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瑣羅亞斯德時期的波斯宗教
瑣羅亞斯德教的起源是一個謎團?,F(xiàn)存的文獻資料在年代和事件上的記敘相互矛盾。自然,關(guān)于前瑣羅亞斯德時期的波斯人和他們的宗教,我們的記述也不完整。有關(guān)這一歷史時期的主要文獻資料是早期瑣羅亞斯德教的《伽薩》。對這一宗教的信徒來說,《伽薩》就如同猶太教徒的《托拉》。人們將這些頌歌視為先知瑣羅亞斯德的話語,而所有保存下來的經(jīng)典著作都以它們?yōu)榛A(chǔ)。這些著作貶低波斯人的早期宗教實踐,因此,關(guān)于這些宗教實踐的真實情況很難查明。
在后來成為波斯帝國的這片土地上生存的古代居民普遍被人們稱為雅利安人。一部分雅利安人遷入印度河谷,為印度人民及其宗教奠定了基礎(chǔ)。其他雅利安人繼續(xù)生活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以東的地區(qū),成為波斯帝國的基礎(chǔ)。遷往印度的雅利安人和那些留下來的人最開始敬拜的可能是相同的神。
《伽薩》指出,雅利安人敬拜眾多自然神祇。印度的吠陀文獻也提到其中的許多神。人們普遍將他們稱為“迪弗”(daeva),而且將他們與太陽、月亮、大地、火和水聯(lián)系起來。在這一系列迪弗之上是更高的神,如戰(zhàn)神因陀羅(Intar)、真理和正義之神阿沙(Asha)以及天神沃胡馬納(Uruwana)。在所有這些神祇中,最受大眾歡迎和最重要的神是密特拉(Mithra),他被認為是牲畜的賜予者和保護者、光明之神、忠誠及服從的象征。雖然瑣羅亞斯德試圖貶低所有其他的神而只抬高一個神,他還是不能在雅利安人的心目中取消密特拉的位置。密特拉在瑣羅亞斯德教的審判日作為一位判官重新出現(xiàn);在印度吠陀文獻中,人們將他視為密多羅(Mitra);在羅馬帝國時代,一個以密特拉的神話為基礎(chǔ)的宗教在羅馬士兵、商人中普及開來,并在帝國的某些地區(qū)對基督教構(gòu)成了威脅。
在本土的自然神以上和之外,人們將一位最高的神看成唯一的真實,他被稱為阿胡拉·馬茲達(Ahura Mazda,智慧之主)。正如在許多其他基本宗教中的情況一樣,一位最高的神祇被承認下來,但是,現(xiàn)實的日常敬拜似乎是圍繞不太重要的本地神進行的?,嵙_亞斯德的先輩是游牧民族,所以,他們可能將帶血的犧牲放在祭壇上來敬拜自然神。對火和水的崇拜也可能 是古代雅利安人的宗教的一部分。
前瑣羅亞斯德時期的雅利安人還相信,無論在什么時候,只要宗教實踐偏離了真理,被稱為蘇什揚特(Saoshyant,那帶來福樂的人)的先知或改革者就會來恢復(fù)宗教的純潔性。他們相信,在瑣羅亞斯德之前,就有一系列恢復(fù)純潔的宗教的蘇什揚特,而且有些人將瑣羅亞斯德本人視為這些改革者中最后也是最偉大的一位。
瑣羅亞斯德的生平
關(guān)于先知瑣羅亞斯德生平信息的資料來源有多處。當(dāng)然其中就有《伽薩》,它披露了他一生的許多事情。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古希臘和羅馬的權(quán)威作家的作品,這些作家對瑣羅亞斯德的生平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興趣,像柏拉圖、普林尼、普魯塔克就曾多次提到瑣羅亞斯德。據(jù)說,柏拉圖試圖前往波斯,與瑣羅亞斯德的祭司一起學(xué)習(xí),但是未能成行,因為希臘與波斯之間爆發(fā)了戰(zhàn)爭。在這些原始資料中,有一些資料明顯是傳說,但是有一些帶有真實的印記。
瑣羅亞斯德的出生時間是不確定的。古希臘作家們將它置于公元前1000年到前600年之間的不同的時間點上。其他一 些作家認為是在亞歷山大大帝的時代之前大約300年。對《伽薩》的現(xiàn)代調(diào)查表明瑣羅亞斯德似乎是生于公元前1400年和前1000年之間的某個時間。
瑣羅亞斯德教的祭司與獻給阿胡拉·馬茲達的圣火
因為傳記資料的匱乏,而且許多資料是與傳說摻雜在一起的,所以除了生平的大致輪廓,我們很難對瑣羅亞斯德有更詳細的了解。他的名字查拉圖斯特拉·斯皮塔瑪(Zarathustra Spitama)暗示,他生于一個與古波斯王室有關(guān)系的武士家族?!安槔瓐D斯特拉”這個名字可能意味著“駱駝的擁有者”,一些人取此名以顯示他出身游牧家族。關(guān)于他早期的生活,我們知之甚少。具有傳奇色彩的資料說,一些魔鬼幾次試圖殺害還是幼兒的瑣羅亞斯德,因為它們認定他是一個潛在的敵人。
對這個幼兒的生命的每一個不良企圖都被監(jiān)護他的力量所阻撓。關(guān)于瑣羅亞斯德的童年我們沒有任何其他信息,除了這一事實:在他15歲那年,他戴上“庫斯提”(kusti)—這是一條神圣的腰帶,標志著他已作為宗教一員步入成年。后來,瑣羅亞斯德成為教會中的一名祭司。因此,在世界宗教的創(chuàng)始人當(dāng)中,他是唯一一個接受過訓(xùn)練并成為祭司的人。記載瑣羅亞斯德生平的文獻資料告訴我們,他有3個妻子和6個孩子。在生命中最為關(guān)鍵的那個時期,瑣羅亞斯德上下求索,思考那使他困惑的宗教問題的答案。在一條河的岸邊,他看到了天使沃胡·馬納(Vohu Mana),后者以一個人的形象向他顯現(xiàn)了9次。在這一會面中,這位天使告訴瑣羅亞斯德,只有一位真神,即阿胡拉·馬茲達,瑣羅亞斯德要成為他的先知。在以后的10年中,瑣羅亞斯德又見到了其他異象,在這些異象中,阿胡拉·馬茲達的每一位“天使長”都向他顯現(xiàn),并向他揭示更多的真理。他立即開始宣傳他的新啟示,但是毫無成果。在10年的時間里,沒有任何一個人皈信這位新先知的啟示。他的人民罵他是異教徒和巫師,惡鬼也試圖引誘他停止傳道。最后,他還是使他的表親麥德修馬赫(Maidhyomah)皈依了他的宗教。
當(dāng)他和麥德修馬赫一起到大夏去拜謁維斯塔斯帕國王(Vishtaspa)時,瑣羅亞斯德的人生轉(zhuǎn)折點到來了?,嵙_亞斯德試圖覲見維斯塔斯帕以說服他信教,但是無論是覲見還是與他對話都很難實現(xiàn)。雖然有關(guān)這些事件的歷史是混亂的,但是看上去比較確定的是,瑣羅亞斯德在維斯塔斯帕的宮廷中逗留了幾年之久。在此期間,與他敵對的祭司陰謀陷害他,并將他投入大獄。但最終他使國王皈依了他的新宗教。據(jù)一些傳說所講,當(dāng)時瑣羅亞斯德醫(yī)好了維斯塔斯帕的愛馬,這位國王才最終皈依了他的宗教??傊?,維斯塔斯帕和他的整個宮廷及王國都成了這位先知的追隨者。
在以后的歲月里,瑣羅亞斯德教在雅利安人的國土上迅速傳播。有時,信教人數(shù)的比例會因圣戰(zhàn)而迅速上升。在一場與圖蘭人的戰(zhàn)爭中,瑣羅亞斯德居住的城市受到了侵略。一位敵軍的士兵在拜火祠中發(fā)現(xiàn)了這位正在看管圣火的77歲的老先知,并將其殺死。
瑣羅亞斯德的教義
1.神的本性
與瑣羅亞斯德的生平一樣,他的原始教義也是模糊不清的:原始資料年代久遠,混亂不堪。而在漫長的歲月里,人們可能將其他教義和傳奇故事?lián)饺肓诉@位先知的原始教義之中,這使問題變得更為復(fù)雜。然而,瑣羅亞斯德的核心教義似乎是清晰的:世間只有一位真神,他的名字是阿胡拉·馬茲達。
從這一點出發(fā),瑣羅亞斯德開始創(chuàng)建和宣傳他的宗教。他的人民在過去崇拜的所有那些自然神(迪弗),他們曾為之獻上犧牲的那些神,全部被宣布為偽神。在當(dāng)時,瑣羅亞斯德的一神教應(yīng)當(dāng)是極具革命性的。在他之前,相信只有一位神的人,少之又少。據(jù)說,可能生活在公元前13世紀的摩西曾教導(dǎo)以色列人說,不可將其他神置于耶和華(YHWH)之前,但是他從來沒有否定過其他神的存在。
瑣羅亞斯德教中的真神—阿胡拉·馬茲達,與雅利安人幾百年來崇拜的至高神是同一位神?,嵙_亞斯德僅僅是宣布了他就是唯一的神?!鞍⒑薄爸鳌边@一名字指一個創(chuàng)造并統(tǒng)治宇宙的神?!榜R茲達”這一名字的意思是“完全的智慧”。因此,阿胡拉·馬茲達通常被譯為“智慧之主”。在瑣羅亞斯德教的經(jīng)典中,這個神還有其他20個稱呼:解答問題者、畜群的給予者、強壯者、完美的神、善解人意者、保佑賜福者、不可征服者、治病者、創(chuàng)造者,等等。人們將阿胡拉·馬茲達視為不可見的、不可捉摸的宇宙的創(chuàng)造者和統(tǒng)治者。
在瑣羅亞斯德的理解中,阿胡拉·馬茲達通過6種樣式的媒介——六大從神 (Amesha-Spenta,通常被譯為“神圣的不朽者”)向人類展現(xiàn)自己。西方的學(xué)者傾向于將這6種樣式與基督教神學(xué)中的天使長或某些次級神祇的形式視作等同的。然而,這種類比是不準確的。這6個形象事實上是阿胡拉·馬茲達的6個突出的屬性。因為人們不能正確理解這位神的性質(zhì),所以阿胡拉·馬茲達作為他的全部性質(zhì)中的一個方面來到他們中間。
其中3位神圣的不朽者具有男性的姓名和男性的品性,其他3位則具有女性的姓名和女性的品性。這樣,阿胡拉·馬茲達的全部性質(zhì)就是一個陽性與陰性的平衡。屬于男性或父親形象的3位不朽者是阿沙(Asha,關(guān)于神的法則的知識和法則本身)、沃胡·馬納(善意)和赫沙特拉(Kshathra,仁政)。3位女性不朽者是阿爾邁蒂(Armaiti,虔敬)、胡爾瓦塔特(Haurvatat,完整或完美)和阿梅雷塔特(Ameretat,不朽)。虔誠的瑣羅亞斯德教徒會祈求這6位不朽的圣者到自己家中保佑自己。
除了表達阿胡拉·馬茲達的全部性質(zhì)之各個方面的六大從神,服事他的其他存在也會幫助人類。如果這6位不朽者是瑣羅亞斯德教的天使長,那么多樣的亞扎塔(Yazata,那值得崇拜的)便是圍繞神之寶座的眾多天使。他們的數(shù)量是無限的,但在瑣羅亞斯德教的文獻中只提到大約40位亞扎塔,經(jīng)常提到的只有3位。這3位天使分別是斯魯沙(Sraosha),他是服從神的法則的人類的守護者;他的姐妹阿希(Ashi Vanguhi),她是善行的獎賞者,也是以女性形象出現(xiàn)的斯魯沙;永遠受人敬仰的密特拉(Mithra),他是這些天使中最強大的,而且是士兵的完美典型。
2.邪惡之神
瑣羅亞斯德對世界宗教最偉大的貢獻可能就是在關(guān)于惡的問題上。世界上充滿了善和惡。將世界中的善歸于創(chuàng)造世界的善神是非常容易的,但是,誰為惡負責(zé)呢?如果創(chuàng)造世界的神為世界的惡負責(zé),那么他的善和正義又何在呢?許多宗教內(nèi)部都有黑暗力量和魔鬼的存在,但只有瑣羅亞斯德對世界之惡背后的力量進行了系統(tǒng)化的處理,并描述了它們的大致輪廓。
人們經(jīng)常把瑣羅亞斯德教稱為二元論的宗教,即這樣一種宗教,它看到兩種為控制宇宙而相互競爭的最高力量。對瑣羅亞斯德教的通常解釋是,它承認一位善神及其天使,它們對發(fā)生在世界上的善負責(zé);它也承認一位惡神及其魔鬼,它們?yōu)槭澜缟纤械膼贺撠?zé)。但如果這是瑣羅亞斯德對宇宙的理解,他就不會宣揚一神論,而會宣揚二元論。同理,人們就能說,因為基督教承認撒旦這個形象,所以它也不是一神論的。而在瑣羅亞斯德的教義中,情況不是這樣。根據(jù)他的觀點,從阿胡拉·馬茲達中產(chǎn)生出兩個靈:一位是斯潘塔·邁紐(Spenta Mainyu),它是善靈;另一位是安格拉·邁紐(Angra Mainyu),它是惡靈。自太初之始,這兩個靈就同時存在。
這兩個靈并不獨立存在,而是相互聯(lián)系,并在阿胡拉·馬茲達這一統(tǒng)一體中聚在一起。在這種意義上,它們非常類似于道教的陰和陽。雙方都不可能不受對方的影響,每一方都與對方相聯(lián)系。在最準確的意義上,瑣羅亞斯德教仍然是一個一神教,
阿胡拉·馬茲達控制著善惡兩種力量。安格拉·邁紐還有一些其他的名字。有時,人們將它稱為阿赫里曼(Ahriman),有時將它稱為撒旦(Shaitan或Satan)。它身邊圍繞著許多魔鬼并受它們教唆,而這些魔鬼則貫徹它的命令,誘惑并折磨人類?,嵙_亞斯德教可能是第一個發(fā)展出完整的魔鬼系統(tǒng)的宗教。前瑣羅亞斯德教的雅利安人所信奉的迪弗都逐漸被確認為是安格拉·邁紐軍團中的惡魔。在這些惡魔中,人們最常提到的一個是阿埃什馬(Aeshma), 它是暴怒魔鬼。阿埃什馬的地位僅次于安格拉·邁紐,它在大地上蔓延肆虐,污染大地,散播疾病和死亡。
3.人類的本性
瑣羅亞斯德認為,在世界上,善惡兩種力量相互斗爭,人類與這兩種力量中的任何一種力量合作,在這場斗爭中扮演一個角色。對瑣羅亞斯德來說,男人和女人出生之時處在一種純潔無罪的狀態(tài)中,而且可以選擇為善或作惡。他們的生活和最終命運取決于他們對自由意志的行使和運用。如果愿意,一個人可以服事邪惡的力量—他們可以一起撒謊、怨恨、腐敗或干任何其他邪惡的事情。但是,他們也可以選擇做能夠改良世界的善事。這些行為的選擇完全取決于個人。在這方面,瑣羅亞斯德教與關(guān)于人類行為的各種決定論觀點明顯不同。一些宗教認為是神控制著人做出選擇,也有一些宗教認為人類的行為是由經(jīng)濟或社會因素決定的。與這些論述人性的哲學(xué)不同,瑣羅亞斯德教教導(dǎo)人們,所有人確實可自由決定自己行善還是作惡,并因此被認為對這些選擇負有責(zé)任。
通過運用被賦予的理性,人類是可以選擇正確的道路,并真正實現(xiàn)這一生的完滿的。因此,像印度教中的那種擁有多次生命的結(jié)構(gòu)體系對于瑣羅亞斯德教來說是不必要的。
因此我們看到,瑣羅亞斯德教比任何其他宗教都更為強調(diào)道德行為。因為人有選擇的自由,所以道德行為才是可能的;而道德行為是重要的,是因為它決定著人的終極命運。
4.人類的命運
人有選擇的自由,所以他們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責(zé)。每一個行為,無論是善還是惡,都必有其結(jié)果。因此,瑣羅亞斯德教認為,在此生中有一種因果報應(yīng)的法則在發(fā)揮作用。印度教中的所謂業(yè)報輪回,圣保羅所說的“種下什么,就收獲什么”,在瑣羅亞斯德教中也同樣得到宣傳?!皭河袗簣?,善有善報?!?/p>
瑣羅亞斯德對西方宗教的另一個貢獻是其系統(tǒng)的末世論信仰(關(guān)于世界末日的信仰)。在瑣羅亞斯德教之前的一些宗教中,人們有時會為死后的生活做精心的準備,古埃及人就是如此。然而,在大多數(shù)宗教中,人們都簡單地假定,死亡之后,生命實質(zhì)上也就結(jié)束了。例如,大流放(在公元前586年之前)時期之前的古希伯來人就相信,人死后在一段時間里居住在被稱為“示阿勒”的王國中,然后逐漸化為烏有?;蛟S到這一歷史時期,瑣羅亞斯德那生活在印度的雅利安同族已經(jīng)開始考慮再生了,但是對這一問題我們并不清楚?,嵙_亞斯德與他的追隨者逐漸形成了一種與其自由 擇和完全責(zé)任的神學(xué)觀點相一致的完整的末世論。
根據(jù)瑣羅亞斯德教的觀點,一個人死后,靈魂會在身上滯留三天,反省其一生的作為。第四天,靈魂奔向?qū)徟刑帲芴乩鶕?jù)這個人一生的所作所為來審判這個靈魂。密特拉在一座天平上稱量這些或善或惡的行為的分量。如果一個人的一生中惡行居多的話,這個人的靈魂就將被判決墮入地獄;但是,如果天平稍微傾斜向善的話,這個人的靈魂會上天堂。這個靈魂在去往天堂的路上將跨過欽瓦特橋(Chinvat Bridge),它是一座寬闊平坦的橋梁。美麗的仙女會迎接這個亡靈,將它護送到天堂?,嵙_亞斯德教的天堂是一個美麗、光明、馥郁芬芳的地方,那里居住著高尚的靈魂,他們曾在世間渡過了符合瑣羅亞斯德教的倫理道德的一生。
對惡行惡念居多的人來說,欽瓦特橋就完全不同了。一旦這個人的靈魂被判決,這座橋的邊緣就將豎起來,變得像刀鋒一樣難以行進,這個靈魂就要被迫離開這座橋。而且,這個靈魂還要受到一位老巫婆的折磨,最終從橋上跌入地獄?,嵙_亞斯德教的地獄是所有地獄中最可怕的地獄之一。
瑣羅亞斯德教的地獄里似乎 充滿了各類破壞潔凈與不潔凈的律法、并受到相應(yīng)懲罰的男女,這里還有各類破壞瑣羅亞斯德教之性禁忌的男女,他們所接受的懲罰尤為可怕。
在瑣羅亞斯德教的信仰系統(tǒng)中,死者的靈魂住在天堂或地獄中,直到時間終結(jié)。時間的循環(huán)往復(fù)在未來某個特定的點上終止,世界將達到它的最終的完善—就如同阿胡拉·馬茲達在創(chuàng)造世界時所確立的那樣。他將消除安格拉·邁紐的惡行的每一處痕跡。地獄里的靈魂將被帶上來接受凈化,加入到正直之人的復(fù)活的靈魂之列。之后,世界將進入一個沒有過去的邪惡和苦難的嶄新的循環(huán)。蘇什揚特將重建世界;在這一重建的世界中,沒有任何人會衰老。安格拉·邁紐和他的魔鬼將永遠被消滅 阿胡拉·馬茲達的意志將統(tǒng)治一切。
瑣羅亞斯德教的崇拜
前瑣羅亞斯德教的雅利安人的崇拜嚴重依賴對各種神祇的血祭,但是瑣羅亞斯德徹底地改變了這些祭拜模式?,嵙_亞斯德教的崇拜主要包括向阿胡拉·馬茲達的祈禱,祈禱阿胡拉·馬茲達幫助人們過正當(dāng)?shù)纳?,并遠離誘惑。目前存在的唯一祭拜儀式是向火祠中的圣火添加檀香木。這些圣火在火祠中恒久地燃燒著,它們由受過特殊訓(xùn)練的祭司照管,這些祭司戴著面罩,以免自己呼出的氣息玷污了圣火。在一年中的某些場合,瑣羅亞斯德教徒要拜謁火祠,獻上一捆檀香木,并接受圣火的余灰。
除了這些敬拜形式,在通常要舉行通過儀式的那些生命轉(zhuǎn)折點到來時,瑣羅亞斯德教的教徒也要舉行宗教典禮,如伴隨小孩出生而舉辦的儀式?,嵙_亞斯德教的經(jīng)文對小孩出生時家庭和母親的清潔狀況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
在特定的年齡(在印度是7歲,在伊朗是10歲),人們將一件神圣的襯衫(sadre)和一條神圣的腰帶(kusti)授予瑣羅亞斯德教的男孩和女孩,將他們接納到宗教團體中來。除了洗澡時,他們一生都佩戴這兩件圣物。作為祈禱的一種形式,那條神圣的腰帶每天至少必須被解開并系上5次。這條神圣的腰帶由72根細線組成,它代表瑣羅亞斯德教經(jīng)典《亞斯那》的72章。當(dāng)然,在生命的其他重要轉(zhuǎn)折點,比如在結(jié)婚、進入潔凈期,以及那些選擇當(dāng)祭司的人接受圣職的時候,人們也會舉行相應(yīng)的儀式。然而,最特殊的儀式是死亡時舉行的儀式。如果人們相信土、火、水和氣是生命中最神圣的要素,如果人們相信尸體是所有東西中最污穢的,人們又將如何處理死人呢?死尸既不能掩埋,以免污染土地;又不能火化,以免污染圣火;也不能葬入大海,以免污染水源?,嵙_亞斯德教針對這一問題給出的答案已受到人們的廣泛關(guān)注。
當(dāng)一位瑣羅亞斯德教徒去世時,人們將他的尸體清洗干凈,給他穿上一套干凈的衣服,將去世者的圣腰帶纏在他的身上。在舉行一套潔凈儀式后,抬死尸的人將尸體抬出房間。抬死尸的人與送葬的人將死者的遺體抬到一個叫寂歿塔(dakhma)的圈形建筑里。這里看上去有點像一個小型的美國足球場。它是一個露天的圓形結(jié)構(gòu)。在寂歿塔中有不封閉的分區(qū),中間有一口枯井。人們將遺體放在一個分區(qū)之中,或?qū)⑺囊路撊?,或?qū)⑺囊路洪_。送葬的人隨后離開現(xiàn)場,過不了一會禿鷹就落到這具尸體上啄食尸身。在一個頻繁發(fā)生死亡的地區(qū),經(jīng)常有一大群禿鷹待在寂歿塔附近,30分鐘內(nèi),它們就能把一具遺體的肉啄食得一干二凈。經(jīng)過一段時間,尸骨被太陽曬干,它們就被水沖入寂歿塔中心的枯井之中。這樣,瑣羅亞斯德教徒的遺體就以這種不污染土地、火和水的方式被處理掉了。
傳統(tǒng)上,瑣羅亞斯德教徒死后被安置在寂歿塔之中。因為瑣羅亞斯德教徒認為,尸體會污染圣潔的土壤、水、火, 寂歿塔是可以接受的處置尸體的方式
當(dāng)村社很小、死人很少、寂歿塔周圍沒有大量蒼鷹時,瑣羅亞斯德教對死尸的處理就遇到了問題。在某些地方,非瑣羅亞斯德教徒的主流群體會對這種處理死尸的做法提出抗議。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可以把遺體埋在襯鉛的石棺里以免污染土地。
現(xiàn)代的瑣羅亞斯德教徒有時住在城里,用尸體喂野獸和蒼鷹的做法也會遭到人們反對。這促使他們考慮其他方法,如用電熱進行火葬。這種方式不會污染火。另一種方法是將尸體埋在一口完全封閉的棺材里,杜絕污染土壤的機會。
瑣羅亞斯德教的歷史發(fā)展
顯然,到公元前6世紀,瑣羅亞斯德教就已經(jīng)被確立為波斯人的宗教。因此它是居魯士大帝創(chuàng)建瑪代波斯帝國,并于公元前558年至前530年之間統(tǒng)治該帝國時所信仰的宗教?!断2畞硎ソ?jīng)》提到居魯士,稱他為公元前538年把猶太人從巴比倫之囚中解放出來的解放者。然而,瑣羅亞斯德教的原始資料并沒有提到居魯士或他的同時代人。關(guān)于波斯帝國所信仰的宗教的最早資料出自大流士時代(公元前521—前486年)的石刻。雖然它們證明那個時代的人崇拜阿胡拉·馬茲達,但卻沒有提到瑣羅亞斯德。
瑣羅亞斯德教對波斯人以外的人民和宗教的影響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許多古希臘和古羅馬作家明顯醉心于瑣羅亞斯德和他的思想,他們在許多作品中都對他有所描述。然而,公元前5世紀的波斯皇帝雖然多次試圖征服希臘,但都以失敗告終。因此,波斯人在希臘地區(qū)的影響相對微弱。波斯人的確征服并控制中東達兩個世紀之久,它對那里的人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公元前538年居魯士征服巴比倫時,猶太人正被囚禁于此,現(xiàn)在他們來到了波斯人的控制之下。根據(jù)《希伯來圣經(jīng)》,居魯士允許被囚禁的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當(dāng)然,只有少數(shù)猶太人回到了耶路撒冷,大多數(shù)人仍舊留在美索不達米亞,并成為那里的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以斯帖記》的記錄無誤,有一位猶太婦女甚至成了波斯國王的妻子。
亞歷山大大帝于公元前4世紀征服了波斯帝國。在接下來的時間里,瑣羅亞斯德教開始衰落。整個波斯帝國的文化都受到無所不在的希臘文化的入侵。在羅馬帝國時期,瑣羅亞斯德教也是處在沉寂狀態(tài)。在這一歷史時期,似乎還在活躍著的就只剩下了密特拉崇拜。羅馬帝國在公元1世紀接觸到了密特拉信仰。密特拉,這位光明和服從之神,對羅馬士兵尤其具有吸引力,因此密特拉崇拜在整個地中海地區(qū)被確立起來。密特拉崇拜在當(dāng)時變得非常普遍,以致一些人認為它是早期基督教的主要對手。然而,當(dāng)基督教被宣布為羅馬帝國的官方宗教時,密特拉教受到了壓制。
在公元3世紀波斯薩珊王朝統(tǒng)治的時期,瑣羅亞斯德教再度復(fù)興。這些統(tǒng)治者確立了對瑣羅亞斯德教的官方支持和資助,并派人將古代經(jīng)典翻譯成當(dāng)時的語言。
瑣羅亞斯德教持續(xù)繁榮興旺至公元7世紀。這時,伊斯蘭教產(chǎn)生于沙漠地區(qū)并傳播至波斯南部。到公元642年,穆斯林戰(zhàn)士通過三次重大的戰(zhàn)役打垮了薩珊帝國。一開始,穆斯林容忍了瑣羅亞斯德教徒。但后者畢竟是一群只有一部經(jīng)書且只崇拜一個神的民族。到公元9世紀,穆斯林對瑣羅亞斯德教徒的迫害甚烈,以至于大多數(shù)瑣羅亞斯德教徒都被迫皈依了伊斯蘭教或逃離了這個國家。那些選擇逃離的人沿著他們古老的雅利安同族走過的道路來到印度。
在印度,瑣羅亞斯德教徒得到了占主流的印度教徒的寬容,并被人們稱為帕西人(Parsi,來自波斯的人)。在19世紀英國人到達印度之前,他們在印度一直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少數(shù)群體。因為帕西人不受種姓制度或復(fù)雜的飲食禁忌的拖累,而且重視教育,他們很快就成了英國人喜歡的人群。作為在英屬印度受寵的一個結(jié)果,現(xiàn)代帕西人團體在教育、商業(yè)和金融這類領(lǐng)域居領(lǐng)先地位,這與他們作為少數(shù)群體 的現(xiàn)實情況形成鮮明對比。
今天的瑣羅亞斯德教
印度的帕西人社團很小,但卻比較繁榮。他們可能有10萬人,大多數(shù)居住在孟買。它的成員在許多領(lǐng)域都居于領(lǐng)導(dǎo)地位,并受到人們的重視。然而,帕西人的出生率低于印度其他人口的出生率,而且由于瑣羅亞斯德教不允許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人改信本教,所以它也不是一個處在發(fā)展中的宗教。在世界其他地區(qū)也能找到帕西人,其中包括北美。估計全世界瑣羅亞斯德教徒的總?cè)丝谟?5萬。
瑣羅亞斯德教是現(xiàn)代世界最小的宗教之一。在伊朗大概仍有1.1萬名瑣羅亞斯德教徒。什葉派穆斯林—他們在伊朗是多數(shù)—總是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他們。穆斯林稱留在伊朗的瑣羅亞斯德教徒為“伽巴爾人”(Gabar,不信教者)。1979年伊斯蘭共和國在伊朗建立之后,他們的處境愈加艱難。伊朗國王被推翻,國家處在霍梅尼嚴格的伊斯蘭律法的統(tǒng)治下。從那時起,包括瑣羅亞斯德教徒和巴哈伊教徒在內(nèi)的非穆斯林都屢受迫害。
對許多瑣羅亞斯德教徒來說,社團的狹小規(guī)模和人數(shù)的日減是一個引起他們極大關(guān)注的問題。大多數(shù)伊朗人口(指瑣羅亞斯德教徒—譯者注)的遷徙流散使許多人擔(dān)憂這一宗教會很快消失?,嵙_亞斯德教的領(lǐng)導(dǎo)人非常強烈地譴責(zé)瑣羅亞斯德教徒與其他宗教的信徒通婚,但是這已經(jīng)越來越常見,尤其是在歐洲和北美的狹小社團之中更是這樣。他們將其視為通向滅絕的道路。在這方面,瑣羅亞斯德教徒的 觀點類似于許多正統(tǒng)猶太教徒的觀點。在幾十年之內(nèi),孟買的帕西人可能會成為唯一存活的瑣羅亞斯德教徒。
本文摘錄自《世界宗教》,[美]劉易斯·霍普費/馬克·伍德沃德 著,辛巖 譯,后浪丨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