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卷。明林熙春(約1598前后在世)撰。林熙春,字志和,別號仰普,龍溪 (今福建龍海)人。生卒年不詳。萬歷十一年 (1583)進士,授巴陵令,擢戶部給事,轉(zhuǎn)禮部、兵部,歷太仆寺卿,晉戶部左侍郎,卒謚忠宣。事跡俱詳郭之奇撰傳。此編首為《掖垣疏草》一卷,乃官給事中時所上奏疏,其中以《參東封滅織造疏》為最著。次為《出山疏草》一卷,乃官太仆寺掌國政后所作。又次為 《賜還草》一卷、《賜閑草》二卷,大抵皆罷官歸田后所作。其古今體詩多仿王、孟之音,醞釀深厚,得風人三昧。雖聞有一二語近俳近俚處,然尚無礙于大體。又次為《城南書在草》十五卷,乃序、記、傳、志、祭文之屬。其中上梁疏及賀序卷帙較多,但價值不高。至于其《貢葛議》、《海陽七郡受災節(jié)略》、《兵食議》則對理解明代歷史大有裨益。原書刊于啟禎間,此乃乾隆間印本。蓋其版入清猶存,故書衣仍題城南書室藏版。有乾隆間重修明刻本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