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墓
宣城縣
九女冢在城北九十里下昭亭鄉(xiāng)。《嘉靖府志》
按:九女冢即
九女墩,見《古跡》。
蠻王冢在城北五里敬亭山之南。同上
謝王墓在城東南三十里謝村。王不知何代人。慶元初,里人耕地洼陷
,因掘深,隧道以
石,光瑩可鑒,約高四尺許,穴內八室,各可容十人。中濕淖,入者持炬乃可行。耆伍
事聞,亟掩之。同上
按:以上三墓舊府、縣志皆不載,今補入,以存古跡。
〔
晉〕
桓簡公彝墓在城北五十里符里鎮(zhèn),今東門渡?!都尉父尽纷鞒潜卑?br />
十里焦村。又見《涇
志》烏溪,按《晉書》:桓彝請為宣城,疏云:“內外之任并非所堪,但以墳柏在此郡,欲
暫結名義?!币善湎仁涝岽?。乾隆府、縣志同。
按:桓公死義于涇,《晉書》具載其事,當以《涇志》為是。
〔劉宋〕
郡守楊運長墓在城南六十里象鼻山。乾隆
府、縣志同
〔唐〕
蔣徵君華墓在敬亭山下。李白吊墓詩云:“敬亭
山下墓,知是蔣徵君?!蓖?br />
按:蔣徵君系開元間人,詳《嘉靖府志》。
白府君墓在城西。白居易兄僑寓,沒葬于此。同上
按:《嘉靖府志》,白府君上有“烏江”二字。
將軍徐楮墓在城南雙羊山。原有碑題,后碑沉水中。舊志載楮
將軍墓。今仍從碑。同上
按:《嘉靖府志》云,將軍吳人,楮其諱也,當以碑為正。
〔南唐〕
魏王徐知證墓在城南二十里丁山。《嘉靖府
志》作
西十里。舊有碑亭,裔孫尚書徐元太撰記,后毀??滴跷焐晷焓献有罩亓ⅰM?br />
按:《嘉靖府志》王以永泰軍節(jié)度檢校太傅為宣州刺史,真封于魏,謚曰惠云。
宣城掾梅遠墓在古州學址上東南,松嶺塘界西北,望水岡月埂界,
丈計二百
一十六弓零二步,墓前有橫碑,周顯德五年立。覆土中,即墓志遺意。《乾隆縣
志》
按:梅遠,字維明。天間,節(jié)度使王懋章辟為宣州掾。值梁亂不克歸,遂家于城東州學之
西。雍正間有取茯芩者,鋤地得墓志,知為遠墓。
〔宋〕
宣城王趙師祁墓在城東南三十里千堆山。后裔
太守趙瑞墓附。提學御史章兗志銘。乾隆府、縣志
御史郭滂墓在嶧山下?!都尉钢尽?br />
太常李含章墓在敬亭山西麓。又有查宣公墓因名查山。疑即南唐查文
輝。同上
尚書梅詢墓在城東二十五里嶧山。歐陽修志銘。同上
郡守張果墓在夏家渡叉路口,先在鐵冶沖,后徙葬此??滴踔校鞑?br />
宗泰立碑墓前。同上
太尉高瓊墓在湖北山鄉(xiāng),今羅蕩,猶存坊隅。高氏祀為始祖。同上
贈光祿卿高元矩三代墓在峽石山北。《萬歷志》載,廢冢碑仆地,字
跡蝕滅,惟額有宋誥
封“高氏三代之碑”數(shù)字,或即高惠連之父。元矩墓今無后矣。后里人吏部郎高登明考其家
譜,謂硤石高氏三代墓葬,高元矩附子尚書惠連,孫知安南軍器之也。元矩工詩,不仕,以
子貴封光祿卿。登明立碑具載其詳?!度f歷志》稱無后誤。同上
修撰吳柔勝墓在城南四十里小勞山。裔孫明知府吳宗周,副使吳大本
附葬。同上
按:吳柔勝墓有朱文公題碑云:“嗚呼!此炎宋偽學黨人吳公正肅之墓”十五字。本《采訪
冊》。
丞相吳潛墓在隆演山南柿木鋪,又有行太仆蔣賓興墓。同上
待制貢師道墓在城東北華蓋山。附近靈馬山有宋進士方點墓。同上
都官梅堯臣墓在城南柏山。歐陽修志銘?!都尉父尽非「?、縣
志并同
光祿卿楊墓在城西四十里川山?!肚「尽?br />
朱勝非墓在饅頭山,一名龍頭山。有徽猷閣直學士撰神道碑。乾隆府
、縣志同
右丞相馬廷鸞墓在行廊山歇車原。按:廷鸞,樂平人,宋亡,由臨安之宣
,卒葬于此?!端问贰?br />
參政魏良臣墓在湖北道山,子叔介葬袞山前。又有車駕郎魏景星墓在
沖山右。同上
參政陶熾墓宋理宗敕葬灣石羊山?!犊h志》
尚書尤袤墓在城東十五里官塘山??な刳w善堅志銘。裔孫明逸士尤曉
附葬。
唐太岳墓在小昆山北,德間官于宣,元兵至死焉??へ┰堊?br />
。同上
何氏三魁墓一在新塘,一在西嶺,一在通靈峰?!肚「尽?br />
〔元〕
學士貢奎墓在東北石馬山。中丞馬祖常奉敕撰
神道碑。乾隆府、縣志同
贈君梅卓墓在城南柏峴山。又戶部員外郎梅守極亦葬柏峴山飛橋左。
同上
尚書汪澤民墓在城南嶧山。學士宋濂撰神道碑。山北又有御史郭滂墓。
同上
〔明〕
博士吳原頤墓在城東南響山。同上
御史洪振玉墓在魯溪。《嘉靖志》
郡守黃榮祖墓在城北敬亭山之麓。洪武初守寧國,卒于官,子孫家焉
。里人尚書徐元太撰碑記。同上
尚書陳忠烈迪墓在石塘沖?!哆d國忠紀》載,家人后來保拾其遺骸歸宣
,葬計家橋。土人累,發(fā)而投之。成化間,通判陳紀具衣冠葬此。同上
按:忠烈二字,《康熙府志》、《乾隆縣志》俱作靖獻,從舊謚也。
尚書泰逵墓在方山,接南陵境。同上
太守陳灌墓在古州學址。灌以守郡,家于宣,今稱子將舊里,子將灌
字也。《乾隆府、縣志》同
知縣王文質墓在城西郭外張家壩右。子孫家于宣,為琴堂王氏。同上
諭葬右通政使徐說墓在城東十里玉山橋。同上
諭葬
贈光祿忠烈萬琛墓在城東五十里四望山?!肚「尽贰ⅰ犊h志》作
十里。
諭葬贈太子太保都御史張綸墓在城北豹山。乾隆府、縣志同
御史徐祚墓在界溪西洋山。北直籍,嘉靖中任南京畿道,卒葬于此。
同上
封副都御史徐衢墓在黃泥鎮(zhèn)南二十里斗山橋。大學士申時行志銘。同
上
通政使徐元氣墓附徐衢墓后,吏部尚書徐石麟撰神道碑。同上
知州張緯墓在新豐鎮(zhèn)后,里人通政使徐元氣志銘。同上
贈中憲大夫梅繼先墓在城南六十里獨山。大學士嚴訥銘。同上
寺丞陸槐墓在城西十里山?!肚「尽?br />
按:《康熙府志》及《乾隆縣志》俱作城西二十里團山。
布政使王遵墓在城東十里夏家渡山。乾隆府、縣志同
贈知縣沈璞墓在麻姑山?!肚「尽?br />
按:《康熙府志》、《乾隆縣志》俱作四望山北十里泉岡山。
諭葬左都御史詹沂墓在城北二里趙子岡。乾隆府、縣志同
按:《神宗本紀》左都御史詹沂掛冠去。舊志僅書御史非是。
誥贈禮部郎中梅繼善墓在山觜大塘沖山。同上
誥封明威將軍葉遇時墓城西二里霍村沖北。同上
淮王典膳梅振墓在方家沖山?!肚】h志》
尚書徐元太墓在城東十里華谷村東官園。同上
諭葬侍郎贈尚書張守道墓在城北十里廟埠。同上
奉政大夫徐楠墓在水東內二十里禪峰山。禮部尚書黃汝良撰墓碑表。
同上
理學陳履祥墓在湖北歷山?jīng)_。門人劉希向、施宏猷具衣冠葬于此,立
石為記。同上
按:《康熙府志》云,墓側有傳經(jīng)臺。
修撰沈懋學墓在洪林沈祠西南楊壩橋,附曾祖謙十左?!肚「尽贰?br />
《縣志》作附知縣沈璞墓右。
諭葬贈榮祿大夫登萊總兵沈有容墓在城西祈雨墩。《乾隆府志》
諭祭誥授驃騎將軍耿宗元墓在城南張義岡。同上
諭葬忠節(jié)興都留守沈壽崇墓在城東沈村埠。同上
徵君沈壽民墓在城南雙羊岡。同上
處士吳肅公墓在城南響山。同上
給事姜墓在敬亭山趙子岡,子安節(jié)葬。國朝刑部尚書姜晟捐
買,剪姚村祀田三十余畝,嚴禁盜賣。
國朝左都御史梅墓在城北敬亭山峰?!肚「尽?br />
諭葬工部侍郎阮爾詢墓在城北趙子岡。同上
累贈左都御史徵君梅文鼎墓在城東南五十里獨山。同上
侍讀施閏章墓在城東南二十里螺螄沖。同上
南陵縣
〔
晉〕
孝子何琦墓在縣西大王沖巫春山?!肚「尽?br />
《雍正縣志》同
〔宋〕
學士徐墓在縣西三里內翰山,一名白石山。同上
孝子李經(jīng)墓在縣西三十里工山麓。山巔有忠孝祠,山腰有池,曰龍池。
同上
〔元〕
忠義張國岡墓在二十九里三圖五甲,有
碑。同上
〔明〕
敕葬忠臣僉事吳景墓在縣西北麥園嘴。同上
侍郎丁墓在縣西六十里大王沖。同上
涇縣
〔漢〕
楚王墓在縣南十里江村,俗謂蠻王冢,或云即
吳王濞。按《史》:濞函首京師,不應葬
此。惟有楚王英坐罪廢徙涇,自殺,詔以禮葬。然《史》又稱英徙彭城,疑并誤?!肚「尽?br />
〔孫吳〕
魯肅墓在縣南八十里齊云山左。相傳有農夫
鋤地得半截古碑,曰魯肅墓,遂名其地為魯家坪?!肚「尽?br />
按:魯肅墓在鎮(zhèn)江府城東,何緣涇又有之,疑誤。
縣令陳焦墓在漆林渡康山?!肚「尽贰跺X志》
同
按:《輿地紀勝》載,墓在縣西南桃花潭北。《嘉靖府志》及《鄭志》本此,而《康熙志》
謂在藍山坑,與舊志、《錢志》又不同,蓋其地三處,相去皆不遠也。
〔晉〕
內史桓彝墓在縣東三十五里烏溪,墓側有祠,
明知縣李鸞建。又云在宣城符里鎮(zhèn)。同上
按:桓公墓宣、涇兩縣并載,以《晉書》考之,在宣城符里鎮(zhèn)者當系桓公祖墓。
征西將軍俞縱墓在縣東南八十里蘭石坑。同上
〔唐〕
詩人羅隱墓在縣東七十里,涌溪雙嶺旁。有大
盤石覆其上,碑曰“唐詩人羅隱之墓”。《嘉靖府志》同
按:隱,余杭人,墓即在黿江。見《吳越備史》及吳任臣《十國春秋》等書。今貴池及此縣
皆有隱墓,誤也。《輿地紀勝》亦仍地志之誤。
香心夫人梅氏墓一在縣南七里碎石橋香心廟后,一在縣東蜈蚣岡莫兒
橋?!肚「尽贰跺X志》同
〔宋〕
工部侍郎凌策墓舊在縣西劉遺民釣臺左,萬歷
中遷縣二里凌家園。碑銘具存。同上
按:《嘉靖府志》凌之先祖葬此,其后始生侍郎云。
少師汪墓在縣溪西五里。奉敕營葬,其祠堂曰等相庵。《嘉靖府志》
按:舊府志及《錢志》俱作水西白云坑,《鄭志》作水西錢沖。有學士汪藻撰神道碑銘
。
尚書劉琦墓在閬山之南,碑存。又《涇川志》載劉尚書祖墓在榔山。
《嘉靖府志》《乾隆府志》、錢鄭二志同
朝議大夫趙不吝墓在水西白云庵左,后遷縣東十里榔樹山口?!肚?br />
府志》錢鄭二志并同
按:《康熙府志》云,不吝,宋太宗六世孫。
京兆尹左彥武墓在縣北三里下幕之原。《乾隆府志》《縣志》同
孫龍圖墓在縣西七十里九里潭隆興寺后,有古碑?!肚「尽?br />
〔元〕
建康廉訪副使洪文廣墓在新豐都?!肚「?br />
》《縣志》同
〔明〕
江西巡撫都御史董杰墓在縣西鳳凰山。尚書楊
廉撰神道碑。《鄭志》《乾隆府志》同
應天府尹鄭欽墓在縣東六十五里。《乾隆府志》錢鄭二志并同
戶部侍郎謚定肅蕭彥墓在幕山。有大學士許國神道碑。同上
南吏部侍郎贈右都御史趙士登墓在水西崇寧塔前。《乾隆府志》《錢
志》同
通政使司趙健墓在縣西南五十里李村。《乾隆府志》《錢志》同
寧國縣
〔唐〕
魯王梅知巖墓在縣北二十五里。舊葬桃源渡北
岸庵頭,后因水漲移葬下壁山。乾隆府、縣志同
〔宋〕
學士虞光墓在縣西十里溪碧山。同上
侍郎虞儔墓在縣東南五里。同上
尚書胡季虎墓在縣東七十里彭家塢。墓表誥敕現(xiàn)存。同上
司徒胡用虎墓在縣北二十里胡村?!都尉父尽非「?、縣志同
宣義一作宣教郎虞倬墓在縣東二十里薛家橋右。
乾隆府、縣志同
節(jié)度使萬文勝墓在縣東七十里深渡塔。同上
大理奚士遜墓在縣東許花村。《乾隆府志》
教授奚士達墓在縣東冷渡。同上
處士吳元用墓在縣東百三十里千秋關下道山。乾隆府、縣志同
仙都巡檢使墓在縣東百二十里茅里。舊志作云梯誤。昔元兵發(fā)之,見
鉤聯(lián)鎖骨,異之,復掩藏焉。同上
參政饒虎臣墓在縣北三十里營村。《乾隆府志》
〔明〕
憲副許汝驥墓在縣西百一十里陳村。子憲副成
器墓在金沙。乾隆府、縣志同
僉憲朱一松墓在縣東一百里。舊作六十里誤??h志云,地名十都
劉姓封山。
參憲黃一騰墓在縣西六十里老墳邊。乾隆府、縣志同
侍郎屠羲英墓在縣南十里雞籠塢。同上?!犊滴踔尽纷髂乖邙P山。
中丞仙克謹墓在縣東百二十里霍家邊。同上
旌德縣
〔漢〕
州刺史蔣元卿墓在十都鳧山右麓。
縣志載元卿名詔,士人立
廟青口下,祀之。每歲旱,祈禱有應。翰林修撰蔣超為撰廟碑?!肚「尽?br />
〔梁〕
程廂使墓在縣西六十里石柱山下。居民多程氏
,俗傳程靈洗之裔也。《嘉靖府志》
按:《乾隆府志》載,墓在紅溪山南,而《江南通志》又載靈洗墓在歙縣黃牢山,未知孰是
。
〔明〕
侍郎郭建邦墓地名舊志缺?!肚「尽?br />
按:侍郎墓在十五里都鳳形山。
太平縣
〔唐〕
左難當墓在龍山鄉(xiāng)松子。乾隆府、縣志同
學士胡輝墓在縣南碧山。輝與李白友善,嘗贈聯(lián)云:“溪水流聲十里
笙歌從地出,山峰拱秀千年圖畫自天香?!蓖?br />
〔宋〕
麻丞相墓缺名,在麻水側。明萬歷間,里人胡
氏卜葬,開土見碑遂止。今世祀之。同上
參知政事李回墓在廣仁寺后,華表現(xiàn)存。同上
文學劉逸墓嘉中,詹承宗為墓碣曰“鄉(xiāng)賢劉文學之墓”。地名舊
志缺。同上
通判湯墓在弦歌鄉(xiāng)。由秋浦遷宏潭,為湯氏始祖,葬姚六門。同上
進士陳墓在椒坑口。由祁門遷太平,隱黃山。為西二及城內
陳氏始祖。同上
元師李誠墓在弦歌鄉(xiāng)墓田塢。同上
〔明〕
太常周怡墓在城西七里曹沖口。祭酒姜寶志銘
。同上
御史崔涯墓在縣西木瓜坑。同上
右前賢冢墓,悉照舊志登載。間增一二,亦依《嘉靖舊志》暨縣志為據(jù),《采訪冊
》概不掇錄。以宣州文物之區(qū),名人顯官,堂斧馬鬣壘壘。穹巖秀谷間采訪,諸君恐亦不能
遍及。若據(jù)所采增人,不貽卦漏之誚,即近偏徇之嫌,寧從其隘。諸君子尚其諒之。
宣城縣
九女冢在城北九十里下昭亭鄉(xiāng)。《嘉靖府志》
按:九女冢即
九女墩,見《古跡》。
蠻王冢在城北五里敬亭山之南。同上
謝王墓在城東南三十里謝村。王不知何代人。慶元初,里人耕地洼陷
,因掘深,隧道以
石,光瑩可鑒,約高四尺許,穴內八室,各可容十人。中濕淖,入者持炬乃可行。耆伍
事聞,亟掩之。同上
按:以上三墓舊府、縣志皆不載,今補入,以存古跡。
〔
晉〕
桓簡公彝墓在城北五十里符里鎮(zhèn),今東門渡?!都尉父尽纷鞒潜卑?br />
十里焦村。又見《涇
志》烏溪,按《晉書》:桓彝請為宣城,疏云:“內外之任并非所堪,但以墳柏在此郡,欲
暫結名義?!币善湎仁涝岽?。乾隆府、縣志同。
按:桓公死義于涇,《晉書》具載其事,當以《涇志》為是。
〔劉宋〕
郡守楊運長墓在城南六十里象鼻山。乾隆
府、縣志同
〔唐〕
蔣徵君華墓在敬亭山下。李白吊墓詩云:“敬亭
山下墓,知是蔣徵君?!蓖?br />
按:蔣徵君系開元間人,詳《嘉靖府志》。
白府君墓在城西。白居易兄僑寓,沒葬于此。同上
按:《嘉靖府志》,白府君上有“烏江”二字。
將軍徐楮墓在城南雙羊山。原有碑題,后碑沉水中。舊志載楮
將軍墓。今仍從碑。同上
按:《嘉靖府志》云,將軍吳人,楮其諱也,當以碑為正。
〔南唐〕
魏王徐知證墓在城南二十里丁山。《嘉靖府
志》作
西十里。舊有碑亭,裔孫尚書徐元太撰記,后毀??滴跷焐晷焓献有罩亓ⅰM?br />
按:《嘉靖府志》王以永泰軍節(jié)度檢校太傅為宣州刺史,真封于魏,謚曰惠云。
宣城掾梅遠墓在古州學址上東南,松嶺塘界西北,望水岡月埂界,
丈計二百
一十六弓零二步,墓前有橫碑,周顯德五年立。覆土中,即墓志遺意。《乾隆縣
志》
按:梅遠,字維明。天間,節(jié)度使王懋章辟為宣州掾。值梁亂不克歸,遂家于城東州學之
西。雍正間有取茯芩者,鋤地得墓志,知為遠墓。
〔宋〕
宣城王趙師祁墓在城東南三十里千堆山。后裔
太守趙瑞墓附。提學御史章兗志銘。乾隆府、縣志
御史郭滂墓在嶧山下?!都尉钢尽?br />
太常李含章墓在敬亭山西麓。又有查宣公墓因名查山。疑即南唐查文
輝。同上
尚書梅詢墓在城東二十五里嶧山。歐陽修志銘。同上
郡守張果墓在夏家渡叉路口,先在鐵冶沖,后徙葬此??滴踔校鞑?br />
宗泰立碑墓前。同上
太尉高瓊墓在湖北山鄉(xiāng),今羅蕩,猶存坊隅。高氏祀為始祖。同上
贈光祿卿高元矩三代墓在峽石山北。《萬歷志》載,廢冢碑仆地,字
跡蝕滅,惟額有宋誥
封“高氏三代之碑”數(shù)字,或即高惠連之父。元矩墓今無后矣。后里人吏部郎高登明考其家
譜,謂硤石高氏三代墓葬,高元矩附子尚書惠連,孫知安南軍器之也。元矩工詩,不仕,以
子貴封光祿卿。登明立碑具載其詳?!度f歷志》稱無后誤。同上
修撰吳柔勝墓在城南四十里小勞山。裔孫明知府吳宗周,副使吳大本
附葬。同上
按:吳柔勝墓有朱文公題碑云:“嗚呼!此炎宋偽學黨人吳公正肅之墓”十五字。本《采訪
冊》。
丞相吳潛墓在隆演山南柿木鋪,又有行太仆蔣賓興墓。同上
待制貢師道墓在城東北華蓋山。附近靈馬山有宋進士方點墓。同上
都官梅堯臣墓在城南柏山。歐陽修志銘?!都尉父尽非「?、縣
志并同
光祿卿楊墓在城西四十里川山?!肚「尽?br />
朱勝非墓在饅頭山,一名龍頭山。有徽猷閣直學士撰神道碑。乾隆府
、縣志同
右丞相馬廷鸞墓在行廊山歇車原。按:廷鸞,樂平人,宋亡,由臨安之宣
,卒葬于此?!端问贰?br />
參政魏良臣墓在湖北道山,子叔介葬袞山前。又有車駕郎魏景星墓在
沖山右。同上
參政陶熾墓宋理宗敕葬灣石羊山?!犊h志》
尚書尤袤墓在城東十五里官塘山??な刳w善堅志銘。裔孫明逸士尤曉
附葬。
唐太岳墓在小昆山北,德間官于宣,元兵至死焉??へ┰堊?br />
。同上
何氏三魁墓一在新塘,一在西嶺,一在通靈峰?!肚「尽?br />
〔元〕
學士貢奎墓在東北石馬山。中丞馬祖常奉敕撰
神道碑。乾隆府、縣志同
贈君梅卓墓在城南柏峴山。又戶部員外郎梅守極亦葬柏峴山飛橋左。
同上
尚書汪澤民墓在城南嶧山。學士宋濂撰神道碑。山北又有御史郭滂墓。
同上
〔明〕
博士吳原頤墓在城東南響山。同上
御史洪振玉墓在魯溪。《嘉靖志》
郡守黃榮祖墓在城北敬亭山之麓。洪武初守寧國,卒于官,子孫家焉
。里人尚書徐元太撰碑記。同上
尚書陳忠烈迪墓在石塘沖?!哆d國忠紀》載,家人后來保拾其遺骸歸宣
,葬計家橋。土人累,發(fā)而投之。成化間,通判陳紀具衣冠葬此。同上
按:忠烈二字,《康熙府志》、《乾隆縣志》俱作靖獻,從舊謚也。
尚書泰逵墓在方山,接南陵境。同上
太守陳灌墓在古州學址。灌以守郡,家于宣,今稱子將舊里,子將灌
字也。《乾隆府、縣志》同
知縣王文質墓在城西郭外張家壩右。子孫家于宣,為琴堂王氏。同上
諭葬右通政使徐說墓在城東十里玉山橋。同上
諭葬
贈光祿忠烈萬琛墓在城東五十里四望山?!肚「尽贰ⅰ犊h志》作
十里。
諭葬贈太子太保都御史張綸墓在城北豹山。乾隆府、縣志同
御史徐祚墓在界溪西洋山。北直籍,嘉靖中任南京畿道,卒葬于此。
同上
封副都御史徐衢墓在黃泥鎮(zhèn)南二十里斗山橋。大學士申時行志銘。同
上
通政使徐元氣墓附徐衢墓后,吏部尚書徐石麟撰神道碑。同上
知州張緯墓在新豐鎮(zhèn)后,里人通政使徐元氣志銘。同上
贈中憲大夫梅繼先墓在城南六十里獨山。大學士嚴訥銘。同上
寺丞陸槐墓在城西十里山?!肚「尽?br />
按:《康熙府志》及《乾隆縣志》俱作城西二十里團山。
布政使王遵墓在城東十里夏家渡山。乾隆府、縣志同
贈知縣沈璞墓在麻姑山?!肚「尽?br />
按:《康熙府志》、《乾隆縣志》俱作四望山北十里泉岡山。
諭葬左都御史詹沂墓在城北二里趙子岡。乾隆府、縣志同
按:《神宗本紀》左都御史詹沂掛冠去。舊志僅書御史非是。
誥贈禮部郎中梅繼善墓在山觜大塘沖山。同上
誥封明威將軍葉遇時墓城西二里霍村沖北。同上
淮王典膳梅振墓在方家沖山?!肚】h志》
尚書徐元太墓在城東十里華谷村東官園。同上
諭葬侍郎贈尚書張守道墓在城北十里廟埠。同上
奉政大夫徐楠墓在水東內二十里禪峰山。禮部尚書黃汝良撰墓碑表。
同上
理學陳履祥墓在湖北歷山?jīng)_。門人劉希向、施宏猷具衣冠葬于此,立
石為記。同上
按:《康熙府志》云,墓側有傳經(jīng)臺。
修撰沈懋學墓在洪林沈祠西南楊壩橋,附曾祖謙十左?!肚「尽贰?br />
《縣志》作附知縣沈璞墓右。
諭葬贈榮祿大夫登萊總兵沈有容墓在城西祈雨墩。《乾隆府志》
諭祭誥授驃騎將軍耿宗元墓在城南張義岡。同上
諭葬忠節(jié)興都留守沈壽崇墓在城東沈村埠。同上
徵君沈壽民墓在城南雙羊岡。同上
處士吳肅公墓在城南響山。同上
給事姜墓在敬亭山趙子岡,子安節(jié)葬。國朝刑部尚書姜晟捐
買,剪姚村祀田三十余畝,嚴禁盜賣。
國朝左都御史梅墓在城北敬亭山峰?!肚「尽?br />
諭葬工部侍郎阮爾詢墓在城北趙子岡。同上
累贈左都御史徵君梅文鼎墓在城東南五十里獨山。同上
侍讀施閏章墓在城東南二十里螺螄沖。同上
南陵縣
〔
晉〕
孝子何琦墓在縣西大王沖巫春山?!肚「尽?br />
《雍正縣志》同
〔宋〕
學士徐墓在縣西三里內翰山,一名白石山。同上
孝子李經(jīng)墓在縣西三十里工山麓。山巔有忠孝祠,山腰有池,曰龍池。
同上
〔元〕
忠義張國岡墓在二十九里三圖五甲,有
碑。同上
〔明〕
敕葬忠臣僉事吳景墓在縣西北麥園嘴。同上
侍郎丁墓在縣西六十里大王沖。同上
涇縣
〔漢〕
楚王墓在縣南十里江村,俗謂蠻王冢,或云即
吳王濞。按《史》:濞函首京師,不應葬
此。惟有楚王英坐罪廢徙涇,自殺,詔以禮葬。然《史》又稱英徙彭城,疑并誤?!肚「尽?br />
〔孫吳〕
魯肅墓在縣南八十里齊云山左。相傳有農夫
鋤地得半截古碑,曰魯肅墓,遂名其地為魯家坪?!肚「尽?br />
按:魯肅墓在鎮(zhèn)江府城東,何緣涇又有之,疑誤。
縣令陳焦墓在漆林渡康山?!肚「尽贰跺X志》
同
按:《輿地紀勝》載,墓在縣西南桃花潭北。《嘉靖府志》及《鄭志》本此,而《康熙志》
謂在藍山坑,與舊志、《錢志》又不同,蓋其地三處,相去皆不遠也。
〔晉〕
內史桓彝墓在縣東三十五里烏溪,墓側有祠,
明知縣李鸞建。又云在宣城符里鎮(zhèn)。同上
按:桓公墓宣、涇兩縣并載,以《晉書》考之,在宣城符里鎮(zhèn)者當系桓公祖墓。
征西將軍俞縱墓在縣東南八十里蘭石坑。同上
〔唐〕
詩人羅隱墓在縣東七十里,涌溪雙嶺旁。有大
盤石覆其上,碑曰“唐詩人羅隱之墓”。《嘉靖府志》同
按:隱,余杭人,墓即在黿江。見《吳越備史》及吳任臣《十國春秋》等書。今貴池及此縣
皆有隱墓,誤也。《輿地紀勝》亦仍地志之誤。
香心夫人梅氏墓一在縣南七里碎石橋香心廟后,一在縣東蜈蚣岡莫兒
橋?!肚「尽贰跺X志》同
〔宋〕
工部侍郎凌策墓舊在縣西劉遺民釣臺左,萬歷
中遷縣二里凌家園。碑銘具存。同上
按:《嘉靖府志》凌之先祖葬此,其后始生侍郎云。
少師汪墓在縣溪西五里。奉敕營葬,其祠堂曰等相庵。《嘉靖府志》
按:舊府志及《錢志》俱作水西白云坑,《鄭志》作水西錢沖。有學士汪藻撰神道碑銘
。
尚書劉琦墓在閬山之南,碑存。又《涇川志》載劉尚書祖墓在榔山。
《嘉靖府志》《乾隆府志》、錢鄭二志同
朝議大夫趙不吝墓在水西白云庵左,后遷縣東十里榔樹山口?!肚?br />
府志》錢鄭二志并同
按:《康熙府志》云,不吝,宋太宗六世孫。
京兆尹左彥武墓在縣北三里下幕之原。《乾隆府志》《縣志》同
孫龍圖墓在縣西七十里九里潭隆興寺后,有古碑?!肚「尽?br />
〔元〕
建康廉訪副使洪文廣墓在新豐都?!肚「?br />
》《縣志》同
〔明〕
江西巡撫都御史董杰墓在縣西鳳凰山。尚書楊
廉撰神道碑。《鄭志》《乾隆府志》同
應天府尹鄭欽墓在縣東六十五里。《乾隆府志》錢鄭二志并同
戶部侍郎謚定肅蕭彥墓在幕山。有大學士許國神道碑。同上
南吏部侍郎贈右都御史趙士登墓在水西崇寧塔前。《乾隆府志》《錢
志》同
通政使司趙健墓在縣西南五十里李村。《乾隆府志》《錢志》同
寧國縣
〔唐〕
魯王梅知巖墓在縣北二十五里。舊葬桃源渡北
岸庵頭,后因水漲移葬下壁山。乾隆府、縣志同
〔宋〕
學士虞光墓在縣西十里溪碧山。同上
侍郎虞儔墓在縣東南五里。同上
尚書胡季虎墓在縣東七十里彭家塢。墓表誥敕現(xiàn)存。同上
司徒胡用虎墓在縣北二十里胡村?!都尉父尽非「?、縣志同
宣義一作宣教郎虞倬墓在縣東二十里薛家橋右。
乾隆府、縣志同
節(jié)度使萬文勝墓在縣東七十里深渡塔。同上
大理奚士遜墓在縣東許花村。《乾隆府志》
教授奚士達墓在縣東冷渡。同上
處士吳元用墓在縣東百三十里千秋關下道山。乾隆府、縣志同
仙都巡檢使墓在縣東百二十里茅里。舊志作云梯誤。昔元兵發(fā)之,見
鉤聯(lián)鎖骨,異之,復掩藏焉。同上
參政饒虎臣墓在縣北三十里營村。《乾隆府志》
〔明〕
憲副許汝驥墓在縣西百一十里陳村。子憲副成
器墓在金沙。乾隆府、縣志同
僉憲朱一松墓在縣東一百里。舊作六十里誤??h志云,地名十都
劉姓封山。
參憲黃一騰墓在縣西六十里老墳邊。乾隆府、縣志同
侍郎屠羲英墓在縣南十里雞籠塢。同上?!犊滴踔尽纷髂乖邙P山。
中丞仙克謹墓在縣東百二十里霍家邊。同上
旌德縣
〔漢〕
州刺史蔣元卿墓在十都鳧山右麓。
縣志載元卿名詔,士人立
廟青口下,祀之。每歲旱,祈禱有應。翰林修撰蔣超為撰廟碑?!肚「尽?br />
〔梁〕
程廂使墓在縣西六十里石柱山下。居民多程氏
,俗傳程靈洗之裔也。《嘉靖府志》
按:《乾隆府志》載,墓在紅溪山南,而《江南通志》又載靈洗墓在歙縣黃牢山,未知孰是
。
〔明〕
侍郎郭建邦墓地名舊志缺?!肚「尽?br />
按:侍郎墓在十五里都鳳形山。
太平縣
〔唐〕
左難當墓在龍山鄉(xiāng)松子。乾隆府、縣志同
學士胡輝墓在縣南碧山。輝與李白友善,嘗贈聯(lián)云:“溪水流聲十里
笙歌從地出,山峰拱秀千年圖畫自天香?!蓖?br />
〔宋〕
麻丞相墓缺名,在麻水側。明萬歷間,里人胡
氏卜葬,開土見碑遂止。今世祀之。同上
參知政事李回墓在廣仁寺后,華表現(xiàn)存。同上
文學劉逸墓嘉中,詹承宗為墓碣曰“鄉(xiāng)賢劉文學之墓”。地名舊
志缺。同上
通判湯墓在弦歌鄉(xiāng)。由秋浦遷宏潭,為湯氏始祖,葬姚六門。同上
進士陳墓在椒坑口。由祁門遷太平,隱黃山。為西二及城內
陳氏始祖。同上
元師李誠墓在弦歌鄉(xiāng)墓田塢。同上
〔明〕
太常周怡墓在城西七里曹沖口。祭酒姜寶志銘
。同上
御史崔涯墓在縣西木瓜坑。同上
右前賢冢墓,悉照舊志登載。間增一二,亦依《嘉靖舊志》暨縣志為據(jù),《采訪冊
》概不掇錄。以宣州文物之區(qū),名人顯官,堂斧馬鬣壘壘。穹巖秀谷間采訪,諸君恐亦不能
遍及。若據(jù)所采增人,不貽卦漏之誚,即近偏徇之嫌,寧從其隘。諸君子尚其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