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第七

楊氏家藏方 作者:楊倓


卷第七 泄瀉方二十道

參連丸

治腸胃虛弱,冷熱不調(diào),泄利腸鳴,日夜無度。

艾葉(用糯米糊拌,焙取細末,稱兩半) 干姜(炮,取末二兩,同艾末用米醋一升半,慢火熬成稠膏) 宣黃連(一兩半,銼如豆大,用吳茱萸一兩半同黃連炒紫色,揀去吳茱萸不用) 木香薄切,焙八味各一兩半)

兩) 阿膠(二兩,蛤粉上件為細末,將前項艾膏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陳米飲下,食前。

卷第七 泄瀉方二十道

黃連烏梅丸

治飲食不節(jié),榮衛(wèi)不和,風(fēng)邪進襲臟腑之間,致腸胃虛弱,泄瀉腸鳴,腹脅膨后重,日夜頻并,不思飲食。

黃連(去須) 阿膠(蛤粉炒成珠子) 當(dāng)歸(洗凈。三味各二兩) 人參(去蘆頭) 龍骨( 紅)

子(煨去核) 肉豆(枯。半兩)

上件為細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如腹痛,煎當(dāng)歸湯下。

下血

卷第七 泄瀉方二十道

濃腸丸

治臟氣虛寒,下利不止,里急后重,臍腹 痛。

鐘乳粉(二兩) 宣黃連(去須) 人參(去蘆頭) 白術(shù) 訶子(煨去核) 肉豆蔻(面裹煨) 濃兩)

上件為細末,入鐘乳粉同研勻,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糯米飲下,空心服

卷第七 泄瀉方二十道

大斷下丸

治臟腑停寒,腸胃虛弱,腹痛泄瀉,全不思食。

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細辛(去土葉,七錢半) 干姜(炮,一兩半) 高良姜(一兩半)

兩半,醋浸一宿取,稱一兩,研) 白上件為細末,醋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下,食前。

卷第七 泄瀉方二十道

茱萸己寒丸

治臟腑久弱,腸胃宿寒,泄瀉頻并。

青橘皮(去白,二兩) 陳橘皮(去白,二兩) 附子(炮,去皮臍) 川烏頭(炮,去皮臍、尖)

上件為細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溫米飲下,食前。

卷第七 泄瀉方二十道

白術(shù)丸

治泄瀉嘔吐,脾胃不和,疾多氣逆。

白術(shù) 半夏 干姜(炮) 人參(去蘆頭。四味各二兩) 丁香(半兩) 高良姜(油炒,半兩)

上件為細末,生姜汁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米飲下,食前。

卷第七 泄瀉方二十道

溫腸丸

治腸胃受濕,泄利頻并,米谷不化,腹脹腸鳴,臍腹筑痛,腸滑洞下。

黃連(去須) 干姜(炮) 肉豆蔻(面裹煨香) 赤石脂 龍骨 吳茱萸(湯洗微炒。

以上六味上件為細末,粳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空心、食前。

卷第七 泄瀉方二十道

蓽茇丸

治脾胃虛冷,心腹 痛,腸鳴泄瀉,不思飲食。

人參(去蘆頭) 肉桂(去粗皮) 胡椒 訶子(煨去核。四味各三分) 蓽茇 白茯苓(去皮)

上件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送下,空心、食前。

卷第七 泄瀉方二十道

實腸丸

治腸胃虛弱,腹脹泄瀉,時時刺痛。

黃連(一兩,去須) 肉豆蔻(面裹煨香) 丁香 干姜(炮) 白茯苓(去皮) 當(dāng)歸(洗焙) 訶上件同為細末,用豬膽汁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食空。

卷第七 泄瀉方二十道

養(yǎng)臟丸

治腸胃虛寒,泄瀉無度,不進飲食。

生硫黃(一兩) 干姜(炮) 肉豆蔻(面裹煨香) 附子(炮,去皮臍) 山藥 鹿角霜(以上五上件為細末,以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漸加至五十丸,溫米飲下,空心、食前。

卷第七 泄瀉方二十道

玉粉丹

治腸胃虛寒,下利清谷,或便純白,腸滑不禁,少氣羸困,全不思食。

伏火硫黃(伏火硫黃法:先用硫黃五兩,水飛、去砂石稱,研為末,用瓷合子盛。以水和赤石脂封口,鹽泥固濟,曬干。地內(nèi)先埋一小罐子,盛水令滿,置合子在上,用泥固濟,慢火養(yǎng)七日七夜。候日足加頂火一 ,候冷取研為細末,稱二兩入藥用) 白龍骨(細末) 鐘乳上件并細研勻,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送下,次以溫粥壓之,空心、食前。

卷第七 泄瀉方二十道

訶黎勒丸

治脾胃虛損,泄瀉不止,臍腹 痛。

肉豆蔻(面裹煨香) 草豆蔻(去殼) 訶黎勒(煨去核。三味各二兩) 高良姜(三兩) 干姜(上件為細末,粳米飯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送下,食前。

卷第七 泄瀉方二十道

四神丸

治脾胃受濕,腸虛下利,頻并不止。

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肉豆蔻(面裹煨香,三分) 訶子(煨去核,半兩) 干姜(炮,半兩)

上件為細末,蒸棗肉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陳米飲下,食前。

卷第七 泄瀉方二十道

附子赤石脂丸

治老人、虛人腸胃虛寒,洞泄不禁。

附子(炮,去皮臍,取末二兩) 赤石脂(研細,一兩)

上件拌勻,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米飲下,食前。

卷第七 泄瀉方二十道

棗附丸

治胃氣虛弱,大腸冷滑,臟腑泄瀉,米谷不化,飲食無味,乏力短氣。常服益脾附子(七錢以上者) 稱一十兩,不去皮,同大棗二升于銀、石器內(nèi),用水慢火同煮,藥上常煮半漸

卷第七 泄瀉方二十道

木香散

治脾胃久虛,泄瀉不止,全不思食,臍腹作痛,虛陽上沖,口中生瘡。及婦人產(chǎn)后下泄冷痢,悉皆治之。

木香(一兩) 破故紙(一兩炒) 高良姜 縮砂仁 濃樸(生姜汁制炒。以上三味各七錢半) 赤芍藥 陳橘皮(去白) 肉桂(去粗皮) 白術(shù)(以上四味各半兩) 胡椒(一分) 吳茱萸(湯上件為細末。每服三錢,用 豬肝四兩去筋膜,批為薄片,重重摻藥;銀、石器內(nèi)入漿水一放溫空心

卷第七 泄瀉方二十道

抵圣散

治脾胃虛弱,泄瀉不止,腹痛腸鳴,水谷不化,不思飲食。

肉豆蔻(八枚,面裹煨香) 人參(去蘆頭) 陳橘皮(去白) 木香 白茯苓(去皮。

以上四味炙) 訶子(一十上件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棗子一枚,煎至一盞溫服??招?、食前。

卷第七 泄瀉方二十道

煨肝散

治臟腑久虛,挾寒滑泄,全不入食,口生白瘡。

川椒(去目出汗) 茴香(炒) 縮砂仁 丁香 木香 肉豆蔻(面裹煨香。以上六味各半兩) 附子(炮,去皮臍) 白術(shù)(以上二味各一兩。入生姜四兩,用醋煮十?dāng)?shù)沸,焙干)

上件為細末。每服三錢,用 豬肝或羊肝二兩,切作片子,批開摻藥末在內(nèi),更用好紙三、

卷第七 泄瀉方二十道

茱萸湯

治腸胃虛寒,泄瀉不止。

當(dāng)歸(洗焙,三錢) 干姜(炮,三錢) 肉桂(去粗皮,二兩) 附子(炮,去皮臍,二兩) 吳上件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前。

卷第七 泄瀉方二十道

肉豆蔻散

治脾虛泄瀉,腸鳴不食。

肉豆蔻(一枚,剜小竅子,更入乳香三小塊在內(nèi))

上以面裹煨,面熟為度,去面碾為細末。每服一錢,米飲調(diào)下,小兒半錢。

卷第七 痢疾方一十九道

曲丸

治赤白痢久不瘥者。

神曲(炒,二兩半) 大麥 (炒,三兩半) 烏梅肉(焙) 干姜(炮) 黃連(去須) 肉桂(去以上三味各一兩) 川上件為細末,煮粟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不拘時候。

卷第七 痢疾方一十九道

內(nèi)炙丸

治腸胃虛寒,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臍腹 痛。

高良姜(四兩,切成片子,水二碗,慢火煮水盡為度) 肉桂(去粗皮) 當(dāng)歸(洗焙)

茴香(制) 附子(炮上件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送下,空心、食前。

卷第七 痢疾方一十九道

堅腸丸

治一切疾痢,不問赤、白膿血,并主之。

黃連(半兩,去須) 龍骨 赤石脂 濃樸(姜汁涂炙三遍。以上三味各三分) 烏梅肉一分上件為細末,用湯浸蒸餅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送下,食前。

卷第七 痢疾方一十九道

滲腸丸

治泄瀉不止,久痢不瘥,不問赤、白膿血,并皆治之。

附子(炮,去皮臍) 阿膠(蛤粉炒) 白術(shù) 訶子(煨去核) 白龍骨 赤石脂 干姜(炮。以上件為細末,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溫米飲下,空心、食前。

卷第七 痢疾方一十九道

二香丸

治冷痢久不瘥,諸藥不能治者。

肉豆蔻(面裹煨香) 丁香 木香 干姜(炮。四味各等分)

上件一處用白面裹定,慢火煨令面熟為度,取出去面不用,同為末,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卷第七 痢疾方一十九道

萬應(yīng)丸

治久挾積滯,固傷生冷,遂作痢疾,或赤或白,經(jīng)久不瘥。

白牽牛 檳榔 肉豆蔻(面裹煨。三味各等分)

上件為細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赤痢,甘草湯。白痢,干姜湯。赤白痢,甘草干姜湯下。食前。

卷第七 痢疾方一十九道

縛虎丸

治休息痢經(jīng)一、二年不瘥,羸瘦。兼治脾冷腰痛。

砒(成塊好者,兩,研極細) 黃蠟(半兩)

上將黃蠟溶開,下砒,以柳枝七條,逐條攪,頭焦即換一條,候七條用遍取起,旋丸如梧桐米大

卷第七 痢疾方一十九道

斂紅丸

治伏熱下血,里急后重。

臘茶(不以多少)

上件為細末,以上等釅醋和丸,每一兩作一十五丸。每服一丸,濃煎烏梅湯化下,空心、食

卷第七 痢疾方一十九道

育腸湯

治腸胃虛弱,內(nèi)挾風(fēng)冷,臍腹撮痛,下利虛滑,或變膿血。

人參(去蘆頭) 白術(shù) 高良姜 肉桂(去粗皮) 赤石脂( 過) 當(dāng)歸(洗焙) 附子(炮,上件各等分,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入粳米二百粒,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

卷第七 痢疾方一十九道

御米飲子

治久痢赤白,臍腹刺痛,發(fā)歇無時,晝夜頻并,及下血不止。

當(dāng)歸(洗焙) 干姜(炮) 黃柏(去粗皮炙。三味各半兩) 枳殼(去穣麩炒) 罌粟甘草(炙上件并為粗末。每服三錢,用水一盞半入連根薤白二莖,拍碎同煎至一盞,濾滓通口服。

年老及七、八歲兒每服一錢半;二、三歲,每服一錢。水一盞,根據(jù)前煎至六分盞服,食前。

卷第七 痢疾方一十九道

地榆散

治下痢純血,臍腹 痛,裹急后重,晝夜頻并。

枳殼(去穣麩炒,半兩) 訶子(七枚,煨去核) 甘草(半兩,炙) 地榆(一兩) 黃芩(一分)

上件為細末。每服三錢,陳米飲調(diào)下,空心。

卷第七 痢疾方一十九道

斷下散

治久新血痢,日夜無度。

熟干地黃(洗焙) 當(dāng)歸(洗焙) 川芎 赤芍藥 黃連(去須) 槐花(炒) 罌粟殼(微炙)

上件各等分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粟米一撮,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空心、食前

卷第七 痢疾方一十九道

五奇湯

治久患痢疾,不問赤白,并皆治之。

訶子(兩枚。一枚生用;一枚用面裹煨香熟,去核面不用) 肉豆蔻(兩枚。一枚生用;一枚(一塊,上件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diào)下,不拘時候。

卷第七 痢疾方一十九道

香粟散

治久新痢疾。

罌粟殼(蜜炙,二兩) 地榆 木香 陳橘皮(去白) 干姜(炮) 甘草(炙。五味各半兩)

上件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棗一枚,同煎至一盞,去滓通口服,食前。

卷第七 痢疾方一十九道

天漿散

治下痢腹痛,膿血相雜。

罌粟殼(五枚,蜜炙) 烏梅(半枚) 甘草(半寸) 干姜(一塊,炮) 酸石榴皮(一片,如錢上只作一服,用水二盞煎至一盞,溫服,不拘時候。白痢,不用甘草;赤痢,不用干姜;赤

卷第七 痢疾方一十九道

參香散

治腹痛下痢,日夜頻并。

罌粟殼(蜜炙,四兩) 木香(二兩) 人參(去蘆頭,一兩) 乳香(半兩,別研)

上前三味為細末,次入乳香和勻。每服二錢,米飲調(diào)下,食前。

卷第七 痢疾方一十九道

貫眾散

治血痢不止,或如雞鴨肝片,或如小豆汁者,悉能治之。

黃連(去須,半兩) 貫眾(去土細銼,二錢半)

上件同炒令變色,地上出火毒,碾為細末。每服三錢,米飲調(diào)下,空心服。

卷第七 痢疾方一十九道

粟煎散

治久痢不瘥,或赤或白,或瘀血作片,后重疼痛,日夜無度。

罌粟殼(一十枚,蜜炙黃色) 甘草(三寸半,擘破,一半炙令黃,一半生用)

上件為粗末。每服三錢,用水一盞半入粟米一撮,同煎至一盞,去滓服,空心、食前。

卷第七 痢疾方一十九道

圣棗子

治一切惡痢。

木香(一分) 乳香(一錢,別研) 沒藥(一錢,別研) 肉豆蔻(二枚,面裹煨)

上件為細末。每服一錢,用大干棗一枚去核,先入半錢藥末在棗內(nèi),次入水浸巴豆半枚,又下,食前。

卷第七 泄瀉方五道

軟紅丸

消虛積,治冷熱不調(diào),下痢赤白,膿血相雜。

乳香(別研) 砂(別研。二味各一皂子大) 續(xù)隨子(四十九枚,去皮) 蝎(二枚,去毒)

霜(別研)

上件為細末,于瓷器內(nèi)熔蠟成汁,入麻油半茶腳許,后入余藥,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丸,

卷第七 泄瀉方五道

針頭丸

治水瀉積痢。

杏仁(四十枚,去尖,燒留性) 巴豆(四十枚,去皮,燒留性) 砒(二字,別研) 草烏頭(上件為細末,酒煮蠟一兩和丸如芥子大。每服五丸,小兒三丸。赤痢,煎甘草湯下。白痢,

卷第七 泄瀉方五道

茱連丸

治泄瀉及赤白痢。

黃連 吳茱萸 罌粟殼(蜜炙去頂。三味各等分)

上件為細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泄瀉,米飲下。赤痢,甘草

卷第七 泄瀉方五道

朱砂丸

治大人、小兒暴下水瀉及積痢。

杏仁(二十粒,湯浸去皮尖) 巴豆(二十粒,去心核,油令盡)

上件研細,蒸棗肉為丸如芥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一丸,倒流水下,食前。

卷第七 泄瀉方五道

三神丸

治清濁不分,泄瀉注下,或便赤白,晝夜頻并。

草烏頭(三枚,各去皮,將一枚生用,一枚炮熟,一枚燒化灰)

上件為細末,醋煮面糊為丸如蘿卜子大。大人每服五丸,小兒三丸。水瀉倒流,水送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