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評

唐德剛:父子之間,169封“三地書”

【編者按】今天是父親節(jié)。著名歷史學家唐德剛在雜文集《書緣與人緣》中有《父子之間》一篇,從老朋友與父親的“三地書”中,體會中國傳統(tǒng)的父慈子孝觀念。我們邀請演員周依然朗讀這篇文章中的部分段落。唐德剛老朋友

【編者按】

今天是父親節(jié)。著名歷史學家唐德剛在雜文集《書緣與人緣》中有《父子之間》一篇,從老朋友與父親的“三地書”中,體會中國傳統(tǒng)的父慈子孝觀念。我們邀請演員周依然朗讀這篇文章中的部分段落。

唐德剛

老朋友殷志鵬博士給我《三地書》的書稿,要我替他寫一篇序。我覺得這是一本奇書。我讀后為之掩卷嘆息,甚至沉思流淚。這本書本質上是一本書信集,是一位居留在中國大陸的父親殷福海寫給他那位在外(殷志鵬旅居在臺灣、倫敦、紐約三地)漂泊的兒子殷志鵬的信?,F在這位父親過世了,他的兒子在他的一百六十九封遺書中,選出了九十一封刊印在這里,作為紀念公諸大眾,也傳諸后世。

殷福海是中國社會上普通而又普通的平民。老先生有書法天才,寫了一手工整的小楷。一輩子靠替人家寫字、抄書、寫公文過日子。這種錄事一類的工作人員,在抗戰(zhàn)前那比較安定的社會里,靠升斗之俸也還可勉強免于饑寒;可是在抗戰(zhàn)后期和勝利之后那種物價一日數變的惡性通貨膨脹的社會條件之下,就難以為生了。這一階層的公教人員,在南京易手之后而淪為失業(yè)的“市貧”,其境況就更不堪想象了。殷福海老先生便是這樣一位滯留在南京的市貧。

一個苦難的人或家庭,他們心里所寄托的最大期望,便是有個有造就、有前途,尤其是能升官發(fā)財的“佳子弟”。一旦“劉公得道”,他們縱不能“雞犬升天”,至少也可免于饑寒。這一期望也就是我國傳統(tǒng)中“有子萬事足”和“養(yǎng)兒防老”等心理狀態(tài)所滋長的社會背景。

殷老先生是個有四個兒子的幸運老人。他甚至無力能把一個兒子撫養(yǎng)成人并受完滿教育,但是兒子的自動成長,卻變成他老人家其后領不完的退休金和開不盡的金礦。本書編著者殷志鵬博士便是老人的次子。在1948年的冬季,當共產黨軍隊渡江前夕、南京岌岌可危之時,他與長兄隨軍撤往臺灣。這時的殷志鵬博士還只是個十五歲的難童。

照常情來說,一個十五歲的孩子,在兵荒馬亂之中隨敗軍而去,對一位父親該是如何沉重的心頭負擔:他的饑寒衣食、生死存亡,為父的能不日夜心焦?殊不知在那個瀕臨饑餓邊緣的歲月里,一個十五歲的孩子,竟成為挨餓老人的唯一的希望。在南京的父親開始向在臺灣嘉義的兒子告急乞援,這樣便開始了這本《三地書》中的“一地書”。

從1949年1月27日起,到同年4月12日止,兩個半月之內,殷老先生向兒子寫了十封信。這十封信的性質,大致和其后一百五十九封信都差不多,在內容上是一邊倒的——老子要餓死了,兒子趕快寄錢來。

殷福海是位很傳統(tǒng)的中國父親,向兒子要錢,視為當然。殷志鵬也是個很標準的中國兒子,雖然只有十五歲,他也認為節(jié)食事親是義無反顧的。

這位殷福海老先生只是一位很傳統(tǒng)、很普通的中國父親,家貧多病,賴子媳反哺過活。而他的不普通之處,是他在十三年中,向流落海外的兒子居然寫了一百五十九封信——封封要錢,封封都寫得那樣力竭聲嘶!

而真實不平凡的卻是這做兒子的殷志鵬。他在那十三年中打工、讀書、成家、立業(yè)、得博士,并承擔了這樣沉重的一百五十九封家書,而沒有發(fā)瘋,而繼續(xù)所學,而同時也能仰事俯畜,不改舊觀,為老父贊為“純孝”。

我認識志鵬已二十年了。如記憶無訛的話,我可能還是他博士論文評閱教師之一。他生了副樂觀的baby face,見任何人總有一番充滿真誠的微笑。我們聚會的機會并不少,但是我們向未談論過彼此的家事。一直等到我看完他這本《三地書》稿,才知道他那微笑的面孔之后,卻負擔著這樣沉重的父子之間的感情壓力。

現在這位殷福海老先生是長眠地下了。他如死而有知,應該為子孝孫賢而含笑九泉?;刈x先人這一百六十九封遺書,志鵬博士應該也會感到祭薄而養(yǎng)豐,沒有愧對先人。這件事對一些抱恨終天、存歿兩憾的人們說來,他們殷府父子,實在太令人羨慕和崇拜了。

殷志鵬夫婦,和成千上萬殷志鵬型的華僑,他們都不是“孔孟學會”的會員,他們也沒有唱過“保衛(wèi)中華文化”或“發(fā)揚固有道德”的高調。但是他們那種不聲不響、不為人知的個人行為,卻為我們東方文明延續(xù)了一項最值得保留的父慈子孝的精華。

【朗讀書籍】


《書緣與人緣》

唐德剛/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理想國2020年1月版

本書以“書緣與人緣”為名,是史家唐德剛多年讀書與日常見聞文章的集合,共三十二篇,于普通的細節(jié)中展現出歷史的風貌。作者寫人、評書,都把自己放在其中,穿插不少逸聞趣事,信筆所至,灑脫不羈,其中可見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美國華人學者生活的艱辛以及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深沉的熱愛和極佳的人文素養(yǎng)。

【延伸閱讀】

唐德剛作品集

唐德剛/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理想國

作品集收錄了唐德剛先生的代表作《袁氏當國》、《段祺瑞政權》、《李宗仁回憶錄》、《胡適雜憶》、《史學與紅學》、《五十年代的塵?!贰ⅰ稇?zhàn)爭與愛情》等,包括歷史、政論、文藝小說多種,及詩歌、雜文數百篇。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