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勘誤表

皇朝經(jīng)世文新編續(xù)編 作者:甘韓


作者篇名

原文

校正

說明

 

閩督譚覆奏條陳變法摺

閩督[許](譚)覆奏條陳變法摺

據(jù)《增輯新編》于卷一中目錄改

 

 

[論中國拘迂之儒不足以言守舊]

據(jù)正文于卷一下目錄增此條

 

漕督陳奏改變江北大學堂情形摺

漕督陳奏[陳]改[設](變)江北大學堂情形摺

據(jù)正文于卷五上目錄改

 

 

[南京派辦處遵議出洋游學章程詳文]

據(jù)正文于卷五上目錄增此條

 

創(chuàng)議設立女學堂條議并敘

創(chuàng)議設立女學堂[啟](條議并敘)

據(jù)正文于卷五下目錄改

 

 

[創(chuàng)設女學堂條議并敘]

據(jù)正文于卷五下目錄增此條

 

江撫李奏奉派各國財政擬請先辦按糧捐輸以資湊撥摺

江撫李奏奉派各國[賠款](財政)擬請先辦按糧捐輸以資湊撥摺

據(jù)正文于卷六目錄改

 

 

[外務部奏請裁減出使經(jīng)費摺]

據(jù)正文于卷六目錄增此條

 

英法兩國近事年進款清單

英法兩國近(事)年進款清單

據(jù)正文于卷六目錄改

 

記巴黎世界大博覽會農(nóng)產(chǎn)摺

記巴黎世界大博覽會農(nóng)產(chǎn)[館](摺)

據(jù)正文于卷七下目錄改

 

日本農(nóng)學章程

日本農(nóng)[科大]學章程

據(jù)正文于卷七下目錄改

 

英倫頓農(nóng)會章程

英倫[奉旨設立](頓)農(nóng)會章程

據(jù)正文于卷七下目錄改

 

山西商務局與福公司議定開金廣制鐵及專造各色金廣產(chǎn)章程

山西商務局與福公司議定開金廣制鐵及[轉(zhuǎn)運](專造)各色金廣產(chǎn)章程

據(jù)正文于卷八目錄改

 

論中國開采金廣產(chǎn)事

 

卷八目錄置于〈開辦湘省金廣務說〉前,據(jù)正文移至〈釋砂〉后。

 

 

[江西工藝院章程]

據(jù)正文于卷九目錄增此條

 

上海勸工藝開辦章程

上海勸工[所](藝)開辦章程

據(jù)正文于卷九目錄改

 

中華為產(chǎn)竊最古之國

中華為產(chǎn)[瓷](竊)最古之國

據(jù)正文于卷九目錄改

 

 

[日本東京工業(yè)學校記]

據(jù)正文于卷九目錄增此條

 

雷翁何刪及駐法使署某君

雷翁何[珊](刪)及駐法使署某君

據(jù)正文于卷十目錄改

 

雷翁何刪全權字據(jù)

雷翁何[珊](刪)全權字據(jù)

據(jù)正文于卷十目錄改

 

 

[西法為公共之理說]

據(jù)正文于卷十目錄增此條

 

 

[防銅圓流弊說]

據(jù)正文于卷十一目錄增此條

 

紀法國宜更銀幣

紀法國[擬](宜)更銀幣

據(jù)正文于卷十一目錄改

 

論錢賤銀貴之可駭異

論[銀](錢)賤[錢](銀)貴之可駭異

據(jù)正文于卷十一目錄改

 

問昔有行鈔之法因之多弊而罷各部局頒發(fā)銀錢各幣

問昔有行鈔之法[多]因[滋](之多)弊而罷[如](各)部局頒發(fā)銀錢各幣

據(jù)正文于卷十一目錄改

 

前駐滬英德領事哲美生說帖

前駐滬英[總](德)領事哲美生說帖

據(jù)正文于卷十二目錄改

 

兩湖總督張批湖北內(nèi)河置備淺水輪船稟

兩湖總督張批湖[南](北)內(nèi)河置備淺水輪船稟

據(jù)正文于卷十三目錄改

 

桂撫丁奏陳裁減兵勇事宜摺

 

卷十四上目錄置于〈浙撫任奏陳裁營節(jié)餉事宜摺〉前,據(jù)正文移至〈自行魚雷說〉后。

 

今日敵與外夷論戰(zhàn)

今日[設](敵)與外夷[陸](論)戰(zhàn)

據(jù)正文于卷十四下目錄改

 

合營伍武科之為一途洵為至當不易

合營伍武科(之)為一途洵為至當不易[ 國初何以未見及此能推原其故歟]

據(jù)正文于卷十四下目錄增

 

 

[商用客卿問答]

據(jù)正文于卷十五目錄增此條

 

 

[挪亞子孫遷徙考]

據(jù)正文于卷十六上目錄增此條

 

埃及固千年來事實考

埃及[國](固)千年來事實考

據(jù)正文于卷十六上目錄改

 

 

[外史下]

據(jù)正文于卷十六下目錄增此條

 

順德陳村赤苑不纏足會敘

順德陳村赤[花](苑)不纏足會敘

據(jù)正文于卷十七目錄改

 

論無君黨因?qū)V茐毫?/p>

論無君黨因?qū)V茐毫而成]

據(jù)正文于卷十七目錄增

 

 

[國會利弊論]

據(jù)正文于卷十七目錄增此條

 

直隸藩司周諭委員查禁說帖

直隸藩司周諭委員查[案](禁)說帖

據(jù)正文于卷十九目錄改

 

江西洋務局詳定教堂辦法稟稿

江西洋務局詳定教堂[購地]辦法稟稿

據(jù)正文于卷十九目錄增

 

江西洋務局詳復湖口縣稟平日與教士開誠布公每逢詞訟不論民教隨準隨結(jié)由

 

卷十九目錄置于〈教案善后章程〉后,據(jù)正文移至〈江西洋務局詳議進賢縣條陳責成紳耆保教章程稟〉前。

 

安徽望仁縣上江督稟

安徽望[江](仁)縣上江督稟

據(jù)正文于卷十九目錄改

 

 

[論學問之用在于琢磨心才]

據(jù)正文于卷二十目錄增此條

 

袁爽入公卿致兩湖書院監(jiān)督梁節(jié)庵太史書

袁爽[秋京](入公)卿致兩湖書院監(jiān)督梁節(jié)庵太史書

據(jù)正文于卷二十一目錄改

 

勸戒上海國學及出洋學生文

勸戒上海國[會](學)及出洋學生文

據(jù)正文于卷二十一目錄改

作者篇名

原文

校正

說明

卷1上

〈江督劉鄂督張會奏條陳變法第一摺〉

首在此舉土不

首在此舉[矣](土不)

據(jù)《張文襄公全集》改

卷1上

〈江督劉鄂督張會奏條陳變法第一摺〉

國官任官求才

國[家](官)任官求才

卷1上

〈江督劉鄂督張會奏條陳變法第二摺〉

江督劉鄂督張覆奏條陳變法第二摺

江督劉鄂督張[會](覆)奏條陳變法第二摺

據(jù)目錄及前后兩摺改

卷1上

〈江督劉鄂督張會奏條陳變法第二摺〉

不得兵心而能勝之有也

不得兵心而能勝[未]之有也

據(jù)《張文襄公全集》補

按:本篇改正之處,多據(jù)此書。

卷1上

〈江督劉鄂督張會奏條陳變法第二摺〉

應請 圣裁

應請[飭下廷臣詳議奏請] 圣裁

卷1上

〈江督劉鄂督張會奏條陳變法第二摺〉

果以眾證確鑿

果[系](以)眾證確鑿

卷1上

〈江督劉鄂督張會奏條陳變法第二摺〉

同城兼有同通者兩縣分往

同城兼有同通者兩[員](縣)分往

卷1上

〈江督劉鄂督張會奏條陳變法第二摺〉

不知綠營官弁官丁

不知綠營官弁[兵](官)丁

卷1上

〈江督劉鄂督張會奏條陳變法第三摺〉

窮幽極達備歷艱辛

窮幽極[遠](達)備歷艱辛

據(jù)《張文襄公全集》改

按:本篇改正之處,多據(jù)此書。

卷1上

〈江督劉鄂督張會奏條陳變法第三摺〉

遂成富強之策

遂成富強之[業(yè)](策)

卷1上

〈江督劉鄂督張會奏條陳變法第三摺〉

有繙譯為之傳達者駐使為之照料

有繙譯為之傳達[有](者)駐使為之照料

卷1上

〈江督劉鄂督張會奏條陳變法第三摺〉

不囿成見之明效也西國自百年以來

不囿成見之明效也[今日最重善鄰尤須固圉若我兵力不振則友邦亦無從扶持]西國自百年以來

卷1上

〈江督劉鄂督張會奏條陳變法第三摺〉

迥非野戰(zhàn)之比

迥非[前代外國](野戰(zhàn))之比

卷1上

〈江督劉鄂督張會奏條陳變法第三摺〉

平日則以罕言欺人

平日則以[空](罕)言欺人

卷1上

〈江督劉鄂督張會奏條陳變法第三摺〉

一曰籌備行軍衣軍輜重之法

一曰籌備行軍衣[糧](軍)輜重之法

卷1上

〈江督劉鄂督張會奏條陳變法第三摺〉

擇地進營

擇地進[退](營)

卷1上

〈江督劉鄂督張會奏條陳變法第三摺〉

如種蒲桃取酒桐木臼取油種樟取腦先

如種蒲桃取酒[種]桐[柏](木臼)取油種樟取腦[為]先

卷1上

〈江督劉鄂督張會奏條陳變法第三摺〉

坐己利

坐[失]己利

卷1上

〈江督劉鄂督張會奏條陳變法第三摺〉

于本商報明咨部

于本[省](商)報明咨部

卷1上

〈江督劉鄂督張會奏條陳變法第三摺〉

自資資斧

自[備](資)資斧

卷1上

〈江督劉鄂督張會奏條陳變法第三摺〉

果能及早定此四條

果能及早定此四[律](條)

卷1上

〈江督劉鄂督張會奏條陳變法第三摺〉

每信一封者少須制錢一百

每信一封[至](者)少須制錢一百

卷1上

〈江督劉鄂督張會奏條陳變法第三摺〉

如有欲匯寄銀錢及陸票督亦準附帶

如有欲匯寄銀錢及[匯](陸)票[者](督)亦準附帶

卷1上

〈粵督陶覆奏培養(yǎng)人材摺〉

倘諸生問理均優(yōu)

倘諸生[文](問)理均優(yōu)

卷1上

〈粵督陶覆奏培養(yǎng)人材摺〉

或泥海國防志舊說

或泥海國[圖](防)志舊說

書名

卷1上

〈粵督陶覆奏培養(yǎng)人材摺〉

新式后門槍熗

新式后門槍[石駮](熗)

卷1中

〈新疆巡撫陶覆陳自強大計摺〉

為疑頗鉅乃旋乃旋逃

為[款](疑)頗鉅乃旋[墾](乃)旋逃

據(jù)《陶勤肅公奏議》改

按:本篇改正之處,多據(jù)此書。

卷1中

〈新疆巡撫陶覆陳自強大計摺〉

嗣復為有責成地方官

嗣[后惟](復為)有責成地方官

卷1中

〈新疆巡撫陶覆陳自強大計摺〉

此積各國致雖之本

此[即](積)各國致[強](雖)之本

卷1中

〈新疆巡撫陶覆陳自強大計摺〉

廢地不墾自有苦衷且成敵國遑論海外

廢地不墾自有苦衷[如江蘇之吳江震澤……憂貧而勤繭絲同舟]且成敵國遑論海外

據(jù)《陶勤肅公奏議》補四百余字

卷1中

〈新疆巡撫陶覆陳自強大計摺〉

若要恢復復罷三十年科舉

若要恢復[須](復)罷三十年科舉

卷1中

〈新疆巡撫陶覆陳自強大計摺〉

名為得士實此害政

名為得士實[則](此)害政

卷1中

〈閩督許覆奏條陳變法摺〉

閩督謹覆奏條陳變法摺

閩督[許](謹)覆奏條陳變法摺

據(jù)《增輯新編》改

卷1中

〈閩督許覆奏條陳變法摺〉

鑄金錢可防 國家設一種銀行

鑄金錢可防[折磅之虧并當由] 國家設一[總](種)銀行

據(jù)《增輯新編》改

卷1中

〈皖撫王覆奏條陳變法第一摺〉

其統(tǒng)由伍遞升

其統(tǒng)[將]由伍遞升

據(jù)《增輯新編》增

卷1中

〈皖撫王覆奏條陳變法第一摺〉

轉(zhuǎn)投營

轉(zhuǎn)投[他]營

據(jù)《增輯新編》增

卷1中

〈皖撫王覆奏條陳變法第一摺〉

并嚴定克寸之誅

并嚴定克寸[扣]之誅

據(jù)《增輯新編》增

卷1中

〈皖撫王覆奏條陳變法第一摺〉

統(tǒng)領營官自募選募

統(tǒng)領營官自[行](募)選募

卷1中

〈署浙撫余覆奏條陳變法摺〉

法必必分中西

法[不](必)必分中西

卷1中

〈署浙撫余覆奏條陳變法摺〉

如何而國 始興

如何而國[勢]始興

據(jù)《增輯新編》補

卷1中

〈署浙撫余覆奏條陳變法摺〉

在國家在一私字誤天下在一例字

[誤](在)國家在一私字誤天下在一例字

卷1中

〈王御史鵬運請力行修省實政摺〉

議事不致道日長邊患日

議事不致道[謀辨事可期實效矣……則敵焰]日長邊患日

原書疑錯簡,原置于p10-1p10-2「謀辨事可期實效矣」至「則敵焰」一段,移置于此。

卷1中

〈贛撫李議覆新政事宜摺〉

并著美談于戰(zhàn)籍

并著美談于[載](戰(zhàn))籍

據(jù)《李勤恪公奏議》改

按:本篇改正之處,多據(jù)此書。

卷1中

〈贛撫李議覆新政事宜摺〉

不過求賢任官理財之常經(jīng)

不過求賢任官理財[經(jīng)武]之常經(jīng)

卷1中

〈贛撫李議覆新政事宜摺〉

于各省專練精兵一支遇有內(nèi)地草寇竊發(fā)堪備征調(diào)果使辦理得力則各省郡邑儼有精兵數(shù)營

于各省專練精兵一支遇有內(nèi)地草寇竊發(fā)堪備征調(diào)[況巡捕分班當差下班者仍應以時操練未嘗無可征調(diào)之人]果使辦理得力則各省郡邑儼有精兵數(shù)營

卷1中

〈贛撫李議覆新政事宜摺〉

教官恒不與諸生相見

教官恒[終歲]不與諸生相見

卷1中

〈贛撫李議覆新政事宜摺〉

大挑優(yōu)拔貢

大挑優(yōu)拔貢[生]

卷1中

〈贛撫李議覆新政事宜摺〉

到班多在身后者亦年逾髦髟至矣

到班多在身后[否](者)亦年逾髦髟至矣

卷1中

〈贛撫李議覆新政事宜摺〉

無以治之

無以[過](治)之

卷1中

〈贛撫李議覆新政事宜摺〉

三東西政學

三[泰](東)西政學

卷1中

〈贛撫李議覆新政事宜摺〉

是官權反不商力也

是官權反不[如]商力也

卷1中

〈贛撫李議覆新政事宜摺〉

視所存支本以制幣

視所存[資](支)本以制[紙]幣

卷1中

〈贛撫李議覆新政事宜摺〉

是曰鑄磅

是[目前](曰)鑄磅

卷1中

〈贛撫李議覆新政事宜摺〉

以錢重五文分而定

以[一]錢重五[六](文)分[為](而)定

卷1中

〈贛撫李議覆新政事宜摺〉

銅錢日久

銅錢日[多](久)

卷1中

〈贛撫李議覆新政事宜摺〉

金一磅易錢若干枚易錢若干枚

金一磅易[銀](錢)若干枚[銀一枚]易錢若干枚

卷1中

〈贛撫李議覆新政事宜摺〉

然生財饒裕

然[必地面]生財饒裕

卷1中

〈贛撫李議覆新政事宜摺〉

固如在天下

固如在天[上](下)

卷1中

〈贛撫李議覆新政事宜摺〉

一體任人領種

一體任人領[種](眾)

卷1中

〈贛撫李議覆新政事宜摺〉

泰西之強盛者推皆其船堅炮利

泰西之強[論](盛)者[皆]推(皆)其船堅炮利

卷1中

〈贛撫李議覆新政事宜摺〉

教練洋操聚強軍

教練洋操[隊自](聚)強軍

卷1中

〈贛撫李議覆新政事宜摺〉

先就選省挑

先就[省會](選省)挑[選]

卷1中

〈贛撫李議覆新政事宜摺〉

次第推尋

次第推[行](尋)

卷1中

〈贛撫李議覆新政事宜摺〉

今改為捕之之詞候道衢

今改為捕[使](之)之[伺](詞)候道衢

卷1中

〈贛撫李議覆新政事宜摺〉

遇有內(nèi)地草寇竊發(fā)堪備征調(diào)果使辦理得力則各省郡邑儼有精兵數(shù)營

遇有內(nèi)地草寇竊發(fā)堪備征調(diào)[況巡捕分班當差下班者仍應以時操練未嘗無可征調(diào)之人]果使辦理得力則各省郡邑儼有精兵數(shù)營

卷1中

〈粵督陶奏圖存四策摺〉

一曰改官制以一事權也

[二](一)曰改官制以一事權也

據(jù)上下文改

卷1中

〈粵督陶奏圖存四策摺〉

豁除滿 界限

豁除滿[漢]界限

據(jù)《統(tǒng)編》

卷1中

〈粵督陶奏圖存四策摺〉

瞻望 闕廷  以血

瞻望 闕廷[淚盡]以血

據(jù)《統(tǒng)編》

卷1中

〈東撫袁覆奏條陳變法摺〉

酌予川資遣議外 游學

酌予川資遣[詣](議)外[洋]游學

卷1下

〈鹽城陳惕庵孝廉呈都察院請代奏書〉

一曰宥過

[七](一)曰宥過

據(jù)前文改

卷1下

〈致伍星使書論美國華工六事〉

擬定謂程

擬定[課](謂)程

據(jù)《知新報》冊14-15改

卷1下

〈日人代籌開通東三省事宜稿〉

軍部財部視此

[兵](軍)部財部視此

據(jù)前后文

卷1下

黎祖健〈說通篇一〉

說通

說通[篇一]

據(jù)目錄補

卷1下

黎祖健〈說通篇一〉

番禺黎祖鍵撰

番禺黎祖[健](鍵)撰

據(jù)《知新報》冊50(光緒24.閏3.1)改

卷1下

黎祖健〈弱為六極之一說總論〉

今中國婦學不講緘一刖足等于戮民扶陽抑吟人為玩具

今中國婦學不講[鍼耳](緘一)刖足等于戮民扶陽抑[陰視](吟人)為玩具

據(jù)《知新報》

卷1下

黎祖健〈弱為六極之一說總論〉

不越閨幃爿木盟之閑

不越閨幃爿木[闥](盟)之閑

卷1下

〈粵督陶制軍覆廣學會李提摩太書〉

其正后二編最裨日用

其正后二編最裨[實](日)用

卷1下

〈粵督陶制軍覆廣學會李提摩太書〉

信吾教者愛之教之不信吾教者亦愛之惜之者

信吾教者愛之[惜](教)之不信吾教者亦愛之惜之者

據(jù)《統(tǒng)編》

卷1下

汪大鈞〈論變法當務為難〉

舊日之薪糧 能用人舊日之物價不能采辦

舊日之薪糧[不]能用人舊日之物價不能采辦

卷2

〈軍機大臣奏裁減謁陵隨扈人員摺附清單〉

較上案可期從簡

較上[屆](案)可期從簡

卷2

〈粵督陶奏請裁宦官疏〉

遠而外國近而宮廷息待治于一人之身

遠而外國近而宮廷[悉](息)待治于一人之身

卷3

〈政務處開辦條議〉

既去其膏血而虛糜之今為時世所迫

既[取](去)其膏血而虛糜之今為時[埶](世)所迫

據(jù)下篇所引

卷3

〈政務處開辦條議〉

上年 諭旨

[一]上年 諭旨

據(jù)《萬國公報》卷152改

卷3

〈戶部奏陳停止捐納事宜摺〉

尚屬無石政龍

尚屬無石政[體](龍)

卷3

〈戶部奏陳停止捐納事宜摺〉

 

此系先行報交力銀兩續(xù)經(jīng)奉 (旨永遠停止……此系先行報交力銀兩續(xù)經(jīng)奉 )旨準給獎余又

誤重前文,故刪。

卷3

〈各國寶星考略〉

撒●窩阿武職寶星

撒(●)窩阿武職寶星

據(jù)《昌言報》改

卷4

〈定律〉

而先以桀結(jié)視其上

而先以桀[紂](結(jié))視其上

卷4

馬建忠〈戶籍〉

亦旁及外人之旅店者

亦旁及外人之旅[居](店)者

卷4

〈墨子尚同三篇書后下〉

武有臣三千國一心

武有臣三千[惟](國)一心

據(jù)《湘學新報》改

卷4

〈墨子尚同三篇書后下〉

承輿氏始深嫉之

[子](承)輿氏始深嫉之

據(jù)《湘學新報》改

卷5上

〈奏辦京師大學堂情形摺〉

一曰政科二曰藝云

一曰政科二曰藝[科](云)

據(jù)下文改

卷5上-1

〈浙撫任奏陳改設學堂辦理情形摺〉

由地方紳董保送考選充定于來年正月間

由地方紳董保送考[驗]選充定于來年正月間

據(jù)《光緒朝朱批奏摺第10卷5上輯》補

按:本篇改正之處,多據(jù)此書。

卷5上

〈湘撫俞奏湘中改設學堂及派人出洋游學情形摺〉

著各省所有書院于省城內(nèi)改設大學堂

著各省所有書院于省城[均](內(nèi))改設大學堂

據(jù)《光緒朝朱批奏摺第10卷5上輯》改

按:本篇改正之處,多據(jù)此書。

卷5上

〈皖撫奏設學堂摺〉

以示鼓體

以示鼓[勵](體)

卷6

〈江海關稅務司賀璧理君擬修改約章稅d則以清賠欠而保利權節(jié)田各〉

則賠欠四十萬五千萬兩

則賠欠四(十)萬五千萬兩

據(jù)前文改

卷6

〈江督劉遵旨酌加鹽課鹽厘并籌辦一切情形摺并附片〉

江督遵 旨酌加鹽課鹽厘并籌辦一切情形摺 并附片

江督[劉]遵 旨酌加鹽課鹽厘并籌辦一切情形摺 并附片

據(jù)目錄改

卷6

〈日本明治三十五年度支預算表〉

各地方分認共欠一兆十九萬七千一百四十一元

各地方分認共[計](欠)一兆十九萬七千一百四十一元

據(jù)前后文

卷7上

〈墾荒裕國策〉

得三十六萬頃歲收三千八百萬元

得三十六萬頃歲收三千[六](八)百萬元

據(jù)前后文,歲收皆田地百倍。

卷7上

〈墾荒裕國策〉

所收地得四十五木合頃

所收地得四十五[萬](木合)頃

卷7上

〈農(nóng)學論〉

為只國博士琴美羅付藍馬倫所考得

為[法](只)國博士琴美羅付藍馬倫所考得

卷7中

〈蠶務條陳〉

當經(jīng)申明 務稅務司

當經(jīng)申明 [總](務)稅務司

卷7中

〈蠶務條陳〉

至里昂城考察絲院學習者祭絲質(zhì)

至里昂城考察絲院學習[考察](者祭)絲質(zhì)

卷8

〈礦務問答〉

赤天七百歲空赤丹

赤天七百歲[生](空)赤丹

卷9

〈問大舜陶于河濱器不苦窳記稱有虞氏工陶外洋推中華為產(chǎn)瓷最古之國宋后尤成江西獨擅之利能博考中外制法以籌整頓歟〉

問大舜陶于河濱器不苦窳記稱有虞氏上陶外洋推中華為產(chǎn)瓷最古之國宋后尤成江西擅之利能博考中外制法以籌整頓歟

問大舜陶于河濱器不苦窳記稱有虞氏[工](上)陶外洋推中華為產(chǎn)瓷最古之國宋后尤成江西[獨]擅之利能博考中外制法以籌整頓歟

據(jù)目錄改

卷9

〈日本東京工業(yè)學校記〉

原文系于〈工藝學堂章程〉之下,今另為一篇。

卷10

〈西法為公共之理說〉

 

 

原文系于〈英吉利用商務辟荒地說〉之下,今另為一篇。

卷10

〈振興商學條議〉

何憚而石為乎

何憚而[不](石)為乎

作者篇名

原文

校正

說明

卷11

〈幣制問答〉

自有不夜食之仆役以代人勞也

自有不[衣](夜)食之仆役以代人勞也

據(jù)《湘學新報》

按:本篇改正之處,多據(jù)此書。

卷11

〈幣制問答〉

而后固價有增

而后[股](固)價有增

卷11

〈幣制問答〉

以今日軍火之用數(shù)又十倍于前持不是洋一文之費而坐削中國之脂膏

以今日軍火之用數(shù)又十倍于前(持不)是洋[不持]一文之費而坐削中國之脂膏

卷11

〈幣制問答〉

均在此五夫內(nèi)

均在此[工](五)夫內(nèi)

卷11

〈幣制問答〉

金條之大即銀之入

金條之[出](大)即銀之入

卷11

〈幣制問答〉

是為中國省財力生地原也

是為中國省財力生[利](地)原也

卷11

〈問近來東南各省多用外洋銀錢民尚稱便中國如自造金銀各錢應用何策能否通行有無利弊試詳言之以備采擇〉

問近來東南各省多用外洋銀錢民尚稱便中國如是造金銀各錢應用何策能否通行有無利幣試詳言之用備采擇

問近來東南各省多用外洋銀錢民尚稱便中國如[自](是)造金銀各錢應用何策能否通行有無利[弊](幣)試詳言之[以](用)備采擇

據(jù)目錄改

卷11

〈英國鑄錢說略〉

種錢器

[捶](種)錢器

據(jù)前后文改

卷11

〈英國鑄錢說略〉

即每銀料二百四十分內(nèi)含凈銀三百二十四分銅十八分

即每銀料二百四十分內(nèi)含凈銀[二](三)百二十[二](四)分銅十八分

據(jù)前后文改

卷11

〈論美國幣制之盛〉

究其實情何以單以銀為本位之制乎

究其實情何[異](以)單以銀為本位之制乎

卷12

〈常稅改章公文全錄〉

分年攤遠

分年攤[還](遠)

卷12

〈常稅改章公文全錄〉

據(jù)皇各口情形不同辦法互異

據(jù)[呈](皇)各口情形不同辦法互異

卷12

〈常稅改章公文全錄〉

舊例不侵礙其余各辟局之稅項

舊例不侵礙其余各[關](辟)局之稅項

卷12

〈湖北藩司會同善后局稟陳厘定通省稅契事宜詳文〉

名曰放炮等弊由司立即嚴參

名曰放炮等弊[有](由)司立即嚴參

卷12

〈江甯省查辦房捐章程〉

一租戶不得租價從實告知

一租戶不[將](得)租價從實告知

卷12

〈急則治標論〉

以每縣千燈計之

以每縣千[家](燈)計之

卷12

〈急則治標論〉

知州一百七十缺

知州一百七十[四]缺

卷12

〈急則治標論〉

計之歲可收錢三十六萬九千六百千文

計之[日](歲)可收錢三十六萬九千六百千文

卷12

〈急則治標論〉

計之歲可收錢一萬三千三百萬六千千文

計之歲可收錢一萬三千三百[五]萬六千千文

卷12

〈法國印花稅章程〉

稅一佛佛八十生丁

稅一佛[郎](佛)八十生丁

卷13

〈德國鐵路師錫樂巴測勘蘆漢鐵路稿〉

英國鐵路師錫樂巴測勘蘆漢鐵路稿

[德](英)國鐵路師錫樂巴測勘蘆漢鐵路稿

據(jù)目錄及《新編》《統(tǒng)編》改

卷13

〈鐵路總表〉

以上亞洲之鐵路共長二萬六千零七十八英里

以上亞洲之鐵路共長二萬六千零[八](七)十八英里

據(jù)前文總計而得

卷13

〈陳慶平蘆漢鐵路探路記〉

若駕橋非長近五丈不可

若[架](駕)橋非長近五丈不可

卷13

〈西歐郵政考中 德國〉

在一年六百四十六年

在一[千](年)六百四十六年

卷13

〈兩湖官輪局集股章程〉

鄂湘兩局廢興應廢

鄂湘兩局[應](廢)興應廢

卷13

〈福州內(nèi)港包辦小輪船公司案〉

此次搭貨之外兼準拖貨

此次搭[客](貨)之外兼準拖貨

卷14上

〈山西巡撫岑奏陳開辦山西武備學堂摺〉

 

 

原書錯簡,第3頁與第4頁應互換。

卷14上

〈山西巡撫岑奏陳裁改兵制摺〉

改設官缺創(chuàng)為三年四年兩議練四軍則歲需俸餉等銀七十一萬余兩

改設官缺創(chuàng)為三[軍](年)四[軍](年)兩議練四軍則歲需俸餉等銀[九十六萬余兩練三軍則歲需俸餉等銀]七十一萬余兩

據(jù)《光緒朝朱批奏摺第35輯》〈無餉章〉增。

按:本篇改正之處,多據(jù)此書。

卷14上

〈山西巡撫岑奏陳裁改兵制摺〉

仰見 朝廷經(jīng) 欽定 本館按此行當有闕文以未便臆增姑仍之

仰見 朝廷經(jīng)〔武詰戎力圖自強之至意謹以諮詢所得擬議辦法十條縷晰上陳伏候〕 欽定 本館按此行當有闕文以未便臆增姑仍之

據(jù)《光緒朝朱批奏摺第35輯》〈無餉章〉增。

卷14上

〈山西巡撫岑奏陳裁改兵制摺〉

西連關隴南岸河洛

西連關隴南[屏](岸)河洛

卷14上

〈山西巡撫岑奏陳裁改兵制摺〉

今擬就西制一軍之規(guī)模而減少兵數(shù)先立基址再求推擴每旗三哨每哨即武衛(wèi)右軍之一排

今擬就西制一軍之規(guī)模而減少兵數(shù)先立基址再求推擴[擬練常備軍步隊八旗馬隊四旗石駮隊兩旗每旗即武衛(wèi)右軍之一隊]每旗三哨每哨即武衛(wèi)右軍之一排

據(jù)《光緒朝朱批奏摺第35輯》〈無餉章〉增。

卷14上

〈山西巡撫岑奏陳裁改兵制摺〉

各旗餉章均照武備右軍定擬

各旗餉章均照武[衛(wèi)](備)右軍定擬

卷14上

〈山西巡撫岑奏陳裁改兵制摺〉

以統(tǒng)領一員統(tǒng)轄步炮隊馬二十五旗

以統(tǒng)領一員統(tǒng)轄步炮(隊)馬[工](二)十五旗

卷14上

〈山西巡撫岑奏陳裁改兵制摺〉

凡靈矯之宿將

凡[虛憍](靈矯)之宿將

卷14上

〈山西巡撫岑奏陳裁改兵制摺〉

俟洋員聯(lián)到

俟洋員[聘](聯(lián))到

卷14上

〈山西巡撫岑奏陳裁改兵制摺〉

兵戰(zhàn)兵二千九百七十六名

[共](兵)戰(zhàn)兵二千九百七十六名

卷14上

〈山西巡撫岑奏陳裁改兵制摺〉

暫于原省省將弁中

暫于原[有](省)省將弁中

卷14上

〈山西巡撫岑奏陳裁改兵制摺〉

兩部臣稱之成案

兩部臣[稽](稱)之成案

卷14上

〈山西巡撫岑奏陳裁改兵制摺〉

不足養(yǎng)死生只可以豢游民

不足養(yǎng)死[士](生)只可以豢游民

卷14上

〈山西巡撫岑奏陳裁改兵制摺〉

一曰備分變行分合

一曰備分變[化](行)分合

卷14上

〈山西巡撫岑奏陳裁改兵制摺〉

不限成軍日期總以合繳為要一面將陸營防練各軍陸續(xù)分起裁遣

不限成軍日期總以合[格](繳)為要一面將[綠](陸)營防練各軍陸續(xù)分起裁遣

卷14上

〈山西巡撫岑奏陳裁改兵制摺〉

均曾安靜

均[尚](曾)安靜

卷14上

〈山西巡撫岑奏陳裁改兵制摺〉

即改設漢常備續(xù)備兩軍

即改設[于](漢)常備續(xù)備兩軍

卷14上

〈山西巡撫岑奏陳裁改兵制摺〉

每旗三哨計十二哨

每旗三哨計[四]十二哨

卷14上

〈山西巡撫岑奏陳裁改兵制摺〉

未見可欲而以不亂

[夫](未)見可欲而[心](以)不亂

卷14上

〈山西巡撫岑奏陳裁改兵制摺〉

欲甘其獘

欲[杜](甘)其獘

卷14上

〈山西巡撫岑奏陳裁改兵制摺〉

核明該旗通軍餉數(shù)

核明該旗通[年](軍)餉數(shù)

卷14上

〈山西巡撫岑奏陳裁改兵制摺〉

以上十案略舉大綱

以上十[條](案)略舉大綱

卷14上

〈山西巡撫岑奏陳裁改兵制摺〉

每翼統(tǒng)轄步隊四旗炮旗

每翼統(tǒng)轄步隊四旗炮[隊](旗)

卷14上

〈江西奏定軍制〉

將北上應援之威武新軍五營弁勇長夫

將北上應援之威武新軍[四](五)營弁勇長夫

據(jù)《光緒朝朱批奏摺第35輯》〈無軍制清單〉

按:本篇改正之處,多據(jù)此書。

卷14上

〈江西奏定軍制〉

每尊馬六匹生的以下

每尊馬六匹[五]生的以下

卷14上

〈浙撫任奏陳裁營節(jié)餉事宜摺〉

遵 林旨寄信前來

遵 (林)旨寄信前來

據(jù)《光緒朝朱批奏摺第35輯》

按:本篇改正之處,多據(jù)此書。

卷14上

〈浙撫任奏陳裁營節(jié)餉事宜摺〉

分為常備續(xù)備以警善軍一律操習新式槍炮

分為常備續(xù)備[巡](以)警[等](善)軍一律操習新式槍炮

卷14上

〈浙撫任奏陳裁營節(jié)餉事宜摺〉

仰見 五圣朝力圖富強

仰見 (五)圣朝力圖富強

卷14上

〈浙撫任奏陳裁營節(jié)餉事宜摺〉

曰嘉防兼顧臺浦???/p>

曰嘉防兼顧[乍](臺)浦海口

卷14上

〈浙撫任奏陳裁營節(jié)餉事宜摺〉

應俟冬防此方能料理

應俟冬防[后](此)方能料理

卷14上

〈議守上〉

沿海萬里之兵

沿[疆](海)萬里之兵

據(jù)《昌言報》

卷14下

〈海軍人才難得問答〉

今夫海疆索褎萬里

今夫海疆[延袤](索褎)萬里

據(jù)《湘學新報》

卷14下

〈練兵問答〉

然其陣法如泰山

然其陣[方](法)如泰山

據(jù)《湘學新報》

按:本篇改正之處,多據(jù)此書。

卷14下

〈練兵問答〉

由本府縣而推教以他省縣

由本府縣而推教以他[府](省)縣

卷14下

〈練將問答〉

案孫子十營九地大旨

案孫子十[形](營)九地大旨

據(jù)《湘學新報》

按:本篇改正之處,多據(jù)此書。

卷14下

〈練將問答〉

以堅其黨識

以堅其[膽](黨)識

卷14下

〈練將問答〉

惜乎統(tǒng)帥其人

惜乎統(tǒng)帥[非](其)人

卷14下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條例〉

第二十一條 幼生生徒

第二十一條 幼[年](生)生徒

卷15

〈全權大臣奏陳商定各國使臣覲見禮節(jié)摺〉

乘連大勝之后

乘[聯(lián)軍](連)大勝之后

據(jù)《李鴻章全集》第四冊(《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80)

按:本篇改正之處,多據(jù)此書。

卷15

〈全權大臣奏陳商定各國使臣覲見禮節(jié)摺〉

祗可就其能行者力加駁阻

祗可就其能行者[酌予通融其不能行者]力加駁阻

卷15

〈上海道袁觀察與美總領事古商論開浚黃浦事宜公文〉

茲將至所為難者七條

茲將至所為難者[八](七)條

據(jù)《外交報匯編》

按:本篇改正之處,多據(jù)此書。

卷15

〈上海道袁觀察與美總領事古商論開浚黃浦事宜公文〉

非中國式樣之船自揚子江中行駛

非中國式樣之船[在](自)揚子江中行駛

卷15

〈述蘇杭日本租界情形〉

則貨物必由線路而出杭州

則貨物必由[鐵](線)路而出杭州

卷15

〈論改訂中國通商條約〉

其貿(mào)易之數(shù)已得四萬石

其貿(mào)易之數(shù)已得四[百]萬石

卷15

〈通籌南洋各島添設領事官保護華民疏〉

各國莫又以商務為富強之本

各國莫[不](又)以商務為富強之本

據(jù)《薛福成全集》(《海外文編》卷1)

卷15

〈論美國禁止華工之故〉

華人歲自所增

華人歲[有](自)所增

據(jù)《外交報匯編》

卷15

〈論美國禁止華工之故〉

不但不失一民且可因●益

不但不失一民且可因[之得](●)益

卷15

〈外交無為論〉

不問其起于仁國

不問其起于[何](仁)國

據(jù)《外交報匯編》

卷15

〈外交史及其研究法〉

今欲能學理上研究

今欲[從](能)學理上研究

據(jù)《外交報匯編》

卷16上

〈澳大利全洲情形〉

在此耕植亦多獲則 烏絲倫省即新西蘭分南北兩土

在此耕植亦多獲[利](則) [鳥](烏)絲倫省即新西蘭分南北兩土

卷16下

〈游檀香山日記〉

以為運動體摻之地

以為運動體[操](摻)之地

卷16下

〈香港議政前編〉

據(jù)去年一千八百[九](八)十六年稅餉收納總冊記錄

據(jù)去年一千八百[九](八)十六年稅餉收納總冊記錄

據(jù)上下文改

卷16下

〈泰西七國衡論〉

奧國額兵一千八十七萬二千

奧國額兵一[百](千)八十七萬二千

據(jù)上下文改

卷16下

〈續(xù)論英宜親俄拒德〉

據(jù)《外交報匯編》及目錄于正文分出此篇

卷18

〈尊民篇〉

挾二千力之結(jié)力以伸君權

挾二千[年](力)之結(jié)力以伸君權

卷19

〈總理衙門奏定山東教案要犯罪名摺〉

其蕭盛業(yè)益三綠張允三犯應從重加監(jiān)禁五年

其蕭盛業(yè)[姜](益)三綠張允三犯應從重加監(jiān)禁五年

卷19

〈贛撫敬陳辦理教案情形摺稿〉

以上六員均(屢)屬措[置]乖謬未便姑容

以上六員均(屢)屬措[置]乖謬未便姑容

據(jù)《光緒朝朱批奏摺第120輯》

按:本篇改正之處,多據(jù)此書。

卷19

〈贛撫敬陳辦理教案情形摺稿〉

贛縣知縣劉繼昆

贛縣知縣[彭](劉)繼昆

卷19

〈直隸藩司周諭委員查案說帖〉

此非教規(guī)亦亦主教本意也

此非教規(guī)亦[非](亦)主教本意也

卷19

〈直隸藩司周諭委員查案說帖〉

我常見教士常勸教士勿因小事興訟

我常見教士常勸教[民](士)勿因小事興訟

卷19

〈曉諭直省民教告示〉

或民教未能十分和洽應所應由各州縣察酌情形

或民教未能十分和洽[處](應)所應由各州縣察酌情形

卷19

〈論和約宜訂教務專條〉

此教務不可不訂專條以善其后仇一也

此教務不可不訂專條以善其后[者](仇)一也

卷20

〈新史學〉

乙別體 如紀行乙書是也

乙別體 如紀行[等](乙)書是也

據(jù)《梁啟超全集》

卷20

〈新史學〉

凡政治學群學平準學宗教學等皆[歷史](政治)界之范圍

凡政治學群學平準學宗教學等皆[歷史](政治)界之范圍

卷20

〈論學問之用在于琢磨心才〉

 

 

原文系于〈論玩物適情之學〉之下,今另立一篇。

卷21

〈邱菽園內(nèi)翰上粵督陶方帥書〉

若楚人唐常才中者

若楚人唐[才]常才中者

卷21

〈邱菽園內(nèi)翰上粵督陶方帥書〉

又如一部十七史知從何處說起

又如一部十七史[不]知從何處說起

卷21

〈夏大令紹范稟稿〉

英東百十度三十九分十九

英東百十度三十九分十九[秒]

卷21

〈上海某太守與某先生論保險書〉

上洋某太守與某先生論保險書

上[海](洋)某太守與某先生論保險書

據(jù)《知新報》冊54(光緒24.4.11)

卷21

陳衍〈論中國宜設洋文報館〉

其爭以公法與遏以法紙之辦乎

其爭以公法與遏以[報](法)紙之辦乎

卷21

高鳳謙〈釋彝〉

然吾觀其立政教為之法

然吾觀其立政教[民](為)之法

卷21

〈中日版權同盟問題〉

西洋事情世界國盡等書

西洋事情世界國[史](盡)等書

據(jù)《外交報匯編》冊3

卷21

〈種類說〉

陵舄得郁棲則為鳥足鳥足之根為蠐螬

陵舄得郁棲則為[烏](鳥)足[烏](鳥)足之根為蠐螬

據(jù)《莊子》〈至樂〉

卷21

〈種類說〉

干余骨之沬為胥彌胥彌為食醯

干余骨之沬為[斯](胥)彌[斯](胥)彌為食醯

據(jù)《莊子》〈至樂〉

卷21

〈黑龍江將軍壽山遺摺〉

與增祺長順楊儒等電商者不知凡愛

與增祺長順楊儒等電商者不知凡[幾](愛)

卷21

〈黑龍江將軍壽山遺摺〉

此中曲折奴才所致增祺祥順楊儒暨俄督撫監(jiān)工等

此中曲折奴才所致增祺[長](祥)順楊儒暨俄督撫監(jiān)工等

卷21

〈黑龍江將軍壽山遺摺〉

所有大員在任殉節(jié)代遞遺摺絕由

所有大員在任殉節(jié)代遞遺摺[緣](絕)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