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方匯] 補遺

瘍科心得集 作者:高秉鈞


白虎湯

治肺胃實熱。

煨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加人參,名人參白虎湯。

歸脾湯

治瘡瘍憂思傷脾,血虛發(fā)熱,食少體倦,或唇瘡流注,及不能消散潰斂等證。

人參白術黃當歸炙甘草茯神遠志棗仁木香龍眼肉生姜大棗(新方)

清營解毒湯

治血熱腫痛,瘍疽之未成膿者,宜服此。

鮮生地銀花丹皮赤芍山梔地丁甘草節(jié)連翹(新方)

瀉火救肺湯

治肺癰、肺痿初起,火盛咳逆。

桑白皮杏仁黃芩生石膏知母枇杷葉蘆根《拔萃》

甘桔湯

治熱腫喉痹。

甘草桔梗薄荷連翹黃芩山梔竹葉(景岳)

清肝解郁湯

治肝經(jīng)血虛風熱,或乳內(nèi)結核,或膿潰不愈。凡肝膽經(jīng)血氣不和之病,皆宜服此。

人參川芎當歸貝母白芍青皮柴胡茯苓熟地山梔白術甘草丹皮(景岳)

大黃湯

一名牡丹皮散。專治腸癰,小腹堅腫而熱,按之則痛,肉色如故,或赤微腫,小便頻數(shù),汗出憎寒,其脈沉緊,膿未成者,急服之。

牡丹皮栝蔞仁(各三錢)桃仁(去皮尖)大黃(煨)芒硝(各二錢)本方無栝蔞,即名大黃牡丹皮湯。

旋復蔥絳湯

治血液虧損,肝氣脹痛,或少腹癥瘕。

旋復青蔥新絳(河間)

金鈴子散

治肝氣郁逆諸證。

金鈴子延胡(仲景)

鱉甲煎丸

治瘧母,一切癥結。

鱉甲烏扇黃芩柴胡鼠婦干姜大黃芍藥桂枝葶藶石葦濃樸丹皮瞿麥紫葳半夏人參蟲阿膠蜂窠赤硝蜣螂桃仁灶下灰清酒《千金方》有海藻、大戟,無鼠婦、赤硝。

(新方)

疏肝導滯湯

治肝經(jīng)郁滯,欲成乳癖、乳癰、乳巖等證。

川楝子延胡青皮白芍當歸香附丹皮山梔

羌活勝濕湯

治外傷濕氣,一身盡痛。

羌活獨活本蔓荊子川芎炙甘草防風如身重腰痛,沉沉然,經(jīng)有寒也,加漢防己五分,附子五分。

(新方)

萆滲濕湯

治濕熱下注,瘡漏蹄等證。

萆苡仁黃柏赤苓丹皮澤瀉滑石通草《大全》

苦參湯

一切疥癩瘋癬,洗之并佳。

苦參(二兩)蛇床子白芷金銀花野菊花黃柏地膚子大菖蒲用河水煎湯,臨洗,入豬膽汁四、五枚,洗二、三次全愈。宜避風,忌發(fā)物。

《寶鑒》

通天再造散

治大瘋實熱內(nèi)壅,以此攻之。

皂角刺大黃(炒,各一兩)郁金(五錢)白丑(頭末,六錢五分,半生半熟)上為末。每服五錢,日未出時,向東,以無灰酒調(diào)服。當日必利下惡物,或臭膿,或蟲,如蟲口黑色,乃是年深者;赤色,是近日者。數(shù)日再進一服,無蟲積乃止。忌口,避風并房事。

《寶鑒》

醉仙散

治癘風,遍身麻木。

鼠粘子胡麻子蔓荊子(炒黑)枸杞(各一兩)苦參白蒺藜栝蔞根防風(各五錢)上為末,每一兩入輕粉一錢,拌勻。每服一錢,茶清調(diào),晨、午、晚各一服,服后五、七日,先于牙縫內(nèi)出臭涎,渾身痛,昏悶如醉,后利下惡物臭積為效。

(陳氏)

苦參丸

治大麻瘋,不分新久、穿潰爛,老幼俱可服之。

苦參(一斤)楓子肉(六兩)荊芥(一斤)防風(六兩)白芷(六兩)全蝎何首烏白附子枸杞子威靈仙當歸大胡麻川芎蒺藜大皂角川牛膝牛蒡子獨活(各五兩)蔓荊子風藤羌活連翹蒼術天麻杜仲草烏(泡,去皮尖)甘草(各三兩)杏仁(二兩)人參(一兩)白花蛇(切片,炙黃,二兩)上為細末,醋打老米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溫酒食前后下。避風忌口。

(陳氏)

砂散

治鼻痔。

砂(一錢)輕粉(三分)冰片(五厘)雄黃(三分)共為末。用草梗咬毛蘸藥,勤點鼻痔上,日五、六次,自然漸化為水而愈。

(陳氏)

翠云錠

治眼泡菌毒。

杭粉(五兩)銅綠(一兩)輕粉(一錢)用黃連一兩,同川米百粒,熬膏和藥作錠,陰干。又治爛弦風眼,或暴赤腫痛者。

《大全》

清涼丸

治眼泡菌毒。

當歸尾石菖蒲赤芍(各二錢)羌活(五分)地膚子生杏仁川連(各一錢)膽礬(二分)共研粗,以大紅綢包扎,如櫻桃大。滾水浸泡,乘熱蘸洗。

(清溪)

北庭丹

點舌菌。

人中白番(各五分)溏雞糞瓦上青苔瓦松(各一錢)上用傾銀罐子二個,將藥裝在罐內(nèi),將口封固,外用鹽泥固濟,以炭火紅,俟三炷香為度,候冷開罐,將藥取出,入冰片、麝香各一分,共研細末。用磁針破舌菌,用丹少許點上,再以蒲黃蓋之。

蛤粉散

濕熱痛瘡,以此摻之。

蛤粉輕粉白芨冰片《大全》

鵝黃散

治坐板瘡。

綠豆粉(一兩)黃柏(三錢)輕粉(三錢)滑石(五錢)(陳氏)

太乙膏

一切癰疽瘡瘍,提膿生新,神效。

生地土木鱉元參赤芍大黃白芷當歸(各五錢)肉桂(二錢五分)乳香沒藥(各二錢)阿魏(一錢)輕粉(一錢五分)血余(一團)用麻油一斤,入藥熬枯,濾去渣,下血余再熬枯,去渣,將炒過凈東丹六兩,攪勻,看老嫩適中,方下阿魏、乳沒、輕粉,攪勻攤貼。

黃連膏

治足三陰濕熱,腿腳紅腫,皮破脂流,類乎血瘋,浸淫不止,痛癢非常者。

先用桐油一斤,入鍋熬,起白星為度,加黃蠟一兩五錢,溶化,入研細炒黑大黃末一斤,攪勻,再入冰片二分,攤貼。

(景岳)

金黃散

敷天泡濕熱等瘡。

滑石(一兩)粉甘草(五錢)此方或加綠豆粉、枯礬,治濕熱肥瘡更妙。

(景岳)

托里散

治一切瘡毒,始終常服,不致內(nèi)陷。

栝蔞(杵)當歸(酒拌)黃(鹽水炒)白芍甘草熟地花粉銀花角刺上用無灰酒煎服。

麥味地黃丸

治腎陰不足,火爍肺金,喘咳勞熱,或有鼻衄、鼻淵等證。

麥冬生地茯苓五味子郁金白芍烏藥丹皮澤瀉萸肉山藥歸身上為末,煉蜜丸。每服五錢。

《大全》

紅棉散

治耳內(nèi)生瘡流膿,乃肝經(jīng)郁火所結。

枯白礬(二錢)胭脂棉(一錢,存性)研勻,先用棉杖子攪去膿水,后蘸藥摻入耳底,膿自干。又有加麝香少許者。

《元戎》

逍遙散

治肝郁不舒,致成乳癖、乳巖、失營、瘰等證。

當歸白芍白術茯神柴胡甘草薄荷上姜水煎服。

《千金》

葦莖湯

治肺癰。

葦莖苡仁桃仁瓜瓣(陳氏)

牛蒡子散

治乳癰、乳疽,結腫疼痛,無論新久,但未成膿者服之。

牛蒡子陳皮山梔銀花甘草黃芩花粉連翹栝蔞仁角刺柴胡青皮水煎,加酒一杯服。

(景岳)

石膏散

治陽明風熱頭痛,或孕婦乳房結核。

石膏川芎白芷(等分)上為末。每服四錢,茶調(diào)下。

(陳氏)

托里消毒湯

治癰疽已成,不得內(nèi)消者,宜服此以托之。

人參川芎白芍黃當歸白術茯苓白芷金銀花皂角刺甘草桔梗

延壽丹

治小兒臍風。

貝母白芷苡仁車前子川連赤芍木通山梔《金匱》

牡丹皮湯

治腸癰脈遲而緊,未成膿,當服此以下其血。

大黃芒硝丹皮桃仁瓜子仁(岐天師)

七味神圣湯

治騎馬癰。

金銀花蒲公英人參當歸甘草大黃花粉

黃柴胡湯

治陰包毒。

黃柴胡丹皮牛膝丹參黃芩荊芥防風山梔

雞子大黃丸

治毒濁下疳。

錦紋大黃(一兩,切片,曬干,研)用雞子雄七枚,搗丸。分三服,每日空心燒酒下。

(陳氏)

涼血消風散

治風濕浸淫血脈,致生瘡疥,搔癢無度,及大人小兒風熱,癮疹遍身雪片,斑點乍有乍無,并效。

當歸生地防風蟬蛻知母苦參胡麻荊芥蒼術石膏甘草木通牛蒡子。

水煎服。

(陳氏)

神應養(yǎng)真丹

治厥陰經(jīng)為四氣所襲,腳膝無力,左癱右瘓,半身不遂,手足頑麻,言語蹇澀,氣血凝滯,遍身疼痛者,并服。

當歸川芎白芍天麻羌活熟地木瓜菟絲子上為末,入地黃膏,加蜜丸。每服四錢,空心鹽湯下。

四苓散

治同五苓。

即五苓去桂。

萬應膏

即萬靈膏。

口疳藥

詳冰青散內(nèi)。

殺疳藥

詳冰青散內(nèi)。

化膿生肌膏

即應用膏。

夾紙膏

即十層膏。

國老散

即用甘草一斤為末,每服三錢,酒下。

隔蒜灸法

用大蒜頭去皮,切三分濃,安瘡頭上,用艾壯于蒜上灸之,五壯換蒜,或三、五十壯,或至百壯,未成者即消,已成者亦殺其大勢,不能為害;如瘡大,用蒜搗爛攤患處,將艾鋪上燒之,蒜敗再換,其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灸后仍服托里之劑。

神燈照法

雄黃朱砂血竭沒藥(各一錢)麝香(二分)上研末,用棉紙卷為粗捻,約長尺許,每捻中入藥三分,以真麻油潤透,點灼瘡上,須離瘡半寸許,自紅暈外周遭,徐徐照之,以漸將捻收入瘡口,更須將捻猛向外提,以引毒瓦斯出外,自不內(nèi)侵臟腑。初用三條,漸加至五、七條,瘡勢漸消,可漸減之,隨后用敷藥。

桑枝灸法

治諸瘡毒堅而不潰,潰而不腐,新肉不生,疼痛不止。用桑枝燃著,向患處灸之,火盡再換,灸至片時為度。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