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詩別集。薩都刺撰。元至正年間曾刊行過薩都剌手訂的《雁門集》,但久已不存。今存《雁門集》都是后人所編,并非原本,而且卷數(shù)并不一致。有8卷本(明成化十二年〔1476〕張習刻本),6卷本(清康熙刻本),4卷本(《四庫全書》本,為《雁門集》3卷,集外詩1卷)等。以薩氏后裔薩龍光于清嘉慶年間輯刊的《雁門集》14卷較完備?!堆汩T集》諸本卷首有“至正丁丑秋八月望”干文傳所撰序,因至正無丁丑年,一般認為是己丑(1349)之誤。但如為至元丁丑(1337)之誤,則更合情理。14卷本對薩都刺詩作了編年,自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至元順帝至正十五年(1355)。還為所收詩作了校、注。校、注較為細致、全面。在全書最后,附收了薩都刺所作詞14首。但薩龍光輯刊《雁門集》14卷最大的問題在于系年。薩龍光所依據(jù)的資料基本與前人相同,而將數(shù)百首詩一一編年,顯然有較多的臆斷成份。比如將《三衢馬太守昂夫索題爛柯山石橋》詩系于至正四年(1344),但馬昂夫是在至順三年(1332)冬自池州移衢州的,至正四年,他已以秘書監(jiān)卿致仕,早不在衢州任上,此詩系于至正四年就毫無根據(jù)。薩龍光輯刊的《雁門集》有殷孟倫等標點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是元人詩集中較重要的1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