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xù)多日,中國以外的新冠肺炎新增確診病例數高于中國國內。新冠病毒在伊朗擴散開來后,伊朗無疑成為了不少人重點關心的區(qū)域。
伊朗當下的藝術生態(tài)如何的?在疫情危機下,伊朗藝術家又能做什么?對此,澎湃新聞特約記者與生活于德黑蘭的伊朗藝術家、攝影師雅爾達·埃斯坎達利(Yalda Eskandari)聊了聊,在她的講述中,我們能感受伊朗的藝術生態(tài)和面對疫情的改變、以及藝術生態(tài)面臨的困境。
在雅爾達看來,伊朗與世界其它地方一樣,有著雙年展、藝博會等,而青年藝術家的求學之路也會選擇留學海外,不僅是為了知識,也為了和世界連接,instgram線上展覽活動社群就是證明。同時,她也認為,伊朗當代藝術的受關注度與傳統(tǒng)藝術相比還是比較少的。
在疫情危機下,“instagram上的一些藝術博主也發(fā)布了一些電影或繪畫,主題是牽手或跳舞,這些在當今伊朗社會的公共場合還是不允許的,這在這場疾病來的時候帶上了雙重含義。”
對話:
澎湃新聞:德黑蘭有多少當代畫廊美術館,分布在哪里?每周五都會有開幕活動嗎?
雅爾達:德黑蘭有超過50家畫廊,一般在星期五開幕。大部分文化、歷史、藝術中心位于德黑蘭的中部或者北部。德黑蘭只有一個當代藝術博物館——德黑蘭當代藝術博物館,成立于1977年,有超過3000幅19、20世紀歐洲、美國藝術收藏,有梵高、畢加索、康定斯基、賈科梅蒂及其他知名藝術家的作品。
伊朗青年藝術家、攝影師Yalda Eskandari
澎湃新聞:德黑蘭的當代藝術博物館很久都處于閉館狀態(tài)是什么原因呢?
雅爾達:當代藝術博物館由于整修暫時關閉。總體來說,博物館每年有兩到三次開幕。一般展覽博物館藏品,或者藝術家的個展。在伊斯蘭革命之前,德黑蘭當代藝術博物館對當代藝術潮流有很大的影響。博物館的一些收藏展讓我印象很深刻,比如 Sohrab Sepehry和 Ali Akbar Sadeghi。
德黑蘭當代藝術博物館
這兩位是很重要的伊朗藝術家,展覽中可以看見他們如何發(fā)展出個人風格。比如,Sepehry不僅是一個畫家也是一個詩人,也畫兒童插畫。Ali Akbar Sadeghi受到19世紀愷加王朝咖啡館海報畫的影響,發(fā)展了自己的風格。但近年來畫廊對于伊朗當代藝術的影響更大,畫廊有一些和美術館類似的群展。
Ali Akbar Sadeghi作品
Ali Akbar Sadeghi作品
澎湃新聞:我記得每年伊朗很大型的書展,每年伊朗有舉辦大型的當代藝術展或者藝博會嗎?關注國際上哪些展覽?
雅爾達:我們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樣,有一些藝博會和雙年展,比如蒂爾藝博會(Teer art fair),與幾個畫廊合作,展覽銷售。蒂爾藝博會每年有兩次,春季和冬季,藝博會有一些講座、論壇的活動。還有“德黑蘭拍賣”(Tehran Auction),有很多當代藝術作品,雖然有不能保真的風險,佳士得也在拍伊朗藝術家的作品。因為市場的原因,政府和個人也開始投資當代藝術,Sohrab Sepehry的作品可以買到五萬美金。藝術家也關注國際上的博覽會和雙年展,畢竟很多伊朗藝術家在國外,但對于普通大眾來說更關注伊朗內部的藝術活動。
Sohrab Sepehry藝術作品
澎湃新聞:一般是在伊朗念書還是會選擇出國留學學藝術?
雅爾達:去國外還是留在國內是藝術家個人的選擇,但去國外,你接收到的信息更多。在伊斯蘭革命之前,巴列維皇后法拉赫非常關注藝術的發(fā)展,鼓勵年輕的藝術家去西方學習前衛(wèi)藝術。那時候,伊朗藝術界的氛圍很活躍?,F在伊朗年輕人也去國外學習,不僅是為了知識,也為了和世界連接。當然現在我們也有網絡渠道,在伊朗instgram很受歡迎,這是一個國際化的社交軟件,因為我們不能用Facebook和YouTube,但在instgram上我們可以看見許多藝術家的個人主頁,它比個人網站更容易接近。而且instgram也組成了一些線上展覽活動的社群。
澎湃新聞:藝術從業(yè)者一般平時聚會聊些什么?讀什么類的書籍雜志?
雅爾達:除了國外的網絡媒體,我們有一些波斯語的藝術雜志《藝術工作者之家》(Herfeh Honarmand)網絡雜志《攝影與藝術》(akasee va honaragah)、獨立書籍,有一期《藝術工作者》之家我很感興趣,主題是從伊朗的角度看德國當代藝術。一般這些藝術讀物的組織者是藝術家,沒什么官方雜志。平時我們什么都聊,也聊哲學,有些人對西方哲學感興趣,比如拉康、弗洛伊德、阿甘本,另一些人會更偏好伊朗哲學,比如魯米,舒赫拉瓦迪,海亞姆。
伊朗藝術雜志
伊朗藝術雜志
澎湃新聞:一般哪些人關注當代藝術?伊朗人平時去美術館博物館嗎?
雅爾達:大部分人其實不太關注當代藝術,也不了解當代藝術在做什么。但伊朗人很喜歡去博物館,與幾千年的歷史(古波斯、伊斯蘭時期)產生關聯,并教育他們的后代。在德黑蘭,有古代博物館,伊斯蘭美術館,禮薩·阿巴斯美術館,古麗斯坦宮等等歷史美術館、博物館,到了假期都人滿為患。
伊朗文化遺產比索頓古跡
澎湃新聞:伊朗這半年來有很多政治風波,對藝術活動有什么影響?
雅爾達:伊朗藝術家有的在伊朗、有的在海外。在海外的人可以更直接地關注問題,在伊朗的往往會間接地談論問題。但在任何事件之后,都需要時間來治愈和解決,它對社會和你自己的影響。但不會馬上反應到作品里,創(chuàng)作需要時間。但我們在討論這些社會話題。除了一些專門畫時事政治的漫畫家,比如Mana Neyestani,Touka Neyestani,可以迅速地根據新聞進行創(chuàng)作,這其實是他們的工作。但經過一段時間,也會產生一些當代藝術作品。比如十年前的事件,出現了一些很好的當代藝術作品。比如Ramyar Manuchehrzadeh的攝影,Mehrdad Mohebali的繪畫。
Mana Neyestani漫畫作品
Mana Neyestani漫畫作品
Mehrdad Mohebali繪畫作品
澎湃新聞:藝術文化活動暫停,藝術家們對于新冠狀病毒有什么看法?
雅爾達:這些天來,我們正與這種新的緊急情況作斗爭,每個公共場所都暫時關閉,伊朗人被隔離在家中。同時,instagram上的一些藝術博主也發(fā)布了一些電影或繪畫,主題是牽手或跳舞,這些在當今伊朗社會的公共場合還是不允許的,這在這場疾病來的時候帶上了雙重含義。
伊朗藝術家在instagram上發(fā)布的作品
伊朗藝術家在instagram上發(fā)布的作品
伊朗藝術家在instagram上發(fā)布的作品
伊朗藝術家在instagram上發(fā)布的作品
伊朗藝術家在instagram上發(fā)布的作品
澎湃新聞:伊朗濃重的宗教政治氛圍及文化,會對藝術創(chuàng)作有什么影響?對畫廊、博物館有什么影響?
雅爾達:比如現在的政府對當代藝術的支持不大,而且也要取決于不同的黨派當政。如果改革派當政,那在電影、文化等方面的投入相對較多,如果是保守派,在藝術的投入就少。另外,我們有一些審查制度,但規(guī)則和指導方針不是很清楚。所以作為一個藝術家,要非常小心這些不成文的規(guī)則。比如,一些裸體畫不能展出。
澎湃新聞: 波斯傳統(tǒng)藝術是如何影響伊朗當代藝術的?
雅爾達:一些藝術家以傳統(tǒng)藝術作為靈感來創(chuàng)造,但最后也找到了自己的風格。比如細密畫,伊斯蘭、前伊斯蘭建筑,等等。伊朗藝術一直在繼承傳統(tǒng)。比如,玻璃的馬賽克天頂,雖然是新材料但延續(xù)了建筑中馬賽克的傳統(tǒng)。比如Monir Farmanfarmaian的作品中就用了玻璃、馬賽克的元素,在現代主義中別具一格。
Monir Farmanfarmaian作品
澎湃新聞:10月份你在德黑蘭做了個展,能介紹一下這個項目嗎?
雅爾達:這個項目的主題關于私人空間(比如家)及與身體的關系。這是一個女性還是男性的地方。利用投影儀,我把一個男性的身體投射到女性的體態(tài)(身體)上,同時加入了包括女性身體在內的名畫,我拍了投影和繪畫結合的照片,加上所投射的背景,沒有編輯,得到了最后的現場拼貼張。觀眾懷疑被攝對象是男性還是女性,空間是女性的還是男性的,什么是真實的,什么不是。潛意識和意識發(fā)生沖突。但很不幸,我的作品在Ag galerie展出時,面臨的審查制度,我不得不改方案,重新開始整個過程,讓我的模特穿一件黑色襯衫蓋住他的身體。
Yalda Eskandari作品
Yalda Eskandari作品
澎湃新聞: 為什么選擇當代藝術攝影作為創(chuàng)作方式?藝術界關注什么樣的媒介?
雅爾達:攝影是藝術家可以使用的最復雜的工具之一,在真實和不真實之間游戲,這和與生活非常相似。媒介不是限制,而在于用什么媒介最適合表達。
澎湃新聞:你認為,在伊朗,藝術創(chuàng)作面臨的最大的挑戰(zhàn)是什么?
雅爾達:經濟的困難也影響到藝術。有創(chuàng)作激情,但面臨找到買家和收藏家的挑戰(zhàn)。所以一般來說,當代藝術不能養(yǎng)活藝術家。藝術品的價格和展覽方式受收藏家和畫廊所有者的影響很大。
(雅爾達·埃斯坎達利(Yalda Eskandari),青年藝術家、攝影師,1987年生于德黑蘭,畢業(yè)于Alzahra University平面設計專業(yè),舉辦兩次攝影個展“我新家的新窗簾”(2011)“投影自然地將光照在幕布上”(2019),參與多個群展,現工作、生活于德黑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