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評

《讀庫》百期話庫事

一今年6月2日,老六發(fā)來微信,“庫在南通的新庫房已經基本就緒,準備于6月6日(本周六)在那里做一場小小的開業(yè)典禮,與各位親友分享”,問我“是否方便來南通熱鬧一下”。我當然知道庫在緊鑼密鼓地推進南通倉庫

今年6月2日,老六發(fā)來微信,“庫在南通的新庫房已經基本就緒,準備于6月6日(本周六)在那里做一場小小的開業(yè)典禮,與各位親友分享”,問我“是否方便來南通熱鬧一下”。我當然知道庫在緊鑼密鼓地推進南通倉庫的事,這應該也是庫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戰(zhàn)略轉型。但剛好那幾天,手頭有無法再拖的譯事,著實難以分身,只好請辭,“俺在帝都自酌同賀吧”。

盡管沒能出席開業(yè)式,但我知道老六對南通相當中意。這個有“中國近代第一城”之譽的長三角城市,深受清末民初實業(yè)家張謇的形塑,其影響無處不在。目前,在全國地級市二十強中,排名第六(?。?。不知是不是這最后一點,促成老六下的決心,反正他對斥巨資打造新倉庫,且不惜把華北舊倉庫的庫存整體搬遷的大手筆,是成竹在胸。后來我瀏覽各種媒體發(fā)布的視頻和文字資料,看到老六在“6”號庫房里,腳踩風火輪似的平衡車,手執(zhí)麥克,為來賓和讀者導覽的畫面,目光中透出篤定?;顒雍鬀]幾天,我收到了寄自南通的讀庫禮包,內容豐盛到淤:有第一百零一期的《讀庫》(2002),有艾莉設計的冷冰川墨刻作品明信片版合輯《江東江東》,文庫版NB“因書而在”“有書而美”。還有一冊新庫本,日本女作家佐佐木涼子的非虛構作品《以紙為橋》,記錄了在“3.11”巨震中被摧毀的日本制紙石卷工廠,如何實現災后重建、復生的故事,在今天看來,簡直像是隱喻,格外有意義。

?2020年6月6日,南通倉庫開業(yè)禮包

?2020年6月6日,南通倉庫開業(yè)禮包

在隨附于禮包中的信中,老六寫道:

這本小書與讀庫用半年多時間完成的重生有著微妙的同質性,書中真正感動我的,是這家紙廠毀滅于紙媒式微之際,當他們決定重建時,并不是因為市場前景一片光明;也明知恢復生產后,還是要面對紙質出版物不可預知甚至蕭條衰落的命運,但他們依然要完成重建,依然要恢復造紙,因為這個世界上有人需要。

當然有人需要,有很多人。日本制紙承擔了日本這個出版大國約四成的紙張供應,其中不乏字典紙等特種紙。我估摸著,老六在舊華北倉庫“囤積居奇”的純質紙庫存中,就有不少日本制紙的產品——不過,我并沒有確認過。禮包照例是讀庫標配的包裝——紙盒、氣泡膜加填充物,雖歷經千里顛簸和快遞過程中的種種蹂躪,卻完品如初。這一點,知易行難。說起來,讀庫確實是最早確立了自社包裝標準的出版機構,適合本土物流配送特征,經得起折騰,已不遜于日美亞馬遜。多年來,我受贈和購買過各種開本的讀庫本,幾無品相之虞。

愚鈍如我,直到第一百零一期刊物到了案頭,才猛然意識到,原來《讀庫》已悄然過了百期。大抵,一本刊物如果辦了百期,還沒有掛掉的話,是應該說點什么的。當然,萬一掛了的話,更應該說點什么。如果說,后者是為了蓋棺定論的話,那么前者則旨在盤點庫存,著眼于“繼往開來”。何況,讀庫的存在價值和意義,遠不止于作為MOOK的《讀庫》本身,在出版不景氣的今天,風景獨好,儼然成了一種現象級景觀。

《讀庫》創(chuàng)刊本身,就堪稱“現象級”事件。這當然與老六的個人氣質和“卡里斯瑪”有關??梢哉f,他是赤手空拳,以“閃開,讓我歌唱八十年代”式的愛誰誰,在傳統(tǒng)媒體和紙質出版已開始下滑,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后期癥狀的情況下,撕開了一道口子,跟著就是一通猛沖狂打,一路練到今天,這是最直覺的印象。我至今仍保留著《讀庫》創(chuàng)刊報道的報刊,猶記得其中做得最大的《南方人物周刊》那一期的封面。老六是新聞系科班出身,極擅長應對媒體,善于把一件其實并不簡單的事,提煉成極簡單而形象的語言,干脆利索地撂出來,有點像后來自媒體的標題黨,卻遠比后者真誠、實在。直到現在,我閉上眼睛,腦子里仍會浮現出老六所定義的讀庫體及其工藝標準,如“擺事實不講道理”;如所謂“三有三不”原則:有趣、有料、有種和不惜成本、不計篇幅、不留遺憾,等等。但到底什么是“讀庫體”呢?在我看來,一言以蔽之,就是讀庫范兒的敘事文本。當然這個敘事,絕非新聞綜述,也不是流水賬,而務須達到讀庫所要求的氣味、濃度和容量。如后來常被當成模本的東東槍寫郭德綱的那組文章,三年跟蹤采訪,三個月的寫作,最終以七十六頁的硬貨,兌現了老六的“我們要為讀者在紙上留住一個純天然、無公害的郭德綱”的技術要求。

《讀庫》試刊號和創(chuàng)刊號

《讀庫》試刊號和創(chuàng)刊號

關于《讀庫》的創(chuàng)刊時間和創(chuàng)刊號問題,其實是同一個問題,可始終有兩種說法:一說是《DUKU0600》號扉頁上印的“2005.11.6”的日期,二是《DUKU0601》號扉頁上的“2006.2.6”說,二者前后差了仨月(但必須都是“6”號?。?。先說結論:在庫內和親友團層面,一般認為,2005年11月6日付梓的《DUKU0600》是試刊,而三個月后正式出版的《DUKU0601》才是創(chuàng)刊號。我很遲鈍,差不多讀了一年之后,才逐漸摸清規(guī)律:讀庫每年1月推出的前一年度《DUKU××00》號(即“DUKU00”系列),其實是正刊之外的非賣品,基本只作為面向親友團和常讀者的福利,無償贈送?!?0”系列與正刊的裝幀規(guī)格一樣,有扉頁和藏書票,但沒有目錄和版權頁(唯一例外是《DUKU0600》號,有目錄),封面和書脊上也不打出版社名,嚴格說來,只是印刷品。其內容多為編輯日志、編讀互動、作者八卦和雜碎、插畫、攝影等,有些干脆選自老六的博客“見招拆招”。惟其那些文字多屬于正刊文章在打造過程中的邊角料,故更加原生態(tài),生猛逗趣,透著真誠的焦慮。當年,我之耽讀“DUKU00”系列,并不遜于正刊。隨便翻開一本“00”系列,都能嗅到那種溽熱潮濕的時代空氣。如發(fā)表于“0700”號上的《〈讀庫〉前期日記》一文中,老六寫道:

(2005年)9月22日

和余世存在MSN上聊天,他說:我的野心是要找一幫朋友重建官方之外的價值評判系統(tǒng),最重要的是要有產品,而不是只做自由主義的二傳手。

大家都想到一塊去了,當然我的志向沒有那么高。只是想打撈一些故事,為這個時代留下一些細節(jié)和記憶。

9月24日

昨天,順得像緞子一樣滑溜……盧躍剛大叔為《出三峽記》寫的序被三聯(lián)書店斃了,他也同意被我征用。

諸如此類的橋段,俯拾皆是。

2006年2月,《讀庫》橫空出世。畢竟是近十五年前的事了,多虧一張三聯(lián)書店的出貨小票,夾在創(chuàng)刊號中,這個泡書店時不經意的自選動作,幫我織補了千瘡百孔的記憶,好歹連綴成了一塊整布。3月14日11點半,我從當時工作的位于東三環(huán)北路的發(fā)展大廈,打了一輛夏利直奔三聯(lián)書店。在前網購時代,書店我常泡,但從不戀棧。目標或在心中,或記在手賬上,什么書何時到貨,大致擺在哪個位置,門兒清。去了直奔主題,從新書臺上成摞成山的書堆中,捋著書脊,挑選其中最完品者,然后結賬,走人。當天買了兩種三本書,外加一份《中華讀書報》,有兩本《讀庫》創(chuàng)刊號。其中的一本,隨后寄給了我長年的學術合作伙伴、一位研究中國知識分子問題的日本朋友,這個習慣一直保持至今。那個時期,我午間不食。出書店門,打車,直接到凱賓斯基飯店,在大廳西側的咖啡廳,找了一個角落中的座位。凱賓就在我工作的大廈斜對過,那兒的咖啡是京城第一高大上,是我外企時代的隱蔽會所。一邊啜著泡沫豐富、味道濃厚的凱賓經典黑咖,一邊翻閱“0601”。牛皮紙灰色書封,楷體字書名,扉頁上貼著蔡志忠繪制的藏書票,內文是略顯瘦長的書宋體……無需確認,我至今仍記得創(chuàng)刊號上的作者和文章。除了上面提到的東東槍寫郭德綱的文章之外,還有王康、余世存、高爾泰、盧躍剛、史航、沈勝衣等,有些已成當世名文,如高爾泰先生的《誰令騎馬客京華》。因為在看到書之前,已經被各路媒體的《讀庫》報道給炸了個溜夠,滿腦子凈是老六的“三有三不”之類的,由不得會對著實物比照。坦白說,關于《讀庫》的美學印象和評價,很大程度上是后來不斷驚艷和調試的結果,也有“建構”的成分??赡菚海斘沂掷锬弥@本毫無色彩可言、瞅著多少有些楞磕磕的三百一十七頁的牛皮書,直覺是質樸豪放,不裝不作,文章夠硬核,一點不cheap(“cheap”云云,是我個人一向愛用的文字評判指標)。這就夠了,足以支撐我一路購讀,且每期買兩本的理由。

兩種《DUKU0603》號及其目錄

兩種《DUKU0603》號及其目錄

《讀庫》創(chuàng)刊時,封面和版權頁上打的是同心出版社??赏纳绨妗蹲x庫》滿打滿算,只出了三期,從“0604”號起,換成了新星出版社,直到今天。而就在那短暫的同心時代,還發(fā)生了一些故事,且多少與我有關。應該是“0602”號出版后不久,我聽說“0603”號上將有“重文”發(fā)表。此前,我為讀庫寫了第一篇文章《蕗谷虹兒的抒情畫時代》,照通常的節(jié)奏,我估計會在“0604”之后的號上發(fā)表。文章需配圖,我想反正還有時間,便沒有馬上做。事實上,最初付梓的“0603”號上,也確實沒有我的文章——可關于這點,我是后來才知道的。按說,扉頁上印著“2006.6.6”的這一期(“0603”),是老六極其重視的,下一次三個“6”同時出現,要到十年以后了。但不知怎的,過了6號、16號,過了26號,卻遲遲不見“0603”號上市,我本能地意識到出了問題。正在我準備給老六發(fā)郵件,想問個究竟的當兒,他的電郵卻先到了,他告訴我“最近《讀庫》又遇到了一些麻煩,正在全力克服”,同時,讓我盡快把蕗谷虹兒文的圖片和圖說做好,“第三期(指“0603”號)發(fā)”。

那會兒已是7月初了。接下來,又是幾輪你來我往,澄清了一些疑點。我在郵件中回復過老六最后一個編輯問題,是7月17日。大約兩周后,我終于看到了“0603”的樣刊,扉頁上的出版日期是“2006.8.6”,比原計劃整整遲了兩個月。直到拿著發(fā)表我讀庫處女作的“0603”號樣書,我才大致弄明白到底發(fā)生了什么。照老六當初的計劃,“0603”號上會發(fā)表兩篇文章,即我聽到的所謂“重文”:《一幅油畫的緣起》和一篇關于唐山大地震的文字。前者是畫家李斌談他的巨幅油畫作品《共產黨人》背后的創(chuàng)作秘辛,后者實際上是報告文學作家張慶洲撰寫的一組文章,是對唐山大地震的追憶。后者容易理解,如按正常節(jié)奏走的話,“0603”號出版,進入主流書店,剛好是7月——唐山大地震三十周年前后;前者比較復雜,在此多說無益。后來,我仔細讀了李斌的文章,并花了整個下午,泡在今日美術館,看了畫家的展覽,2012年,又從廣州學者、藝術評論家李公明先生處受贈了李斌的畫集《生于1949》。

就結果來說,兩篇文章被斃,拙文和攝影師陳雄回憶指揮家李德倫的文章成了“備胎”。原編“0603”號雖已出了印廠,卻沒上市。最后拿出來鋪貨的,是推遲了兩個月的新編“0603”號。當然,作為親友團和作者的福利,我有幸受贈了原編。2014年5月,我在深圳做講座?;顒咏Y束后,跟朋友去了位于南山區(qū)的獨立書店“我們書房”。女老板王寶珍是北京人,也寫書評,愛書如命,是資深庫友。在店里,我一一“鑒定”了她的“庫藏”,可以說,是我在除了自己書房和《讀庫》編輯部之外,所見過的最完整收藏,且均是完品,但惟缺兩種:一是原編“0603”號,二是一種讀庫版“夢二本”(后面會談到)?;乇本┖螅野颜掌l(fā)給寶珍老板,感到了從微信那端傳來的羨慕嫉妒恨的表情。后來,每當我把兩本的目錄攤在桌上比對,然后再翻回扉頁,看到原編上,蕭延中手繪藏書票的正下方,“DUKU0603”后面印著的一行數字“2006.6.6”,我仿佛聽到了老六的一聲嘆息。就這樣,老六痛失十年一遇的三“6”同現,而俺卻趕上了同心版《讀庫》的末班車。不知是不是原編“0603”號闖禍的緣故,從“0604”號起,《讀庫》的合作出版社從同心社換到了新星社。

2008年秋,《新京報》書評周刊召集有關作者,在那個時代著名的小資據點、讀庫設計師艾莉當老板的文化書咖錢糧胡同32號開評書會。正經事兒說過啥全忘了,只記得我端著咖啡杯,站在窗邊跟止庵老師聊竹久夢二。聊了一會兒,老六現身,照例是藍色T恤,跨肩斜背著書包。他先是坐在邊上,跟嚴歌苓說了件什么事,好像與書稿有關,見他從包里掏出一疊清樣似的紙,讓嚴歌苓看,后來又請嚴歌苓簽了幾本書。然后,嚴作家退席,老六加入了我和止庵老師的閑扯。話題仍是關于竹久夢二,老六興趣濃厚。先是問了我?guī)讉€問題,我只記得其中一個與圖片有關。我根據自己所掌握的情況,談了自己的看法,老六當即向我約稿。為每期買兩本的《讀庫》寫竹久夢二,夫復何言?遂當場接招。

彼時,我剛從外企辭職,職業(yè)轉型之初,精氣神十足,加上竹久夢二確實是我迷戀已久、且有一定收藏與研究的大正期集大成藝術家,相當熟悉,文章寫得夠快,不到一個月,就拿出了一萬三千字的初稿《竹久夢二:寂寞的鄉(xiāng)愁詩人》。后檢索郵件發(fā)現,我居然是在竹久夢二和我生日的那天——9月16日,接到了老六的電郵回復,說“過幾天,賀友直先生那本出來后,請您喝酒,捎帶獻上新書”,并指示“你先整理圖片吧”。接著,又是幾輪濃密的郵件往返,關于編輯問題,關于圖片,關于豐子愷等。拙文發(fā)表在“0902”號上,占了三十五個頁碼。題目改為《鄉(xiāng)愁詩人》,文首題記,錄了文中一句話:“頹廢似乎是通向神的相反方向,其實是捷徑。”深得吾心。

文章發(fā)表后,反響如何,我并沒有問過老六。但其實,我自己是得到了一些反饋的。有段時間,在一些文人飯局上,我經常被要求講竹久夢二。后在《讀庫》文的基礎上,經過大幅擴寫和編訂,我分別在新星出版社(2010年5月)、山東畫報出版社(2013年5月)和臺灣印刻文學出版公司(2012年6月),出版了我的三種夢二傳。其中,山東畫報版夢二傳,著名裝幀設計師王芳女士的設計好像還得了個最美圖書設計獎;臺灣印刻版,則被日本三大夢二美術館之一、位于石川縣金澤湯涌的竹久夢二紀念館,作為中文世界出版的第一種夢二傳記收藏,館長太田昌子教授特意給我寄來了明信片通知。后來,國中各出版機構,競相推出夢二本,愣是催成了一波“夢二熱”,而《讀庫》可以說是這一出版現象的幕后推手。

竹久夢二確實是對我的人生產生過深刻影響的藝術家。我在山東畫報版《竹久夢二的世界》一書的跋文中,談及生日問題,曾如此寫道:“……夢二居然與我同一個生日(9月16日)。這有如神助般的巧合,讓我的心靈更加接近了這位東洋藝術家。我深知對處女座藝術家來說,藝術意味著什么。”

關于竹久夢二,我與庫的庫事并未就此結束。但后續(xù)將涉及《讀庫》的下一個時期,權且先把話頭帶住。忘了是在什么場合,我與老六閑聊,我談到自己關注的另一個日本藝術家藤田嗣治。藤田早年赴法留學,在巴黎的蒙帕納斯,與畢加索、莫迪里阿尼、阿波利奈爾等藝術家窮折騰,早在“一戰(zhàn)”前便已成名,是狹義巴黎畫派中唯一的亞洲人(黃皮膚)。老六盯著我:“寫!”

前兩篇文字,我沒讓老六催過稿。大概在他的心中,我應該也被歸入“靠譜”作者的序列??商偬锼弥尾灰粯樱囆g生命太長,且風格多變。五任太太,吸貓無數。日本、法國、南美,太平洋戰(zhàn)爭時應招回東京,旋即奔赴前線,“彩管報國”,成為日本戰(zhàn)爭畫第一人。戰(zhàn)后受到整肅,遂輾轉又回到巴黎,并歸化法蘭西,改名列奧納多·藤田,皈依天主教。生命中的最后兩年,雖沉疴在身,卻以一己之力,承擔了位于南法尼斯的一座小教堂(蘭斯和平圣母禮拜堂)內全部濕壁畫的創(chuàng)作,直至油燈燃盡……我需要充分的研究,中間不止一次去東京觀展、淘書、查資料。從接到任務到動筆,確實“拖拉機”了一段時間,但老六給予了最大限度的耐心。盡管我也接到過電郵和電話催稿,但基本屬于“溫柔的施壓”,那條據說始終存在老六手機中,隨時會射向作者的著名短信“再不交稿,就拿彈弓子崩你們家窗戶玻璃”,終于沒有射向我。

《DUKU1203》號扉頁上印著“2012.6.6”——“不著四六”

《DUKU1203》號扉頁上印著“2012.6.6”——“不著四六”

多虧了老六的施壓,2012年5月初,我終于交了卷,全文五萬二千字。經過個把月的編輯,《巴黎畫派中的黃皮膚》全文刊發(fā)于“1203”號上,占了近九十個頁碼,不知道是不是《讀庫》創(chuàng)刊以來的篇幅記錄。記得那一期扉頁上的藏書票,是楊以磊的手繪,一頭色彩斑斕的萌象。來過寒舍做客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大象控,家中各處,棲息著近百頭大象,大到數十公斤,小到拇指大,木、石、玉、金屬、布藝,應有盡有。扉頁下方的出版日期,印著“2012.6.6”。拿到樣書后,我在心里對老六說:好吧,“0603”號讓你痛失三“6”同現的機遇,這回還你一個“不著四六”——“12”相當于倆“6”。一年半之后,由山東畫報出版社付梓的《藤田嗣治:巴黎畫派中的黃皮膚》一書,即是在庫版文的基礎上,經重新編訂而成。

到藤田嗣治文發(fā)表時,《讀庫》已今非昔比。除了雙月刊的MOOK(《讀庫》志,簡稱“庫志”),也開始做書(讀庫本,簡稱“庫本”),還有NB(Notebook)、繪本、學童日課等產品線,讀者遍撒全國。與傳統(tǒng)的出版單位相比,庫愛辦線下活動是出了名的,也有借機回饋讀者的意思。老六自己就是帝都文藝圈飯局名人,我也被邀請過好幾次。而庫友會,則是年年搞,逢六大搞。每逢有大活動,庫會發(fā)出設計得令人致幻、印制考究的請柬,名曰“飯局通知”。2011年11月5日,是《讀庫》創(chuàng)刊六周年。我收到了兩張請柬,應該都是艾莉的設計:下午的時尚廊讀者現場會請柬,題圖是姬炤華的畫,帶著讀書的意趣;晚上的飯局通知,題圖是多雷的《堂吉訶德》插畫,七個漢子,抱著酒囊,坐地狂飲。讀者會請柬上備注道:請備此帖前來?,F場有禮包相贈,故提請各位最好不要攜帶太多隨身物品;而飯局通知則曰:請各位不要開車,攜帶此帖以及足夠的酒量和感情進入現場。

《讀庫》創(chuàng)刊六周年大轟趴請柬

《讀庫》創(chuàng)刊六周年大轟趴請柬

晚六點,“庫六”大轟趴在朝外萬通中心D座的漢舍中國菜館舉行,整個大廳都坐滿了,目測多一半是從時尚廊轉戰(zhàn)而來。酒過三巡,老羅(永浩)現身。當時老羅頭上頂著“新東方最牛逼的老師”和牛博網創(chuàng)業(yè)者的光環(huán),聲名如日中天。我落座的親友團那桌,包括我自己在內,就有不少是被老羅請來的博主,老六的“見招拆招”,更是名博。老羅作為德藝雙馨的戲精,真是渾身的表演細胞。漢舍入口處有個下樓的臺階,樓梯通著大廳。那時的老羅比今天更胖一些,從樓梯上下來,慢悠悠地走到大廳中央,好像在尋找追光燈似的。老六迎上去,雙手相握。老羅說:“兩雙偉大的手,終于握在了一起?!崩狭旎ò宓溃骸捌渲械囊浑p手,應該會更偉大一些。”全場哄堂大笑,轟趴進入高嗨模式。我拍下了那個戲劇性的時刻:老羅面帶標準的羅氏微笑,一派謙和,卻不無得意;而老六一直朝上看,以至在我的數碼相機取景屏上,好像是在翻白眼,似乎在諷刺什么,又像自嘲??上也簧朴诠芾頂荡a文件,那張照片藏在某個收藏夾中,死活出不來了。

庫后來的活動,動靜越搞越大,會場也改到朝陽九劇場、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等地界兒。老六與柴姑娘、白巖松的對談,氣場好強,每次都像是一個媒體事件,但我參加的就比較少了。不過,凡我參加過的庫事,大到十六開、八開的印刷品,小到一封信、一枚請柬、一張明信片,甚至連當時的包裝紙,我都會悉數保留,多少年過去,皆完好如初。

《讀庫》周邊(明信片、包裝紙)

《讀庫》周邊(明信片、包裝紙)

盡管我知道《讀庫》團隊已初具規(guī)模,但至少到那個時期,老六一直是事必躬親,負責一切:《讀庫》上刊發(fā)的每篇文章,必親自編輯,給我寄書,每次都是自己寫信封(到后來是快遞單),寄信人地址始終是海淀區(qū)曙光花園的公寓。早年,每每收到寄自曙光花園的印刷品,我腦子里時常會浮現出他手提購物袋,在郵局柜臺前,吭哧吭哧填單子的樣子,同時會冒出諸如“胼手胝足”“踔厲奮發(fā)”一類大詞,老六的形象瞬間就變得高大起來,真是要多勵志有多勵志。

日本資生堂旗下有本著名的時尚文化志《花椿》(HANATSUBAKI),創(chuàng)刊于1924年,說話也快成百年老店了,據說最近出了中文版?;ù坏恼崎T人樋口昌樹有句名言,曰:“有些美,只有紙張才能呈現?!彪m然我跟老六并沒有交流過這方面的看法,但我知道他是深諳個中三昧的。老六原本就是資深出版人,讀庫在經過初期的動蕩和調整,順應網絡化潮流,構筑自己的網購平臺,確保穩(wěn)定的讀者群,走上良性循環(huán)的軌道后,他內心的出版理想便開始膨脹了。也難怪,按每期二十萬字的文字量來計算,一年光發(fā)表的文章就有一百二十萬字,而這一百二十萬字,基本上都是有一定容量的非虛構敘事文本,容易轉化為單行本,遑論壓在硬盤中尚未發(fā)表或暫無法發(fā)表的庫存。守著如此“富礦”,不走深度開發(fā)的心思才怪。在國外更是如此,如日本綜合志《文藝春秋》的背后,是文藝春秋社,在文春上連載的虛構和非虛構作品,多數由文藝春秋社推出單行本;同樣,曾幾何時的月刊《現代》和后來的非虛構MOOK《g2》,有講談社撐著;月刊《新潮45》,則有新潮社接著……MOOK是介乎于媒體與出版之間的形態(tài),而出版則是對MOOK內容的深耕和完成。

我并不確切了解讀庫從單純的庫志時代,轉型到志本并重是在哪一年。但我知道,中間曾有一個過橋,而過渡時期的過渡產品,則是NB和一些完美再現紙本之美的復刻本,及精印刷品。在這個過程中,老六在滿足自己作為“印刷控”的窮奢極欲的同時,面向后來的庫本時代,致力于從資源(印廠、紙張等)、技術(裝幀設計),到人才(作譯者)、選題的儲備,既夯實了基礎,擴大了粉絲層,客觀上也做了不少文化搶救的工作,如對賀友直、張守義等文化職人的開發(fā),便具有這種性質。

筆者收藏的幾種DUKU-NB

筆者收藏的幾種DUKU-NB

筆記本原本是傳統(tǒng)得不能再傳統(tǒng)的廉價消費品,人人在用,可沒人會在意其品牌和設計。但讀庫整合自身的出版資源,使其創(chuàng)意化、品牌化,在老六粉絲和讀者效應的雙重加持下,一時間,DUKU-NB成了小資標配、酷娃必攜。竊以為,庫版NB和單向空間的單向歷,將來一定會作為成功的創(chuàng)意案例,被寫進中國設計史,成為類似日本的手賬、大學筆記本那類長銷不衰的文創(chuàng)產品。我的竹久夢二長文在“0902”號上發(fā)表后,也出過一兩種NB。我自己也是DUKU-NB的收藏者。最早的五種,均是精品中的精品,分別為吳興文老師的《比亞茲萊的異色世界》,賀友直老先生的《紙上做戲》,張守義老先生的外國文學卷首繪和插繪,及冷冰川先生的墨刻繪兩種,其中一冊上有老六的題款簽名。冷冰川NB兩種,最能體現庫版印刷的品質,告訴你什么叫做“纖毫畢現”。直到不久前,我還下單了一種庫版NB——艾莉設計的《豐氏書影——作為書籍設計家的豐子愷》,是我研究豐氏裝幀的重要資料。

千萬別以為老六的創(chuàng)意、印刷冒險僅止于NB,那些尚不足以滿足印刷控、裝幀控的貪欲。點檢手頭庫存,可對庫本出版軌跡做一番大致的梳理,但極其粗線條,掛一漏萬,充其量算是私家記憶版,權當是對未來庫史研究的拋磚引玉。

2010年11月,庫再版了挪威漫畫家奧納夫·古爾布蘭生手寫手繪的圖文自傳《童年與故鄉(xiāng)》。原版系德文版,1951年,文化生活出版社曾刊行過一版,但開本略小于德文版,由吳郎西譯成中文,豐子愷用他那清麗的硬筆手寫體謄錄。庫版恢復了德文原版的版式,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一本翻譯復刻本。

讀庫版《童年與故鄉(xiāng)》,[挪威]古爾布蘭生著,吳郎西譯/豐子愷書,新星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讀庫版《童年與故鄉(xiāng)》,[挪威]古爾布蘭生著,吳郎西譯/豐子愷書,新星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同一年,庫還修復了一套民國老課本《共和國教科書》,作為“讀庫·老課本叢書”刊行。這套老課本實際上是民國時期的小學教材,分為初小和高小兩部分,包括《新國文》(七冊)、《新修身》(四冊)和《教授法》(六冊)。采用傳統(tǒng)線裝工藝,按類別分裝在四只紙匣中,完美再現了民國范兒,既是蒙學教材,亦兼具字帖和畫帖的功用,可謂一石三鳥。當時,老六曾就此選題做過一個長篇編輯報告,與讀者分享了修復過程中的種種秘辛與驚險,印象中是被編入了某年的“00”號中。類似的嘗試,還有庫版《護生畫集》?!蹲o生畫集》是李叔同豐子愷師徒合璧、共同打造的“生命工程”,史上曾出過N種版本,包括英文版,影響極大。讀庫團隊以其中公認最有品的新加坡六集版為藍本,精心復刻。詩畫分六集,外加釋文一冊,裝在一只印有蓮花圖案的牛皮紙匣中,美到無以復加。那套書是我自己下單的,后“忍痛”送給了長年來惠我良多的日本畫家澤野公先生,得到了老先生的重謝。

讀庫版《共和國教科書》(套裝),新星出版社2011年9月版

讀庫版《共和國教科書》(套裝),新星出版社2011年9月版

更過癮者,是幾種大開本特裝版庫本。2011年出品的《多雷插圖:堂吉訶德》,配有楊絳先生的譯序和圖說,簡直就是一部多雷繪堂吉訶德畫傳,且是八開本,融紙張的質感和手感于視覺文本中,妙不可言?!杜逦凝S耕織圖》系依母本、明治二十五年(1892)付梓的日本東陽堂石印本,原寸復刻。而原東陽堂版則依康熙內府刻本套色影印,內收康熙三十五年御制序。內頁為焦秉貞所繪全部耕圖、織圖各二十三幅,共計四十六幅。每頁上文下圖:上文輯有雍正帝所題五言律詩和康熙帝所題七言絕句,及雍正帝和其原韻的題詩;下圖中的文字則是樓璹的原詩。八開筒頁線裝,夾在一只硬紙夾中,再入匣,并配有一冊四色套印的《〈耕織圖〉流變》(張家榮著)。印刷之精湛,工藝之繁復,裝幀之考究,令人發(fā)指。2015年,老六去平湖市李叔同紀念館參觀,瞻仰了弘一法師手書十六屏《佛說阿彌陀佛》,“頓生膜拜之感”。適逢浙江省文物局組織翻拍這件國家文物,經紀念館方面斡旋,讀庫有幸得到了全部數據文檔,并于2015年刊行成冊。應該說,讀庫的確沒有辜負那份佛緣,而且用誠心和出版人的專業(yè)品質,續(xù)緣并弘揚之。捧讀之際,令人不禁感慨系之,深感是一樁圓滿的功德。

讀庫版超大開本圖冊《多雷插圖:堂吉訶德》(楊絳譯)

讀庫版超大開本圖冊《多雷插圖:堂吉訶德》(楊絳譯)


讀庫版《佩文齋耕織圖》與《〈耕織圖〉流變》

讀庫版《佩文齋耕織圖》與《〈耕織圖〉流變》


讀庫版弘一法師手書《佛說阿彌陀佛》

讀庫版弘一法師手書《佛說阿彌陀佛》

2012年5月,再得老六信:

去年我在紹興,見到朋友手上有從日本購得的一個竹久夢二冊頁,非常喜歡,就討了過來,準備按原樣復刻。經過鍥而不舍的鉆研,終于快付印了。

他希望我寫篇小文,“方便讀者理解夢二,理解這個冊頁”。類似的夢二本,我見過不少,也小有收藏,遂當即應下。沒過幾天,我便給老六交了篇短文《竹久夢二與“夢二式”美人》,然后就忙別的去了,幾乎忘了那件事。過了幾個月,有天收到快遞,我一看那個包裝風格,便知是讀庫的包裹。打開紙箱,再仔細拆開層層包裝,居然是一個木盒,蓋子上呈縱向鏤刻著“晚春感傷 夢二”的字樣,是我熟悉的夢二風行草。掀開盒蓋,底下還有一層木板,尺寸剛好封住木盒的內框。木板上也刻著字,是楷體鏤刻,上面是“劉檸 藏”,下面是“讀庫”,均是縱排。只是在“讀庫”的上面,橫向刻著四個英文字母“DUKU”。拿掉這層木板,下面才是那個冊頁,封面襯布,是那種素雅的中間和色。十六開本,像線裝書的帙似的,左邊貼著一條蛋白色的布地,上面題著書名和夢二的名字,與外盒上鏤刻的字體一樣,只是多了一個夢二的圓章,是淡淡的紅色。全冊頁應為宣紙?zhí)咨∷?,色澤逼真而柔和,墨跡清晰,虛實有致,不僅絕妙地呈現了夢二特有的絹本著色的美感,足堪亂真肉筆。木盒里面,還有一個小冊頁,開本比日版文庫本略大些。封面繪是夢二的《黑船屋》,左側印著拙文的標題,算是書名;內頁也是連張折疊式,全拉開足有一米長,均為雙面印刷,采用繁體字;封底繪是夢二的“雪夜之傳說”。拙文的后邊,是夢二的幾幅紙本、絹本著色的代表作。背面從左至右,是兩篇文章:冊頁的主人、紹興從陽先生的《得夢二記》,介紹了他對夢二繪畫及日本藝術品的關注,談了冊頁的由來,算是緣起;張立憲(老六)的《復刻記》,則扼要記述了制作過程中的種種細節(jié),權當是跋了。讀了跋文,我才知道,為追求“與原冊頁相仿佛”的效果,“內文紙為徽產三層熟宣”,為此只能在富于宣紙印刷經驗的江蘇金壇古籍印刷廠印制;冊頁封面封底的裝飾布料,經友人多方打探、試錯,終于“在遼寧丹東找到了基本接近原樣的野蠶絲布”……后來,我不止一次想到,真的只有印刷控、職人和不計成本的幻想型出版家,才能成就此等紙上的幻戲、造物的極致。上文中提到2014年,我從深圳回京后,把《晚春感傷》并那本傳說中的原編《DUKU0603》,拍發(fā)給了“我們書房”的寶珍老板。她果然被驚到了,而我呢,自然小得意了一把。

讀庫版竹久夢二冊頁《晚春感傷》(套裝)

讀庫版竹久夢二冊頁《晚春感傷》(套裝)

就我個人的觀察,如果說,在早期庫志時代和志本并重的過渡期,庫所推出的一系列特裝本,多少還帶有某種印刷控的實驗性,或者說幻想型出版家的任性色彩的話,在成立十年前后,讀庫則走上了一條扎實穩(wěn)健的發(fā)展道路。從“1601”號開始,《讀庫》改版,開本變小,用輕型紙,但頁數增加,總容量應該無甚變化。關于改版問題,酷友中間似乎有爭議,我個人是肯定派,對每個年度的色彩變化,包括封面刊名和期號的起鼓印刷等,這些變化元素的導入,我覺得都蠻好。喜歡的人,會越來越喜歡;而開始不習慣者,也會逐漸習慣起來,只要《讀庫》還是那個《讀庫》。而改版前后推出的庫本,選題更富于公共性,更接地氣,版式也更舒適,對圖片版權處理更加規(guī)范,特別是開本,沉淀為幾種主流形態(tài),已基本定型化,甚至不無引領潮流、成為新標準的態(tài)勢??傊跇I(yè)界,對庫本認知度越來越高,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說到庫本的幾種主流開本,當首推標準三十二開的圓脊精裝函套系列。據我所知,這個書型標準的確立和定型,也經歷了一番磨合。早期的一本,是《釣客清話》。這本出自十七世紀英國傳記作家艾薩克·沃爾頓之手、歐陸史上著名的“閑書”,被稱為垂釣者的“圣經”,風行三個世紀而不衰。不僅內容本身逸趣橫生,銅板插繪也超有名??娬芟壬畹霓栕g,更被認為是“譯者必讀”。諸如“寧作個有禮、有節(jié)、有度的窮釣手,也不做渾渾噩噩的醉君王”等佳句,不勝枚舉。2014年4月,庫曾出過一版特裝本。所謂“特裝”,確切地說,是“遵譯者囑,依平裝版書芯,制作了二百本精裝版??娬芟壬盅诱埉嫾颐鳝懴壬詽O釣為題材做版畫,得一百五十幅原圖,附于精裝版的扉頁”,實際上是用帶版號的版畫原作充當藏書票的豪華本。這本書從開本版式、到裝幀設計,我都很喜歡。特別是函套,做工精細,且頗人性化,在書脊側,開有一個自然弧度,便于把書從函套中抽出。夾在扉頁的一張卡片上,印著“依版畫編號,本書為105號,由劉檸收藏”,不僅相當“拉風”,其版本價值自不待言。美中不足的是,作為庫本的初期產品,印裝工藝上似乎存在一些瑕疵:我這本因精裝布套脫膠,帶動前環(huán)襯頁和扉一到扉三頁,及后環(huán)襯頁到版權頁,與書脊分離而“遺世獨立”。也許是個別問題,卻就此坐下了心病,乃至數度動念把書帶到東京,想花錢請東瀛業(yè)者修復。

讀庫特裝版《釣客清話》,夾在扉頁的一張卡片上,印著“依版畫編號,本書為105號,由劉檸收藏”

讀庫特裝版《釣客清話》,夾在扉頁的一張卡片上,印著“依版畫編號,本書為105號,由劉檸收藏”

但瑕不掩瑜。這個版型和開本,顯然獲得了讀者的廣泛認可,類似開本的小伙伴漸增。繼與《釣客清話》同年付梓的果爾達·梅厄夫人自傳《我的一生》之后,眼瞅著,就成了庫本國的“華麗家族”,且精裝工藝進一步提升,從在函套上印刷書名和logo,到書與函套之間空隙的公差管理,直到內置式書簽絲帶及夾在書中的紙書簽等細節(jié),都相當到位,目測已接近或達到出版先進國的制作水準。

讀庫精裝版華麗家族(部分)

讀庫精裝版華麗家族(部分)

除了精裝華麗家族,庫本文庫最是貼心可人。如套用出版開本的東洋標準的話,庫本小開本介乎“新書”與“文庫”之間,且規(guī)格尚待統(tǒng)一,既有從日本“原裝”引進的標準文庫,如MUJI文庫系列,亦有基本接近新書規(guī)格者,如王南的“建筑史詩”系列,如《茶書》和新近引進的法國學者阿爾貝·雅卡爾的幾種著作,及話題之作“醫(yī)學大神”系列等。但更多被稱為“文庫”的庫本,其實是讀庫自創(chuàng)的小開規(guī)格,如《教養(yǎng)之托付》《嵇康之死》《烏托邦年代》,如項美麗的小書三種(《潘先生》《香港假日》和《吉爾小姐》)、《侘寂》《攝影師手冊》,及今年6月,在南通倉庫開業(yè)典禮上,贈給每位嘉賓的《以紙為橋》,等等,均可歸入此類。一個總的感覺,是小開庫本,方興未艾,勢頭正猛,大有蔚然成林之勢。我等庫友,且入且讀之,樂見其成。

讀庫文庫版一瞥

讀庫文庫版一瞥

驀然回首,《讀庫》百期,近十五載。如今兩茬庫娃,遍布國中,機場、地鐵,動輒遭遇庫志庫本,本土書業(yè)和小資讀者已殊難想象沒庫的日子。我本人雖不能說是讀庫發(fā)展的全程見證者,但從最初的同心版,到后來的新星版,從純庫志期到志本并重的今天,可以說每個時期,都與庫發(fā)生過物理硬鏈接,且與自身職業(yè)轉型的軌跡大致重合,真有某種置身于文化共同體的歸屬感,榮莫大焉。一日為庫寫作,終身享作者待遇,不但有稿費可拿,隔三岔五,還能蹭庫本福利,天下還有比這更爽的事兒么?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