)橐黄瑥U墟,依賴大王的恩賜,使我得以捧上俎豆禮器而舉行宗廟社稷的祭祀,這一切我死都不敢忘記,還有什么別的謀略敢考慮!’”過了五天,越王句踐派大夫文種向吳王夫差叩頭上言道:“東海服役之臣孤家句踐的使者臣下文種,冒昧修書給左右官吏謹(jǐn)向大王致以問候。近日私下聽說大王將要振興大義,誅伐強暴、拯救弱小,圍困殘暴的齊國而安撫周朝王室,請求全部出動境內(nèi)的三千士卒,我請求親自身披堅固的鎧甲,手持銳利的武器,來沖鋒陷陣,首先承受飛矢流石。通過越國卑賤的臣子文種奉獻先人收藏的兵器,鎧甲二十套,斧子,屈盧矛,步光劍,來向大王表示祝賀?!眳峭醴虿罘浅8吲d,把文種的話告訴子貢,說:“越王句踐準(zhǔn)備自己隨從我攻伐齊國,可以嗎?”子貢說:“不可以。使他人的的國家空虛,讓他人的部眾全部出動,又讓他的國君隨從,不合乎義。國君接受越國的禮物,應(yīng)許越國的出兵,而謝絕越君出征?!眳峭醮饝?yīng),于是謝絕越王句踐親自隨從出征的要求。到這時吳王夫差就馬上征發(fā)吳國九郡的兵馬攻伐齊國。
子貢乘機離開吳國前往晉國,對晉君說:“臣下聽說這樣的話:謀劃不事先確定就不能夠應(yīng)付突發(fā)事件,軍隊不事先準(zhǔn)備就不能夠戰(zhàn)勝敵人。如今那齊國和吳國將要開戰(zhàn),吳國戰(zhàn)而不勝的話,越國大亂吳國是一定的了;但吳王和齊國交戰(zhàn)而獲勝的話,必定會把吳國軍隊開向晉國?!睍x君大為驚恐,說:“對這該怎么辦?”子貢說:“修繕武器、休養(yǎng)士卒來等待吳國軍隊?!睍x君答應(yīng)。
子貢離開晉國前往魯國。吳王夫差果真在艾陵與齊人交戰(zhàn),大敗齊軍,俘獲七名將軍所轄的部隊而不返回,果真又率領(lǐng)軍隊開赴晉國,與晉人在黃池之上相遇。吳、晉雙方爭強斗勝。晉軍攻擊吳軍,大敗吳軍。越王句踐聞訊,領(lǐng)兵渡過松江而襲擊吳國,在離吳國都城七里的地方安營扎寨。吳王夫差得知情報,離開晉國而返回,與越軍在五湖地區(qū)交戰(zhàn)。吳軍三次交戰(zhàn)都沒有取勝,都城大門失守,越軍于是包圍王宮,殺死吳王夫差而將他的國相太宰嚭斬首示眾。攻破吳國三年后,越王句踐在江、淮之東稱霸。
所以子貢一次出使,保存了魯國,大亂了齊國,滅亡了吳國,加強了晉國而使越國稱了霸。子貢一次出使,使得各國形勢的舊格局相繼打破,十年之中,魯、齊、吳、晉、越五個國家各有重大變化。
子貢喜好經(jīng)商做買賣,根據(jù)時機轉(zhuǎn)手貨物。喜歡褒揚別人的美德,但不能隱匿別人的過失。曾經(jīng)出任魯國、衛(wèi)國之相,家產(chǎn)積累達到千金,最后死在齊國。
言偃是吳國人,字子游。比孔子小四十五歲。
子游完成學(xué)業(yè)以后,出任武城之宰??鬃咏?jīng)過武城,聽到彈奏琴瑟演唱詩歌的聲音??鬃游⑽⒁恍Γf:“宰雞哪里用得著殺牛刀?”子游說:“往日我從夫子那里聽說:‘君子學(xué)習(xí)道理就會愛護他人,小人學(xué)習(xí)道理就會容易使喚。’”孔子說:“諸位弟子,言偃的話是對的。先前我說的話只是開個玩笑罷了。”孔子認(rèn)為子游熟悉文獻典籍。
卜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歲。
子夏問道:“‘美妙的笑容酒渦深深啊,美麗的眸子黑白分明啊,潔白的素絹上畫得絢麗多彩啊。’這幾句詩說的是什么意思?”孔子說:“繪畫的事情原在素絹的編織之后?!弊酉恼f:“禮儀的產(chǎn)生在(仁之)后吧?”孔子說:“卜商現(xiàn)在可同他談?wù)摗对姟妨?。?br/>
子貢問道:“顓孫師和卜商,誰賢能?”孔子說:“顓孫師做事過頭,卜商做事達不到要求?!薄澳敲搭厡O師強一些嗎?”孔子說:“做事過頭和達不到要求是一樣的?!?br/>
孔子對子夏說:“你要做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做小人式的儒者。”
孔子死后,子夏居住在西河教學(xué)授業(yè),擔(dān)任魏文侯的老師。他的兒子死去,哭得瞎了眼睛。
顓孫師是陳國人,字子張,比孔子小四十八歲。
子張詢問如何謀求官職??鬃诱f:“多聽,對疑惑的地方存而不論,謹(jǐn)慎地談?wù)撈溆嗝靼谉o誤的地方,就可以減少過失;多看,對疑惑的地方存而不論,謹(jǐn)慎地實行其余明白無誤的地方,就可以減少悔恨。言語少過失,行動少悔恨,那么官職俸祿便在其中了?!?br/>
有一次,子張隨從孔子在陳國、蔡國之間,陷入困境,便詢問如何行得通??鬃诱f:“言語忠誠可信,行為厚道謹(jǐn)敬,即使在偏遠的異國他鄉(xiāng),也能行得通。言語不忠誠有信,行為不厚道謹(jǐn)敬,即使在老家鄉(xiāng)里,能行得通嗎?站立時就仿佛看見‘忠信篤敬’幾個字并列豎在前面,在車廂里就仿佛看見‘忠信篤敬’幾個字并列掛在橫木上,(時刻記著,)這樣才能到處行得通。”子張把這些話寫在束衣的大帶子上。
子張問道:“士人怎么做就可以稱得上達了?”孔子說:“你所說的達,指什么情況?”子張回答說:“在諸侯國中必定聞名,在大夫家中必定聞名?!笨鬃诱f:“這是聞,不是達啊。那達者,質(zhì)樸正直而愛好道義,對人善于分析言語而觀察表情,考慮問題注意謙虛讓人,無論在諸侯國中,還是在大夫家里必定通達。至于那聞?wù)?,表面上裝作仁義而行動上背道而馳,以仁自居而深信不疑,無論在諸侯國中,還是在大夫家里必定聞名。”
曾參是南武城人,字子輿。比孔子小四十六歲。
孔子認(rèn)為他能通曉孝道,所以向他傳授學(xué)業(yè)。曾參撰作《孝經(jīng)》。曾參最后死在魯國。
澹臺滅明是武城人,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歲。
澹臺滅明容貌非常丑惡。他想拜孔子為師,但孔子認(rèn)為他天資低下。澹臺滅明接受學(xué)業(yè)完畢后,退回家中而修習(xí)實踐孔子教授的學(xué)業(yè),做事從不走歪門邪道,不是公事就不拜見卿大夫。
澹臺滅明南下出游到達長江,隨從的弟子有三百人,對待人事的取舍進退公正無私,名聲遍及諸侯各國??鬃勇犝f這些情況后,說:“我憑言辭來判斷人,錯看了宰予;憑外貌來判斷人,錯看了子羽?!?br/>
宓不齊,字子賤。比孔子小三十歲。
孔子評論子賤說:“子賤是君子??!魯國沒有君子的話,這個人是從哪里取得君子德行的呢?”
子賤出任單父邑宰,向孔子報告情況,說:“這個地方有比我賢能的五個人,教導(dǎo)我治理都邑的方法。”孔子說:“可惜?。〔积R所治理的地方太小,如果所治理的地方大,那就有希望了!”
原憲,字子思。
子思問什么叫做恥。孔子說:“國家政治有道,做官領(lǐng)取俸祿。國家政治無道,也做官領(lǐng)取俸祿,這就叫恥?!?br/>
子思說:“好勝爭強、自我夸耀、怨天尤人、貪得無厭這四點都沒有任何表現(xiàn),可以稱得上仁嗎?”孔子說:“可以說是難能可貴了,至于仁,那我還不知道?!?br/>
孔子去世,原憲就流亡隱居在荒郊野地之中。子貢出任衛(wèi)國之相,隨從的車馬前呼后擁,分開高過人頭的野草,進入僻陋的里巷,探望問候原憲。原憲整理好所穿戴的破舊衣帽會見子貢。子貢為此感到羞恥,說:“夫子難道也病了嗎?”原憲說:“我聽說這樣話:沒有財產(chǎn)叫做貧,學(xué)習(xí)道義而不能實行才叫做病。像我這樣,是貧,而不是病啊?!弊迂曈X得慚愧,不高興地離去,一生都因為這次言語的過失而感羞恥。
公冶長,齊國人,字子長。
孔子說:“公冶長,可以把女兒嫁給她。雖然他曾在監(jiān)獄中關(guān)押過,但不是他的罪過啊。”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公冶長。
南宮括,字子容。
南宮括問孔子道:“羿善于射箭,奡能傾覆船只,都不得好死;大禹、后稷親自種植莊稼,結(jié)果享有天下。(應(yīng)當(dāng)如何理解?)”孔子沒有回答。子容出去,孔子說:“君子啊,這個人!崇尚道德啊,這個人!”〔孔子稱贊南宮括說:〕“國家政治有道,能夠不被廢黜;國家政治無道,能夠免于刑罰殺戮?!蹦蠈m括多次誦讀“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的詩句,孔子便把他兄長的女兒嫁給南宮括。
公皙哀,字季次。
孔子說:“天下的士人沒有德行,大多成為卿大夫的家臣,在都邑做官;只有季次不曾做官?!?br/>
曾蒧,字皙。
曾蒧侍奉孔子,孔子說:“談?wù)勀愕闹鞠?。”曾蒧說:“春天的服裝穿定了,我和成年人五、六位,兒童六、七個,在沂水邊洗洗澡,在舞雩臺吹吹風(fēng),最后唱著歌兒回家。”孔子嘆了一口氣說:“我贊同曾蒧的志趣?。 ?br/>
顏無繇,字路。顏路是顏回的父親。父子曾經(jīng)各在不同的時候師事孔子。
顏回死去,顏路貧窮,請求孔子賣掉車子來幫助安葬顏回??鬃诱f:“不管有才能還是沒才能,說起來也各是自己的兒子啊。鯉兒死了,只有內(nèi)棺而無外槨,我不能賣掉車子徒步行走來為他置辦外槨,因為我曾忝列大夫之后,所以不可以賣掉車子而徒步行走?!?br/>
商瞿是魯國人,字子木。比孔子小二十九歲。
孔子傳授《周易》給商瞿,商瞿傳授給楚國人馯臂子弘,馯臂子弘傳授給江東人矯子庸疵,矯子庸疵傳授給燕國人周子家豎,周子家豎傳授給淳于人光子乘羽,光子乘羽傳授給齊國人田子莊何,田子莊何傳授給東武人王子中同,王子中同傳授給菑川人楊何。楊何在漢武帝元朔年間憑研治《周易》擔(dān)任漢朝的中大夫。
高柴,字子羔。比孔子小三十歲。
子羔身高不滿五尺,師從孔子接受學(xué)業(yè),孔子認(rèn)為他愚笨。
子路讓子羔出任費郈的邑宰??鬃诱f:“這是坑害了人家的子弟!”子路說:“那里有老百姓,有社稷的祭祀,何必要讀書然后才算有學(xué)問呢?”孔子說:“所以我討厭能言善辯的人?!?br/>
漆雕開,字子開。
孔子讓漆雕開做官。漆雕開回答說:“我對這做官沒有信心?!笨鬃痈吲d。
公伯繚,字子周。
子周對季孫毀謗子路。子服景伯將這情告訴孔子,說:“季孫他老人家原來就對子路有疑心,對公伯繚,以我的力量還是能把他陳尸于大庭廣眾。”孔子說:“仁義之道將要實行,那是命??;仁義之道將要廢棄,也是命啊。公伯繚能把命怎么樣!”
司馬耕,字子牛。
司馬牛話多而且急躁。他問孔子什么叫仁??鬃诱f:“仁人,他的說話很慎重。”司馬牛說:“說話慎重,這就可以稱之為仁嗎?”孔子說:“實行仁很難,談?wù)撊誓懿簧髦貑幔俊?br/>
司馬牛問怎樣才是君子。孔子說:“君子不憂愁,不恐懼?!彼抉R牛說:“不憂愁不恐懼,這就可以稱之為君子嗎?”孔子說:“問心無愧,有什么憂愁什么恐懼!”
樊須,字子遲。比孔子小三十六歲。
樊遲請求學(xué)習(xí)種莊稼,孔子說:“我這方面不如老農(nóng)民?!狈t請求學(xué)習(xí)種蔬菜,孔子說:“我這方面不如老菜農(nóng)。”樊遲退下出去??鬃诱f:“小人呀,樊遲!上面執(zhí)政的人喜好禮儀,老百姓就沒有人敢不恭敬;上面執(zhí)政的人喜好義理,老百姓就沒有人敢不服從;上面執(zhí)政的人喜好信用,老百姓就沒有人敢不用真心實意。像這樣的話,四面八方的老百姓都會背著他們的子女而來投奔了,哪里用得著自己去種莊稼!”
樊遲詢問什么是仁,孔子說:“就是愛護人?!庇謫柺裁词侵?,孔子說:“就是了解人?!?br/>
有若比孔子小四十三歲。有若說:“禮的作用,以和諧適中最為可貴。在先王的治國之道里,這是其中最美好的。事無巨細(xì)都要依從禮,但也有行不通的地方;只知道和諧適中而去求和諧適中,不用禮來調(diào)節(jié),也是不可行的?!薄靶庞梅系懒x,說的話就能履行。恭敬符合道義,便能遠離恥辱。有依仗而不失去自己的親族,也就值得尊崇了?!?br/>
孔子去世后,弟子們十分思念仰慕。有若的長相像孔子,弟子們一起共同立他為老師,如同孔子在世時那樣對待他。有一天,弟子進來問道:“昔日夫子要出門上路,讓弟子帶上雨具,后來果真下了雨。弟子問道:‘您憑什么知道會下雨?’夫子說:‘《詩》中不是這樣說嗎:月亮附著在畢宿,接著就要下滂沱大雨了。昨天晚上月亮不就在畢宿嗎?’有一天,月亮在畢宿,結(jié)果卻沒有下雨。商瞿年紀(jì)很大仍沒有孩子,他的母親要為他另娶妻室??鬃优缮迢那巴R國,他的母親請求暫不要派商瞿??鬃诱f:‘不要擔(dān)心,商瞿四十歲以后當(dāng)會有五個兒子?!髞砉嫒绱?。冒昧相問,夫子憑什么知道這些?”有若沉默無語,沒法回答。弟子起身說:“有子避開此位,這不是你該坐的地方??!”
公西赤,字子華。比孔子小四十二歲。
子華出使到齊國去,冉有為他的母親請求給些小米。孔子說:“給她一釜?!比接姓埱笤黾印?鬃诱f:“給她一庾。”結(jié)果冉子給了五秉小米。孔子說:“公西赤前往齊國,乘著肥馬駕的車,穿著輕暖的皮衣。我聽說君子救濟急難窮困,而不接濟富人?!?br/>
巫馬施,字子旗。比孔子小三十歲。
陳司敗問孔子道:“魯昭公知禮嗎?”孔子說:“知禮?!笨鬃油顺鋈ズ螅愃緮∫菊埼遵R旗上前,說:“我聽說君子不偏袒任何人。難道君子也偏袒人嗎?魯君娶了吳國女子作為夫人,稱她為孟子。孟子本姓姬,為了回避稱同姓,所以叫她孟子。如果說魯君知禮的話,那還有誰不知禮!”巫馬施把陳司敗的話告訴孔子??鬃诱f:“我幸運啊,倘若有過錯,人家必定知道。臣子不可談?wù)摼鞯某笫拢瑸轸斁苤M,是禮啊?!?br/>
梁鳣,字叔魚。比孔子小二十九歲。
顏幸,字子柳。比孔子小四十六歲。
冉孺,字子魯。比孔子小五十歲。
曹恤,字子循。比孔子小五十歲。
伯虔,字子析。比孔子小五十歲。
公孫龍,字子石。比孔子小五十三歲。
從子石以上共三十五人,他們的年齡、姓名以及受業(yè)情況明確見于文獻記載。其它四十二人,不知年歲以及不見于文獻記載的,著錄于下:冉季,字子產(chǎn)。
公祖句茲,字子之。
秦祖,字子南。
漆雕哆,字子斂。
顏高,字子驕。
漆雕徒父。
壤駟赤,字子徒。
商澤。
石作蜀,字子明。
任不齊,字選。
公良孺,字子正。
后處,字子里。
秦冉,字開。
公夏首,字乘。
奚容箴,子子皙。
公肩定,字子中。
顏祖,字襄。
■單,字子家。
句井疆。
罕父黑,字子索。
秦商,字子丕。
申黨,字周。
顏之仆,字叔。
榮旂,字子祈。
縣成,字子祺。
左人郢,字行。
燕伋,字思。
鄭國,字子徒。
秦非,字子之。
施之常,字子恒。
顏噲,字子聲。
步叔乘,字子車。
原亢籍。
樂欬,字子聲。
廉絜,字庸。
叔仲會,字子期。
顏何,字冉。
狄黑,字皙。
邦巽,字子斂。
孔忠。
公西輿如,字子上。
公西蒧,字子上。
太史公說:學(xué)者中許多人說到孔子的七十位高足弟子,稱譽者有的言過其實,毀謗者有的篡改真相,但全都沒有見到過他們的容貌。而《論語》弟子名籍出自孔子宅第壁中古文,接近事實。我收集有關(guān)孔子弟子的姓名、文字全都取自《論語》中的弟子問對,合并編排,有疑惑不清的地方就空缺著。
孔子之所嚴(yán)事:〔1〕于周則老子;〔2〕于衛(wèi),〔3〕蘧伯玉;〔4〕于齊,〔5〕晏平仲;〔6〕于楚,〔7〕老萊子;〔8〕于鄭,〔9〕子產(chǎn);〔10〕于魯,〔11〕孟公綽?!?2〕數(shù)稱臧文仲、〔13〕柳下惠、〔14〕銅鞮伯華、〔15〕介山子然,〔16〕孔子皆后之,不并世?!?7〕【注釋】〔1〕“嚴(yán)”,尊敬。“事”,服事,對待?!?〕“周”,朝代名,公元前十一世紀(jì)周武王滅商后所建,姬姓,建都于鎬(今陜西西安西南灃水東岸)。公元前七七○年,周平王向東遷徙,建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陽)。平王東遷以前史稱西周,東遷以后稱東周。東周習(xí)慣上依司馬遷的《十二諸侯年表》、《六國年表》,以公元前四七六年為界劃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前后兩個時期。公元前二五六年被秦國所滅。此“周”當(dāng)指東周京都洛邑?!袄献印保呵飼r思想家,道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關(guān)于他的姓名、身世,傳說不一。本書《老子列傳》即有三說。一說氏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人,當(dāng)過周王室管理藏書的官員,孔子曾向他問禮,后隱居,著《道德經(jīng)》。或謂即楚人老萊子?;蛑^即周太史儋。詳見本傳。〔3〕“衛(wèi)”,國名,西周初周公平定武庚反叛后所封諸侯國,姬姓,始封君為周武王之弟康叔,建都朝歌(今河南淇縣),為當(dāng)時大國。公元前六六○年被翟人擊敗,遷都楚丘(今河南滑縣),淪為小國。又遷都帝丘(今河南濮陽)。公元前二五四年被魏國所滅。后一度復(fù)國,都于野王(今河南沁陽)。公元前二○九年被秦所滅?!?〕“蘧伯玉”,氏蘧(音qú),“蘧”或作“璩”,名瑗,字伯玉,謚成,蘧莊子無咎之子,衛(wèi)國大夫?!?〕“齊”,國名,西周初年所封異姓諸侯國,姜姓,始封君呂尚,建都營丘,改稱臨淄(在今山東淄博東北),領(lǐng)有今山東北部。春秋初年齊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國力強盛,稱霸諸侯。春秋后期君權(quán)逐漸轉(zhuǎn)入大臣田(亦作“陳”)氏家族。公元前三八六年,周安王承認(rèn)田和為齊侯。公元前二二一年被秦國所滅?!?〕“晏平仲”,即晏嬰,氏晏,名嬰,字平仲,或謂謚平,夷維(今山東高密)人,齊卿晏弱之子,襲父職任齊卿,歷仕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三朝,卒于公元前五○○年。有《晏子春秋》一書傳世,系后人撰作,集中記載了他的言行。詳見本書《管晏列傳》?!?〕“楚”,國名,羋姓,原為古代南方部族。西周初,其首領(lǐng)熊鬻歸附周文王,立國于荊山一帶。熊鬻后裔熊繹于周成王時受封子爵,建都丹陽(今湖北秭歸東南)。疆土向長江中游拓展。公元前七○四年,楚君熊通自號武王,其子熊貲遷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紀(jì)南城)。楚莊王時稱霸,轄境西北至武關(guān)(今陜西商南西北),東南到昭關(guān),(今安徽含山北),北至今河南南陽,南到洞庭湖以南,是當(dāng)時領(lǐng)土最大的國家。公元前五○四年遷都鄀,亦稱鄢郢(今湖北宜城東南)。戰(zhàn)國時疆域東北到達今山東南部,西南及于今廣西東北。公元前二七八年遷都于陳(今河南淮陽)。公元前二四一年又遷都壽春(今安徽壽縣)。公元前二二三年被秦國所滅。〔8〕“老萊子”,楚人,隱居耕作蒙山下,楚王聞其賢,打算起用,他又至江南隱居,終身不仕,撰作十五篇?!稘h書·藝文志》道家有《老萊子》十六篇,其逸已久。參看本書《老子韓非列傳》?!?〕“鄭”,國名,姬姓,始封君為周宣王弟友,即鄭桓公,公元前八○六年受封于鄭(今陜西華縣東)。周幽王時,鄭桓公將財產(chǎn)、部族向東轉(zhuǎn)移到東虢和鄶之間。鄭武公時,先后攻滅鄶和東虢,建都新鄭(今河南新鄭),領(lǐng)有今河南中部之地。鄭武公、鄭莊公相繼為周王室卿士,春秋初強盛一時。后逐漸衰落,于公元前三七五年被韓國滅亡?!?0〕“子產(chǎn)”,名僑(或作“喬”);字子產(chǎn),又字子美,謚成;鄭穆公之孫,故氏公孫;子國之子,故又氏國。亦稱“公孫僑”、“國僑”、“公孫成子”等。公元前五五四年為鄭卿。公元前五四三年執(zhí)政,實行改革。于公元前五二二年去世?!?1〕“魯”,國名,西周初年所封諸侯國,姬姓,始就封君為周公旦之子伯禽,建都曲阜(今山東曲阜),領(lǐng)有今山東泰山以南的汶、泗、沂、沭水流域。春秋后期公室被卿大夫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所瓜分。公元前二五六年被楚國滅亡?!?2〕“孟公綽”,魯國大夫。按《論語·憲問》云:“子曰:‘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yōu),不可以為滕、薛大夫?!薄蹲髠鳌废骞迥贻d孟公綽語?!?3〕“數(shù)”,音shuò,屢次,頻繁?!胺Q”,稱道,稱贊。“臧文仲”,氏臧,名辰,字文仲,亦稱“臧孫”,魯孝公后裔,任魯卿大夫,歷仕魯莊公、魯閔公、魯僖公、魯文公四朝,卒于公元前六一七年?!?4〕“柳下惠”,氏展,名獲,字禽,亦稱“展獲”、“展禽”;謚惠,食邑于柳下,故稱“柳下惠”,魯國大夫,曾任士師。〔15〕“銅鞮伯華”,即羊舌赤,氏羊舌,名赤,字伯華,晉卿羊舌職之子,食邑于銅鞮(今山西沁縣南),故稱“銅鞮伯華”,晉國大夫?!?6〕“介山之然”,即“介之推”(或作“介子推”),名推(或作“綏”),字然,晉文公未即位前流亡時的侍臣。晉文公結(jié)束流亡登上君位后,賞賜隨從人員,未及于他,他便和母親隱居綿上(今山西介休東南)山中。后晉文公尋找而不獲,將綿上作為其封田,本書《晉世家》云:“于是文公環(huán)綿上山中而封之,以為介推田,號曰介山?!惫屎笕艘浴敖椤被颉敖樯健狈Q呼他,又稱“介子”、“介推”、“介山子推”。“介山之然”的“之”和“介之推”的“之”,當(dāng)如《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杜預(yù)注所云,系語助詞。另《莊子·盜跖》云:”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薄冻o·九章·惜往日》亦云:“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公寤而追求?!彼鶄饔挟?,但均以“介之推”為忠臣賢士?!?7〕“并世”,同世,同時代。按《大戴禮記·衛(wèi)將軍文子》云:“孔子曰:‘……其為人之淵泉也,多聞而難誕也,不內(nèi)辭,足以沒世,國家有道,其言足以生,國家無道,其默足以容,蓋桐提伯華之行也。外寬而內(nèi)直,自設(shè)于隱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于人,以善存,亡汲汲,蓋蘧伯玉之行也。孝子慈幼,允德稟義,約貨去怨,蓋柳下惠之行也。其言曰:‘君雖不量于臣,臣不可以不量于君。是故君擇臣而使之,臣擇君而事之,有道順君,無道橫命?!唐街僦幸?。德恭而行仁,終日言,不在尤之內(nèi),貧而樂也,蓋老萊子之行也。易行以俟天命,居下位而不援其上,觀于四方也,不忘其親,茍思其親,不盡其樂,以不能學(xué)為己終身之憂,蓋介山子推之行也?!陛^集中地匯錄了所謂孔子對銅鞮伯華、蘧伯玉、柳下惠、晏平仲、老萊子、介山子推的評說,可參看。
顏回者,〔1〕魯人也,字子淵。少孔子三十歲。〔2〕【注釋】〔1〕“顏回”,氏顏,名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后被尊為“亞圣”、“復(fù)圣”?!?〕“少孔子三十歲”,依此推算,則顏回生于公元前五二一年。按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云:“楓山、三條本‘歲’上有‘七’字?!遍惾翳场端臅尩赜掷m(xù)》云:“回少孔子三十歲,三十下脫‘七’字?!币来?,則顏回生于公元前五一四年。又按毛奇齡《論語稽求篇》認(rèn)為“少孔子三十歲原是‘四十’之誤”。依此,則顏回生于公元前五一一年。
顏淵問仁?!?〕孔子曰:“克己復(fù)禮〔2〕,天下歸仁焉。”〔3〕【注釋】〔1〕“仁”,是孔子學(xué)說的核心思想,也是孔子所宣揚的最高道德準(zhǔn)則。具體包括多種含義。此處所說的“克己復(fù)禮”,即是其中重要的一項?!?〕“克”,克制,約束。“復(fù)”,歸復(fù),歸依。“禮”,禮儀制度,此指周代以宗法等級制為核心的一整套社會制度和道德規(guī)范??鬃诱J(rèn)為由周公所制定的周禮是冶國之本,恢復(fù)周禮是他的最終政治理想?!翱思簭?fù)禮”,按《左傳》昭公十二年云:“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復(fù)禮,仁也?!薄笨芍翱思簭?fù)禮”為古語,且為“仁”的一項內(nèi)容。〔3〕“歸”,與,稱許?!把伞?,句末語氣詞,表敘述。按語見《論語·顏淵》。原作:“顏淵問仁??鬃釉唬骸思簭?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為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司馬遷此處約取其語。
孔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1〕一瓢飲,〔2〕在陋巷,〔3〕人不堪其憂,〔4〕回也不改其樂?!薄?〕“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6〕亦足以發(fā),〔7〕回也不愚。”〔8〕“用之則行,舍之則藏,〔9〕唯我與爾有是夫!”〔10〕【注釋】〔1〕“簞”,音d1n,古代一種竹制的盛飯容器?!?〕“瓢”,音pi2o,剖開葫蘆做成的舀水器或盛酒器?!帮嫛?,飲料,湯水?!?〕“陋”,狹小,狹窄?!?〕“堪”,音k1n,承當(dāng),忍受?!?〕按此語見《論語·雍也》?!?〕“省”,音x@ng,省察,考察?!?〕“發(fā)”,發(fā)明,發(fā)揮?!?〕按語見《論語·為政》。“回也如愚”,原作:“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闭Z意較顯豁?!?〕“舍”,舍棄,此指不用。〔10〕“爾”,你?!笆恰?,此,這。指稱上面所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按語見《論語·述而》。
回年二十九,發(fā)盡白。蚤死,〔1〕孔子哭之慟,〔2〕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薄?〕魯哀公問:〔4〕“弟子孰為好學(xué)?”〔5〕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遷怒,〔6〕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薄?〕【注釋】〔1〕“蚤”,通“早”。按顏回的享年及卒年,說法不一。顏回年壽,《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作“三十一”;《史記索隱》、《文選·辨命論》《注》所引《家語》和《列子·力命》,均作“三十二”;而錢穆《先秦諸子系年孝辨》卷一《孔鯉顏回卒年考》則以為當(dāng)作“四十一”。關(guān)于顏回的卒年,分別有公元前四九○、前四八三、前四八一年三說。顏回的生卒年,主要有以下四說:1.公元前五一二至前四九○年。依《史記》顏回小孔子三十歲,與別本《家語》顏回壽“三十二”而作的推算。此說流行較廣,如《辭源》、《辭?!肪纱苏f。其實最不可信。前人據(jù)《論語》本身材料已有駁正,可參看《史記志疑》。2.公元前五一四年至前四八三年。此為閻若璩說(見《四書釋地又續(xù)》)。3.公元前五一一年至前四八一年。此為毛奇齡說(見《論語稽求篇》)。4.公元前五二一年至前四八一年。此為錢穆說。后三說皆有可能,但目前無法論定?!?〕“慟”,音t^ng,極其悲痛,悲痛之極。按語見《論語·先進》?!?〕“門人”,門徒,弟子?!耙妗保?,更加。按《尚書大傳》云:“自吾得回也,門人加親?!薄?〕“魯哀公”,名蔣(或作“將”),魯定公之子,母定姒,公元前四九四年至前四六七年在位。詳見本書《魯周公世家》?!?〕“孰”,誰,哪個。“好”,音hào,愛好。〔6〕“遷”,遷徙,轉(zhuǎn)移。〔7〕“貳”,再,重復(fù)。“過”,過失,過錯?!?〕“亡”,通“無”。按自“哀公問”至此見《論語·雍也》。“今也則亡”下,《論語》還有“未聞好學(xué)者也”一句。
閔損,〔1〕字子騫?!?〕少孔子十五歲?!?〕【注釋】〔1〕“閔損”,氏閔,名損,魯國人?!?〕“騫”,音qi1n。〔3〕“少孔子十五歲”,依此推算,則閔損生于公元前五三六年。
孔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薄?〕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祿?!?〕“如有復(fù)我者,〔3〕必在汶上矣。〔4〕【注釋】〔1〕“間”,音ji4n,非間,非議?!袄サ堋保值堋0凑Z見《論語·先進》?!?〕“污君”,污穢的君主?!暗摗?,俸祿,古代多以糧食作為俸祿。按《論語·雍也》云:“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fù)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眲t此“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祿”當(dāng)指閔子騫拒絕季氏任用之事?!?〕“復(fù)”,再,此指再次征召。〔4〕“汶”,音wèn,水名,即今大汶河。源出今山東萊蕪北,向西南流,經(jīng)東平南,至梁山東南流入濟水?!般肷稀保淬腙?,汶水之北。汶陽之地原為魯?shù)?,后被齊國奪占。則此“汶上”實指齊國。
冉耕,〔1〕字伯牛。孔子以為有德行。
【注釋】〔1〕“冉耕”,氏冉,名耕,魯國人,比孔子小七歲,生于公元前五四四年。據(jù)《論衡·自紀(jì)篇》云:“鯀惡禹圣;叟頑舜神;伯牛寢疾,仲弓潔全……”則冉耕為冉雍之父。而《史記索隱》引《家語》云冉雍“為伯牛之宗族”。
伯牛有惡疾,〔1〕孔子往問之,自牖執(zhí)其手,〔2〕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3〕命也夫!”〔4〕【注釋】〔1〕“惡疾”,痛苦難治的疾病?!豆騻鳌氛压旰涡葑⒃疲骸皭杭仓^瘖、聾、盲、癘、禿、跛、傴,不逮人論之屬也”?!痘茨献印ぞ瘛吩啤叭讲閰枴??!墩摵狻ぷ约o(jì)篇》云“伯牛寢疾”。按“厲”通“癘”,為麻瘋病。“寢疾”,為臥床不起之病?!?〕“牖”,音yǒu,窗戶?!皥?zhí)”,持,握?!?〕“斯”,這,這樣的。〔4〕按語見《論語·雍也》。
冉雍,〔1〕字仲弓。
【注釋】〔1〕“冉雍”,氏冉,名雍,魯國人,比孔子小二十九歲,生于公元前五二二年。
仲弓問政?!?〕孔子曰:“出門如見大賓,〔2〕使民如承大祭?!?〕在邦無怨,〔4〕在家無怨?!薄?〕【注釋】〔1〕“仲弓問政”,按自此以下語見《論語·顏淵》。“問政”,《顏淵》作“問仁”?!?〕“大賓”,重要賓客,貴賓。“出門如見大賓”,按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引楓山本、三條本在“出”字前有“仁之道”三字?!?〕“使”,役使,使用?!俺小?,承受,承當(dāng)?!?〕“邦”,國,國家。“在邦”,指在諸侯國中任職。按“在邦無怨”前,《論語》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八字?!?〕“家”,當(dāng)時稱卿大夫為家。“在家”,指在卿大夫家中任職?;蛑^在自己家中。
孔子以仲弓為有德行,曰:“雍也可使南面?!薄?〕【注釋】〔1〕“南面”,面南,面向南。坐北朝南,為古人尊位,因此“南面”常用以指稱天子、諸侯、卿大夫等各級尊長。按語見《論語·雍也》。
仲弓父,賤人?!?〕孔子曰:“犁牛之子骍且角〔2〕,雖欲勿用,〔3〕山川其舍諸?”〔4〕【注釋】〔1〕“賤”,地位低下。〔2〕“犁?!?,耕牛?;蛑^毛色不純的牛?!白印保优酥干诘南乱淮!绑U”,音x9n,毛色純赤?!敖恰保概=情L得周正?!?〕“雖”,縱然,即使?!坝谩保褂?,此指用作犧牲(祭祀的供品)?!?〕“山川”,此指山川神靈?!捌洹?,通“豈”,難道。“諸”,之乎。按語見《論語·雍也》。
冉求,〔1〕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歲?!?〕為季氏宰?!?〕【注釋】〔1〕“冉求”,氏冉,名求,《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云“仲弓之族”,魯國人?!?〕“少孔子二十九歲”,據(jù)此推算,則生于公元前五二二年?!?〕“季氏”,即季孫氏,魯國世卿?!霸住保以?,家臣之長。“為季氏宰”,按《孟子·離婁上》云“求也為季氏宰”。
季康子問孔子曰:〔1〕“冉求仁乎?”曰:“千室之邑,〔2〕百乘之家〔3〕,求也可使治其賦?!?〕仁則吾不知也?!睆?fù)問:“子路仁乎?”〔5〕孔子對曰:“如求?!?br/>
【注釋】〔1〕“季康子”,氏季孫,名肥,謚康,故亦稱“季孫肥”,季桓子之子,魯國卿大夫,公元前四九一年至前四六八年執(zhí)政。按以下對話,見《論語·公冶長》,文字有較大出入。且此“季康子”,《論語》作“孟武泊”?!?〕“室”,家室,民戶?!耙亍保家?,古代居民聚居的地方,通常也為一級居民組織的行政單位。此指卿大夫的采邑。采邑經(jīng)國君封賜后,由卿大夫派人管理,所收租稅,歸卿大夫享用?!?〕“乘”,音sh8ng,車乘,兵車,古時以一車四馬為一乘?!鞍俪酥摇?,指擁有兵車一百輛的卿大夫之家?!?〕“賦”,賦稅,指軍賦、田稅。按魯國于魯宣公十五年(公元前五九四年)“初稅畝”,于魯成公元年(公元前五九○年)“作丘甲”,于魯哀公十二年(公元前四八三年)實行“用田賦”?!扒笠部墒怪纹滟x”,按《論語·先進》云:“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孟子·離婁上》云:“求也為季氏宰,無能改于其德,而賦粟倍他日?!庇纱丝梢娙角蟆翱墒怪纹滟x”的具體含義?!?〕“子路”,即仲由,仲由字子路。詳下。
求問曰:“聞斯行諸?”〔1〕子曰:“行之?!弊勇穯枺骸奥勊剐兄T?”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2〕子華怪之:〔3〕“敢問問同而答異?”〔4〕孔子曰:“求也退,〔5〕故進之;〔6〕由也兼人,〔7〕故退之。”〔8〕【注釋】〔1〕“斯”,則,就。“諸”,之乎。〔2〕“如之何”,如何,怎么。〔3〕“子華”,即公西赤,公西赤字子華,孔子弟子。詳后。“怪”,奇怪,此用作動詞,感到奇怪?!?〕“敢”,膽敢,自言冒昧之詞?!?〕“退”,退縮,拘謹(jǐn)?!?〕“進”,促進,鼓勵。〔7〕“兼人”,勝過人,此指做事好勝爭強?!?〕“退”,貶退,抑制。按此節(jié)文字本《論語·先進》而有所縮略。
仲由,〔1〕字子路,〔2〕卞人也。〔3〕少孔子九歲?!?〕【注釋】〔1〕“仲由”,氏仲,名由?!?〕“子路”,《史記索隱》引《家語》云一字季路。按“季”當(dāng)系仲由排行,故可與字連稱,猶如孔子字尼,而常稱仲尼?!?〕“卞”,或作“弁”,魯國邑名,在今山東泗水東?!?〕“少孔子九歲”,依此計算,則仲由生于公元前五四二年。卒于公元前四八○年。
子路性鄙,〔1〕好勇力,志伉直,〔2〕冠雄雞,〔3〕佩豭豚,〔4〕陵暴孔子?!?〕孔子設(shè)禮,〔6〕稍誘子路,〔7〕子路后儒服委質(zhì),〔8〕因門人請為弟子?!?〕【注釋】〔1〕“鄙”,鄙樸,質(zhì)樸。〔2〕“伉”,音kàng,通“亢”,剛強?!爸薄保甭??!?〕“冠雄雞”,戴形似雄雞的冠?!?〕“豭”,音ji1,公豬。“豚”,音t*n,小豬。“豭豚”,公豬。按《莊子·盜跖》《釋文》引李頤云作“豭斗”。此為佩帶之物。洪頤煊《讀書叢錄》釋為用豭豚皮制成的劍飾,可備一說。按《莊子·盜跖》有“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長劍”,《史記集解》云:“冠以雄雞,佩以豭豚?!眲t“豭豚”也有可能為長劍之名?!?〕“陵暴”,欺侮,欺壓?!?〕“設(shè)禮”,設(shè)施禮教?!?〕“稍”,逐漸?!?〕“儒服”,儒生穿戴的衣帽?!拔保滤?。“質(zhì)”,通“贄”,古代初次求見時所送的禮物,也可專指致送老師的禮物?!拔棥?,致送見面禮。這里指致送拜師禮?!?〕“因”,通過?!伴T人”,門徒,即弟子。
子路問政??鬃釉唬骸跋戎?〕勞之?!薄?〕請益。〔3〕曰:“無倦?!薄?〕【注釋】〔1〕“先之”,為百姓之先,即帶頭示范。〔2〕“勞”,舊讀lào,慰勞。〔3〕“請益”,請求增益,此指請求多回答一些?!?〕“倦”,疲倦,懈怠。按語見《論語·子路》。
子路問:“君子尚通乎?”〔1〕孔子曰:“義之為上。〔2〕君子好勇而無義,則亂;小人好勇而無義,〔3〕則盜?!薄?〕【注釋】〔1〕“君子”,這里指有身份地位的人,即當(dāng)時的貴族官僚?!吧小保缟??!?〕“義”,指行為合乎禮法和道德規(guī)范?!傲x之為上”,按《論語·陽貨》作“義以為上”?!吧稀?,通“尚”?!?〕“小人”,這里指相對于“君子”而言的沒有身份地位的平民百姓?!?〕按語見《論語·陽貨》。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1〕唯恐有聞。〔2〕【注釋】〔1〕“未之能行”,即未能行之?!?〕“有”,又。按語見《論語·公冶長》。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1〕其由也與!”〔2〕“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3〕“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薄?〕“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5〕其由也與!”〔6〕“由也升堂矣,〔7〕未入于室也。”〔8〕【注釋】〔1〕“片言”,半言,片言只語。或謂即“單辭”,指一面之辭?!罢邸保瑪?,判決?!蔼z”,訟事,訴訟案件?!?〕“其”,副詞,大概,恐怕?!芭c”,通“歟”,語氣詞,表示推測?!?〕“材”,材料,此指制造渡海木筏的材料。按此語見《論語·公冶長》。原文為:“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或謂“材”通“裁”,或謂通“哉”?!?〕“不得其死”,不得好死?!叭弧保淠┱Z氣詞,用法同“焉”。按語見《論語·先進》?!?〕“衣”,音yì,動詞,穿?!氨帧?,壞,破舊。“缊袍”,以亂麻作絮的破袍。“貉”,音hé,亦稱“狗獾”。其毛皮可做皮衣?!耙潞颜摺?,穿著用狐貉之皮做的袍子?!?〕按語見《論語·子罕》?!?〕“堂”,廳堂?!?〕“室”,內(nèi)室。按先進門,次登堂,后入室,孔子以此表示學(xué)問道德由低到高的幾個階段。入室為最高階段。按語見《論語·先進》。
季康子問:〔1〕“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2〕不知其仁?!?br/>
【注釋】〔1〕“季康子”,按此節(jié)見《論語·公冶長》,原文所問者為孟武伯?!?〕“千乘之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千乘之國在春秋時代為大國。
子路喜從游,〔1〕遇長沮、桀溺、荷■丈人?!?〕【注釋】〔1〕“從”,跟從,隨從。此指跟隨孔子?!?〕“長沮、桀溺”,二隱者名。見《論語·微子》,云:“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苯鹇南椤墩撜Z集注考證》云:“此蓋以物色名之,如荷蕢、晨門、荷■丈人之類。蓋二人耦耕于田,其一人長而沮洳,一人桀然高大而涂足,因以名之也?!笨蓚湟徽f。“荷”,音h8,扛,“■”,音di4o,古時耘田的一種竹器?!罢扇恕保先??!昂伞稣扇恕保钢龅睦先?。按《論語·微子》,云:“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荷■?!?br/>
子路為季氏宰,〔1〕季孫問曰:〔2〕“子路可謂大臣與?”〔3〕孔子曰:“可謂具臣矣。”〔4〕【注釋】〔1〕“季氏宰”,季氏家宰,季氏家臣之長。〔2〕“季孫”,按《論語·先進》作“季子然”,季孫氏族人。〔3〕“大臣”,重臣,輔佐大臣。〔4〕“具臣”,備位充數(shù)之臣,指一般的臣僚。按語見《論語·先進》。
子路為蒲大夫,〔1〕辭孔子??鬃釉唬骸捌讯鄩咽?,又難治。然吾語汝:〔2〕恭以敬,可以執(zhí)勇;〔3〕寬以正,可以比眾;〔4〕恭正以靜,可以報上?!薄?〕【注釋】〔1〕“蒲”,衛(wèi)國邑名,在今河南長垣?!捌汛蠓颉?,蒲邑行政長官?!?〕“語”,音yù,告訴,告誡?!?〕“執(zhí)”,控制,駕馭。按《說苑·政理》、《孔子家語·致思》作“攝”。〔4〕“比”,親近,安撫。按《說苑·政理》作“容”?!?〕“報”,回報,報答?!墩f苑·政理》作“親”。按本節(jié)可參看《說苑·政理》、《孔子家語·致思》。
初,衛(wèi)靈公有寵姬曰南子?!?〕靈公太子蕢聵得過南子,〔2〕懼誅出奔?!?〕及靈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輒在?!薄?〕于是衛(wèi)立輒為君,是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蕢聵居外,〔6〕不得入。子路為衛(wèi)大夫孔悝之邑宰。〔7〕蕢聵乃與孔悝作亂,〔8〕謀入孔悝家,遂與其徒襲攻出公。出公奔魯,而蕢聵入立,是為莊公。方孔悝作亂,〔9〕子路在外,聞之而馳往。遇子羔出衛(wèi)城門,〔10〕謂子路曰:“出公去矣,〔11〕而門已閉,子可還矣,〔12〕毋空受其禍?!薄?3〕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難?!薄?4〕子羔卒去?!?5〕有使者入城,城門開,子路隨而入。造蕢聵,〔16〕蕢聵與孔悝登臺?!?7〕子路曰:“君焉用孔悝?〔18〕請得而殺之?!薄?9〕蕢聵弗聽。于是子路欲燔臺,〔20〕蕢聵懼,乃下石乞、壺黡攻子路,〔21〕擊斷子路之纓?!?2〕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薄?3〕遂結(jié)纓而死?!?4〕【注釋】〔1〕“衛(wèi)靈公”,衛(wèi)國國君,名元,衛(wèi)襄公之子,母婤姶,公元前五三四年至前四九三年在位。詳見本書《衛(wèi)康叔世家》。“南子”,亦稱“釐夫人”,宋女?!?〕“蕢聵”,音ku4iku9,亦作“蒯聵”,即衛(wèi)莊公。因與南子構(gòu)惡,于公元前四九六年出奔宋國。于公元前四八○年返回衛(wèi)國國都即位,于公元前四七八年被戎州人己氏所殺。詳見本書《衛(wèi)康叔世家》?!暗眠^”,得罪。〔3〕“懼誅出奔”,按《左傳》定公十四年和本書《衛(wèi)康叔世家》,蕢聵于衛(wèi)靈公三十九年(公元前四九六年)因謀殺南子不成而出奔宋國?!?〕“公子郢”,衛(wèi)靈公庶子,名郢,或作“逞”,字子南,謚昭。〔5〕“亡人太子”,指太子蕢聵,當(dāng)時逃亡在外?!拜m”,衛(wèi)靈公之孫,衛(wèi)莊公之子,于公元前四九二年至前四八一年、公元前四七六年至前四六九年兩度在位。詳見本書《衛(wèi)康叔世家》?!?〕“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蕢聵居外”,衛(wèi)出公第一次在位十二年(公元前四九二年至前四八一年),其間蕢聵一直居住在衛(wèi)國戚邑?!?〕“孔悝”,氏孔,名悝,排行叔,亦稱“孔叔”,孔文子圉之子,母孔伯姬為蕢聵之姊,衛(wèi)國執(zhí)政大夫,于公元前四八○年擁立蕢聵即位,不久出奔宋?!般Α保鬹u9。“孔悝之邑宰”,即孔悝采邑之宰?!?〕“蕢聵乃與孔悝作亂”,指蕢聵與其姊孔伯姬及渾良夫合謀,脅迫孔悝作內(nèi)應(yīng),驅(qū)逐衛(wèi)出公以奪取君位。詳見《左傳》哀公十五年和本書《衛(wèi)康叔世家》。〔9〕“方”,當(dāng),正方。〔10〕“子羔”,即高柴,高柴字子羔,孔子弟子,時為衛(wèi)國大夫。詳后。“衛(wèi)城門”,指衛(wèi)都城門?!?1〕“出公”,《史詮》曰:“‘出公’當(dāng)作‘衛(wèi)君’?!弊痈岙?dāng)時不可能以謚號相稱,當(dāng)系追述之詞?!叭ァ?,離開。〔12〕“還”,返回?!?3〕“毋”,不要。“空”,白白,徒然?!?4〕“食其食”,吃孔悝的糧食,即得到孔悝發(fā)給的俸祿,指子路做孔悝的家臣?!?5〕“卒”,終于,結(jié)果?!?6〕“造”,往,到?!霸焓壜槨?,到蕢聵處。當(dāng)時蕢聵在孔悝家?!?7〕“臺”,指孔悝家中之臺?!?8〕“焉”,安,哪里。〔19〕“得”,得到,獲得。〔20〕“燔”,音fán,焚燒。〔21〕“下”,使動用法,讓……下臺?!笆颉攸d”,二人均為蕢聵侍臣。按“壺黡”,《左傳》哀公十五年和本書《衛(wèi)康叔世家》作“盂黡”,《漢書·古今人表》作“狐黡”?!包d”,音y3n。〔22〕“纓”,系在頷下的冠帶。〔23〕“免”,脫?!?4〕“遂”,就,于是?!敖Y(jié)”,打結(jié)。
孔子聞衛(wèi)亂,曰:“嗟乎,〔1〕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惡言不聞于耳?!薄?〕是時子貢為魯使于齊?!?〕【注釋】〔1〕“嗟”,音ju5,感嘆聲?!昂酢?,語助詞?!?〕“已而”,事后,不久。按自上節(jié)“初……”至此,見《左傳》哀公十五年及本書《衛(wèi)康叔世家》?!?〕“惡言”,誹謗中傷的話。按《尚書大傳》云:“孔子曰:‘……自吾得由也,惡言不至于耳,……’”當(dāng)為司馬遷所本?!?〕“是時子貢為魯使于齊”,按張文虎《校史記札記》曰:“此與上下文皆不相涉?!端麟[》本出此九字于子貢傳‘好廢舉與時轉(zhuǎn)貨貲’條后。疑今本錯簡”。
宰予,〔1〕字子我,利口辯辭?!?〕既受業(yè),問:“三年之喪不已久乎?〔3〕君子三年不為禮,〔4〕禮必壞;三年不為樂,〔5〕樂必崩。舊谷既沒,〔6〕新谷既升,〔7〕鉆燧改火,〔8〕期可已矣。”〔9〕子曰:“于汝安乎?”曰:“安?!薄叭臧矂t為之。君子居喪,食旨不甘,〔10〕聞樂不樂,〔11〕故弗為也?!痹孜页?。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2〕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義也?!薄?3〕【注釋】〔1〕“宰予”,氏宰,名予,魯國人?!?〕“利口辯辭”,即口利辭辯,嘴快而言辭雄辯。按宰成以善于談?wù)f而被列為具有“言語”特長?!?〕“三年之喪”,儒家主張父母死亡,子女應(yīng)當(dāng)服喪三年。“已”,太?!?〕“為”,行,舉行?!岸Y”,禮儀。〔5〕“樂”,音樂?!?〕“舊谷”,舊糧,陳糧?!皼]”,盡,此指吃盡?!?〕“新谷”,新糧?!吧保菆?,收獲。〔8〕“鉆燧”,古時取火的一種方法。分別用木制成鉆和燧,然后以鉆木鉆燧木,通過強烈摩擦取得火種。按揭子宣《璇璣遺述》云:“如榆剛?cè)⌒囊欢螢殂@,柳剛?cè)⌒姆匠邽楸P,中鑿眼,鉆頭大旁,取竇寸許,用繩力牽如車,鉆則火星飛爆出竇,薄煤成火矣?!薄案幕稹?,更火,更換火種。古代有每年定時更換火種的習(xí)俗。按《史記集解》云:“馬融曰:‘《周書·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檀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鉆火各異木,故曰改火?!薄?〕“期”,音jī,一年,一周年?!耙选保梗V??!?0〕“旨”,味美,此指美味食物?!?1〕“聞樂不樂”,前一個“樂”,音yu8,音樂;后一個“樂”,音lè,快樂,高興。〔12〕“免”,脫離?!皯选保瑧驯??!?3〕“通義”,即“通儀”,通行的喪儀。按自“問”以下至此,見《論語·陽貨》。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2〕糞土之墻不可圬也。”〔3〕【注釋】〔1〕“晝”,白天?!皩嫛保?,睡覺?!?〕“朽”,腐朽,腐爛?!暗瘛?,雕琢。〔3〕“糞土”,穢土,臟土?!佰亍?,音wū,通“杇”,涂飾墻壁的工具,即鏝,俗稱瓦刀。此用作動詞,意為用杇涂飾墻壁。按語見《論語·公冶長》。
宰我問五帝之德?!?〕子曰:“予非其人也!”〔2〕【注釋】〔1〕“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遠古傳說中的五位圣王。詳見本書《五帝本紀(jì)》?!暗隆?,道德,德行,此泛指有關(guān)情況?!?〕“予非其人也”,言宰予不是能修明五帝之德的人。按關(guān)于宰予和孔子就五帝德的問對,詳見《大戴禮記·五帝德》。
宰我為臨菑大夫,〔1〕與田常作亂,〔2〕以夷其族,〔3〕孔子恥之?!?〕【注釋】〔1〕“臨菑”,即臨淄,齊國都城,在今山東淄博市東北舊臨淄?!芭R淄大夫”,臨菑行政長官?!?〕“與”,音yù,參預(yù)?!疤锍!保咸?,亦作“陳”;名常,亦作“恒”;謚成,故亦稱“田?!薄ⅰ瓣惡恪?、“田成子”、“陳成子”等。齊國大夫,陳釐子乞之子。繼承其父大斗出、小斗進的做法,爭取民心。公元前四八一年,殺死齊簡公,擁立齊平公,任相國,鏟除公族中強者,擴大自己封邑,開創(chuàng)田氏專擅齊國權(quán)柄的局面。詳見本書《田敬仲完世家》?!?〕“夷”,夷滅,殺滅?!白濉保易??!?〕“恥之”,以此為恥。按前人多不信宰予參預(yù)田常作亂而死之事,認(rèn)為司馬遷誤記?!妒酚浰麟[》云:“按《左氏傳》無宰我與田常作亂之文;然有闞止字子我,而因爭寵,遂為陳恒所殺??肿峙c宰予相涉,因誤云然?!鼻宕簧賹W(xué)者也力辯其無。今人錢穆《先秦諸子系年考辨·宰我死齊考》認(rèn)為此說出于戰(zhàn)國田氏對宰予的仇恨和誣諂。考本書《李斯列傳》云:“田常為簡公臣,爵列無敵于國,私家之富與公家均,布惠施德,下得百姓,上得群臣,陰取齊國,殺宰予于庭,即弒簡公于朝,遂有齊國。”又《田敬仲完世家》云:“田常成子與監(jiān)止俱為左、右相,相簡公。田常心害監(jiān)止,監(jiān)止幸于簡公,權(quán)弗能去。……子我者,監(jiān)止之宗人也,常與田氏有郤?!锍S谑菗糇游?。子我率其徒攻田氏,不勝,出亡。田氏之徒追殺子我及監(jiān)止。”所言與此各有■牾,可見司馬遷所述必有訛誤。
端沐賜,〔1〕衛(wèi)人,字子貢。〔2〕少孔子三十一歲?!?〕【注釋】〔1〕“端沐賜”,氏端沐,或作“端木”,名賜。〔2〕“子貢”,或作“子贛”。按錢大昕《廿二史札記》云:“古人名字必相應(yīng),《說文》‘贛,賜也?!?,獻功也’。則端木子之字當(dāng)為子贛無疑?!笨蓚湟徽f?!?〕“少孔子三十一歲”,按此推算,則端沐賜生于公元前五二○年。
子貢利口巧辭,孔子常黜其辯。〔1〕問曰:“汝與回也孰愈?”〔2〕對曰:“賜也何敢望回!〔3〕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薄?〕【注釋】〔1〕“黜”,通“絀”,屈,虧屈?!?〕“愈”,勝,勝過?!?〕“望”,通“方”,比?!?〕按自“問曰”至此,見《論語·公冶長》。
子貢既已受業(yè),問曰:“賜何人也?”孔子曰:“汝器也。”〔1〕曰:“何器也?”曰:“瑚璉也?!薄?〕【注釋】〔1〕“器”,器物,器具?!?〕“瑚璉”,音h*li3n,即“簠簋”,古代祭祀時盛放糧食的器皿,簠形方,簋形圓,屬于宗廟重器。《史記集解》云:“包氏曰:‘瑚璉,黍稷器。夏曰瑚,殷曰璉,周曰簠簋,宗廟之貴器。’”按自“問曰”至此,見《論語·公冶長》。
陳子禽問子貢曰:〔1〕“仲尼焉學(xué)?”〔2〕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于地,〔3〕在人。賢者識其大者,〔4〕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焉不學(xué)?〔5〕而亦何常師之有!”〔6〕又問曰:“孔子適是國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8〕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也?!薄?0〕【注釋】〔1〕“陳子禽”,即陳亢,名亢,字子禽。按《論語》鄭玄《注》、《禮記·檀弓》均以陳亢為孔子弟子?!犊鬃蛹艺Z·七十二弟子》云:“陳亢,陳人,字子亢,一字子禽,少孔子四十歲?!钡緜鳠o陳亢。臧庸《拜經(jīng)日記》謂陳亢即本傳之原亢籍,不足信。按以下問對見《論語·子張》,問者為“衛(wèi)公孫朝”,而非“陳子禽”?!?〕“焉”,安,哪里?!?〕“文、武”,指周文王、周武王?!拔奈渲馈保芪耐?、周武王的修身治國之道?!皦嫛?,墜落,失落。〔4〕“識”,音zhì,通“志”,記住。〔5〕“夫子”,對孔子的尊稱。〔6〕“常師”,固定的老師。“何常師之有”,即“有何常師”。〔7〕“適”,往,到?!?〕“抑”,還是?!?〕“溫”,溫和。“良”,善良?!肮А?,恭敬。“儉”,儉樸?!白尅保t讓?!?0〕“其諸”,表示推測、不肯定的語氣,為當(dāng)時齊魯習(xí)用語,意為恐怕,或者。按自“又問”至此,見《論語·學(xué)而》。
子貢問曰:“富而無驕,貧而無諂,〔1〕何如?”〔2〕孔子曰:“可也。不如貧而樂道,富而好禮?!薄?〕【注釋】〔1〕“諂”,音ch3n,諂媚,巴結(jié)奉承?!?〕“何如”,如何,怎么樣?!?〕按本節(jié)見《論語·學(xué)而》。
田常欲作亂于齊,憚高、國、鮑、晏,〔1〕故移其兵,欲以伐魯??鬃勇勚?,謂門弟子曰:“夫魯,墳?zāi)顾?,父母之國。國危如此,二三子何為莫出?”?〕子路請出,孔子止之。子張、子石請行,〔3〕孔子弗許。子貢請行,孔子許之。
【注釋】〔1〕“憚”,音d4n,害怕,畏懼?!案摺?,即高氏,姜姓,齊國公族,受周天子策命,世代為齊國上卿。“國”,即國氏,姜姓,齊國公族,受周天子策命,世代為齊國上卿?!磅U”,即鮑氏,姒姓,齊國大夫世家。“晏”,即晏氏,姜姓,齊國大夫世家。〔2〕“二三子”,諸子,各位?!昂螢椤?,即為何,為什么。“莫”,沒有誰。〔3〕“子張”,即顓孫師,子張為其字,孔子弟子。詳后。“子石”,即公孫龍,子石為其字,孔子弟子。詳后。
遂行,至齊,說田常曰:“君之伐魯過矣。夫魯,難伐之國,其城薄以卑,〔1〕其地狹以泄,〔2〕其君愚而不仁,大臣偽而無用,其士民又惡甲兵之事,此不可與戰(zhàn)。君不如伐吳?!?〕夫吳,城高以厚,地廣以深,〔4〕甲堅以新,〔5〕士選以飽,〔6〕重器精兵盡在其中,〔7〕又使明大夫守之,〔8〕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9〕“子之所難,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難。而以教常,何也?”子貢曰:“臣聞之,憂在內(nèi)者攻強,憂在外者攻弱。今君憂在內(nèi)。吾聞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聽者也。今君破魯以廣齊,戰(zhàn)勝以驕主,破國以尊臣,而君之功不與焉,〔10〕則交日疏于主?!?1〕是君上驕主心,下恣群臣,〔12〕求以成大事,難矣。夫上驕則恣,臣驕則爭,是君上與主有郤,〔13〕下與大臣交爭也。如此,則君之立于齊危矣。故曰不如伐吳。伐吳不勝,民人外死,大臣內(nèi)空,是君上無強臣之?dāng)常聼o民人之過,〔14〕孤主制齊者唯君也。”田常曰:“善。雖然,吾兵業(yè)已加魯矣,〔15〕去而之吳,〔16〕大臣疑我,奈何?”子貢曰:“君按兵無伐,臣請往使吳王,令之救魯而伐齊,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許之,使子貢南見吳王?!?7〕【注釋】〔1〕“以”,而。“卑”,低,矮。〔2〕“地”,按《越絕書·陳恒傳》、《吳越春秋·夫差內(nèi)傳》作“池”,當(dāng)是?!靶埂保础对浇^書·陳恒傳》、《吳越春秋·夫差內(nèi)傳》作“淺”,與下文“廣以深”之“深”相對,當(dāng)是?!?〕“吳”,國名,亦稱“句吳”、“攻吳”。姬姓,始祖為周太王之子太伯、仲雍。太伯、仲雍因太王欲立少子季歷,避奔荊蠻。太伯自號句吳,被擁立為吳太伯。太伯去世,仲雍繼位。周武王滅商后,正式封仲雍曾孫周章為吳君,列為諸侯。建都吳(今江蘇蘇州),轄境約有今江蘇南部、上海及浙江北部、安徽東南部一帶。春秋時,壽夢稱王,國力漸強。公元前五○六年吳王闔閭曾擊敗楚國。公元前四九四年吳王夫差領(lǐng)兵攻入越國,迫使越王句踐臣服,并北上與晉爭霸。公元前四七三年被越國所滅?!?〕“地廣以深”,按此“地”亦當(dāng)作“池”?!?〕“甲”,鎧甲,此指武器裝備?!?〕“士”,士卒?!斑x”,挑選,選拔,這里是精良的意思?!?〕“重器”,寶器?!熬?,精良的武器。〔8〕“明”,賢明?!?〕“忿”,音fèn,通“憤”,憤怒?!白魃保淖兡樕??!?0〕“與”,音yù,參與,存在?!把伞保谑?,于此?!芭c焉”,在其中?!?1〕“日”,日益。“疏”,疏遠。〔12〕“恣”,音zì,恣肆,放縱?!?3〕“郤”,音xì,通“隙”,縫隙,隔閡?!?4〕“過”,責(zé)備,怪罪?!?5〕“業(yè)”,既,已。〔16〕“之”,往,到?!?7〕“南”,向南行,南下?!皡峭酢?,指吳王夫差,吳王闔閭之子,曾一度大敗齊、越,與晉爭霸,后被越滅國,自殺身亡。于公元前四九五年至前四七三年在位。詳見本書《吳太伯世家》。
說曰:“臣聞之,王者不絕世,〔1〕霸者無強敵,千鈞之重加銖兩而移?!?〕今以萬乘之齊而私千乘之魯,〔3〕與吳爭強,竊為王危之。且夫救魯,顯名也;伐齊,大利也。以撫泗上諸侯,〔4〕誅暴齊以服強晉,〔5〕利莫大焉。名存亡魯,實困強齊,智者不疑也?!眳峭踉唬骸吧?。雖然,吾嘗與越戰(zhàn),〔6〕棲之會稽?!?〕越王苦身養(yǎng)士,〔8〕有報我心。〔9〕子待我伐越而聽子?!弊迂曉唬骸霸街畡挪贿^魯,吳之強不過齊,王置齊而伐越,〔10〕則齊已平魯矣。且王方以存亡繼絕為名,夫伐小越而畏強齊,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難,仁者不窮約,〔11〕智者不失時,王者不絕世,以立其義。今存越示諸侯以仁,救魯伐齊,威加晉國,諸侯必相率而朝吳,〔12〕霸業(yè)成矣。且王必惡越,〔13〕臣請東見越王,令出兵以從,此實空越,名從諸侯以伐也。”吳王大說,〔14〕乃使子貢之越。
【注釋】〔1〕“王者”,實行王道的人。王道為儒家所鼓吹的政治主張,即用所謂仁義之道治理國家統(tǒng)一天下?!巴跽摺迸c下“霸者”相對,以武力強權(quán)治理國家,統(tǒng)一天下,被儒家稱為“霸道”?!睹献印す珜O丑》曰:“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絕世”,斷絕世系,即滅亡國家。按《孔子家語·屈節(jié)》作“滅國”?!?〕“鈞”,古代重量單位,三十斤為一鈞?!扒рx”,比喻巨大的重量。“銖兩”,均為古代很小的重量單位?!稘h書·律歷志上》云:“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北扔鳂O小的重量?!?〕“萬乘”,一萬輛兵車,這原是天子擁有的軍事力量。這里用來指齊國,當(dāng)是戰(zhàn)國的情形。戰(zhàn)國時代萬乘之國為大國?!八健?,私有,占為己有?!扒С恕?,一千輛兵車,千乘之國在春秋時代為大國,至戰(zhàn)國時代僅為中等國家?!?〕“撫”,安撫。“泗上”,泗水之濱?!般羯现T侯”,指泗水之濱的十二個諸侯小國。按《戰(zhàn)國策·楚策一》有“泗上十二諸侯”之語。一般認(rèn)為指鄒、魯、陳、蔡、宋、衛(wèi)、滕、薛、費、任、郯、邳。〔5〕“晉”,國名,西周初年所封諸侯國。姬姓,始封君為周成王弟叔虞,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西),轄境有山西西南部。春秋初,晉昭侯封叔父成師于曲沃(今山西聞喜西北),出現(xiàn)分裂局面,后曲沃武公取代公室,統(tǒng)一晉國。晉獻公時遷都于絳(今山西翼城東南)。晉文公改革內(nèi)政,稱霸諸侯。晉景公時遷都新田,亦稱新絳(今山西曲沃西北),疆域不斷擴展,成為中原強國。春秋后期,執(zhí)政的六卿勢力日益強大,逐漸侵奪君權(quán)。在六卿的互相爭斗中,趙氏、魏氏、韓氏三家兼并了范氏、中行氏、知氏。公元前四○三年,周威烈王策命魏文侯、韓景侯、趙烈侯為諸侯。晉國從此正式分裂為魏、韓、趙三國?!?〕“嘗”,曾,曾經(jīng)?!霸健?,國名,亦稱“于越”。姒姓,相傳為夏禹的后裔,始祖為夏后少康庶子無余,被封于會稽(今浙江紹興),奉守對禹的祭祀。春秋時,常與吳國發(fā)生爭戰(zhàn)。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吳王夫差打敗。越王句踐臥薪嘗膽,積蓄力量,于公元前四七三年滅亡吳國。此后向北擴張,稱霸諸侯,轄境有今江蘇北部運河以東、江蘇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江西東部之地。戰(zhàn)國時衰落,約于公元前三○六年被楚國所滅?!?〕“棲”,棲身,居住?!皶?,即會稽山,原名苗山(或作“茅山”、“防山”),在今浙江紹興、嵊縣、諸暨、東陽間。相傳禹到此大會諸侯,計功封爵,始命名“會稽”,取會計之意。〔8〕“越王”,即越王句踐,越王允常之子,亦稱“菼執(zhí)”,公元前四九七年至公元前四六五年在位。詳見本書《越王句踐世家》?!?〕“報”,報復(fù)、報仇?!?0〕“置”,放下,放過?!?1〕“窮”,止,廢棄?!凹s”,規(guī)約,禮法?!案F約”,廢棄禮法?;蚪鉃楦F困潦倒,亦通。〔12〕“相率”,相從,相繼?!?3〕“且”,句首語助詞,表示提起下文。“必”,一定,實在。“惡”,音wù,憎恨,討厭,這里是擔(dān)心的意思。〔14〕“說”,音yuè,通“悅”,喜悅,高興。
越王除道郊迎,〔1〕身御至舍而問曰:〔2〕“此蠻夷之國,〔3〕大夫何以儼然辱而臨之?”〔4〕子貢曰:“今者吾說吳王以救魯伐齊,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且夫無報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也;〔5〕有報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6〕事未發(fā)而先聞,危也。三者,舉事之大患。”句踐頓首再拜曰:〔7〕“孤嘗不料力,〔8〕乃與吳戰(zhàn),困于會稽,痛入于骨髓,〔9〕日夜焦唇干舌,徒欲與吳王接踵而死,〔10〕孤之愿也?!彼靻栕迂?。子貢曰:“吳王為人猛暴,群臣不堪;國家敝以數(shù)戰(zhàn),〔11〕士卒弗忍;百姓怨上,大臣內(nèi)變;子胥以諫死,〔12〕太宰嚭用事,〔13〕順君之過以安其私:是殘國之治也?!?4〕今王誠發(fā)士卒佐之以徼其志,〔15〕重寶以說其心,卑辭以尊其禮,其伐齊必也。彼戰(zhàn)不勝,王之福矣。戰(zhàn)勝,必以兵臨晉,臣請北見晉君,令共攻之,弱吳必矣。其銳兵盡于齊,重甲困于晉,〔16〕而王制其敝,此滅吳必矣?!痹酵醮笳f,許諾。送子貢金百鎰,〔17〕劍一,良矛二。子貢不受,遂行。
【注釋】〔1〕“除道”,繕治打掃道路?!敖加保浇纪庥??!?〕“身”,親身,親自?!坝?,駕車?!吧帷?,客舍,館舍?!?〕“蠻夷”,古代對東南各族的稱呼。相對于中原而言,蠻夷地區(qū)一般來說經(jīng)濟文化尚處較為落后階段。越王自稱“蠻夷之國”,表示謙恭?!?〕“儼”,音yǎn,恭敬莊重?!皟叭弧?,莊重的樣子?!比琛?,受辱,屈尊?!芭R”,光臨,來到。〔5〕“拙”,音zhuō,笨拙,拙劣。〔6〕“殆”,音d4i,危險,失敗?!?〕“頓首”,頭叩地而拜?!霸侔荨保B拜兩次?!?〕“料”,量,估量?!?〕“髓”,音suì,骨中的凝脂?!肮撬琛?,這里比喻最深的地方?!?0〕“徒”,只。“踵”,音zh%ng,腳后眼。“接踵”,足踵相接,即跟隨,隨從的意思?!?1〕“敝”,困,困乏。“數(shù)”,音shuò,屢次,頻繁?!?2〕“子胥”,即伍子胥,氏伍,名員,字子胥。楚大夫伍奢次子。公元前五二二年,伍奢在楚被殺,他出逃進入?yún)菄?。幫助闔閭奪權(quán)治國,成為吳國重臣。后攻破楚國,以功封于申,又稱申胥。吳王夫差時,進諫反對接受越國求和與進攻齊國,漸受冷落。公元前四八四年吳王夫差賜劍命他自殺。詳見本書《伍子胥列傳》?!?3〕“太宰嚭”,氏伯,名嚭(音pǐ),故亦稱伯嚭(或作“帛喜”、“白喜”、“帛否”、“伯喜”),字子余。楚大夫伯州犁之孫,出亡奔吳,以功任吳國太宰。善于逢迎,深得吳王夫差寵信。吳破越后,他接受賄賂,許越媾和,并進讒言殺害伍子胥。吳亡后,降越為臣。本篇說他被越王句踐所殺?!坝檬隆?,主事,執(zhí)政。〔14〕“殘”,殘余,將盡,將要滅亡?!?5〕“誠”,確實,果真。“徼”,音yāo,通“邀”,迎候,迎合?!?6〕“重甲”,重兵。〔17〕“鎰”,音yì,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兩為一鎰?;蛘f二十四兩為一鎰。
報吳王曰:“臣敬以大王之言告越王,越王大恐,曰:‘孤不幸,少失先人,〔1〕內(nèi)不自量,抵罪于吳,〔2〕軍敗身辱,棲于會稽,國為虛莽,〔3〕賴大王之賜,使得奉俎豆而修祭祀,〔4〕死不敢忘,何謀之敢慮!’”后五日,越使大夫種頓首言于吳王曰:〔5〕“東海役臣孤句踐使者臣種,〔6〕敢修下吏問于左右?!?〕今竊聞大王將興大義,誅強救弱,困暴齊而撫周室,請悉起境內(nèi)士卒三千人,孤請自被堅執(zhí)銳,〔8〕以先受矢石。因越賤臣種奉先人藏器,〔9〕甲二十領(lǐng),〔10〕鈇、屈盧之矛,〔11〕步光之劍,〔12〕以賀軍吏。”〔13〕吳王大說,以告子貢曰:“越王欲身從寡人伐齊,可乎?”子貢曰:“不可。夫空人之國,悉人之眾,〔14〕又從其君,〔15〕不義。君受其幣,〔16〕許其師,而辭其君?!眳峭踉S諾,乃謝越王?!?7〕于是吳王乃遂發(fā)九郡兵伐齊?!?8〕【注釋】〔1〕“少”,年少,年幼?!跋热恕?,即先父,指已故去的父親?!?〕“抵”,抵冒,冒犯?!?〕“虛”,大丘,土山,廢墟?!懊А保輩??!?〕“奉”,捧?!百薅埂?,均為古代祭祀時盛放食物的禮器?!百蕖?,音zǔ,載放牲體的長方形容器?!岸埂保嗡聘咦惚P的容器?!靶蕖?,修行,舉行?!凹漓搿保讣漓胱趶R社稷?!?〕“文種”,氏文,名種,字少禽(一作子禽)。楚國郢(今湖北江陵西北)人。越王句踐困棲會稽時,他獻計向吳國太宰嚭行賄,得免亡國,并輔助句踐東山再起,滅亡吳國。后因句踐聽信讒言,被賜劍而自殺。〔6〕“東?!?,指今黃海及東海北部。越國東臨大海,故句踐自稱“東?!痹圃??!耙鄢肌?,徒役臣隸。此為越王句踐自我謙稱。〔7〕“修”,修書,寫信?!跋吕簟?,手下官吏,低級官吏?!皢枴?,問候?!白笥摇?,指吳王左右侍臣?!皢栍谧笥摇保瑔柡騾峭踝笥沂坛?。是向吳王問候的一種委婉說法。表示自己不敢直接問候吳王,請左右侍臣轉(zhuǎn)致。也是越王句踐自謙的說法。〔8〕“被”,音pī,通“披”。“被堅執(zhí)銳”,身披堅固的鎧甲,手執(zhí)銳利的兵器。〔9〕“因”,通過。“奉”,獻納?!?0〕“領(lǐng)”,件?!?1〕“鈇”,音fū,通“斧”。按《史記索隱》引劉氏云:“一本無此字?!薄扒R”,矛名。原為善制矛戟的工匠名。按《史記·商君列傳》《索隱》云:“屈盧、干將并古良匠造矛戟者名。”〔12〕“步光”,劍名。〔13〕“賀”,慶賀,道喜。“軍吏”,軍中執(zhí)法官吏。此亦如上文“左右”,指代吳王夫差,表示越王的謙卑?!?4〕“悉”,盡?!?5〕“從”,隨從,跟從。這里為使動用法,使……相從。〔16〕“幣”,帛,此泛指禮品?!?7〕“謝”,謝絕,辭退。〔18〕“郡”,古代地方行政區(qū)劃名。春秋時“郡”小于“縣”,戰(zhàn)國時“郡”大于“縣”?!熬趴ぁ?,泛指各郡,即全國各地。按《孔子家語·屈節(jié)》作“國內(nèi)”。
子貢因去之晉,謂晉君曰:〔1〕“臣聞之,慮不先定不可以應(yīng)卒,〔2〕兵不先辨不可以勝敵?!?〕今夫齊與吳將戰(zhàn),彼戰(zhàn)而不勝,越亂之必矣;與齊戰(zhàn)而勝,必以其兵臨晉。”晉君大恐,曰:“為之奈何?”子貢曰:“修兵休卒以待之。”晉君許諾。
【注釋】〔1〕“晉君”,晉國國君,此當(dāng)指晉定公,名午,晉頃公之子,公元前五一一年至前四七五年在位。詳見本書《晉世家》?!?〕“慮”,思考,謀劃?!皯?yīng)”,應(yīng)付?!白洹?,音cù,通“猝”,突然,此指突發(fā)情況?!?〕“辨”,音b4n,通“辦”,治理。
子貢去而之魯。吳王果與齊人戰(zhàn)于艾陵,〔1〕大破齊師,獲七將軍之兵而不歸,〔2〕果以兵臨晉,與晉人相遇黃池之上?!?〕吳、晉爭強。晉人擊之,大敗吳師。越王聞之,涉江襲吳,〔4〕去城七里而軍。〔5〕吳王聞之,去晉而歸,與越戰(zhàn)于五湖。〔6〕三戰(zhàn)不勝,城門不守,〔7〕越遂圍王宮,殺夫差而戮其相?!?〕破吳三年,東向而霸。〔9〕【注釋】〔1〕“艾陵”,齊國地名,在今山東萊蕪東北。或謂在今山東泰安東南。按《左傳》,艾陵之戰(zhàn)在魯哀公十一年,即公元前四八四年?!?〕“獲七將軍之兵”,按《左傳》哀公十一年云:“獲國書、公孫夏、閭丘明、陳書、東郭書,革車八百乘,甲首三千?!迸c此有異?!?〕“黃池”,魯國地名,在今河南封丘西南。按《左傳》,黃池之會在魯哀公十三年,即公元前四八二年?!?〕“涉”,渡水。“江”,松江,即今吳淞江,亦稱蘇州河?!?〕“城”,指吳國都城?!败姟?,駐軍,駐扎。〔6〕“五湖”,即今太湖?;蛑^泛指太湖流域一帶的湖泊?!?〕“不守”,失守。〔8〕“相”,國相,指太宰嚭。按《左傳》,越滅吳在魯哀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四七三年?!?〕“東向而霸”,面向東而稱霸。按本書《越王句踐世家》云:“句踐已平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于徐州,致貢于周。周元王使人賜句踐胙,命為伯?!?dāng)是時,越兵橫行于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
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1〕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注釋】〔1〕“使勢相破”,使各國形勢相繼發(fā)生變化,打破舊格局?!?〕“五國”,指魯、齊、吳、晉、越。按自“田常欲作亂于齊”至此,亦見《孔子家語·屈節(jié)》、《越絕書·陳恒傳》、《吳越春秋·夫差內(nèi)傳》。許多學(xué)者歷辨其中謬訛,認(rèn)為這是戰(zhàn)國縱橫家的假托之語,司馬遷誤信而加以采入。這種看法大致正確。
子貢好廢舉,〔1〕與時轉(zhuǎn)貨貲?!?〕喜揚人之美,〔3〕不能匿人之過?!?〕常相魯、衛(wèi),〔5〕家累千金,卒終于齊。〔6〕【注釋】〔1〕“廢”,通“發(fā)”,發(fā)出,賣出。“舉”,按本書《平準(zhǔn)書》作“居”,《貨殖列傳》作“著”?!芭e”、“居”、“著”音近相通,意為貯蓄?!皬U舉”,即“廢居”、“廢著”,指高價發(fā)出,低價收進,以從中取利,即買賣、經(jīng)商之意?!?〕“與時”,隨時。“轉(zhuǎn)”,轉(zhuǎn)手,倒賣。“貲”,同“資”,財物?!?〕“揚”,宣揚,褒揚?!懊馈保赖?,長處?!?〕“匿”,隱匿,隱藏。“過”,過失,短處?!?〕“?!保ā皣L”,曾?!跋唷?,國相。此用作動詞,為……相?!俺O圄?、衛(wèi)”,按子貢任魯、衛(wèi)之相,于史無征。〔6〕“卒”,最后,結(jié)果?!敖K”,死。
言偃,〔1〕吳人,字子游?!?〕少孔子四十五歲?!?〕【注釋】〔1〕“言偃”,氏言,名偃(《說文解字》作“■”)。其后學(xué)戰(zhàn)國時期形成一派,《荀子·非十二子》云:“偷儒憚事,無廉恥而耆飲食,必曰君子固不用力,是子游氏之賤儒也?!薄?〕“子游”,或作“子■”?!?〕“少孔子四十五歲”,依此,則言偃生于公元前五○六年。
子游既已受業(yè),為武城宰?!?〕孔子過,聞弦歌之聲?!?〕孔子莞爾而笑曰:〔3〕“割雞焉用牛刀?”〔4〕子游曰:“昔者偃聞諸夫子曰:〔5〕‘君子學(xué)道則愛人,小人學(xué)道則易使。’”〔6〕孔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薄?〕孔子以為子游習(xí)于文學(xué)。〔9〕【注釋】〔1〕“武城”,亦稱南武城,魯國邑名,在今山東費縣西南。〔2〕“弦歌”,演奏琴瑟等弦樂器作為伴奏歌唱?!?〕“莞爾”,微笑的樣子。“莞”,音wǎn?!?〕“割”,宰?!把伞保?,哪里。“牛刀”,宰牛的刀。〔5〕“諸”,“之于”的合音?!?〕“使”,役使,使喚。〔7〕“是”,對,正確?!?〕“戲”,戲弄,開玩笑。按自“為武城宰”至此,見《論語·陽貨》。〔9〕“習(xí)”,熟習(xí),熟悉。
卜商,〔1〕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歲?!?〕【注釋】〔1〕“卜商”,氏卜,名商。晉國溫(今河南溫縣西南)人,或說衛(wèi)國人。對儒學(xué)經(jīng)典的整理、傳授起過重要作用。其后學(xué)形成一派,《荀子·非十二子》云:“正其衣冠,齊其顏色,嗛然而終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賤儒也?!薄?〕“少孔子四十四歲”,依此推算,卜商生于公元前五○七年。
子夏問:“‘巧笑倩兮,〔1〕美目盼兮,〔2〕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薄?〕曰:“禮后乎?”〔5〕孔子曰:“商始可與言《詩》已矣。”〔6〕【注釋】〔1〕“巧”,美好?!靶Α?,笑容?!百弧?,音qi4n,面頰長得好,笑起來有酒渦?!百狻?,音xī,語助詞,常用于詩賦中,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啊”。〔2〕“盼”,黑白分明,形容眼睛清秀。或謂眼珠轉(zhuǎn)動。按以上兩句見《詩·衛(wèi)風(fēng)·碩人》?!?〕“素”,白色的生絹。在紙沒有發(fā)明和推廣以前,絹帛常用作繪畫的材料?!敖k”,音xuàn,華麗多彩的樣子。按此句或謂逸詩,或謂魯詩原有而后來脫奪?!?〕“繪事”,繪畫的工作?!昂笏亍保笥谒亟伒木幙??!?〕“禮后乎”,禮儀的產(chǎn)生在后吧?按孔子認(rèn)為“仁”為“禮”之本,則禮儀當(dāng)產(chǎn)生于仁之后。〔6〕按本節(jié)見《論語·八佾》。
子貢問:“師與商孰賢?”〔1〕子曰:“師也過,〔2〕商也不及?!薄?〕“然則師愈與?”〔4〕曰:“過猶不及?!薄?〕【注釋】〔1〕“師”,即顓孫師。〔2〕“過”,超過,指過分,過頭。〔3〕“不及”,沒有趕上,沒有達到?!?〕“愈”,勝,勝過?!?〕“猶”,如,如同。按本節(jié)語見《論語·先進》。
子謂子夏曰:“汝為君子儒,〔1〕無為小人儒?!薄?〕【注釋】〔1〕“儒”,春秋時代,從巫、史、祝、卜中分化出來的專為貴族人家相禮的一批知識分子。原為一種職業(yè),后來形成一個學(xué)派,再后泛指讀書人。“君子儒”,具有君子氣質(zhì)的儒。按“君子”和“小人”原指貴族和平民,到春秋后期又成為“有德者”與“無德者”的稱謂。本節(jié)的“君子”、“小人”當(dāng)是后一種涵義。〔2〕按本節(jié)語見《論語·雍也》。
孔子既沒,〔1〕子夏居西河教授,〔2〕為魏文侯師。〔3〕其子死,哭之失明?!?〕【注釋】〔1〕“沒”,音mò,通“歿”,死。〔2〕“西河”,魏國地區(qū)名,在今河南安陽,其時黃河流經(jīng)安陽之東,西河意即河西?;蛑^在今陜西東部黃河西岸,魏文侯在此設(shè)置西河郡,亦稱河西郡?!敖淌凇?,教學(xué)授業(yè)。“子夏居西河教授”,按《后漢書·徐防傳》李賢注引《史記》云:“子夏居西河,教弟子三百人。”〔3〕“魏文侯”,氏魏,名斯,謚文,晉國世卿魏氏后裔,魏桓子駒之孫(或謂子),戰(zhàn)國魏國創(chuàng)建者,公元前四四五年至前三九六年在位。詳見本書《魏世家》?!盀槲何暮顜煛?,按本書《魏世家》云:“文侯受子夏經(jīng)藝?!薄?〕“其子死,哭之失明”,按事亦見《禮記·檀弓上》、《淮南子·精神》。
顓孫師,〔1〕陳人,〔2〕字子張。少孔子四十八歲?!?〕【注釋】〔1〕“顓孫師”,氏顓孫,名師。其后學(xué)形成子張儒一派,見《韓非子·顯學(xué)》、《荀子·非十二子》?!?〕“陳”,國名,周武王滅商后所封諸侯國,媯姓,始封公滿,相傳是舜的后代,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領(lǐng)有今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公元前四七九年被楚國所滅?!瓣惾恕保础秴问洗呵铩ぷ饚煛吩疲骸白訌?,魯之鄙家也?!笨肌蹲髠鳌非f公二十二年云:“陳公子完與顓孫奔齊。顓孫自齊來奔?!绷河窭K《史記志疑》云:“張蓋其后,故又為魯人?!笨尚??!?〕“少孔子四十八歲”,依此推算,顓孫師生于公元前五○三年。
子張問干祿。〔1〕孔子曰:“多聞闕疑,〔2〕慎言其余,則寡尤;〔3〕多見闕殆,〔4〕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薄?〕【注釋】〔1〕“問”,按《論語·為政》作“學(xué)”?!案伞?,求,干求?!暗摗保旱?,此指官職?!?〕“闕”,音què,通“缺”,空缺,這里是放棄、避開的意思。“闕疑”避開疑點,也就是存疑不論的意思?!?〕“寡”,少?!坝取保^失,失誤?!?〕“殆”,疑,疑惑?!?〕按本節(jié)見《論語·為政》。
他日從在陳、蔡間,〔1〕困,〔2〕問行?!?〕孔子曰:“言忠信,行篤敬,〔4〕雖蠻貊之國,〔5〕行也。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6〕行乎哉?立則見其參于前也,〔7〕在輿則見其倚于衡,〔8〕夫然后行?!弊訌垥T紳?!?〕【注釋】〔1〕“蔡”,國名,西周初年所封諸侯國。姬姓,始封君是周武王弟叔度,因參與武庚反叛而被周公流放,后改封其子蔡仲胡于此。建都于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春秋時,蔡平侯遷新蔡(今河南新蔡),蔡昭侯遷州來(今安徽鳳臺),亦稱下蔡。公元前四四七年被楚國所滅?!?〕“困”,困厄,窘困?!?〕“行”,通行,行得通?!?〕“篤”,音dǔ,厚,厚道。〔5〕“貊”,音mò,同“貉”,古代北方邊遠部族名?!靶U貊”,南方、北方的邊遠部族,這里泛指異國他鄉(xiāng)?!?〕“州里”,州、里均為古代地方行政單位,二十五家為里,二千五百家為州。此指鄉(xiāng)里、家鄉(xiāng)?!?〕“參”,參與,并列?!?〕“輿”,車廂?!昂狻保囖@頭上的橫木?!?〕“書”,寫?!爸T”,之于?!凹潯?,音shēn,古代士大夫系束外衣的大帶。按本節(jié)見《論語·衛(wèi)靈公》。
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1〕孔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國必聞,〔2〕在家必聞。”〔3〕孔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者,質(zhì)直而好義,〔4〕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5〕在國及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國及家必聞?!薄?〕【注釋】〔1〕“達”,通達。此指明白道理大義,辦事行得通,能達到目的?!?〕“國”,指諸侯國。“聞”,聞名,出名?!?〕“家”,指卿大夫之家?;蛑^指一般人家,亦通。〔4〕“質(zhì)直”,質(zhì)樸正直?!?〕“慮”,思慮,考慮?;蛑^即“無慮”,意為大都,大抵。“下人”,甘居人下,指謙虛有禮?!?〕按本節(jié)見《論語·顏淵》。
曾參,〔1〕南武城人,〔2〕字子輿。少孔子四十六歲?!?〕【注釋】〔1〕“曾參”,氏曾,名參?!皡ⅰ?,音c1n。按《史記會注考證》云:“方密之曰:曾參當(dāng)讀如參乘之參。王引之曰:參讀為驂。名參,字子輿者,駕馬所以引車也?!碑?dāng)是。〔2〕“南武城”,魯國邑名,亦稱“武城”,在今山東費縣西南?;蛑^在山東嘉祥?!?〕“少孔子四十六歲”,依此推算,曾子出生于公元前五○五年。
孔子以為能通孝道,〔1〕故授之業(yè)。作《孝經(jīng)》?!?〕死于魯。
【注釋】〔1〕“通”,通曉?!?〕“《孝經(jīng)》”,儒家經(jīng)典之一,今存十八章,當(dāng)成于戰(zhàn)國時代孔門后學(xué)之手。《漢書·藝文志》著錄:“《孝經(jīng)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薄啊缎⒔?jīng)》一篇。十八章。長孫氏、江氏、后氏、翼氏四家?!痹疲骸啊缎⒔?jīng)》者,孔子為曾子陳孝道也。夫孝,天之經(jīng),地之義,民之行也。舉大者言,故曰《孝經(jīng)》。”按《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儒家著錄“《曾子》十八篇”。此書已佚?!洞蟠鞫Y記》《曾子立事》等十篇,后人謂《曾子》中文;又謂《禮記·祭義》也為《曾子大孝》篇中文。
澹臺滅明,〔1〕武城人,〔2〕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歲。〔3〕【注釋】〔1〕“?!?,音t2n。“澹臺滅明”,氏澹臺,名滅明。〔2〕“武城”,即“南武城”。或謂“東武城”,見《大戴禮記,衛(wèi)將軍文子》盧辯注。〔3〕“少孔子三十九歲”,依此推算,澹臺滅明生于公元前五一二年。
狀貌甚惡?!?〕欲事孔子,〔2〕孔子以為材薄?!?〕既已受業(yè),退而修行,〔4〕行不由徑,〔5〕非公事不見卿大夫。
【注釋】〔1〕“狀貌”,容貌,長相?!皭骸?,音è,丑惡,難看?!?〕“事”,師事,拜孔子為師?!?〕“材”,資質(zhì),才能?!氨 ?,淺薄,低下?!?〕“修行”,修習(xí)實行?!?〕“行”,行事,做事。“由”,經(jīng)由,從?!皬健?,小路,邪路。
南游至江,〔1〕從弟子三百人,設(shè)取予去就,〔2〕名施乎諸侯。〔3〕孔子聞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4〕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薄?〕【注釋】〔1〕“江”,長江。“南游至江”,按今江蘇蘇州吳縣東南有澹臺湖,相傳曾是澹臺滅明舊宅所在?!?〕“設(shè)取予去就”,此語費解,疑有訛奪。按《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云:“然其為人公正無私以取與去就,以諾為名?!眲t此似謂澹臺滅明待人處事、取舍進退都公正無私,講究信用?!?〕“施”,音yì,延及,普及?!?〕“宰予”,在孔門弟子中以善于言辭出名?!?〕“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按《韓非子·顯學(xué)》云:“澹臺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幾而取之,與處久而行不勝其貌。宰予之辭,雅而文也,仲尼幾而取之,與處而智不充其辯。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薄犊鬃蛹艺Z·子路初見》同。則與此謂澹臺滅明容貌丑惡正相反。又按《大戴禮記·五帝德》云:“孔子曰:‘吾欲以顏色取人,于滅明邪改之。吾欲以語言取人,于予邪改之?!蔽囱藻E_滅明容貌丑好。
宓不齊,〔1〕字子賤。少孔子三十歲。
【注釋】〔1〕“宓”,音fú?!板挡积R”,氏宓,名不齊。魯國人。按《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儒家有《宓子》十五篇,今佚?!?〕“少孔子三十歲”,依此推算,宓不齊生于公元前五二一年?;蛑^宓不齊小孔子四十九歲。
孔子謂子賤:〔1〕“君子哉!魯無君子,斯焉取斯?”〔2〕【注釋】〔1〕“謂”,說,談?wù)?,評論?!?〕“斯”,這,指宓子賤。“焉”,安,哪里?!八埂?,這,指君子的德行。按語見《論語·公冶長》。
子賤為單父宰,〔1〕反命于孔子,〔2〕曰:“此國有賢不齊者五人,〔3〕教不齊所以治者。”孔子曰:“惜哉!不齊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則庶幾矣!”〔4〕【注釋】〔1〕“單父”,音Sh4nfǔ,魯國邑名,在今山東單縣。〔2〕“反命”,復(fù)命,報告情況。〔3〕“國”,按《說苑·政理》、《孔子家語·辨政》作“地”,當(dāng)是。“賢不齊者”,即“賢于不齊者”,比不齊賢能的人?!?〕“庶幾”,接近,差不多。按《韓詩外傳八》、《說苑·政理》、《孔子家語·辨政》所載,指跟堯舜差不多。
原憲,〔1〕字子思。
【注釋】〔1〕“原憲”,氏原,名憲。排行仲,或稱仲憲(見《禮記·檀弓》)。魯國人,或謂宋國人。按《史記索隱》所引《孔子家語》及今本《孔子家語》均云“少孔子三十六歲”,則原憲生于公元前五一六年。據(jù)《論語·雍也》,原憲做過孔子的管家。
子思問恥??鬃釉唬骸皣械?,谷。〔1〕國無道,谷,恥也?!?br/>
【注釋】〔1〕“谷”,糧食。古代以糧食充官俸,故“谷”也常用以指稱俸祿。此用為動詞,意為領(lǐng)取官俸,即做官。
子思曰:“克、伐、怨、欲不行焉,〔1〕可以為仁乎?”〔2〕孔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弗知也?!薄?〕【注釋】〔1〕“克”,勝,好勝爭強。“伐”,自我夸耀?!霸埂保购?,怨天尤人。“欲”,貪欲,貪婪。〔2〕“為”,音w8i,通“謂”。〔3〕按以上兩節(jié)見《論語·憲問》。
孔子卒,原憲遂亡在草澤中?!?〕子貢相衛(wèi),而結(jié)駟連騎,〔2〕排藜藿入窮閻,〔3〕過謝原憲?!?〕憲攝敝衣冠見子貢?!?〕子貢恥之,曰:“夫子豈病乎?”〔6〕原憲曰:“吾聞之,無財者謂之貧,學(xué)道而不能行者謂之病。若憲,貧也,非病也?!弊迂晳M,不懌而去,〔7〕終身恥其言之過也?!?〕【注釋】〔1〕“草澤”,荒野之地?!?〕“駟”,音sì,古代一車套四馬,因以駟指馬車?!膀T”,馬匹。“結(jié)駟連騎”,隨從車馬接連不斷,前呼后擁,指出行排場盛大?!?〕“排”,披,分開?!稗嫁健?,王念孫《讀書雜志》云當(dāng)作“藜藿”,即灰藋,一種高過人的野草?!案F”,陋?!伴悺?,巷門,此指里巷?!?〕“過”,過訪,探望?!爸x”,告謝,問候。〔5〕“攝”,整理?!氨帧?,敗,破。〔6〕“夫子”,對人的尊稱?!柏M”,難道?!安 ?,辱,恥辱。〔7〕“懌”,音yì,喜悅,高興?!?〕按本節(jié)所言事,亦見《莊子·讓王》、《韓詩外傳一》、《新序·節(jié)士》、《高士傳》。
公冶長,〔1〕齊人,〔2〕字子長。〔3〕【注釋】〔1〕“公冶長”,氏公冶,名長,或謂名萇,又謂名芝?!?〕“齊人”,或謂魯人?!?〕“字子長”,或謂字子張。
孔子曰:“長可妻也?!?〕雖在累紲之中,〔2〕非其罪也?!币云渥悠拗??!?〕【注釋】〔1〕“妻”,音qì,以女嫁人。〔2〕“累紲”,音léixiè,亦作“縲紲”,栓縛囚犯的繩索,此指代監(jiān)獄?!?〕“子”,古代兒子、女兒皆可稱子,此指女兒。按語見《論語·公冶長》。
南宮括,〔1〕字子容。
【注釋】〔1〕“南宮括”,氏南宮,名括(或作“適”),一名縚(或作“韜”)。魯國人。
問孔子曰:“羿善射,〔1〕奡蕩舟,〔2〕俱不得其死然;〔3〕禹、稷躬稼而有天下?!薄?〕孔子弗答。容出,孔子曰:“君子哉若人!〔5〕上德哉若人!”〔6〕“國有道,不廢;〔7〕國無道,免于刑戮。”〔8〕三復(fù)“白珪之玷”,〔9〕以其兄之子妻之。〔10〕【注釋】〔1〕“羿”,音yì,人名,即后羿,亦稱夷羿,夏代東夷有窮國的君主。善于射箭,曾一度奪取夏朝的王位,旋即因沉湎狩獵,不理政事,而被臣子寒浞殺死?!?〕“奡”,音ào,亦作“澆”、“敖”、“傲”,后羿臣子寒浞的兒子。寒浞殺死后羿當(dāng)政,派他領(lǐng)兵攻滅斟灌氏、斟尋氏,受封于過。極有力量,傳說能陸地行船。后被夏少康所殺?!笆幹邸保杉础冻o·天問》“覆舟斟尋”之“覆舟”,指奡在攻打斟尋氏時曾傾覆對方船只?;蛑^“蕩”為沖殺之意,“蕩舟”,言以舟師沖鋒陷陣?!?〕“不得其死”,不得好死?!叭弧保淠┱Z助詞。〔4〕“禹”,亦稱夏禹、大禹、戎禹,姒姓,或謂名文命。鯀之子,夏后氏部落首領(lǐng)。曾奉舜命治水,取得成功,親自勞作,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后被舜選為繼承人,舜死后繼任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其子啟建立夏朝。詳見本書《五帝本紀(jì)》?!梆ⅰ?,即后稷,名棄,周人的先祖。傳說在堯、舜時任農(nóng)官,教民耕種。被周族奉為開始種植稷、麥的人。詳見本書《周本紀(jì)》?!肮?,身,親身,親自?!凹凇?,種植,耕種?!?〕“若”,此,這?!?〕“上”,通“尚”,崇尚。按以上見《論語·憲問》?!?〕“廢”,廢棄,廢黜?!?〕按此句見《論語·公冶長》?!?〕“復(fù)”,重復(fù),此指反復(fù)誦讀?!矮暋保肮纭?,長條形玉器。此泛指玉器?!扮琛?,音di4n,玉上的斑點?!鞍撰曋琛保藶椤对姟ご笱拧ひ帧分芯渥?。原詩為:“白珪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币鉃椋喊子裆系奈埸c,還可以磨掉;但言語中的污點,便無法去掉。旨在規(guī)勸人們說話謹(jǐn)慎小心,合于禮法,以免遭受禍患。〔10〕“其兄之子”,孔子有異母兄孟皮,此當(dāng)指孟皮之女。按此語見《論語·先進》。
公皙哀,〔1〕字季次?!?〕【注釋】〔1〕“公皙哀”,氏公皙(或作“析”),名哀(或作“克”、“剋”)。齊國人?!?〕“季次”,或作“季沈”。
孔子曰:“天下無行,〔1〕多為家臣,仕于都;〔2〕唯季次未嘗仕?!薄?〕【注釋】〔1〕“天下無行”,意謂天下士人沒有德行。〔2〕“仕”,出仕,做官?!岸肌?,都邑,此當(dāng)指卿大夫采邑?!?〕按本書《游俠列傳》云:“及若季次、原憲,閭巷人也,讀書懷獨行君子之德,義不茍合當(dāng)世,當(dāng)世亦笑之。故季次、原憲終身空室蓬戶,褐衣疏食不厭?!薄犊鬃蛹艺Z·七十二弟子》云:“鄙天下多仕于大夫者,是故未嘗屈節(jié)人臣。孔子特嘆賞之?!笨膳c此參看。又《淮南子·氾論》云:“季襄、陳仲子立節(jié)抗行,不入洿君之朝,不食亂世之食,遂餓而死。”王念孫云“襄”為“哀”字之誤,季哀即此季次??尚?。
曾蒧,〔1〕字皙?!?〕【注釋】〔1〕“曾蒧”,氏曾,名蒧(音di3n),亦作“點”。曾參之父?!?〕“字皙”,按《孔子家語》作“字子皙”。
侍孔子,〔1〕孔子曰:“言爾志?!鄙_曰:“春服既成,〔2〕冠者五、六人,〔3〕童子六、七人,浴乎沂,〔4〕風(fēng)乎舞雩,〔5〕詠而歸?!笨鬃余盃枃@曰:〔6〕“吾與蒧也!”〔7〕【注釋】〔1〕“侍”,侍奉?!笆炭鬃印保础墩撜Z·先進》作:“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薄?〕“成”,定。按《論語·先進》于“春服既成”前有“暮春者”三字,語意更明確。暮春為春三月,天氣轉(zhuǎn)暖,氣溫趨高之勢已定,故春服也確定了?!?〕“冠”,音gu4n,古代男子到二十歲時加冠之稱,標(biāo)志已經(jīng)成年。“冠者”,指成年人?!?〕“員,洗澡。“沂”,水名,發(fā)源于山東鄒縣東北,西流經(jīng)曲阜與洙水合,入于泗水?!?〕“風(fēng)”,吹風(fēng)?!拔桷А保糯笥曛澜小蚌А?,因有舞蹈,故亦稱“舞雩”。此指舉行雩祭之處,舊稱“雩臺”,在今山東曲阜南?!?〕“喟”,音kuì,嘆聲?!班盃枴?,嘆息的樣子?!?〕“與”,心許,贊成。按本節(jié)見《論語·先進》。
顏無繇,〔1〕字路。〔2〕路者,顏回父。父子嘗各異時事孔子。
【注釋】〔1〕“顏無繇”,氏顏;名無繇,按《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作“由”。又《家語》云“少孔子六歲”,則生于公元前五四六年。魯國人?!?〕“路”,按《家語》作“季路”?!凹尽碑?dāng)為顏無繇排行。
顏回死,顏路貧,請孔子車以葬。〔1〕孔子曰:“材不材,〔2〕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3〕有棺而無槨,〔4〕吾不徒行以為之槨,〔5〕以吾從大夫之后,〔6〕不可以徒行?!薄?〕【注釋】〔1〕“請孔子車以葬”,按《論語·先進》作“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即此“以葬”,具體含義是“以為之槨”?!?〕“材”,通“才”,才能?!?〕“鯉”,孔子的兒子,字伯魚,生于公元前五三二年,死于公元前四八三年?!?〕“槨”,音guǒ,古代貴族官僚的棺木一般有兩重,里面的叫棺,外面的叫槨?!?〕“徒行”,步行。“之”,其?!?〕“從大夫之后”,隨從大夫之后,意即為大夫。這是一種委婉自謙的說法??鬃釉昔斔究艿嚷殻墑e相當(dāng)于大夫。〔7〕按本節(jié)見《論語·先進》。
商瞿,〔1〕魯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歲?!?〕【注釋】〔1〕“商瞿”,氏商,名瞿?!?〕“少孔子二十九歲”,依此推算,當(dāng)生于公元前五二二年。
孔子傳《易》于瞿,〔1〕瞿傳楚人馯臂子弘,〔2〕弘傳江東人矯子庸疵,〔3〕疵傳燕人周子家豎,〔4〕豎傳淳于人光子乘羽,〔5〕羽傳齊人田子莊何,〔6〕何傳東武人王子中同,〔7〕同傳菑川人楊何?!?〕何元朔中以治《易》為漢中大夫?!?〕【注釋】〔1〕“《易》”,即《周易》,亦稱《易經(jīng)》,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之一。此當(dāng)指今傳《周易》的《經(jīng)》,成于西周時代,內(nèi)容包括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爻皆有文字說明的《卦辭》、《爻辭》。本書《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闭J(rèn)為解說《易經(jīng)》的《易傳》系孔子所作。但根據(jù)后來學(xué)者的考證,《易傳》應(yīng)為戰(zhàn)國人作品,很可能是商瞿及其后學(xué)所撰?!?〕“馯臂子弘”,氏馯(音h2n),名臂,字子弘。按“弘”或作“弓”,張文虎認(rèn)為“弘”系“厷”之訛?!稘h書·儒林傳》謂馯臂為江東人?!?〕“江東”,長江在今蕪湖至南京呈西南、東北走向,古人習(xí)慣稱此段以下長江南岸地區(qū)為江東。“矯子庸庇”,氏矯(或作“■”、“橋”),名疵(音cì,或作“庇”),字子庸(或作“肩”)。《漢書·儒林傳》謂矯疵為魯人。按《漢書·儒林傳》云:“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授魯橋庇子庸,子庸授江東馯臂子弓?!眰魇诖蔚谡门c此相反,后人多從《漢書》所載?!?〕“燕”,本作“匽”、“郾”,諸侯國名,西周初年所封,姬姓,始封君是召公奭,轄有今河北北部和遼寧西端,建都薊(今北京西南隅)。公元前二二二年被秦國所滅?!爸茏蛹邑Q”,氏周,名豎(或作“丑”),字子家(或作“林”)?!?〕“淳于”,地名,在今山東安丘東北。春秋時為國,后為杞國都城,公元前四四五年杞國被滅,入楚為邑?!肮庾映擞稹?,氏光,名羽,字子乘。按《漢書·儒林傳》,子家所傳為“東武孫虞子乘”。〔6〕“田子莊何”,姓田,名何,字子莊,秦末漢初間人?!?〕“東武”,縣名,漢代瑯邪郡郡治,在今山東諸城?!巴踝又型?,姓王,名同,字子中(或作“子仲”)?!?〕“菑川”,西漢侯國名,漢文帝十六年(公元前一六四年)置,都?。ㄔ诮裆綎|壽光),轄有今山東淄博市區(qū)及壽光、益都等部分地?!皸詈巍?,姓楊,名何,字叔元?!?〕“元朔”,漢武帝年號,共六年,即公元前一二八年至前一二三年。按本書《儒林傳》和《漢書·儒林傳》,均作“元光”。元光亦為漢武帝年號,共六年,公元前一三四年至前一二九年?!爸写蠓颉?,漢代官名,郎中令屬官,職掌議論,秩八百石。
高柴,〔1〕字子羔?!?〕少孔子三十歲?!?〕【注釋】〔1〕“高柴”,氏高,名柴?!犊鬃蛹艺Z·七十二弟子》云:“齊人,高氏之別族?!被蛑^衛(wèi)人,又謂鄭人?!?〕“子羔”,“羔”或作“皋”、“高”,當(dāng)為同音通假。又稱“季羔”,排行季?!?〕“少孔子三十歲”,依此推算,高柴生于公元前五二一年。按《孔子家語》作“少孔子四十歲”。
子羔長不盈五尺,〔1〕受業(yè)孔子,孔子以為愚?!?〕【注釋】〔1〕“五尺”,按《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作“六尺”。〔2〕“孔子以為愚”,按《論語·先進》云:“柴也愚?!?br/>
子路使子羔為費郈宰?!?〕孔子曰:“賊夫人之子!”〔2〕子路曰:“有民人焉,〔3〕有社稷焉,〔4〕何必讀書然后為學(xué)?”〔5〕孔子曰:“是故惡夫佞者?!薄?〕【注釋】〔1〕“費”,音bì,亦作“鄪”、“肸”,魯國邑名,在今山東費縣西北?!班C”,音hòu,魯國邑名,在今山東東平東南?!百M郈宰”,按今本《論語》及《史記》別本無“郈”字,故許多學(xué)者以為“郈”系衍字。但沈濤《銅熨斗軒隨筆》云:“蓋古本《論語》作‘郈宰’不作‘費宰’?!墩摵狻に囋銎氛鬣C宰,可見漢以前本皆如是也?!墩x》但釋‘郈’不釋‘費’,可見所據(jù)本無此字?!薄?〕“賊”,害,毒害?!?〕“民人”,人民,百姓?!?〕“社稷”,社為土神,稷為谷神。古代都邑亦設(shè)社稷壇舉行祭祀活動。此指祭祀社稷?!?〕“為”,是,算?!?〕“惡”,音wù,厭惡,憎恨?!柏保鬾9ng,善用花言巧語來詭辯或諂媚人。按本節(jié)見《論語·先進》。
漆雕開,〔1〕字子開?!?〕【注釋】〔1〕“漆雕開”,氏漆雕,名開(或作“啟”、“憑”)。魯國人,或說蔡國人。按《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云“少孔子十一歲”,則生于公元前五四○年。又《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儒家有“《漆雕子》十三篇”,自注云:“孔子弟子漆雕啟后?!笨鬃铀篮?,自成一派,為《韓非子·顯學(xué)》所云“儒分為八”之一?!?〕“子開”,或作“子若”、“子修”。
孔子使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1〕孔子說?!?〕【注釋】〔1〕“斯之未能信”,即“未能信斯”。“之”為使賓語“斯”置前的結(jié)構(gòu)助詞。〔2〕按語見《論語·公冶長》。
公伯繚,〔1〕字子周。
【注釋】〔1〕“公伯繚”,氏公伯,名繚(音li2o,亦作“僚”、“寮”、“遼”、“■”)。魯國人。按《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無公伯繚。后人多認(rèn)為公伯繚是魯國大夫,不是孔子弟子,司馬遷所見弟子籍似有誤竄。
周愬子路于季孫。〔1〕子服景伯以告孔子,〔2〕曰:“夫子固有惑志,〔3〕繚也,吾力猶能肆諸市朝?!薄?〕孔子曰:“道之將行,命也;道之將廢,命也。公伯繚其如命何!”〔5〕【注釋】〔1〕“愬”,音s),同“訴”,進讒言,毀謗。“季孫”,季孫氏,魯國世卿,執(zhí)掌國政?!?〕“子服景伯”,氏子服,名何,謚景,子服昭伯回之子,魯國大夫,系魯國世卿孟孫氏之族。〔3〕“夫子”,指季孫?!肮獭保緛?,原來。“惑志”,疑心?!?〕“猶”,還?!八痢?,陳尸。古代有處死罪犯后將其尸體陳列示眾的做法。“諸”,“之于”的合音?!笆谐保袌?、朝廷,泛指人眾會集之處。〔5〕按本節(jié)語見《論語·憲問》。
司馬耕,〔1〕字子牛。
【注釋】〔1〕“司馬耕”,氏司馬,名耕。前人多以為即《左傳》哀公十四年的“司馬?!?,為宋人,是宋國司馬桓魋的弟弟?!墩撜Z》孔安國注云名犂;《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云:“司馬黎耕,宋人,……兄桓魋……”但楊伯峻《論語譯注》認(rèn)為孔子弟子的司馬牛與宋國桓魋弟弟的司馬牛難以混為一人。
牛多言而躁?!?〕問仁于孔子??鬃釉唬骸叭收撸溲砸沧?。”〔2〕曰:“其言也讱,斯可謂之仁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讱乎?”〔3〕【注釋】〔1〕“牛多言而躁”,按《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云:“牛為人性躁,好言語?!薄?〕“讱”,音r8n,遲鈍,慎重。〔3〕“得”,能。按語見《論語·顏淵》。
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痹唬骸安粦n不懼,斯可謂之君子乎?”〔2〕子曰:“內(nèi)省不疚,〔3〕夫何憂何懼!”〔4〕【注釋】〔1〕“問君子”,詢問怎樣才是君子。〔2〕“斯”,這,此?!?〕“省”,音x@ng,檢察,反省。“疚”,音ji),憂慮,內(nèi)心不安?!?〕按語見《論語·顏淵》。
樊須,〔1〕字子遲。少孔子三十六歲。〔2〕【注釋】〔1〕“樊須”,氏樊,名須。齊國人。或說魯國人。曾為季孫氏家臣。〔2〕“少孔子三十六歲”,依此推算,樊須生于公元前五一五年?;蛑^小孔子四十六歲。
樊遲請學(xué)稼,〔1〕孔子曰:“吾不如老農(nóng)?!闭垖W(xué)圃,〔2〕曰:“吾不如老圃?!狈t出,孔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fù)其子而至矣,〔4〕焉用稼!”〔5〕【注釋】〔1〕“稼”,種莊稼,種糧食?!?〕“圃”,種植蔬菜、花果或苗木的地。此用作動詞,指種植蔬菜水果。〔3〕“情”,實,真實情況,此指真心實意?!?〕“襁”,音qi3ng,背負(fù)嬰兒用的布帶。〔5〕按本節(jié)語見《論語·子路》。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智,〔1〕曰:“知人?!薄?〕【注釋】〔1〕“智”,按《論語·顏淵》作“知”?!?〕按本節(jié)語見《論語·顏淵》。
有若少孔子四十三歲。〔1〕有若曰:“禮之用,和為貴。〔2〕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3〕有所不行;〔4〕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5〕亦不可行也?!薄靶沤诹x,〔6〕言可復(fù)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8〕亦可宗也?!薄?〕【注釋】〔1〕“有若”,氏有,名若,字子有,魯國人,常稱作“有子”。“少孔子四十三歲”,依此推算,則有若生于公元前五○八年。按《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云“少孔子三十三歲”?!?〕“和”,和諧,適中,恰到好處。〔3〕“由”,經(jīng)由,依從。“之”,指禮?!?〕“有所不行”,有行不通的地方。〔5〕“節(jié)”,節(jié)制,規(guī)范?!?〕“信”,信用,信約?!敖?,接近,符合?!傲x”,義理,道義,指行為處事適宜?!?〕“言”,諾言。“復(fù)”,實踐,履行。〔8〕“因”,依靠,依仗?!?〕“宗”,宗仰,尊崇。按本節(jié)有若的兩段話均見《論語·學(xué)而》。
孔子既沒,弟子思慕。有若狀似孔子,弟子相與共立為師,〔1〕師之如夫子時也?!?〕他日,弟子進問曰:“昔夫子當(dāng)行,使弟子持雨具,〔3〕已而果雨。弟子問曰:‘夫子何以知之?’夫子曰:‘《詩》不云乎:〔4〕月離于畢,〔5〕俾滂沱矣。〔6〕昨暮月不宿畢乎?’〔7〕他日,月宿畢,竟不雨?!?〕商瞿年長無子,其母為取室?!?〕孔子使之齊,〔10〕瞿母請之。孔子曰:‘無憂,〔11〕瞿年四十后當(dāng)有五丈夫子。’〔12〕已而果然?!?3〕敢問夫子何以知此?”有若默然無以應(yīng)。弟子起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14〕【注釋】〔1〕“相與”,相互、共同?!?〕“師之”,師從他。此指師從有若。“夫子”,指孔子。按《孟子·滕文公上》云:“昔者孔子沒,……子夏、子張、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碑?dāng)為司馬遷上述所本?!?〕“持”,拿,帶?!?〕“《詩》不云乎”,按以下詩句見《詩·小雅·漸漸之石》。〔5〕“離”,音lì,通“麗”,依附,附著?!爱叀?,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因形狀像畢網(wǎng)而得名?!?〕“俾”,通“比”,從,隨?!颁桡?,音p1ngtuó,雨下得很大的樣子。〔7〕“宿”,住,在?!?〕“竟”,最終,結(jié)果。按自“昔夫子當(dāng)行”至此,亦見《論衡·明雩》及《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9〕“取”,通“娶”?!笆摇?,妻室?!?0〕“使”,讓,派?!?1〕“無”,通“毋”,不要?!?2〕“丈夫子”,男孩子?!?3〕按自“商瞿年長無子”至此,亦見《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14〕關(guān)于本節(jié)文字,有人認(rèn)為系戰(zhàn)國雜說而不足信,可備一說。
公西赤,〔1〕字子華。少孔子四十二歲?!?〕【注釋】〔1〕“公西赤”,氏公西,名赤,魯國人?!?〕“少孔子四十二歲”,依此推算,公西赤生于公元前五○九年。
子華使于齊,冉有為其母請粟?!?〕孔子曰:“與之釜?!薄?〕“請益。〔3〕曰:“與之庾。”〔4〕冉子與之粟五秉?!?〕孔子曰:“赤之適齊也,〔6〕乘肥馬,〔7〕衣輕裘?!?〕吾聞君子周急不繼富?!薄?〕【注釋】〔1〕“粟”,小米?!?〕“與”,予,給?!案保卜Q“鬴”,古代量器名。其容量為六斗四升,亦用作容量單位?!?〕“益”,加,增加?!?〕“庾”,音yǔ,古容量單位,一庾為十六斗?!?〕“秉”,古容量單位,一秉為一百六十斗。〔6〕“適”,往,去到。〔7〕“乘肥馬”,指乘坐由體肥膘壯馬匹所駕的車?!?〕“衣”,音yì,穿。“輕裘”,輕暖的皮衣。〔9〕“周”,通“赒”,救濟?!凹薄?,急難,困乏?!袄^”,接濟,增益。按本節(jié)見《論語·雍也》。
巫馬施,〔1〕字子旗?!?〕少孔子三十歲。〔3〕【注釋】〔1〕“巫馬施”,氏巫馬,名施,魯國人,或說陳國人?!?〕“子旗”,按《論語》及《孔子家語》,“旗”作“期”?!?〕“少孔子三十歲”,依此推算,則巫馬施生于公元前五二一年。
陳司敗問孔子曰:〔1〕“魯昭公知禮乎?”〔2〕孔子曰:“知禮?!蓖硕疚遵R旗曰:〔3〕“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魯君娶吳女為夫人,命之為孟子。〔5〕孟子姓姬,〔6〕諱稱同姓,〔7〕故謂之孟子。魯君而知禮,〔8〕孰不知禮!”施以告孔子??鬃釉唬骸扒鹨残?,茍有過,〔9〕人必知之。臣不可言君親之惡,〔10〕為諱者,禮也?!薄?1〕【注釋】〔1〕“陳司敗”,人名,氏陳,名司敗?;蛑^指陳國的司敗。司敗,即司寇,職掌刑法的官員?!?〕“魯昭公”,名裯(或作“稠”、“袑”),魯襄公之子,母齊歸,公元前五四一年至前五一○年在位?!?〕“退”,指孔子退出?!耙尽?,拱手為禮,作揖,揖請?!?〕“黨”,偏私,偏袒?!?〕“命”,叫,稱?!懊献印保墩撜Z》作“吳孟子”。春秋時代,對諸侯夫人的一般稱謂,為所生國之名加她的本姓。魯昭公娶吳女為夫人,當(dāng)稱為吳姬。這里隱去了她的姓?!懊稀睘槠渑判小!?〕“孟子姓姬”,孟子為吳國之女,吳國系太伯之后,姬姓,故云“孟子姓姬”。按魯國系周公旦之后,亦為姬姓?!?〕“諱”,回避?!爸M稱同姓”,當(dāng)時有“同姓不婚”的禮法,為掩飾魯昭公違反禮法的婚姻,就設(shè)法避言夫人稱謂中所包含的同姓——姬。〔8〕“而”,如,如果。〔9〕“茍”,假如,如果。〔10〕“君親”,君主、父親。此指君主?!皭骸?,丑,丑惡,〔11〕按本節(jié)見《論語·述而》。
梁鳣,〔1〕字叔魚。少孔子二十九歲?!?〕【注釋】〔1〕“梁鳣”,氏梁,名鳣(音zh1n,或作“鯉”)。齊國人?!?〕“少孔子二十九歲”,依此推算,則梁鳣生于公元前五二二年。
顏幸,〔1〕字子柳。少孔子四十六歲?!?〕【注釋】〔1〕“顏幸”,氏顏,名幸(或作“辛”)。魯國人?!?〕“少孔子四十六歲”,依此推算,則顏幸生于公元前五○五年。按《史記索隱》引《孔子家語》云“少三十六歲”。
冉孺,〔1〕字子魯?!?〕少孔子五十歲?!?〕【注釋】〔1〕“冉孺”,氏冉,名孺(或作“儒”)。魯國人?!?〕“子魯”,或作“子曾”、“子魚”?!?〕“少孔子五十歲”,依此推算,則冉孺生于公元前五○一年。
曹恤,〔1〕字子循。少孔子五十歲?!?〕【注釋】〔1〕“曹恤”,氏曹,名恤。或謂蔡國人。〔2〕“少孔子五十歲”,依此推算,曹恤生于公元前五○一年。
伯虔,〔1〕字子析?!?〕少孔子五十歲。〔3〕【注釋】〔1〕“伯虔”,氏伯,名虔(或作“處”)?;蛑^魯國人?!?〕“子析”,或作“子皙”?!?〕“少孔子五十歲”,依此推算,伯虔生于公元前五○一年。
公孫龍,〔1〕字子石。少孔子五十三歲。〔2〕【注釋】〔1〕“公孫龍”,氏公孫,名龍(或作“寵”、“礱”)。楚國人,或謂衛(wèi)國人?!?〕“少孔子五十三歲”,依此推算,公孫龍生于公元前四九八年。
自子石已右三十五人,〔1〕顯有年名及受業(yè)聞見于書傳?!?〕其四十有二人,無年及不見書傳者,紀(jì)于左:〔3〕【注釋】〔1〕“已”,通“以”?!耙延摇保杂?。古代書寫格式,一般采用豎行,書寫順序為從上到下,自右至左。則此“已右”相當(dāng)于今言“以上”、“以前”?!?〕“顯”,明顯,明確?!妒酚洝穭e本或作“頗”?!澳辍保隁q,年齡?!懊保酥感帐厦??!奥劇?,《史記》別本作“問難”,于義長。“書傳”,書籍傳記。按梁玉繩《史記志疑》云:“三十五人中無年者十二人,不見書傳者五人?!眲t今本《史記》或有脫奪、訛誤?!?〕“紀(jì)”,通“記”,記錄?!白蟆保喈?dāng)于今天所說的下、后。按梁玉繩《史記志疑》云:“四十二人中有年及見書傳者,若顏驕、公良儒、秦商、申棖、叔仲會五人?!?br/>
冉季,〔1〕字子產(chǎn)。
【注釋】〔1〕“冉季”,氏冉,名季,魯國人。
公祖句茲,〔1〕字子之。
【注釋】〔1〕“公祖句茲”,氏公祖,名句茲(按《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作“茲”)?;蛑^魯國人。
秦祖,〔1〕字子南?!?〕【注釋】〔1〕“秦祖”,氏秦,名祖。秦國人?!?〕“子南”,或作“南”。
漆雕哆,〔1〕字子斂。
【注釋】〔1〕“漆雕哆”,氏漆雕,名哆(音chǐ)。魯國人。
顏高,〔1〕字子驕。〔2〕【注釋】〔1〕“顏高”,氏顏,名高。按本書《孔子世家》、《漢書·古今人表》和今本《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高”均作“刻”,或有作“亥”、“尅”者,另《史記索隱》所引《家語》作“產(chǎn)”。此“顏高”當(dāng)作“顏刻”,說詳梁玉繩《史記志疑》。又《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云:“少孔子五十歲。”〔2〕“子驕”,《通典》卷五十三作“子精”。
漆雕徒父?!?〕【注釋】〔1〕“漆雕徒父”,氏漆雕,名徒父。按《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云:“名徒,字子文?!薄妒酚浰麟[》引《家語》云字固。或謂魯人。
壤駟赤,〔1〕字子徒?!?〕【注釋】〔1〕“壤駟赤”,氏壤駟,名赤。秦國人。〔2〕“子徒”,按今本《孔子家語》作“子從”。
商澤?!?〕【注釋】〔1〕“商澤”,氏商,名澤?!妒酚浖狻匪都艺Z》字子季,《史記索隱》所引《家語》字季,今本《孔子家語》字子秀?;蛑^魯國人。
石作蜀,〔1〕字子明。
【注釋】〔1〕“石作蜀”,氏石作(或作“石子”、“石之”),名蜀。
任不齊,〔1〕字選?!?〕【注釋】〔1〕“任不齊”,氏任,名不齊(或作“子齊”),楚國人?!?〕“選”,按《孔子家語》作“子選”。
公良孺,〔1〕字子正。
【注釋】〔1〕“公良孺”,氏公良(或作“公襄”),名孺(或作“儒”)。陳國人。按本書《孔子世家》云:“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車五乘從孔子。其為人長賢,有勇力,謂曰……”《孔子家語》亦云“賢而有勇,孔子周行,常以家車五乘從?!鼻伊性谇叭迦酥?。而司馬遷將公良孺列于所謂“無年及不見書傳者”的四十二人,有誤。
后處,〔1〕字子里?!?〕【注釋】〔1〕“后處”,氏后,名處。齊國人。〔2〕“子里”,今本《孔子家語》作“里之”。
秦冉,〔1〕字開。〔2〕【注釋】〔1〕“秦冉”,氏秦,名冉(或作“寧”、“察”)。按今本《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無秦冉?!?〕“開”,或作“子開”。
公夏首,〔1〕字乘?!?〕【注釋】〔1〕“公夏首”,氏公夏,名首(或作“守”)。魯國人?!?〕“乘”,或作“子乘”。
奚容箴,〔1〕字子晳。〔2〕【注釋】〔1〕“奚容箴”,氏奚容,名箴(“箴”當(dāng)依《史記》別本作“箴”,梁玉繩《史記志疑》有辨正)。衛(wèi)國人,或謂魯國人?!?〕“子皙”,或作“子楷”。
公肩定,〔1〕字子中?!?〕【注釋】〔1〕“公肩定”,氏公肩(或作“公堅”、“公齊”),名定。魯國人,或謂晉國人,又謂衛(wèi)國人?!?〕“子中”,或作“子仲”。
顏祖,〔1〕字襄?!?〕【注釋】〔1〕“顏祖”,氏顏,名祖(或作“相”)。魯國人。〔2〕“襄”,或作“子襄”。
■單,〔1〕字子家?!?〕【注釋】〔1〕“■單”,氏■(音qi1o,或作“鄔”、“縣”),名單(音sh4n,或作“亶”)。按盧文弨《龍城札記》、梁玉繩《史記志疑》謂此“■單”即今本《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之“縣亶”,是?!?〕“子家”,或作“子象”。
句井疆。〔1〕【注釋】〔1〕“句井疆”,氏句(或作“鉤”),名井疆(或作“疆”)。衛(wèi)國人。其字,或云子界,或云子野,或云子孟。
罕父黑,〔1〕字子索?!?〕【注釋】〔1〕“罕父黑”,氏罕父(按今本《孔子家語》作“宰父”,梁玉繩《史記志疑》謂《史記》誤,可從),名黑。〔2〕“子索”,或作“索”。
秦商,〔1〕字子丕?!?〕【注釋】〔1〕“秦商”,氏秦,氏商,魯國大夫秦堇父之子。按《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有傳,云:“秦商,魯人,字丕茲,少孔子四歲。其父堇父,與孔子父叔梁紇俱力聞。”〔2〕“子丕”,或作“丕茲”、“丕慈”、“不慈”、“不慈”。當(dāng)以作“丕慈”為是。
申黨,〔1〕字周。〔2〕【注釋】〔1〕“申黨”,氏申,名黨(或作“儻”、“棠”、“棖”)。按《孔子家語》,其名作“續(xù)”,又有作“績”、“繢”、“繚”者。梁玉繩《史記志疑》云:“蓋申子有棖、續(xù)二名?!倍包h”、“儻”、“棠”均系“棖”之音近通假字,“績”,“繢”、“繚”系“續(xù)”之形近通假字??蓚湟徽f。魯國人。又《論語·公冶長》云:“子曰:‘吾未見剛者?!?qū)υ唬骸陾枴!釉唬骸畻栆灿?,焉得剛?’”“申棖”即此“申黨”。〔2〕“周”,或作“子周”。
〔1〕〔2〕【注釋】〔1〕“顏之仆”,氏顏,名之仆。魯國人?!?〕“叔”,或作“子叔”。
榮旂,〔1〕字子祈。〔2〕【注釋】〔1〕“榮旂”,氏榮,名旂(或作“祈”、“祁”)。魯國人。〔2〕“子祈”,或作“子旗”、“子祺”、“子期”。
縣成,〔1〕字子祺。〔2〕【注釋】〔1〕“縣成”,氏縣,名成(或作“成父”)。魯國人?!?〕“子祺”,或作“子謀”、“子橫”、“子期”、“子旗”。
左人郢,〔1〕字行?!?〕【注釋】〔1〕“左人郢”,氏左人(或作“左”),名郢。魯國人?!?〕“行”,或作“子行”。
燕伋,〔1〕字思?!?〕【注釋】〔1〕“燕伋”,氏燕,名伋(音j0)。魯國人?!?〕“思”,或作“恩”、“子思”。
鄭國,〔1〕字子徒?!?〕【注釋】〔1〕“鄭國”,氏鄭,名國。魯國人。按一些學(xué)者認(rèn)為即《孔子家語》的“薛邦”,“薛”與“鄭”系字誤,“國”與“邦”系避漢高祖劉邦名諱而改。也有個別學(xué)者主張是兩人?!?〕“子徒”,或作“徒”、“子從”。
秦非,〔1〕字子之。
【注釋】〔1〕“秦非”,氏秦,名非。魯國人。
施之常,〔1〕字子恒?!?〕【注釋】〔1〕“施之常”,氏施,名之常(或作“?!保;蛑^魯國人。〔2〕“子恒”,或作“思”。
顏噲,〔1〕字子聲。
【注釋】〔1〕“顏噲”,氏顏,名噲(音ku4i,或作“會”)。
步叔乘,〔1〕字子車。
【注釋】〔1〕“步叔乘”,氏步叔(或作“少叔”),名乘。齊國人。
原亢籍?!?〕【注釋】〔1〕“原亢籍”,氏原,名亢(或作“抗”、“忼”、“冗”),字籍(或作“子籍”)。魯國人。
樂欬,〔1〕字子聲。
【注釋】〔1〕“樂欬”,氏樂,名欬(音k6,或作“欣”、“頎”、“顏”)。魯國人。
廉絜,〔1〕字庸?!?〕【注釋】〔1〕“廉絜”,氏廉,名絜。衛(wèi)國人。〔2〕“庸”,或作“子庸”。
〔1〕字子期。〔2〕【注釋】〔1〕“叔仲會”,氏叔仲(或作“仲叔”),名會。鄭玄謂晉國人。按今本《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云:“叔仲會,魯人,字子期。少孔子五十歲,與孔璇年相比,每孺子之,執(zhí)筆記事于夫子,二人迭侍左右。孟武伯見孔子而問曰:‘此二孺子之幼也于學(xué),豈能識乎壯哉?’孔子曰:‘然。少成則若性也,習(xí)慣若自然也。’”而《史記索隱》所引《家語》云“少孔子五十四歲”?!?〕“子期”,或作“子其”。
顏何,〔1〕字冉?!?〕【注釋】〔1〕“顏何”,氏顏,名何。魯國人。按今本《孔子家語》無“顏何”,但《史記索隱》云:“《家語》字稱?!笨芍墙癖久搳Z?!?〕“冉”,或作“稱”。
狄黑,〔1〕字晳?!?〕【注釋】〔1〕“狄黑”,氏狄(或作“爐”),名黑(或作“墨”)。或謂衛(wèi)國人?!?〕“皙”,或作“皙之”。
邦巽,〔1〕字子斂?!?〕【注釋】〔1〕“邦巽”,氏邦(或作“邽”、“國”),名巽(或作“選”)。魯國人?!?〕“子斂”,或作“子欽”。
孔忠?!?〕【注釋】〔1〕“孔忠”,氏孔,名忠(或作“患”、“弗”)。按《史記集解》、《史記索隱》所引和今本之《孔子家語》均云:“字子蔑,孔子兄之子。”
公西輿如,〔1〕字子上。
【注釋】〔1〕“公西輿如”,氏公西,名輿如(或作“與”、“與如”、“舉如”)?;蛑^魯國人,或謂齊國人。
公西葴,〔1〕字子上?!?〕【注釋】〔1〕“公西葴”,氏公西,名葴(或作“蒧”、“藏”、“點”、“箴”,梁玉繩《史記志疑》云“‘葴’乃‘蒧’之訛”)。魯國人。〔2〕“子上”,或作“子尚”、“子索”。
太史公曰:學(xué)者多稱七十子之徒,譽者或過其實,〔1〕毀者或損其真,鈞之未睹厥容貌。〔2〕則論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3〕近是?!?〕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論語》弟子問,〔5〕并次為篇,〔6〕疑者闕焉?!?〕【注釋】〔1〕“或”,有的?!?〕“鈞”,通“均”?!柏省?,其,他們的?!?〕“則”,而?!罢撗缘茏蛹?,指古文《論語》中的弟子名籍,其內(nèi)容如同《漢書·藝文志》六藝略《論語》家的《孔子徒人圖法》及《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先秦漢初,書無定名現(xiàn)象十分普遍。據(jù)王充《論衡·正說》,《論語》亦可稱《傳》、稱《論》,云:“初孔子孫孔安國,以教魯人扶卿,官至荊州刺史,始曰《論語》者,弟子共紀(jì)孔子之言行,敕記之時甚多,數(shù)十百篇?!薄罢撗缘茏蛹奔垂盼摹墩撜Z》中的一部分,下文的“論語弟子問”也是古文《論語》中的一部分?!翱资瞎盼摹保话阏J(rèn)為指漢武帝時魯共王壞孔子宅所得古文書籍。據(jù)荀悅《前漢紀(jì)·成帝紀(jì)》、《漢書·藝文志》、王充《論衡·佚文》、許慎《說文解字?jǐn)ⅰ酚涊d,其中有《論語》。所謂“古文”,實指戰(zhàn)國時期的六國文字?!?〕“近是”,接近事實,接近原貌。〔5〕“《論語》弟子問”,指古文《論語》中孔子與弟子的問對。按《漢書·藝文志》云:“《論語》者,孔子應(yīng)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dāng)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篹,故謂之《論語》?!苯癖尽墩撜Z》內(nèi)容,就主要是孔子與弟子的問對?!?〕“并次”,合并編排?!?〕“疑者”,疑惑不清的地方?!瓣I”,空缺。
譯文 孔子說“接受學(xué)業(yè)兼通六藝的弟子有七十七人”,都是才能出眾之士。其中德行突出的是: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擅長政事的是:冉有,季路。擅長言語的是:宰我,子貢。擅長文獻的是:子游,子夏。顓孫師偏激,曾參遲鈍,高柴愚笨,仲由粗魯,顏回啊經(jīng)常窮乏。而端沐賜不接教命而去經(jīng)商謀利,預(yù)測市場行情總是屢猜屢中。
孔子一生中所尊奉的人:在周京洛邑是老子;在衛(wèi)國是蘧伯玉;在齊國是晏平仲;在楚國是老萊子;在鄭國是子產(chǎn);在魯國是孟公綽。多次稱道臧文仲、柳下惠、銅鞮伯華、介山子然,孔子都后于他們,不在同一年代。
顏回是魯國人,字子淵。比孔子小三十歲。
顏淵詢問仁的含義??鬃诱f:“克制自己的欲望言行,一切歸依周禮,那么天下的人都會稱許你是仁人。”
孔子說:“賢人哪,顏回??!一碗飯,一瓢湯,住在簡陋的小巷里,別人受不了窮苦的憂愁,顏回卻不改變自己的樂趣?!薄邦伝芈犞v時如同蠢人;但退回去后再考察他的言行舉止,也足以發(fā)明講學(xué)的內(nèi)容,顏回可不愚蠢?!薄叭斡玫脑捑蜕眢w力行,舍棄不用的話就隱藏起來,只有我和你能這樣?。 ?br/>
顏回二十九歲那年,頭發(fā)全部變白。顏回過早死去,孔子哭得極為悲痛,說:“自從我有了顏回,門人就更加親密無間?!濒敯Ч儐枺骸暗茏又姓l最好學(xué)?”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最好學(xué),他從不把怒氣轉(zhuǎn)移到別人身上,不犯同樣的過失??刹恍叶堂懒?,如今就沒有像他這樣的了?!?br/>
閔損,字子騫,比孔子小十五歲。
孔子說:“孝順啊,閔子騫!人們對他父母兄弟稱贊他的言語沒有非議?!彼坏角浯蠓蚰抢镒黾页?,不吃昏君的俸糧。(他拒絕季氏的委任,說:)“如果再來征召我的話,我就必定在汶水之北的齊國了?!比礁植?,孔子認(rèn)為他有德行。
伯牛得了惡病,孔子前往探望他,從窗口握住他的手,說:“命啊!這樣的人而有這樣的病,是命啊!”
冉雍,字仲弓。
仲弓詢問為政??鬃诱f:“出門辦事如同去會見貴賓,役使百姓如同承當(dāng)重大祭祀。在國中沒有怨恨,在家中也沒有怨恨?!?br/>
孔子認(rèn)為仲弓有德行,說:“冉雍這個人,可以讓他獨當(dāng)一面,統(tǒng)領(lǐng)一方?!?br/>
仲弓的父親,是個地位低下的人??鬃诱f:“耕牛的兒子毛色純赤而且雙角齊整,即使想不用它作為祭祀的供品,但山川神靈難道會舍棄它嗎?”
冉求,字子有。比孔子小二十九歲。曾任季孫氏的家宰。
季康子詢問孔子道:“冉求稱得上仁嗎?”孔子說:“千戶人家的都邑,百輛兵車的封地,冉求呀,可以讓他去管理那里的賦稅。至于稱不稱得上仁,我就不知道了?!奔究底佑謫枺骸白勇贩Q得上仁嗎?”孔子回答說:“如同冉求一樣?!?br/>
冉求問道:“事情一聽到就行動嗎?”孔子說:“聽到了就行動。”子路問道:“事情一聽到就行動嗎?”孔子說:“有父親兄長健在,怎么能一聽到就行動呢?”子華對此感到奇怪,說:“我冒昧地提個問題,為什么問題相同而回答各異?”孔子說:“冉求呀退縮拘謹(jǐn),所以我鼓勵他;仲由呢好勝爭強,所以我抑制他?!?br/>
仲由,字子路,是卞邑人。比孔子小九歲。
子路生性質(zhì)樸,喜好勇猛武力,心地剛強直率,頭帶雄雞樣式的帽子,身佩叫做豭豚的長劍,曾經(jīng)冒犯欺凌過孔子。孔子設(shè)施禮教,逐漸誘導(dǎo)子路,子路后來改穿儒服,送上拜師的禮物,通過孔子的門人請求做弟子。
子路詢問為政??鬃诱f:“先給百姓作出樣子,并慰勞關(guān)心百姓?!弊勇芬蠖嗾f幾句??鬃诱f:“永遠不要懈怠?!?br/>
子路問道:“君子崇尚勇武嗎?”孔子說:“義是至高無上的。君子愛好勇武而沒有義理,就會作亂造反;小人愛好勇武而沒有義理,就會偷盜搶劫。”
子路聽到一件事,還沒能去做,就唯恐又聽到別的事。
孔子說:“根據(jù)片言只語就可以判決訴訟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仲由喜好勇武超過了我,但沒地方取得制造渡海木筏的材料?!薄跋裰儆蛇@樣,將會不得好死?!薄按┲脕y麻作絮的舊袍同穿著狐貉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以為恥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仲由的學(xué)問嗎,已到了登堂的地步,但還沒達入室的境界。”
季康子問道:“仲由稱得上仁嗎?”孔子說:“有千輛兵車的大國可以讓他去管理賦稅,但不知道他的仁德?!?br/>
子路喜好跟隨孔子出游,途中遇到過長沮、桀溺、荷■丈人。
子路擔(dān)任季氏的家宰,季孫詢問孔子道:“子路可以說是輔佐大臣嗎?”孔子說:“可以說是備位充數(shù)的臣子罷了?!?br/>
子路出任蒲邑大夫,向孔子辭行。孔子說:“蒲邑有許多壯漢勇士,而且難于治理。但我告訴你幾句話:謙恭敬謹(jǐn),可以駕馭勇士;寬厚中正,可以安撫民眾;恭敬中正而清靜,就可以回報君上了?!?br/>
當(dāng)初,衛(wèi)靈公有寵愛的姬妾叫做南子。衛(wèi)靈公的太子蕢聵得罪了南子,因為懼怕誅殺而出國逃奔宋國。等到衛(wèi)靈公去世,夫人南子想立公子郢為國君。但公子郢不肯,說:“流亡人太子的兒子輒在此?!庇谑切l(wèi)人擁立輒為國君,這就是衛(wèi)出公。衛(wèi)出公在位十二年,他的父親蕢聵居住外地,不能進入衛(wèi)國都城。子路擔(dān)任衛(wèi)國大夫孔悝的采邑之宰。蕢聵于是與孔悝發(fā)動叛亂,設(shè)法進入孔悝家中,接著和他的黨徒襲擊進攻衛(wèi)出公。衛(wèi)出公逃奔魯國,從而蕢聵進入國都即位,這就是衛(wèi)莊公。當(dāng)孔悝發(fā)動叛亂時,子路正在國外,聞訊后飛馳前往衛(wèi)國。子路遇到子羔出衛(wèi)都城門,子羔對子路說:“衛(wèi)出公已經(jīng)離去了,而城門也已關(guān)閉,你可以返回了,不要白白遭受那里的禍害。”子路說:“我吃孔悝的飯就不能躲避孔悝的危難。”子羔結(jié)果離去。有使者進入衛(wèi)都城中,城門打開,子路跟隨而進入。子路趕到蕢聵處,蕢聵和孔悝登上孔宅內(nèi)的高臺。子路說:“國君哪里用得著孔悝?請求讓我得到孔悝而殺死他?!笔壜槻宦爮?。于是子路準(zhǔn)備焚燒高臺,蕢聵恐懼,就命令石乞、壺黡下臺攻打子路,打斷了子路系帽的帶子。子路說:“君子死了但帽子不能脫掉?!庇谑墙Y(jié)好帽帶而被殺死。
孔子聽說衛(wèi)國內(nèi)亂,說:“唉,仲由要死了?!辈痪霉娼拥阶勇返乃烙?。所以孔子說:“自從我得到仲由后,惡言惡語就不再進入耳朵?!边@時子貢正為魯國出使在齊國。
宰予,字子我,尖嘴利舌,能言善辯。接受孔子教授的學(xué)業(yè)后,問道:“為父母服三年之喪,這喪期不也太長了吧?君子三年不舉行禮儀,禮儀必定敗壞;三年不演奏音樂,音樂必定毀棄。陳糧既已吃盡,新谷就又登場,鉆木取火,更換火種,(全都一年輪回一周,)喪期一年就可以了?!笨鬃诱f:“這樣做對你來說心安嗎?”宰予說:“心安。”孔子說:“你心安就那樣做吧。君子居喪期間,吃美味不覺得甘甜,聽音樂不覺得快樂,所以不這樣做啊?!痹孜页鋈ァ?鬃诱f:“宰予不仁??!孩子生下來三年,然后才脫離父母的懷抱。那三年之喪,是天下通行的禮儀??!”
宰予白天睡覺??鬃诱f:“腐朽的木頭無法再雕琢了,污穢的墻壁無法再粉刷了?!?br/>
宰我詢問五帝的德行。孔子說:“宰予不是問這問題的人。”
宰我擔(dān)任臨菑大夫,與齊國大臣田常發(fā)動叛亂,因而誅滅他的家族,孔子為此感到恥辱。
端沐賜,是衛(wèi)國人,字子貢,比孔子小三十一歲。
子貢快嘴利口,巧于言辭,孔子經(jīng)常被他辯得理屈詞窮。孔子問道:“你和顏回比哪個強?”子貢回答說:“我怎么敢同顏回相比!顏回聽到一件事可以推知十件,我聽到一件事只能推知兩件?!?br/>
子貢接受學(xué)業(yè)完畢后,問道:“我是什么樣的人?”孔子說:“你好比是器皿?!弊迂曈謫枺骸笆裁礃拥钠髅竽??”孔子說:“宗廟祭祀時盛放黍稷的容器——瑚璉。”
陳子禽問子貢道:“仲尼的學(xué)問是從哪里學(xué)來的?”子貢說:“周文王、周武王的仁義之道并沒有失落于地,而是保存在人間。賢能的人記住了其中的大道理,不賢能的人記住了其中的小道理。無處沒有周文王、周武王的仁義之道。夫子哪里不能學(xué)習(xí)?而且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師呢!”陳子禽又問:“孔子到達一個國家,必定知道那里的政事。這是向人索求來的呢?還是別人提供給他的呢?”子貢說:“夫子是用溫和、善良、恭敬、儉仆、謙讓得來的。夫子求索的方法不同于一般人求索的方法?!?br/>
子貢問道:“富有而不驕傲,貧窮而不諂媚,怎么樣?”孔子說:“可以啊。但比不上貧窮而樂于求道,富有而謙遜好禮?!?br/>
田常打算在齊國發(fā)動叛亂,但又害怕大臣高氏、國氏、鮑氏、晏氏的勢力,所以就調(diào)遣齊國的軍隊,準(zhǔn)備攻伐魯國。孔子聞訊,對門下弟子說:“魯國,是祖宗墳?zāi)沟乃诘?,是父母生活的國度。國家的危難到了如此地步,諸位為什么沒人挺身而出?”子路請求出去活動,孔子阻止了他。子張、子石請求出行,孔子不允許。子貢請求出行,孔子應(yīng)許了他。
子貢于是出行,到達齊國,進言勸說田常道:“您攻伐魯國的計劃是失誤了。那魯國,是難以攻伐的國家,魯都的城墻薄而矮,魯都的護城河窄而淺,魯國的君主愚蠢而不仁,大臣虛偽而無用,魯國的士人百姓又厭惡武器軍隊之事,這樣的國家不可與它交戰(zhàn)。那吳國,城墻高而厚,護城河寬而深,武器裝備堅固而嶄新,士卒精良而充足,貴重的器物、精良的兵器全都在都城之中,又選派賢明的大夫守城,這樣的國家容易攻伐呀?!碧锍嵟兞四樕f:“你所說的難,是一般人所說的易;你所說的易,是一般人所說的難。居然用這來教我,是什么道理呢?”子貢說:“臣下聽說過這樣的話,憂患存在于內(nèi)部的就進攻強大的國家,憂患存在于外部的就進攻弱小的國家。如今您的憂患就在內(nèi)部。我聽說您三次求封而三次不成,其原因是因為有的大臣不聽從啊。如今您將攻破魯國來擴張齊國的領(lǐng)土,征戰(zhàn)取勝來使君主驕傲,打敗敵國來尊崇大臣,但您的功勞卻不在其中,那就會與君主的關(guān)系日益疏遠。這樣您上面讓君主的心思驕傲自大,下面讓群臣肆無忌憚,以此企求成全奪取國政的大事,就困難了。君上驕傲就會隨心所欲,臣下驕傲就會爭權(quán)奪利,這樣您上面與君主有矛盾,下面與大臣互相爭斗。像這樣的話,您要在齊國站住腳就危險了。所以說攻伐魯國不如攻伐吳國。攻伐吳國不能獲勝,百姓在外戰(zhàn)死,大臣在內(nèi)空虛,這樣您在上面沒有強大的群臣相對抗,下面沒有百姓的責(zé)難,孤立國君、控制齊國的只有您了?!碧锍Uf:“好。盡管如此,但我們的軍隊已經(jīng)開赴魯國了,現(xiàn)在離開而前往吳國,大臣們會懷疑我,怎么辦?”子貢說:“您按兵不動不要發(fā)起進攻,臣下請求前往出使吳王,叫他救援魯國而攻伐齊國,您就乘機領(lǐng)兵迎擊吳軍?!碧锍4饝?yīng)所請,派子貢南下面見吳王。
子貢勸說吳王夫差道:“臣下聽說這樣的話:實行王道的人不絕滅別的國家,實行霸道的人沒有強大的對手,互相抗衡的千鈞重量雙方,即使只在其中一方增加一銖一兩就會出現(xiàn)重心的轉(zhuǎn)移。如今擁有萬輛兵車的齊國私下兼并千輛兵車的魯國,來和吳國爭強斗勝,臣下暗中替大王感到危難。況且那救援魯國,有顯赫的名聲;攻伐齊國,有巨大的利益。以此安撫泗水之濱的十二諸侯國,誅伐殘暴的齊國來制服強大的晉國,得到的利益沒有比這更大的。名義上保存行將滅亡的魯國,實際上使強大的齊國受困,聰明的人對此堅信不疑。”吳王夫差說:“講得好。盡管如此,但我已經(jīng)與越王交戰(zhàn),使之棲息于會稽山上。越王句踐自己吃苦來供養(yǎng)士人,對我存有進行報復(fù)的心思。你等我攻伐越國后再來聽從你的安排。”子貢說:“越國的力量超不過魯國,吳國的強大超不過齊國,大王放下齊國而攻伐越國,那么齊國馬上就可平定魯國了。況且大王正在用救存危亡復(fù)興滅國作為號召,但那攻伐弱小的越國而畏懼強大的齊國,不是勇者的行為。勇者不回避危難,仁者不廢棄禮法,智者不喪失時機,王者不滅亡諸侯,以此來建立自己的道義。如今大王能保存越國來向諸侯顯示仁義,救援魯國進攻齊國,威力施加到晉國,各國諸侯必定相繼前來吳國朝見,那么霸業(yè)就建成了。同時大王一定擔(dān)心越國的話,臣下請求東進面見越王,叫他出兵相從,這實際上是空虛越國的力量,名義上則是使諸侯相從而討伐齊國?!眳峭醴虿罘浅8吲d,于是派遣子貢前往越國。
越王句踐修繕打掃道路,到郊外迎接子貢,親自為子貢駕車到館舍而詢問道:“這里是不開化的蠻夷之邦,大夫為何恭敬莊重地屈尊光臨此地?”子貢說:“如今我勸說吳王救援魯國攻伐齊國,他心里愿意而畏懼越國的復(fù)仇,說‘等我攻伐越國以后就可以’。像這樣的話,攻破越國是必定的了。況且沒有報復(fù)他人之心卻使人懷疑,是笨拙;存有報復(fù)他人之心而讓人知道,是失?。皇虑闆]有發(fā)作而消息先傳出去,是危險。這三種情況是舉行事情的重大禍患。”句踐伏地叩頭連拜兩次說:“我曾經(jīng)自不量力,便與吳軍作戰(zhàn),因而被困在會稽山,痛恨刻骨銘心,日夜唇焦舌干,只想和吳王相隨死去,這就是我的愿望啊。”句踐于是詢問子貢如何是好。子貢說:“吳王夫差為人兇猛殘暴,朝中群臣不堪承受;國家困于頻繁戰(zhàn)爭,軍隊士卒無法忍耐;百姓怨恨君上,大臣內(nèi)部變心;伍子胥因為直言進諫而死,太宰嚭執(zhí)掌政事,順從國君的過錯來保證自己的私利:這是行將滅亡國家的政治啊。如今大王果真能調(diào)發(fā)軍隊幫助吳國來迎合吳王的意旨,獻納重器珍寶來討他的歡心,用謙卑的言辭來尊崇對他禮儀,吳王攻伐齊國就必定無疑了。他出戰(zhàn)不勝,就是大王的福運了。出戰(zhàn)取勝,他必定率領(lǐng)軍隊進攻晉國,臣下請求北上面見晉君,讓他出兵共同攻打吳軍,削弱吳國那就是必然的了。吳國的精銳士卒在齊國消耗殆盡,主力部隊在晉國疲憊困乏,從而大王便掌握了吳國的致命弱點,這樣滅亡吳國就必定無疑了?!痹酵蹙溘`聽了大為高興,答應(yīng)按子貢的計策出兵。越王贈送子貢金子一百鎰,劍一把,好矛兩桿。子貢不接受,接著上路。
子貢回報吳王夫差說:“臣下恭敬地把大王的話告訴越王,越王大為恐懼,說:‘我很不幸,從小失去父親,內(nèi)心不自量力,冒犯得罪了吳國,以致軍隊?wèi)?zhàn)敗自己受辱,棲身在會稽山,國家變?yōu)橐黄瑥U墟,依賴大王的恩賜,使我得以捧上俎豆禮器而舉行宗廟社稷的祭祀,這一切我死都不敢忘記,還有什么別的謀略敢考慮!’”過了五天,越王句踐派大夫文種向吳王夫差叩頭上言道:“東海服役之臣孤家句踐的使者臣下文種,冒昧修書給左右官吏謹(jǐn)向大王致以問候。近日私下聽說大王將要振興大義,誅伐強暴、拯救弱小,圍困殘暴的齊國而安撫周朝王室,請求全部出動境內(nèi)的三千士卒,我請求親自身披堅固的鎧甲,手持銳利的武器,來沖鋒陷陣,首先承受飛矢流石。通過越國卑賤的臣子文種奉獻先人收藏的兵器,鎧甲二十套,斧子,屈盧矛,步光劍,來向大王表示祝賀?!眳峭醴虿罘浅8吲d,把文種的話告訴子貢,說:“越王句踐準(zhǔn)備自己隨從我攻伐齊國,可以嗎?”子貢說:“不可以。使他人的的國家空虛,讓他人的部眾全部出動,又讓他的國君隨從,不合乎義。國君接受越國的禮物,應(yīng)許越國的出兵,而謝絕越君出征?!眳峭醮饝?yīng),于是謝絕越王句踐親自隨從出征的要求。到這時吳王夫差就馬上征發(fā)吳國九郡的兵馬攻伐齊國。
子貢乘機離開吳國前往晉國,對晉君說:“臣下聽說這樣的話:謀劃不事先確定就不能夠應(yīng)付突發(fā)事件,軍隊不事先準(zhǔn)備就不能夠戰(zhàn)勝敵人。如今那齊國和吳國將要開戰(zhàn),吳國戰(zhàn)而不勝的話,越國大亂吳國是一定的了;但吳王和齊國交戰(zhàn)而獲勝的話,必定會把吳國軍隊開向晉國?!睍x君大為驚恐,說:“對這該怎么辦?”子貢說:“修繕武器、休養(yǎng)士卒來等待吳國軍隊?!睍x君答應(yīng)。
子貢離開晉國前往魯國。吳王夫差果真在艾陵與齊人交戰(zhàn),大敗齊軍,俘獲七名將軍所轄的部隊而不返回,果真又率領(lǐng)軍隊開赴晉國,與晉人在黃池之上相遇。吳、晉雙方爭強斗勝。晉軍攻擊吳軍,大敗吳軍。越王句踐聞訊,領(lǐng)兵渡過松江而襲擊吳國,在離吳國都城七里的地方安營扎寨。吳王夫差得知情報,離開晉國而返回,與越軍在五湖地區(qū)交戰(zhàn)。吳軍三次交戰(zhàn)都沒有取勝,都城大門失守,越軍于是包圍王宮,殺死吳王夫差而將他的國相太宰嚭斬首示眾。攻破吳國三年后,越王句踐在江、淮之東稱霸。
所以子貢一次出使,保存了魯國,大亂了齊國,滅亡了吳國,加強了晉國而使越國稱了霸。子貢一次出使,使得各國形勢的舊格局相繼打破,十年之中,魯、齊、吳、晉、越五個國家各有重大變化。
子貢喜好經(jīng)商做買賣,根據(jù)時機轉(zhuǎn)手貨物。喜歡褒揚別人的美德,但不能隱匿別人的過失。曾經(jīng)出任魯國、衛(wèi)國之相,家產(chǎn)積累達到千金,最后死在齊國。
言偃是吳國人,字子游。比孔子小四十五歲。
子游完成學(xué)業(yè)以后,出任武城之宰??鬃咏?jīng)過武城,聽到彈奏琴瑟演唱詩歌的聲音??鬃游⑽⒁恍Γf:“宰雞哪里用得著殺牛刀?”子游說:“往日我從夫子那里聽說:‘君子學(xué)習(xí)道理就會愛護他人,小人學(xué)習(xí)道理就會容易使喚。’”孔子說:“諸位弟子,言偃的話是對的。先前我說的話只是開個玩笑罷了。”孔子認(rèn)為子游熟悉文獻典籍。
卜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歲。
子夏問道:“‘美妙的笑容酒渦深深啊,美麗的眸子黑白分明啊,潔白的素絹上畫得絢麗多彩啊。’這幾句詩說的是什么意思?”孔子說:“繪畫的事情原在素絹的編織之后?!弊酉恼f:“禮儀的產(chǎn)生在(仁之)后吧?”孔子說:“卜商現(xiàn)在可同他談?wù)摗对姟妨?。?br/>
子貢問道:“顓孫師和卜商,誰賢能?”孔子說:“顓孫師做事過頭,卜商做事達不到要求?!薄澳敲搭厡O師強一些嗎?”孔子說:“做事過頭和達不到要求是一樣的?!?br/>
孔子對子夏說:“你要做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做小人式的儒者。”
孔子死后,子夏居住在西河教學(xué)授業(yè),擔(dān)任魏文侯的老師。他的兒子死去,哭得瞎了眼睛。
顓孫師是陳國人,字子張,比孔子小四十八歲。
子張詢問如何謀求官職??鬃诱f:“多聽,對疑惑的地方存而不論,謹(jǐn)慎地談?wù)撈溆嗝靼谉o誤的地方,就可以減少過失;多看,對疑惑的地方存而不論,謹(jǐn)慎地實行其余明白無誤的地方,就可以減少悔恨。言語少過失,行動少悔恨,那么官職俸祿便在其中了?!?br/>
有一次,子張隨從孔子在陳國、蔡國之間,陷入困境,便詢問如何行得通??鬃诱f:“言語忠誠可信,行為厚道謹(jǐn)敬,即使在偏遠的異國他鄉(xiāng),也能行得通。言語不忠誠有信,行為不厚道謹(jǐn)敬,即使在老家鄉(xiāng)里,能行得通嗎?站立時就仿佛看見‘忠信篤敬’幾個字并列豎在前面,在車廂里就仿佛看見‘忠信篤敬’幾個字并列掛在橫木上,(時刻記著,)這樣才能到處行得通。”子張把這些話寫在束衣的大帶子上。
子張問道:“士人怎么做就可以稱得上達了?”孔子說:“你所說的達,指什么情況?”子張回答說:“在諸侯國中必定聞名,在大夫家中必定聞名?!笨鬃诱f:“這是聞,不是達啊。那達者,質(zhì)樸正直而愛好道義,對人善于分析言語而觀察表情,考慮問題注意謙虛讓人,無論在諸侯國中,還是在大夫家里必定通達。至于那聞?wù)?,表面上裝作仁義而行動上背道而馳,以仁自居而深信不疑,無論在諸侯國中,還是在大夫家里必定聞名。”
曾參是南武城人,字子輿。比孔子小四十六歲。
孔子認(rèn)為他能通曉孝道,所以向他傳授學(xué)業(yè)。曾參撰作《孝經(jīng)》。曾參最后死在魯國。
澹臺滅明是武城人,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歲。
澹臺滅明容貌非常丑惡。他想拜孔子為師,但孔子認(rèn)為他天資低下。澹臺滅明接受學(xué)業(yè)完畢后,退回家中而修習(xí)實踐孔子教授的學(xué)業(yè),做事從不走歪門邪道,不是公事就不拜見卿大夫。
澹臺滅明南下出游到達長江,隨從的弟子有三百人,對待人事的取舍進退公正無私,名聲遍及諸侯各國??鬃勇犝f這些情況后,說:“我憑言辭來判斷人,錯看了宰予;憑外貌來判斷人,錯看了子羽?!?br/>
宓不齊,字子賤。比孔子小三十歲。
孔子評論子賤說:“子賤是君子??!魯國沒有君子的話,這個人是從哪里取得君子德行的呢?”
子賤出任單父邑宰,向孔子報告情況,說:“這個地方有比我賢能的五個人,教導(dǎo)我治理都邑的方法。”孔子說:“可惜?。〔积R所治理的地方太小,如果所治理的地方大,那就有希望了!”
原憲,字子思。
子思問什么叫做恥。孔子說:“國家政治有道,做官領(lǐng)取俸祿。國家政治無道,也做官領(lǐng)取俸祿,這就叫恥?!?br/>
子思說:“好勝爭強、自我夸耀、怨天尤人、貪得無厭這四點都沒有任何表現(xiàn),可以稱得上仁嗎?”孔子說:“可以說是難能可貴了,至于仁,那我還不知道?!?br/>
孔子去世,原憲就流亡隱居在荒郊野地之中。子貢出任衛(wèi)國之相,隨從的車馬前呼后擁,分開高過人頭的野草,進入僻陋的里巷,探望問候原憲。原憲整理好所穿戴的破舊衣帽會見子貢。子貢為此感到羞恥,說:“夫子難道也病了嗎?”原憲說:“我聽說這樣話:沒有財產(chǎn)叫做貧,學(xué)習(xí)道義而不能實行才叫做病。像我這樣,是貧,而不是病啊?!弊迂曈X得慚愧,不高興地離去,一生都因為這次言語的過失而感羞恥。
公冶長,齊國人,字子長。
孔子說:“公冶長,可以把女兒嫁給她。雖然他曾在監(jiān)獄中關(guān)押過,但不是他的罪過啊。”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公冶長。
南宮括,字子容。
南宮括問孔子道:“羿善于射箭,奡能傾覆船只,都不得好死;大禹、后稷親自種植莊稼,結(jié)果享有天下。(應(yīng)當(dāng)如何理解?)”孔子沒有回答。子容出去,孔子說:“君子啊,這個人!崇尚道德啊,這個人!”〔孔子稱贊南宮括說:〕“國家政治有道,能夠不被廢黜;國家政治無道,能夠免于刑罰殺戮?!蹦蠈m括多次誦讀“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的詩句,孔子便把他兄長的女兒嫁給南宮括。
公皙哀,字季次。
孔子說:“天下的士人沒有德行,大多成為卿大夫的家臣,在都邑做官;只有季次不曾做官?!?br/>
曾蒧,字皙。
曾蒧侍奉孔子,孔子說:“談?wù)勀愕闹鞠?。”曾蒧說:“春天的服裝穿定了,我和成年人五、六位,兒童六、七個,在沂水邊洗洗澡,在舞雩臺吹吹風(fēng),最后唱著歌兒回家。”孔子嘆了一口氣說:“我贊同曾蒧的志趣?。 ?br/>
顏無繇,字路。顏路是顏回的父親。父子曾經(jīng)各在不同的時候師事孔子。
顏回死去,顏路貧窮,請求孔子賣掉車子來幫助安葬顏回??鬃诱f:“不管有才能還是沒才能,說起來也各是自己的兒子啊。鯉兒死了,只有內(nèi)棺而無外槨,我不能賣掉車子徒步行走來為他置辦外槨,因為我曾忝列大夫之后,所以不可以賣掉車子而徒步行走?!?br/>
商瞿是魯國人,字子木。比孔子小二十九歲。
孔子傳授《周易》給商瞿,商瞿傳授給楚國人馯臂子弘,馯臂子弘傳授給江東人矯子庸疵,矯子庸疵傳授給燕國人周子家豎,周子家豎傳授給淳于人光子乘羽,光子乘羽傳授給齊國人田子莊何,田子莊何傳授給東武人王子中同,王子中同傳授給菑川人楊何。楊何在漢武帝元朔年間憑研治《周易》擔(dān)任漢朝的中大夫。
高柴,字子羔。比孔子小三十歲。
子羔身高不滿五尺,師從孔子接受學(xué)業(yè),孔子認(rèn)為他愚笨。
子路讓子羔出任費郈的邑宰??鬃诱f:“這是坑害了人家的子弟!”子路說:“那里有老百姓,有社稷的祭祀,何必要讀書然后才算有學(xué)問呢?”孔子說:“所以我討厭能言善辯的人?!?br/>
漆雕開,字子開。
孔子讓漆雕開做官。漆雕開回答說:“我對這做官沒有信心?!笨鬃痈吲d。
公伯繚,字子周。
子周對季孫毀謗子路。子服景伯將這情告訴孔子,說:“季孫他老人家原來就對子路有疑心,對公伯繚,以我的力量還是能把他陳尸于大庭廣眾。”孔子說:“仁義之道將要實行,那是命??;仁義之道將要廢棄,也是命啊。公伯繚能把命怎么樣!”
司馬耕,字子牛。
司馬牛話多而且急躁。他問孔子什么叫仁??鬃诱f:“仁人,他的說話很慎重。”司馬牛說:“說話慎重,這就可以稱之為仁嗎?”孔子說:“實行仁很難,談?wù)撊誓懿簧髦貑幔俊?br/>
司馬牛問怎樣才是君子。孔子說:“君子不憂愁,不恐懼?!彼抉R牛說:“不憂愁不恐懼,這就可以稱之為君子嗎?”孔子說:“問心無愧,有什么憂愁什么恐懼!”
樊須,字子遲。比孔子小三十六歲。
樊遲請求學(xué)習(xí)種莊稼,孔子說:“我這方面不如老農(nóng)民?!狈t請求學(xué)習(xí)種蔬菜,孔子說:“我這方面不如老菜農(nóng)。”樊遲退下出去??鬃诱f:“小人呀,樊遲!上面執(zhí)政的人喜好禮儀,老百姓就沒有人敢不恭敬;上面執(zhí)政的人喜好義理,老百姓就沒有人敢不服從;上面執(zhí)政的人喜好信用,老百姓就沒有人敢不用真心實意。像這樣的話,四面八方的老百姓都會背著他們的子女而來投奔了,哪里用得著自己去種莊稼!”
樊遲詢問什么是仁,孔子說:“就是愛護人?!庇謫柺裁词侵?,孔子說:“就是了解人?!?br/>
有若比孔子小四十三歲。有若說:“禮的作用,以和諧適中最為可貴。在先王的治國之道里,這是其中最美好的。事無巨細(xì)都要依從禮,但也有行不通的地方;只知道和諧適中而去求和諧適中,不用禮來調(diào)節(jié),也是不可行的?!薄靶庞梅系懒x,說的話就能履行。恭敬符合道義,便能遠離恥辱。有依仗而不失去自己的親族,也就值得尊崇了?!?br/>
孔子去世后,弟子們十分思念仰慕。有若的長相像孔子,弟子們一起共同立他為老師,如同孔子在世時那樣對待他。有一天,弟子進來問道:“昔日夫子要出門上路,讓弟子帶上雨具,后來果真下了雨。弟子問道:‘您憑什么知道會下雨?’夫子說:‘《詩》中不是這樣說嗎:月亮附著在畢宿,接著就要下滂沱大雨了。昨天晚上月亮不就在畢宿嗎?’有一天,月亮在畢宿,結(jié)果卻沒有下雨。商瞿年紀(jì)很大仍沒有孩子,他的母親要為他另娶妻室??鬃优缮迢那巴R國,他的母親請求暫不要派商瞿??鬃诱f:‘不要擔(dān)心,商瞿四十歲以后當(dāng)會有五個兒子?!髞砉嫒绱?。冒昧相問,夫子憑什么知道這些?”有若沉默無語,沒法回答。弟子起身說:“有子避開此位,這不是你該坐的地方??!”
公西赤,字子華。比孔子小四十二歲。
子華出使到齊國去,冉有為他的母親請求給些小米。孔子說:“給她一釜?!比接姓埱笤黾印?鬃诱f:“給她一庾。”結(jié)果冉子給了五秉小米。孔子說:“公西赤前往齊國,乘著肥馬駕的車,穿著輕暖的皮衣。我聽說君子救濟急難窮困,而不接濟富人?!?br/>
巫馬施,字子旗。比孔子小三十歲。
陳司敗問孔子道:“魯昭公知禮嗎?”孔子說:“知禮?!笨鬃油顺鋈ズ螅愃緮∫菊埼遵R旗上前,說:“我聽說君子不偏袒任何人。難道君子也偏袒人嗎?魯君娶了吳國女子作為夫人,稱她為孟子。孟子本姓姬,為了回避稱同姓,所以叫她孟子。如果說魯君知禮的話,那還有誰不知禮!”巫馬施把陳司敗的話告訴孔子??鬃诱f:“我幸運啊,倘若有過錯,人家必定知道。臣子不可談?wù)摼鞯某笫拢瑸轸斁苤M,是禮啊?!?br/>
梁鳣,字叔魚。比孔子小二十九歲。
顏幸,字子柳。比孔子小四十六歲。
冉孺,字子魯。比孔子小五十歲。
曹恤,字子循。比孔子小五十歲。
伯虔,字子析。比孔子小五十歲。
公孫龍,字子石。比孔子小五十三歲。
從子石以上共三十五人,他們的年齡、姓名以及受業(yè)情況明確見于文獻記載。其它四十二人,不知年歲以及不見于文獻記載的,著錄于下:冉季,字子產(chǎn)。
公祖句茲,字子之。
秦祖,字子南。
漆雕哆,字子斂。
顏高,字子驕。
漆雕徒父。
壤駟赤,字子徒。
商澤。
石作蜀,字子明。
任不齊,字選。
公良孺,字子正。
后處,字子里。
秦冉,字開。
公夏首,字乘。
奚容箴,子子皙。
公肩定,字子中。
顏祖,字襄。
■單,字子家。
句井疆。
罕父黑,字子索。
秦商,字子丕。
申黨,字周。
顏之仆,字叔。
榮旂,字子祈。
縣成,字子祺。
左人郢,字行。
燕伋,字思。
鄭國,字子徒。
秦非,字子之。
施之常,字子恒。
顏噲,字子聲。
步叔乘,字子車。
原亢籍。
樂欬,字子聲。
廉絜,字庸。
叔仲會,字子期。
顏何,字冉。
狄黑,字皙。
邦巽,字子斂。
孔忠。
公西輿如,字子上。
公西蒧,字子上。
太史公說:學(xué)者中許多人說到孔子的七十位高足弟子,稱譽者有的言過其實,毀謗者有的篡改真相,但全都沒有見到過他們的容貌。而《論語》弟子名籍出自孔子宅第壁中古文,接近事實。我收集有關(guān)孔子弟子的姓名、文字全都取自《論語》中的弟子問對,合并編排,有疑惑不清的地方就空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