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家書抵萬金:曾國藩傅雷之后我們還讀誰

中國的家風、家書、家訓是一種很好的傳承家庭文化的方式。它有時候會有一點權威主義的特征,但其對精神、倫理和自我的討論,其實有助于在一個親密共同體里來滋養(yǎng)青年一代的心智與自我。

剛邁入研究生階段的那年秋天,我的導師是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路鵬程。他給我們布置的第一項讀書任務,不是新聞傳播的專業(yè)書籍,而是《曾國藩家書》。時至今日,那段精讀家書的光陰尚留心底:倚靠在圖書館的古樸木書架邊,一頁頁品讀曾國藩與家人的鴻雁傳書:關于修身養(yǎng)性﹑為人處世﹑持家教子﹑治軍從政……眾多書信,構成這位傳奇人物的一幀精神側影,令后世得以有幸窺見。

而我最感興趣的層面,當屬作為一名父親的曾國藩。

透過書信,可見曾國藩對兒子曾紀澤、曾紀鴻的期許之高、用心之深。曾國藩談論讀書思考的方法,“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要求兒子有志、有識、有恒,強調(diào)性情修養(yǎng)與做學問的緊密聯(lián)系;曾國藩還重視兒子健康體質(zhì)的培養(yǎng),以及健全性格的培育,身體、精神素質(zhì)良好,方能承載對經(jīng)典學問的完善吸收。

家書抵萬金:曾國藩傅雷之后我們還讀誰

曾國藩家書

后來導師解釋,之所以推薦我們“首讀”《曾國藩家書》,一方面因其內(nèi)容注重人的全面培養(yǎng)和發(fā)展,而這恰是今天大學教育所匱乏的。另一方面,與公共教育不同,家書具備一個鮮明特點:它是家族內(nèi)部父兄子弟之間的講求授受,而儒家傳統(tǒng)強調(diào)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所以家書這種教育方式更充滿了濃厚的感情。

除了曾國藩的書信家學聞名遐邇,《傅雷家書》《沈從文家書》,無一不是學界極力推崇的經(jīng)典家書。由這些“名父”親自執(zhí)筆的深情家書,既是子女、家族最珍貴的生命寶藏,也指引今人繼續(xù)探索人生意義、提升道德修養(yǎng)。

若以現(xiàn)代社會的眼光審視,經(jīng)過歷史反復洗淘,家書這種私人化寫作方式,已具有超越個體、跨越時空的非凡意義。

首先,家書是家族教育傳承的集中表現(xiàn)。路鵬程認為,中國古代家族講求深厚的家學,他們期望通過嚴格而得法的教育,使家族子弟英才輩出,家族興盛,數(shù)代不衰。而一個家族幾代累積下的教育精華集中體現(xiàn)在家書之中,例如《曾國藩家書》正是集曾氏三代家族教育之大成。

青年歷史學者唐小兵指出,家書是面對親人的一種私人寫作,因此行文往往是坦誠而毫無保留的?!坝绕湎窀道走@種至真至誠、有個性的知識人,在家書里與其兒子傅聰對藝術、人生的討論非常深入。而曾國藩家書則充滿了傳統(tǒng)中國士大夫的智慧與經(jīng)驗。”

其次,家書和子女精神成長的道路息息相關。

家書抵萬金:曾國藩傅雷之后我們還讀誰

傅雷家書

傅雷與傅聰這對父子關系,曾一度出現(xiàn)緊張的局面。傅聰幼年會挨父親揍,練琴屢屢被其呵斥。后來傅聰曾因認為貝多芬《第十小提琴奏鳴曲》要比傅雷肯定的第九首《“克勒策”奏鳴曲》重要,被父親斥責太過狂妄,于是傅聰離家出走。這種成長過程中的劍拔弩張,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消減。后人透過傅雷家書,讀出了流淌在嚴父家學里的涓涓溫情,傅雷對兒子藝術追求、為人態(tài)度、生活瑣事的叮囑無微不至。

唐小兵表示,正如林同奇在《林氏家風》一文里所言,在科舉制度廢除后的現(xiàn)代社會。讀書與做人就分離甚至分裂了,怎么做人,似乎成為學校教育應該承擔的責任。但事實上中國的家風、家書、家訓是一種很好的傳承家庭文化的方式。

“它有時候會有一點權威主義的特征,但其對精神、倫理和自我的討論,其實有助于在一個親密共同體里來滋養(yǎng)青年一代的心智與自我。學校里意識形態(tài)的道德教育往往是反德性的,培養(yǎng)的很可能是錢理群先生所批評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只不過給自己涂上了一層崇高的油彩。但中國的家書傳統(tǒng)就不會這樣,它是子女成長的枕邊書,是精神長成的陪伴讀物。比如錢基博寫給兒子錢鐘書的那些家書,也堪稱經(jīng)典?!?/p>

作為陪伴孩子精神成長的枕邊書,“名父”家書在紙筆里傾注全部心血,讀書和育人觀念融為一體。曾國藩對兒子談論讀書寫字,要求他們穩(wěn)重鉆研且靈動思索,雖忠于古書原典,但杜絕死記硬背??芍麑?jīng)典的定義是經(jīng)典讓個人生命活化,變身體里的內(nèi)在養(yǎng)分,達到養(yǎng)生之效。而不是視作僵硬的求取功名敲門磚。路鵬程常向研究生推薦曾國藩家書,不僅要關注治學心得,亦得學習為人處世、敬業(yè)樂群、道德砥礪、人格完善等理念。

唐小兵尤為喜愛《沈從文家書(1966~1976)》,在讀沈從文在文革十年寫的家書甚是感動,因為沈從文以一種親切自然的語言,傳導著他飽經(jīng)20世紀滄桑后的人生感悟與生命體驗?!安皇枪噍?,不是壓制,更沒有那時代流行的意識形態(tài)話語和說教思維”。

唐小兵曾在《沈從文政治灰霾中的文化情懷》一文中,引用沈從文給其兒子沈虎雛的家書:“作個‘書呆子’比作個‘混日子’的人顯然是不同的。前者或許會因?qū)矣袀€理想,受事實挫折而十分痛苦,但比一個‘混日子的人’生命有分量,則極顯明。既不宜在‘承認現(xiàn)實’中消極,還宜為‘愛國家’而作一切努力?!痹谔菩”磥?,這封家書表現(xiàn)沈從文理想主義情懷的兩種面相——“既有堅持個人生命價值的本真性的執(zhí)拗,也有家國情懷的九死不悔,正是這種個人主義與國家意識的兩種精神底色的交融”。

另外,這些名人家書在現(xiàn)代傳播,具有深遠的社會學意義。當下,家書受到公眾空前熱捧,似乎折射出中國人望子成龍、注重教育的心態(tài),急切渴望從人中龍鳳汲取成功經(jīng)驗。

唐小兵指出,名人家書方興未艾,充分說明“現(xiàn)代社會的人在道德上的自我探索、焦慮和精神饑渴”。一方面,可以說明如今家長希望通過借鑒、引入名人家書,造就子女良好的德性和人格。但他也提醒,另一方面,“名人家書熱”也可能是一種成功學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引導下的產(chǎn)物。“如果有人是把閱讀名人家書當做閱讀成功學的武林秘籍,則閱讀家書的熱潮與家書本來應該傳遞的德性傳統(tǒng)是背道而馳的。”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