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的誕生:從太陽王到拿破侖——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珍藏展”下周一將在上海博物館啟幕。此次展覽將展出85件來自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收藏的藝術珍品,通過油畫、雕塑、版畫、模型、書籍和手稿等多樣形式,對法國藝術自路易十四至拿破侖帝國時期以來逐步邁向歐洲藝術之巔的歷程進行回顧。
日前展廳布展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澎湃新聞·古代藝術”今天到上博展廳探營,記錄下整個展覽中最大的一幅作品——雅克-路易·大衛(wèi)著名的代表作《安德洛瑪刻哀悼赫克托爾》開箱、上墻的全過程。
上海博物館展廳內雅克-路易·大衛(wèi)作品《安德洛瑪刻哀悼赫克托爾》開箱、上墻
巨幅大衛(wèi)杰作“上墻”
《安德洛瑪刻哀悼赫克托爾》是藝術家雅克-路易·大衛(wèi)最為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本次展覽中最大的一幅展品。
作為整個展覽最重要的板塊,這件作品將連同大衛(wèi)的其它作品,還有安格爾、烏東、讓·尼古拉·塞萬多尼等其它幾位重要藝術家的重要作品置于同一展廳。為了達到油畫的最佳觀賞效果,上博的這一展廳也是首次模擬自然光源進行展示。
上海博物館布展現(xiàn)場
澎湃新聞記者在展廳現(xiàn)場看到,安格爾著名的《半身軀干人體》、大衛(wèi)的《厄拉西斯塔特發(fā)現(xiàn)了安條克生病的原因》等作品均已懸掛在墻,《安德洛瑪刻哀悼赫克托爾》這件作品尚未開箱。只見現(xiàn)場8為專業(yè)布展人員將裝有這件作品的木框先平置于地,拆箱之后,再由8人從地上緩緩抬起,挪入展廳。畫幅一側先被放置于地,再緩緩立起,呈現(xiàn)畫作全貌。整件作品接近4米高。
?
雅克-路易·大衛(wèi)《安德洛瑪刻哀悼赫克托爾》
據展覽策展人,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保藏人阿麗絲·托明-貝拉達(Alice Thomine-Berrada )介紹,《安德洛瑪刻哀悼赫克托爾》是反映藝術家雅克-路易·大衛(wèi)把法蘭西藝術從他所接受教育時的巴洛克時期,一直帶到了新古典主義時期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代表作品。
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阿碦琉斯接見阿伽門農使者》
據阿麗絲·托明-貝拉達介紹,這個展廳還將呈現(xiàn)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阿碦琉斯接見阿伽門農使者》 、《半身軀干人體》,雅克-路易·大衛(wèi)《厄拉西斯塔特發(fā)現(xiàn)了安條克生病的原因》 等幾件展覽中最為重要的作品。
“安格爾的《半身軀干人體》是他競賽的獲獎作品,《阿碦琉斯接見阿伽門農使者》是他羅馬大獎的獲獎作品。從作品當中,可以看到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作品的同時,有去呈現(xiàn)藝術家自己的社會身份。而右邊這張作品是大衛(wèi)的《厄拉西斯塔特發(fā)現(xiàn)了安條克生病的原因》,安格爾是大衛(wèi)最出色的學生,他們之間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處,我們把它放在一起去呈現(xiàn),以便觀者更好體會。 ”
雅克-路易·大衛(wèi)《厄拉西斯塔特發(fā)現(xiàn)了安條克生病的原因》
將中國留法先驅的校園所見在上博呈現(xiàn)
此次展覽時間跨度上從十七世紀一直延續(xù)到十九世紀初,分為“文藝復興運動:法國藝術的起源”、“現(xiàn)代藝術家的誕生”、“太陽王的皇家繪畫與雕塑學院”、“貴族階層的藝術繁榮”、“人體美學:藝術與科學的對峙”、“啟蒙運動時期英雄主義繪畫的革新”、“藝術與革命:從大衛(wèi)到安格爾”、“考古學與廢墟的詩意美學”、“從皇家學院到學院派”九個主題單元。絕大多數展品均為首次來華展出,包括普桑、弗拉貢納爾、大衛(wèi)、安格爾、烏東、呂德等許多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藝術家的作品均會在上博亮相。
讓·尼古拉·塞萬多尼《古跡廢墟》
20世紀前半葉,中國曾有一批藝術家赴法留學,其中很多人就是注冊在巴黎高美之下。其中包括著名的徐悲鴻、林風眠、潘玉良、吳冠中、吳法鼎、常書鴻、顏文樑、呂斯百等。這些留法藝術家們極大推動了中國藝術和中國藝術教育的發(fā)展。
作為展覽策展人之一,菲利普·杰奎琳(Philippe Cinquini)說,這個展覽當中的許多展品,實際上就是20世紀初期,像徐悲鴻等一批中國赴巴黎高等美院留學的美術生們,他們當時在學校里面看到的。
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半身軀干人體》
“徐悲鴻就曾陳述自己在巴黎高美的校園里看到安格爾的《半身軀干人體》的經歷。如今我們能夠有幸在中國站在這些作品前面,去回溯徐悲鴻等當時的這一批留法的美術生,他們也是通過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的收藏了解到了法國從十六世紀到十八世紀這一歷史階段藝術和社會的變革。我認為這是整個展覽的重要意義所在?!?/p>
《剖視圖》
展覽的后半部分,我們也可以看到法國18世紀各種全新的藝術流派的誕生,甚至于在最后可以看到浪漫主義的端倪?!罢褂[所呈現(xiàn)的所有內容,也是中國早期的留法藝術家他們所看到并且?guī)Щ氐街袊?,我總結為最主要的三點,第一點是對于素描的完全掌握,第二點是對于人體的呈現(xiàn),第三點就是歷史繪畫?!狈评铡そ芸眨≒hilippe Cinquini)說。
菲利普·杰奎琳表示,在中國留法藝術家中,他認為最出色的是徐悲鴻。“因為徐悲鴻是所有這些藝術家當中把法蘭西美術理解得最透徹,并且在中國最大程度實現(xiàn)了法蘭西美術精神的人?!?/p>
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被藝術杰作所裝飾的校園
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美術學院之一,坐落在塞納河畔,與盧浮宮隔河相望。學院的前身可追溯到1648年由路易十四創(chuàng)立的法國皇家繪畫與雕塑學院。巴黎國立高等美院早在1817年就沿用了巴黎古跡博物館的建筑,并繼承其館藏中的部分作品。
展廳現(xiàn)場《正義與和平》
據策展人,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保藏人阿麗絲·托明-貝拉達(Alice Thomine-Berrada )介紹,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藏品當中最特殊的一部分是他們院士的入院作品,(當時為了讓最好的藝術家提供并能留下他們的作品),一方面是為了完善皇家繪畫與雕塑學院的布置與裝飾,另一方面這些作品也可以留存下來,供后學討論,并從中汲取一些靈感和養(yǎng)分。
其藏品體系中的另外一批作品,則是人們比較熟悉的羅馬大獎的獲獎作品。在此次展覽當中,我們就可以看到第一屆羅馬大獎的獲獎作品?!?/p>
展廳現(xiàn)場
而尤為令人羨慕的是,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的收藏,它實際是散見于校園的各個地方,最初是作為校園裝飾的一部分。比如上博第二展廳的那些作品,它是藏在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的圖書館,另外還有在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的小教堂,用來頒發(fā)羅馬大獎的半圓形榮譽廳,以及教室、教職工辦公室等。所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并不是一個美術館,今天出現(xiàn)于上博展廳內的所有展品均是從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的校園內搜集起來。這也是使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更像是一個持續(xù)性的同時又兼具教學任務,當然也是一個博物館,因為它所有的藏品都秉持著一貫的收藏原則,并呈現(xiàn)出完整性與持續(xù)性。
阿麗絲·托明-貝拉達(Alice Thomine-Berrada )表示,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也在盡力的去做一些平衡,在不影響他教學的同時,會去做一些對公眾開放的活動,但是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對外公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