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藝術

魯本斯素描820萬美元成交,刷新其素描拍賣紀錄

據(jù)蘇富比官網(wǎng)消息,紐約當?shù)貢r間1月30日,弗蘭德斯畫家、早期巴洛克藝術代表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的作品《高舉雙臂的少年男子裸像習作》在紐約蘇富比“古典大師素描…

2019-02-01

澎湃新聞

9元門票的印度科欽雙年展:無法理解的當代藝術與組織者野心

印度科欽-穆吉里斯雙年展(簡稱“科欽雙年展”)是南亞最大的藝術展覽。第四屆科欽雙年展前不久開幕,低至100盧比(人民幣9元多)的門票旨在吸引不同階層和文化水平的觀眾,與此同…

2019-01-25

澎湃新聞

重新認識董其昌的書畫史意義

上海博物館的董其昌大展自去年以來一直是文化界的熱點,結合這一大展而籌備極久的“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國際研討會”于1月21日-1月23日在上海博物館舉行。參加此次研討會的9…

2019-01-25

澎湃新聞

《知否》代表的“種田文”為什么著力重建古代嫡庶觀念

正在熱播的電視連續(xù)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以下稱“《知否》”)改編自鄭怡(筆名“關心則亂”)的同名網(wǎng)絡文學作品。小說以簡奧斯丁《曼斯菲爾德莊園》為靈感,參考明清…

2019-01-25

澎湃新聞

英國泰特重現(xiàn)波納爾的“記憶”:如同偷窺,看到畫中的秘密

1月23日,展覽“皮埃爾波納爾:記憶的色彩”在倫敦泰特美術館開幕。波納爾出生于1867年,是法國油畫家和版畫家,后印象派先鋒藝術小組納比派的創(chuàng)始成員,他的繪畫時常呈現(xiàn)出一種夢…

2019-01-25

澎湃新聞

文壇和畫壇,都缺少了往昔深厚的白描功夫

今天的文壇,相比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還有多少作家能夠通過文學語言來塑造經(jīng)典人物形象?不可小看連環(huán)畫和文學插圖,不可小看白描功夫,它們是檢閱畫家線條質量和人物形象塑造的必…

2019-01-25

澎湃新聞

翁同龢后人捐贈上博古畫3月將展,梁楷《道君像》同展

澎湃新聞2018年12月、2019年1月先后報道了翁同龢后人翁萬戈向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捐贈翁氏家藏180多件古書畫和向上海博物館捐贈沈周、王原祁書畫作品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1月24日下…

2019-01-25

澎湃新聞

打游戲:解謎游戲,燒死了你多少腦細胞

電影《密室逃生》(Escape Room)是半部好片,前半部分戲很足,但突然在一個點上脫鉤了。量子芝諾效應是指量子力學中,觀測會產(chǎn)生經(jīng)典力學的物理量,高頻率的觀測會減緩系統(tǒng)的躍遷…

2019-01-25

澎湃新聞

留法藝術家群像:嚴肅的視覺回溯所引發(fā)的當下美術思考

正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展出的“先驅之路:留法藝術家與中國現(xiàn)代美術”展覽對于20世紀早期留學法國的中國藝術家群體及現(xiàn)象進行了梳理。這場展覽相比當下其他美術展而言更具有嚴肅性…

2019-01-18

澎湃新聞

父親趙冷月在書法上的三次逃離與“寫給自己的字”

知名書法家趙冷月(1915-2002)是對當代書法影響較大的書法家,其晚年“‘丑’就是美”的藝術觀和蓬勃的創(chuàng)作欲望使他在當代書法史上落下重重一筆。由上海書畫出版社與嘉興博物館合作…

2019-01-18

澎湃新聞

看18世紀“女權主義之父”庚斯博羅的家庭畫像

家庭肖像畫在現(xiàn)代生活中不斷存在。此次英國國家肖像美術館的展覽將探討托馬斯庚斯博羅(Thomas Gainsborough)是如何用這些肖像畫來表達他的情感的。在藝術評論家喬納森瓊斯看來,…

2019-01-18

澎湃新聞

傳世名畫李公麟《五馬圖》為何會流失日本?

1959年,我國曾舉辦過紀念歷史上十大畫家活動,北宋李公麟(字伯時)即位列其中。李公麟在繪畫史上的地位之高毋庸贅述,尤其是那堪稱一絕的白描手法對后世影響深遠。僅就其《五馬圖》…

2019-01-18

澎湃新聞

“西方繪畫500年”來到了上海,展陳與清華大不同

貝利尼、安格爾、德拉克洛瓦、透納、庫爾貝、馬奈、莫奈、雷諾阿、梵高、畢加索、馬格利特、莫蘭迪、莫迪利亞尼、夏加爾……這些都是西方藝術史中振聾發(fā)聵的名字。包括這些經(jīng)典作品…

2019-01-12

澎湃新聞

不好懂的《地球最后的夜晚》,是把意義生產(chǎn)的權利還給了觀眾

畢贛的新片《地球最后的夜晚》(以下簡稱《地球》)在2018年最后的一個夜晚首映,這個營銷噱頭十足,但首映過后它的口碑兩極分化,在往后的幾天還遭遇了“票房跳水”。不少評論認為…

2019-01-12

澎湃新聞

烏菲齊美術館呼吁德國人歸還二戰(zhàn)時期被盜畫作

在羅馬,博物館通常不以網(wǎng)絡暴力著稱,所以當世界上一個偉大的藝術機構使用像#Nazis(納粹)和#Wehrmacht(國防軍)這樣挑釁的數(shù)字標簽來要求德國回歸被盜畫作時,必然會引起人們的注…

2019-01-07

澎湃新聞

熱門文章排行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