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訊

《風眼》里人物是虛構(gòu)的,但很多細節(jié)與情感是真的

改革開放40年來,出版業(yè)在時代轉(zhuǎn)型中歷經(jīng)起伏,而身在其中的知識分子面臨社會效益與經(jīng)濟效益的雙重挑戰(zhàn)。他們精神深處的復雜情感與甘苦自知,都深深地帶著時代的烙印。今年5月,作家、出版人孫颙所著《風眼》由上

改革開放40年來,出版業(yè)在時代轉(zhuǎn)型中歷經(jīng)起伏,而身在其中的知識分子面臨社會效益與經(jīng)濟效益的雙重挑戰(zhàn)。他們精神深處的復雜情感與甘苦自知,都深深地帶著時代的烙印。

今年5月,作家、出版人孫颙所著《風眼》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6月15日,孫颙與作家孫甘露、SMG新聞主播王幸做客作家書店,暢談他們眼中的出版業(yè),同時揭秘出版業(yè)臺前幕后的風云往事。


6月15日,孫颙與作家孫甘露、SMG新聞主播王幸現(xiàn)身作家書店

出版人寫出版的故事

《風眼》講述了改革開放初期,上海一家大型出版社因一套《市場經(jīng)濟常識叢書》遭上級嚴厲批評而產(chǎn)生風波的故事。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爆發(fā)了究竟要不要走市場經(jīng)濟之路的爭論。小說里《市場經(jīng)濟常識叢書》的出版引起軒然大波,也讓一批知識分子在狂風暴雨中面臨抉擇、經(jīng)受考驗。而真正的探索和堅守,才是暴風中的“風眼”,平靜卻扣人心弦之所在。

作者孫颙親歷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出版歷程,作為曾經(jīng)的上海文藝出版社社長、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他憑借對出版業(yè)風云變幻的體驗與洞悉,以細膩的文字描摹出出版人的心境與生態(tài)。

孫甘露稱,孫颙首先是一名作家,同時也在做出版,后來又到作協(xié)做領導?!八恢痹趯懽鳎恢痹谟^察創(chuàng)作和出版的生態(tài)。《風眼》這本書的內(nèi)容是關于出版業(yè)的。從他的創(chuàng)作來看,實際上反映了整個中國從七十年代末到今天,現(xiàn)實主義、寫實主義的歷程?!?/p>

孫颙坦言,自己寫過幾百萬字的小說,其中描寫知識分子生涯的故事不少,此前卻一直沒有涉及出版編輯領域,甚至可以說是小心翼翼避開了自己最熟悉的專業(yè)。“沒有輕易使用這方面的素材,說明我的珍惜?!?/p>

“但從寫的感覺來說,很多素材是手到擒來的,我只會覺得東西多到需要取舍。我開始寫以后,一直有朋友說放一放,但是我就是覺得放不下去。這塊我不寫的話,感覺對不起自己,覺得非寫不可。”

比如《風眼》里寫到,社里一位能干的青年編輯因為結(jié)婚沒有房子,辭職去了深圳。此人來向社長告別時,神情黯然地表示自己絕不是對本社沒有感情,只要能給他一間十平米的小屋結(jié)婚,他就不會千里迢迢地南下。后來某次聯(lián)歡會,這位編輯的未婚妻拿著話筒走到會場中央,說是唱一首《我想有個家》,并將此歌獻給初次見面的出版社社長。聽到“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社長不禁眼睛一酸,險些閃出淚花。

這一情節(jié)并非孫颙憑空想出,而源于他的真實經(jīng)歷。他說,當年任職文藝社社長時,手下真有個很能干的男編輯說要與未婚妻去深圳,理由是“沒有一間小房子可以讓我們成親”。后來一次活動,那位女性真的唱過一首《我想有個家》。

孫颙說:“當時我很難受,那個場景我也一直記得。小說里的主要人物肯定是虛構(gòu)的,但是很多細節(jié)與情感的東西是真實的。當時如果不是這個東西強烈沖擊過我,我寫起來也不會這么有激情。激情到我覺得如果不寫,它會折磨我。我不在哪個作品里用到它,它會一直跟著我?!?/p>


《風眼》一書于2019年5月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人物是杜撰的,賴以杜撰的基因是真實的

在孫颙看來,出版業(yè)不但是鼓吹改革開放的輿論陣地,而且是改革開放進軍中重要的突擊部隊。在中國爭論“要不要走市場經(jīng)濟之路”時,出版界的知識分子們從思維到實踐都是沖在相當前沿的一翼。

于是他回望來路,寫出了十幾萬字的小說《風眼》。孫甘露評價,《風眼》的書名就是一個比方,“風眼”指的是臺風眼,臺風的風眼是很平靜的,但周圍醞釀著風暴。“這個書有意思就在,通過日常的生活把 ‘風眼’周圍的風雨愈來表現(xiàn)出來。同時書里有各種各樣的人物與精神相貌。書里描繪了一個時代很特殊的出版事件,但是又是通過出版社的日常狀況來描繪的。”

有趣的是,孫颙的從業(yè)身份與經(jīng)歷涉及到三個地方——位于上海紹興路74號的文藝出版社、然后是出版局,再就是巨鹿路作協(xié)。孫甘露提及:“書里寫到出版同事們在食堂吃飯,文藝社沒有食堂,但作協(xié)是有食堂的,還用來開會,這個也被寫進了小說。其實《風眼》的內(nèi)容恰融合了這三個地方?!?/p>

“我書里說窗口外的廣玉蘭樹上吊死過人,有很多人在找這個位置對應的是上海的哪里?!睂O颙提及,其實小說所寫的人物和故事與他的老娘家上海文藝出版社無關,也與上海其他他所熟悉的出版社無關。人物是杜撰的,但賴以杜撰的基因是真實的。

“書里那些反對市場經(jīng)濟的老干部,他們其實不是壞人,他們就是覺得我們要大公無私,覺得市場經(jīng)濟會利用人的私欲。他們的想法其實也是單純的?!睂O颙說,回過頭去講,市場經(jīng)濟后出現(xiàn)私欲是難免的,人沒有欲望和追求的話,市場經(jīng)濟是搞不起來的。

“但如果不搞市場經(jīng)濟,不讓國家快快發(fā)展起來,全上海的市民多數(shù)擠在破舊的房子里,三代甚至四代同房,七十二家房客,年輕人有個小家的愿望就只能是飄渺的夢?!睂O颙稱,“這篇小說回到了最初討論 ‘市場經(jīng)濟要不要有’的時代。我想市場經(jīng)濟不只是給了我們很多物質(zhì)上的東西,還激發(fā)了很多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從這一點來說,這個小說和今天沒有太多隔膜。”

有讀者評價說這篇小說給人的時代感“不那么遙遠”,孫颙很是欣慰?!捌鋵嵨遗Σ灰刑鄷r代感。改革開放這四十年,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變化很大。但是在精神生活、文化生活這些方面,哪怕追溯至兩三千年前,人們都還是探討人性的東西。這個小說如果單純寫那時的故事,會和現(xiàn)在有隔膜,所以我想從精神層面寫這些事?!?/p>

出版人的擔當在哪里

作家王安憶也看了《風眼》,比較欣賞其中負責出版社發(fā)行業(yè)務的王副社長。她評價在《風眼》里,上海灘那些已經(jīng)“沉下去”的生意人因為市場經(jīng)濟“活”起來了。

孫颙對唐社長這個人物充滿感情?!袄弦淮闹R分子真是非常可愛。他們也會吵架,但是他們的吵架絕對是和文化有關,而不是和個人利益有關。當我們離得遠了,就很有體會。正在離我們遠去的這代人,他們的道德感召力大概是我寫這個人物時最大的觸動?!彼锌拔页錾谥R分子家庭,外祖父就是清末最后一批秀才。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是很坎坷的,但我筆下側(cè)重的不是他們的苦難,而是他們的精神?!?/p>

對書中的“反派”秦副總編,孫颙說:“他聰明能干,有時候可能做好事,但壞起來或許比誰都壞。我想表現(xiàn)這些知識分子的多元,從內(nèi)心的多元、文化的多元、思想的多元到性格的多元。不一定講誰好誰不好,我孫子看書會說誰好誰不好。但其實人都有天使和野獸的一面,問題是把哪一面表現(xiàn)出來?!?/p>

“還有像郭副總這樣的人,他們老實又有學問,因為喜歡待在幕后所以很難有亮點,可是出版業(yè)離不開這樣的人?!?/p>

在《風眼》結(jié)尾處,孫颙還飽含深情地寫下這么一段話:“旁人很難真正理解編輯這份行當,它甚至被曲解為 ‘剪刀加糨糊’的手藝活。但為此,他們獻出了全部的情感和真誠。當一本好書被社會廣為贊頌時,編輯們的奉獻被作家的巨大身影所遮蓋;但是,當一本書發(fā)生什么麻煩時,他們需要和作家共同承擔一切?!?/p>

被問及出版人的擔當在哪里?孫颙想了想,說:“你認為總體是對的事情要堅持。當你的堅持可能對付不了受到的壓力時,你可以保持不行動,但不要做相反的事?!?/p>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